摩根核心精选股票A
(005983.jj)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8-11-29
总资产规模
1.79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股票型当前净值1.0730基金经理李博赵隆隆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521.08%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25%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摩根核心精选股票A(005983)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博2018-11-29 -- 5年7个月任职表现1.25%--7.30%-7.97%
赵隆隆2021-04-23 -- 3年3个月任职表现-20.74%---53.10%-7.97%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李博本基金基金经理159.6李博先生: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员,负责研究方面的工作,自2010年11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经理助理兼行业专家一职,自2014年12月起担任上投摩根核心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5年8月起担任上投摩根科技前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5年9月起同时担任上投摩根阿尔法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6年10月起同时担任上投摩根双息平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8年11月起同时担任上投摩根核心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8月18日起担任上投摩根行业睿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11-29
赵隆隆本基金基金经理153.3赵隆隆:男,曾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制造业研究部资深高级分析师。2016年5月起加入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原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行业专家、行业专家兼研究组长、行业专家兼研究组长/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基金经理。2021-04-23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回顾2024年二季度,市场在经历一季度先抑后扬后,四五月整体平稳,六月下跌较多,最终上证指数下跌2.43%,沪深300指数下跌2.14%,创业板指下跌7.41%,科创50下跌6.64%,北证50下跌16.18%。风格上,二季度延续一季度明显大票占优,红利指数继续一路领先。行业板块跌多涨少,主线仍集中在红利及资源板块,具体分行业来看(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一季度正收益行业10/31,涨幅前五的行业为公用事业(9.75%)、电子(7.89%)、煤炭(7.84%),银行(7.79%),交通运输(5.91%),跌幅前五的行业为综合(-19.54%)、传媒(-16.31%)、商贸零售(-15.28%)、社会服务(-14.19%)和食品饮料(-12.29%)。电力设备板块跌幅6.47%,位列21/31。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二季度下跌19.77%,中证新能指数二季度下跌15.08%,本基金二季度净值下跌6.42%,取得了一定超额收益。在经历了过去两年多新能源板块单边下跌之后,部分光储公司23年三四季度基本面开始出现了边际减弱,尤其进入24年二季度,光伏主产业链几乎都进入亏损状态,行业已初步进入艰难的去产能阶段,从股价跌幅来看,市场已提前深度反映供需失衡及竞争格局恶化担忧,部分龙头公司目前已出现亏现金成本状态或会成为阶段性行业触底的信号,但反转仍需要时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先于光伏1-2年进入落后产能出清阶段,目前电池及部分材料环节已逐步走出出清阶段,单位盈利已温和修复中。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为保障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稳定运行,加大电网投资迫在眉睫,一二次电力设备需求加速并在全球形成共振。投资策略上,本基金始终基于产业视角,坚持成长为主的投资策略,在新能源(风、光、电、储、氢)、先进制造等板块里寻找优质标的行业配置上,二季度整体做了一些调整,继续维持并加大配置了经营相对稳健的电力运营资产,降低光伏资产并加大了电网及新能源车配置比例,继续维持高仓位运行。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仍然对成长股投资提出了极高的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自主可控等领域寻找机会。我们相信双碳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企稳的超低终端光伏组件价格必然会激发出全球更多的装机需求,锂电碳酸锂价格的下行也极大增强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阶段性过剩的产能可以通过需求增长和技术迭代解决,我们所需要的是再多一点点信心和耐心。一定程度上,目前光+储的经济性已经超过煤炭等传统能源,继续看好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渠道优势的龙头公司,并寻找并优先配置率先走出供需困境的细分领域。在有力的稳增长预期以及资本市场改革预期下,我们仍对市场后市持乐观态度,尤其是符合新的社会发展趋势的行业将具备较大投资机会,我们也会加大对新质生产力投资机会的研究和挖掘,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们始终相信真正有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可以穿越周期,目前新能源主流标的估值已回归到历史低位,广阔的成长空间预计将带来较大投资机会,我们需要再耐心一些。我们将始终坚持从中长期视角来配置主要投资标的,聚焦新能源,同时紧密跟踪和关注宏观政策(尤其是流动性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适度动态调整组合,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定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回顾2024年一季度,市场在经历一月份单边下行后,二三月份强势回升,最终上证指数收涨2.22%,沪深300指数涨幅3.1%,创业板指下跌3.87%,科创50下跌10.5%,北证50下跌21.88%。风格上,一季度明显大票占优,红利指数也一路领先,一季度上涨10.12%。行业板块跌多涨少,主线集中在红利及资源板块,二月市场回暖后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热点主题频出,但个股统计上全市场一季度仅19%的个股取得正收益。具体分行业来看(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一季度正收益行业10/31,涨幅前五的行业为银行(10.6%)、石油石化(10.58%)、煤炭(10.46%),家用电器(10.26%),有色金属(8.55%),跌幅前五的行业为医药生物(-12.08%)、计算机(-10.51%)、电子(-10.45%)、综合(-10.33%)和房地产(-9.52%)。电力设备板块跌幅4.34%,位列19/31。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一季度下跌5.87%,本基金一季度净值上涨2.64%。在经历了过去两年多新能源板块单边下跌之后,新能源板块(尤其光储)在23年年末及24年初基本具备触底迹象。客观来看,部分光储公司23年三四季度基本面出现了边际减弱,光伏行业已进入艰难的去产能阶段,从股价跌幅来看,市场已提前深度反映供需失衡及竞争格局恶化担忧,龙头公司盈利微薄或会成为阶段性行业触底的信号,板块投资吸引力正在不断加强。投资策略上,本基金始终基于产业视角,坚持成长为主的投资策略,在新能源(风、光、电、储、氢)、先进制造等板块里寻找优质标的行业配置上,一季度整体做了一些调整,一月份市场单边下行过程中降低了整体仓位,并加大了稳健属性的电力运营资产配置,取得的较好的回撤控制及相对、绝对收益,二三月份在稳增长政策发力、资本市场改革预期背景下反弹过程中加大了成长类优质个股的配置,并维持高仓位运行。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仍然对成长股投资提出了极高的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自主可控等领域寻找机会。我们相信双碳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企稳的超低终端光伏组件价格必然会激发出全球更多的装机需求(经济性驱动),锂电碳酸锂价格的下行也极大增强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海外库存问题预计也将迎刃而解,阶段性过剩的产能可以通过需求增长和技术迭代解决,我们所需要的是再多一点点信心和耐心。一定程度上,目前光+储的经济性已经超过煤炭等传统能源,继续看好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渠道优势的龙头公司,并寻找并优先配置率先走出供需困境的细分领域。在强有力的稳增长预期以及资本市场改革预期下,我们对市场后市将持更为乐观态度,尤其是符合新的社会发展趋势的行业将具备较大投资机会,我们也会加大对新质生产力投资机会的研究和挖掘。我们始终相信真正有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可以穿越周期,目前新能源(光储等)主流标的估值已回归到历史相对低位,广阔的成长空间预计将带来较大投资机会。我们将始终坚持从中长期视角来配置主要投资标的,聚焦新能源,同时紧密跟踪和关注宏观政策(尤其是流动性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适度动态调整组合,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定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2023年全年,上证指数窄幅波动,行业板块跌多涨少,市场主线集中在TMT、煤炭石油板块,中游制造的家电、机械、汽车也取得正收益。大盘指数层面,上证指数全年下跌3.7%,沪深300指数下跌11.38%,新能源、医药为代表的创业板指数全年下跌19.41%。分行业来看(申万行业分类),全年申万31个行业中12个行业取得正收益,涨幅前三的行业为通信25.75%、传媒16.80%、计算机8.97%,跌幅前五的行业为美容护理(-32.03%)、商贸零售(-31.30%)、房地产(-26.39%)、电力设备(-26.19%)和建筑材料(-22.64%)。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全年下跌36.38%,其中上半年下跌10.2%,三季度下跌19.27%,四季度下跌12.09%。在经历了2022年单边下跌之后,新能源板块(尤其光储)股价在2023年依旧表现垫底。客观来看,光储公司多数上半年业绩超预期,三四季度基本面出现了边际减弱迹象,尤其是光伏主产业链产品价格在四季度面临较大跌幅,行业已进入艰难的去产能阶段。从股价跌幅来看,市场提前2-3季度深度反映对行业供需失衡以及竞争格局的恶化担忧,导致板块估值不断下移。投资策略上,本基金始终基于产业视角,坚持成长为主的投资策略,在新能源(光、储、电、风、氢)、先进制造等板块里寻找优质标的,尤其选择受供需结构影响较小的环节(如新技术方向等);行业配置上,继续维持了全球需求相对更为确定(经济性决定)的光伏和储能的配置比例。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回顾2023年三季度,市场行业板块跌多涨少,主线集中在煤炭石油及金融板块,AI板块和新能源跌幅较大。大盘指数层面看波动不大,三季度上证指数下跌2.86%,沪深300下跌3.98%,但创业板指数在二季度下跌7.69%的基础上三季度再跌9.53%。分行业来看(申万行业分类),涨幅前五的行业为非银金融5.62%、煤炭5.26%、石油石化4.36%、钢铁2.14%和银行1.5%,跌幅前五的行业为电力设备(-15.68%)、传媒(-15.58%)、计算机(-11.71%)、通信(-10.65%)和国防军工(-9.4%)。电力设备板块再次垫底,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单三季度下跌19.27%,本基金净值下跌22.81%。在经历了过去一年多单边下跌之后,新能源板块(尤其光储)在三季度再次迎来大幅调整。投资策略上,本基金始终基于产业视角,坚持成长为主的投资策略,在新能源(风、光、电、储、氢)、先进制造等板块里寻找优质标的,在复杂的宏观环境背景下,存量资金博弈导致新能源(光储)公司股价表现与现阶段的行业景气度继续出现较大背离,市场对未来需求的悲观预期以及中游竞争格局的恶化担忧导致板块估值不断下移。行业配置上,二季度整体调整不大,继续维持全球需求相对更为确定的光伏和储能的配置比例。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仍然对成长股投资提出了极高的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自主可控等领域寻找机会。我们相信双碳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2023年开始光伏硅料产能的释放带来的终端组件价格下行势必会激发出全球更多的装机需求(经济性驱动),锂电碳酸锂价格的下行也极大增强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二季度硅料价格大概率已见底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低价,产业链大部分有新技术迭代或高盈利市场壁垒的公司将迎来持续的超额盈利。市场对光储纠结的点在于目前阶段是行业及公司的盈利高点,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但不同的点在于单位盈利的下行并不会如市场所预期的那么悲观,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优秀的有阿尔法的公司,股价的继续大幅调整已无法从现阶段经营状况(多数公司半年报数据很好)和估值角度(历史底部区间)来解读,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未来的悲观。我们始终相信真正有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可以穿越周期,阶段性的宏观估值压制只会带来更高的投资性价比。目前新能源(光储等)主流标的估值已回归到历史相对低位,广阔的成长空间以及扎实的行业经营基本面预计将带来较大投资机会。我们将始终坚持从中长期视角来配置主要投资标的,聚焦新能源,同时紧密跟踪和关注宏观政策(尤其是流动性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适度动态调整组合,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定收益。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仍然对成长股投资提出了极高的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自主可控等领域寻找机会。我们相信双碳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2024年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的阶段结束之后,企稳的超低终端光伏组件价格大概率会激发出全球更多的装机需求(经济性驱动),锂电碳酸锂价格的下行也极大增强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海外库存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也将迎刃而解,一定程度上,目前光+储的经济性已经超过煤炭等传统能源,继续看好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渠道优势的龙头公司。盈利上看,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预计是光伏全行业盈利比较差的阶段,现阶段一方面供给已在出清的过程中(资本市场融资放缓、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减弱、产业链减产裁员等),另一方面2024年二季度需求有望季节性回升且目前红海危机加速欧洲组件逆变器库存消化,行业供需已进入边际明显改善阶段,前期股价的大幅下跌已充分反映了基本面的恶化,股价预计已进入底部区域,但是过剩产能出清也需要时间,现阶段力争优选具备成本、技术或渠道优势的主产业链公司及单位盈利即将见底的辅材公司,静待光储新的供需结构向好的方向扭转。我们始终相信真正有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可以穿越周期,阶段性的宏观估值压制只会带来更高的投资性价比。目前新能源(光储等)主流标的估值已回归到历史相对低位,广阔的成长空间以及扎实的行业经营基本面预计将带来较大投资机会。我们将始终坚持从中长期视角来配置主要投资标的,关注新能源,同时紧密跟踪和关注宏观政策(尤其是流动性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适度动态调整组合,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