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龙头ETF
(516050.sh ) 科技龙头 (半年)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ETF)成立日期2021-01-21总资产规模4.13亿 (2025-05-09) 基金场内规模4.13亿 (2025-05-09) 基金净值0.6774 (2025-05-12) 收盘价格0.6760 (2025-05-12) 收盘价涨跌幅1.05%成交金额548.00万折价率0.21%基金经理李锐敏管理费用率0.45%管托费用率0.07% (2024-12-31) 持仓换手率65.25%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8.64%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科技龙头ETF(51605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科技龙头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科技龙头总投资收益率
刘伟琳2021-01-212023-09-272年8个月任职表现-16.80%---38.94%60.49%
李锐敏2023-09-27 -- 1年7个月任职表现6.60%--10.94%--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李锐敏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12.2李锐敏:男,11年证券从业经验;2013年加入工银瑞信,曾任指数及量化投资部量化资深研究员;2013年7月1日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担任指数及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2023年2月2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深证物联网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3月6日至2024年7月29日,担任工银瑞信中证科技龙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7日至2024年12月3日,担任工银瑞信中证沪港深互联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7日至2025年2月7日,担任工银瑞信中证沪港深互联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中证科技龙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基金经理;2023年9月2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中证180ESG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中证消费服务领先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4年5月30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5年1月10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创业板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5年2月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5年2月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深证1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9-27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跟踪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是:1)申购赎回的影响;2)成份股票的停牌等。  本基金为指数型基金,基金管理人将继续按照基金合同的要求,坚持指数化投资策略,通过运用定量分析等技术,分析和应对导致基金跟踪误差的因素,继续努力将基金的跟踪误差控制在较低水平。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欧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呈现回落态势,货币政策进入宽松周期。欧美连续降息后,四季度全球经济环比温和修复,主要经济体中除欧元区外总体出现改善态势。         2024年国内经济增长呈现“U型”走势。一季度GDP增速较高,二、三季度有所放缓,而后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接续发力,四季度增长动能逐步增强。分结构看,2024年出口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内需方面,“以旧换新”等政策红利带动耐用消费品零售明显增长,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  2024年A股市场波动较大。受益于9月底政策积极信号强化,全年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均实现年度正收益。从市场风格看,全年A股市场风格整体偏向价值板块,银行、非银金融、家电等行业涨幅居前。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也较为丰富。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跟踪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是:1)申购赎回的影响;2)成份股票的停牌;3)指数成份股调整等。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跟踪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是:1)申购赎回的影响;2)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停牌等。  本基金为指数型基金,基金管理人将继续按照基金合同的要求,坚持指数化投资策略,通过运用定量分析等技术,分析和应对导致基金跟踪误差的因素,继续努力将基金的跟踪误差控制在较低水平。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处在“经济底部震荡,政策维持呵护”的状态。经济在预期轨道上运行,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格局。风格上,市场呈现“价值优于成长”的局面。一方面,A股整体企业盈利周期下行,价值板块的盈利相对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成长板块尤其是新能源、医药等权重方向,在过去几年积累了较为集中的筹码结构且估值不低,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在今年以来明显偏弱的资金面背景下表现不佳。  股市方面,上半年A股整体呈现倒V字型走势,红利稳定类行业涨幅靠前。回顾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 主要宽基指数多数收跌,其中上证综指下跌0.3%,深证成指下跌7.1%,沪深300指数上涨0.9%。从风格来看,代表大盘股的中证100指数和代表中盘股的中证500指数回报分别为1.4%和-9.0%,创业板指和科创50回报分别为-11.0%和-16.4%。分行业来看,各行业涨跌幅分化较大,银行、煤炭和公用事业表现排名前三位,收益率分别为17.0%、12.0%和11.8%,计算机、商贸零售和社会服务排名后三位,收益率分别为-24.9%、-24.6%和-24.1%。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跟踪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是:1)申购赎回的影响;2)成份股票的停牌;3)指数成份股调整等。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海外经济方面,预计2025年海外经济增长动能或将进一步趋弱但韧性仍存。美国通胀存在上行风险,美联储降息进度或将会出现延后。  国内经济方面,国内财政政策可能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我们认为,随着国内政策的陆续加力,2025年国内经济增长将逐步企稳改善。考虑到外需不确定性加大,内需或将是国内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和结构性亮点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在政策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领域也是重要看点。  预计政策因素将是影响2025年资本市场的关键变量。海外来看,美国加征对华关税及对国内高科技领域的限制等政策,是加大市场波动的潜在因素。尽管如此,考虑到国内政策有望积极,国内债券收益率已明显下行,我们对全年权益市场不悲观,确定性较强的产业趋势和优质公司将是权益市场收益的主要来源。  本基金为指数型基金,基金管理人将继续按照基金合同的要求,坚持指数化投资策略,通过运用定量分析等技术,分析和应对导致基金跟踪误差的因素,继续努力将基金的跟踪误差控制在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