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合磐通C
(001958.jj)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8-01-24
总资产规模
7,898.36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债券型当前净值1.0665基金经理于启明叶平管理费用率0.40%管托费用率0.1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83%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嘉合磐通C(001958)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于启明2019-03-13 -- 5年5个月任职表现3.94%--23.50%32.17%
季慧娟2018-01-242019-06-041年4个月任职表现3.95%--5.42%--
汪静以2019-06-112020-09-181年3个月任职表现7.07%--9.05%--
李国林2019-01-252021-01-252年0个月任职表现6.87%--14.21%--
叶平2021-10-29 -- 2年10个月任职表现1.50%--4.31%--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于启明--179.7于启明先生:中国,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厦门大学经济学学士,现任嘉合基金固收公募投资部总监,历经市场风格转换,始终以“绝对收益”为目标,擅于捕捉价差交易机会及大的波段拐点。曾任宝盈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和宝盈祥瑞养老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加入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嘉合基金固收公募投资部总监。基金投资管理经历:2012年7月6日至2015年6月13日任宝盈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5月21日至2015年6月13日任宝盈祥瑞养老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1月起任嘉合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任嘉合磐石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11月至2023年9月8日任嘉合磐稳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3月起任嘉合磐通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7月起任嘉合磐泰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1月至2023年9月8日任嘉合磐昇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4月起任嘉合锦鹏添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过往管理的获奖基金分别为:宝盈祥瑞(一年绝对收益明星基金奖/颁奖机构:证券时报/获奖年度:2015);嘉合磐石(一年期开放式混合型金牛基金/颁奖机构:中国证券报/获奖年度:2018;一年期灵活配置型金基金奖/颁奖机构:上海证券报/获奖年度:2018;一年绝对收益明星基金奖/颁奖机构:证券时报/获奖年度:2018);嘉合磐通A(海通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海通证券三年、五年、十年综合系列基金评级报告,计算截止2022.4.29)。2023年2月13日任嘉合磐恒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03-13
叶平--72.8叶平女士:南京大学国民经济学硕士,注重流动性管理,严格控制组合风险,专注“绝对收益”。于2017年5月加入进入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2021年10月起任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基金投资管理经历:2021年10月起任嘉合磐泰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嘉合磐通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2月起任嘉合磐稳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嘉合中债-1-3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嘉合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2021-10-29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形势纷繁复杂。面对严峻的内外部挑战,国内的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点。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0%,节奏上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回落。经济内部结构分化,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是今年以来经济的主要支撑,而作为旧动能的代表,地产行业仍在底部徘徊,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万平方米,同比-19.0%;销售金额4.71万亿,同比-25.0%,对基本面的拖累较为明显。2024年以来,央行分别于2月降准0.5个百分点,7月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10bp,始终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充裕水平。4月手工补息整改以后,企业活期存款从银行端流入非银体系,导致大行资金融出明显减少,与此同时理财、货基等非银融出增加,R007与DR007利差压缩至年内低位。年初以来,债券市场持续走强,利率中枢快速下行,30年国债从2.85%最低下探至2.4%附近,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大幅压缩至历史低位。市场做多的逻辑主线主要围绕基本面羸弱和债券资产荒,而引起市场阶段性调整的因素主要是央行的调控。从3月底开始,央行通过喊话提示、窗口指导等方式对债市参与者进行警示,引导债券长端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即便如此,债券投资者对于债市的乐观情绪仍然高涨,“每调买机”成为市场共识,因此债券收益率表现为间歇性反弹和持续性下行。再看股票市场,上半年A股呈现先跌后涨再调整的行情,最终沪指跌破3000点大关。结构性行情明显,红利、资源类板块表现突出,而计算机、传媒、医药和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报告期内,我们对经济复苏的判断相对乐观,所以保持了一定的股票仓位,这也是今年以来组合业绩回报相对落后的原因。与此同时,组合债券久期较为中性,持仓债券基本是高等级信用债,在这一轮利差压缩的行情中不占优。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宏观方面,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这一轮经济复苏,呈现出曲折式前行的特点。从制造业PMI数据来看,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均处于荣枯线之下,直到3月才重返扩张区间。经济修复之路较为坎坷,主要是因为新旧动能切换非一朝一夕,作为旧经济的代表,地产依然是基本面最大的拖累,而新动能仍在探索中发展。一季度,债市收益率水平呈现出震荡下行的走势,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大幅压缩,整体行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3月之前,基本面偏弱+资金面宽松+债券供给较少,债市收益率总体下行,长端利率债和弱资质信用债表现更佳,其中30年国债最低下探至2.39%;进入3月以后,地产小阳春+央行重启地量OMO/人民币贬值压力+超长债供给预期等因素叠加,引发债市回调,尤其是前期极度压缩的信用利差快速走阔。股票市场在一季度的行情可谓是跌宕起伏。1月份市场情绪极为悲观,主要指数不断下跌,沪指一度跌穿2700点。2月初国家队出手维稳,此后A股市场开启了一轮报复性反弹行情。3月市场进入震荡整理阶段,交投活跃但板块轮动加大。报告期内,组合在2月后陆续止盈了长久期信用债,季度后期基本都是持有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同时利用套利交易策略进行收益增厚。股票方面,整体仓位没有太大变化,后续我们将持续关注宏微观数据和市场情绪变动,谨慎乐观地参与权益市场的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经历了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随着政策的放开,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并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回暖。地产方面虽然政策转向,但是长周期性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行幅度较2022年有所缓和但仍然造成较大拖累。出口方面,尽管我国的竞争力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我国的出口仍然受到欧美紧缩和衰退周期的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反映出了强烈的预期差,年初时候市场一致预期2023年将会是股强债弱的一年。然而实际上,债券市场总体维持强势,而且呈现出长端强,中低评级强的特征,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急剧收窄。存单和短端利率债全年先下后上,最终与去年底收益率水平基本相当,但是长端利率债甚至突破了去年的低点水平,同时中低评级信用债在一揽子化债政策的背景下实现了大幅下行,一些前期高达6%-7%的高收益城投债到年底时候已经回落到3%附近。而股票市场的表现甚至比2022年更加惨淡,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普遍跌穿去年低点。基于我们对经济相对乐观的预期,报告期内组合大部分时间处于债券久期偏短,股票仓位偏高的状态,这也是组合回报较前一年有所降低的原因。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回顾三季度,从股票市场的“四箭齐发”,到房地产政策的快速落地,再到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密集推出彰显了政府对国内经济修复的决心。宏观方面,7-9月PMI数据显示经济景气度持续好转,经济触底回升状态逐步确认,但整体的复苏力度仍难言乐观。债券市场维持窄幅震荡,主要围绕政策面和基本面进行博弈,同时资金面的收敛压制了债市情绪。具体来看,8月中下旬在央行降息的带动下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探至2.54%,随后反转上行至2.7%附近。由于资金价格延续高位,短端上行幅度更大,导致曲线走平。信用利差方面,三季度普遍压缩,尤其是短久期和低评级信用利差压缩更多,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带来的市场预期变化。股票市场尽管在政策的多重利好下经历过短暂回血,但单季度来看主要指数均大幅下挫,其中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9.53%。报告期内,组合股票仓位配置以医药消费等稳定增长的行业为主,其次是低估值顺周期板块的龙头公司,辅以少量的偏成长股票。债券方面,组合久期水平中性偏低,9月中下旬趁市场回调择机配置了部分短久期利率债和中短久期信用债。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往后看,我们认为经济大概率还是维持缓慢复苏的态势。当前我国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新旧动能的切换非一朝一夕,而将伴随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整个过程,但我们相信政策带来的正面效应的积累会逐步显现。后续我们将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能否出现底部企稳回升的拐点,以及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和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情况。对于后续的债券市场,短期内乐观情绪仍有支撑,但是在当前的绝对收益率和利差低位的情况下,后续央行如何“上膛开枪” ,如资金能否进一步下行,都或会引起市场的回调,需要防范可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