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鑫泽混合C
(003435.jj)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504.00
成立日期2016-10-17
总资产规模
355.39万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7790基金经理金晟哲管理费用率0.8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7.89%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博时鑫泽混合C(003435)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王曦2016-10-172020-08-103年9个月任职表现17.36%--84.18%--
金晟哲2016-10-24 -- 8年2个月任职表现8.62%--87.85%-12.18%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金晟哲--128.2金晟哲先生:硕士。2012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博时睿利定增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2月28日-2017年12月1日)、博时睿益定增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2月28日-2018年2月22日)、博时睿益事件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18年2月23日-2018年8月13日)、博时睿丰灵活配置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3月22日-2018年12月8日)的基金经理、研究部副总经理、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11月13日-2021年7月12日)、博时睿利事件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17年12月4日-2021年7月12日)的基金经理、研究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现任行业研究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兼博时鑫泽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10月24日—至今)、博时主题行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0年5月13日—至今)、博时荣泰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0年8月26日—至今)、博时恒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4月22日—至今)、博时荣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9月7日—至今)的基金经理。2016-10-2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市场先因经济数据偏弱而持续走低,在9月最后一周因政策密集出台出现大逆转,市场情绪逆转之快、场外资金之汹涌、市场涨速之快,前所未见,组合前期仓位偏低且结构偏重资源红利方向,应对不足。本轮行情核心在于政策密集出台、部委协同加强,使得市场对整个政策核心取向的预期产生逆转。尽管短期市场涨幅过快、且最终政策对于基本面的改善程度尚未可知,但我们都应当积极看待这次市场变化,这意味着:1)过去几年间非常有诚意的政策,如果市场再向下会有一定保护,2)投资者信心的恢复,以及3)除部分中期矛盾过于明显的方向外,估值压制的缓解。后续需要观察的核心就是政策的实际落地和对基本面的改善。政策最终落地的细则决定了本轮政策取向究竟是稳住短期的经济,还是对中期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了方向性变化。此外,交易不可能永远如此汹涌,基本面改善的速度和幅度决定了我们是否在“政策底”以后还会看到“经济底”。由于这两个问题上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我们考虑:1)如果中国经济改善,资源、造船、设备更新等我们重仓方向的盈利预期同样有望改善,而它们的中期逻辑(中美利率中枢的变化及全球产业链分工重塑)依然更加确定,以及2)在短期大幅反弹后,纯内需驱动的股票在估值上与我们目前持仓方向的相对性价比,基本回到了17-18年的水平,较为合理、并未显著低估、也很难预期它们再获得19-21年的估值溢价。因此我们会继续持有资源、造船、设备更新方向的个股。如果后续看到国内利率中枢的显著抬升,我们会再做评估。而另一方面,如果政策转向带来的是系统性风险的缓释,那么原先有产业趋势的方向,其估值弹性将会放大。这其中我们重点观察的包括:科技硬件的变化;新质生产力范畴中供需向好或者边际改善的方向。从历次市场“熊转牛”后的表现看,有产业线索的方向大概率会成为行情主线。未来,组合将继续定位于“做高性价比的投资”,在考虑资金属性的前提下,对细分行业、重点公司进行胜率和赔率的全方位比较,力争实现净值的平稳上行。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市场呈现高度分化,红利和资源方向先扬后抑,以AI和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科技接棒后半段的结构行情,但整体呈现大强小弱的格局。红利和资源先扬后抑的表现,更多是基本面的负反馈及交易层面短期过热后的回归。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显示补库行为由中游而非下游带动,因此大宗商品上涨后引发了阶段性的库存行为负反馈;同时4月起铜铝等期货投机净多仓大幅增加,有色等方向的成交额迅速放大,市场交易出现拥挤迹象。组合对相关仓位也做了一定的减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市场呈现高波动和高分化的特征。春节前市场出现一定流动性问题,小微盘和成长方向经历了大幅下跌,但春节后伴随市场企稳,同时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方向的产业趋势不断加强,成长方向快速修复。与此同时,在大宗商品强势和国内债券利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资源股、红利方向表现持续优异。对市场的看法,我们依然认为在2023年四季报中的几个变化依然在延续:1)国内地产拐点及中枢下移,对经济总量弹性的影响;2)新兴行业依然受到产业周期一般规律的制约;3)美国经济的中期强势;4)A股市场负债端的变化。这依然对A股的总量层面形成制约,并进一步强化已经展现出来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我们对于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做了更多思考和探讨。首先,中美经济和利率中枢变化的差异,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波动,背后有更加中期的政策取向和自然规律。国内利率中枢的下移,是摆脱债务扩张、选择制造业立国的政策取向,也是人口结构、地产需求的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美国利率中枢的上移,是疫情后财政持续扩张、不断推动制造业回流,也是十余年居民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的必然结果。这使得我们必须更多向外寻找EPS的增长机会,向内重视股息相对债券利率的优势。这些可能都绝非一时的风格,而是时代的变迁。其次,对资源股的理解应当建立在供给的长期不足和全球产业链的分工重塑上。前者已经广为人知,但因供给不足而带来的开采成本逐步提升也应当得到重视;后者则与过去20年我们已经习惯的全球化认知相悖,大国博弈背景下,再工业化实际上是产业链的重复建设和效率下降,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上游利润对中下游的挤压。在70-80年代的美国、已经在05年前后的中国,都出现过上游盈利整个经济近4成的情况,我们目前可能也正在重新经历这一过程。就短期来说,我们观察到的变化包括:1)全球库存周期正在或即将重启;2)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正在经历出清,少数细分方向可能接近触底;3)AI、汽车等方向存在持续的结构创新;这些变化会影响组合阶段性的战术配置。未来,组合将继续定位于“做高性价比的投资”,在考虑资金属性的前提下,对细分行业、重点公司进行胜率和赔率的全方位比较,力争实现净值的平稳上行。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由于市场对于宏观及政策缺乏短期强力复苏的期待、也缺乏中期的稳定预期,致使市场在总量层面整体偏弱,机会仅仅存在于局部高景气的赛道中,但也呈现主题和行业快速轮动的特征,这让习惯了景气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极不适应;外资的持续流出、公募基金规模的停滞不前、量化资金的崛起,也给市场带来了不同往常的波动规律。这些情况的出现、并且持续长达一年,可能昭示着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进入到了分水岭。在我们看来,至少在四个方面,我们需要告别旧时代、迎接新局面。第一是国内房地产的拐点。对于房地产周期的下行,可能是中国经济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狼来了”的故事,过去多年地产市场呈现的“韧性”已经深入人心。而当这一切真正发生,市场发现,首先政策制定者对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决心,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坚决,传统的强刺激不再是首选,政策在思考和制定更加长远的解决方案;其次即便政策已经开始呵护和注重风险缓释,地产销售企稳的速度也远比我们想象更慢,市场测算的地产销售面积底部,也在不断下修。这至少在两个方面给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行带来了影响。第一关乎于总量,在新的产业完全替代地产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之前,地产的弱势将使得经济在总量层面缺乏足够弹性,整个宏观经济可能会经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底部盘整期。那么,关于总量的机会,将更多体现为悲观预期修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周期上行。这就是为什么对地产政策和宏观复苏的博弈,市场感受到越来越鸡肋。第二关乎于大量的周期性行业,无论归入国民经济哪一分类,最终或多或少都与地产或地产带来的财富效应相关,这些行业的企业家如果尽早认知到旧周期的一去不复返、认知到再投资收益率不可逆的下降,可能会选择减少资本开支、优化行业格局、加大分红力度。如果这变成一种集体的选择,那么这些看似进入衰退期的行业,反而有可能迎来更加持续和稳定的盈利,成为高股息行业的代表而受到市场的青睐。这便是煤炭行业在碳中和宣告行业终局之后的3年内,却年年强势的原因。而如果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移、增长机会越来越少,这种寻找增长稳定性的机会,也许会越来越多。第二是市场对产业周期的理解。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在过去高速增长的阶段被市场捧上神坛。但他们终究也没有逃过产业周期的一般规律,需求的快速扩张后供给大量释放,迭加需求受到逆全球化等外部冲击,供需快速失衡、产业进入到一轮下行和出清期。这使得即便这些行业仍处在盈利的快速释放和增长期,但估值却已经被下杀到了历史低位。而这带来的影响是,市场终于用更加全局和完备的眼光去看待某个行业的发展,不仅只从需求的角度去关注诗和远方,也会从供给的质量和竞争格局角度,去预判供需平衡和产业的运行规律,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业生命周期的方法论,并由此也推及到其他的行业上面。这种对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解,多少有些“宿命论”的意味,但这也是经济发展中枢下移后的必然结果。既然持续的高景气越来越稀缺,那么寻找底部的“困境反转”,就成为了更有性价比的选择。第三是对美国经济中期的认知。过去1年美国经济的强劲是超出市场最初预期的,从目前美国人口结构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情况看,经济的强势很可能不仅仅是疫情后大放水的产物,也有可能是一轮较为健康的中期上行。从盈利的角度,这促使我们寻找更多外向型企业的增长机会;从估值的角度,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通胀、利率中枢的看法,更深层次会影响到过去5年以美债利率为锚的大量成长股的定价框架。尤其是如果这一点与国内总量和产业周期的现状结合起来,甚至有可能直接挑战过去很长时间“中国增长+全球贴现率”的投资范式。当然,我们对于美国经济的理解仍处于较为粗浅的阶段,是否成立仍需要更多检验,但从资产配置的角度,需要为此做出准备。第四是整个市场负债端的变化。19-21年,外资持续流入,公募基金的财富效应持续体现,市场整体在向机构化的方向发展。但这一切在2022年开始逐步转变,直到今年出现大逆转,这给整个市场的微观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行情的快速轮动、股票日内波动的加大、微盘股的崛起、机构重仓股票的持续弱势、甚至困境反转战胜高景气,就非常容易理解。我们尚不能确定这样的变化究竟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永久性的,但即便是周期性的,从历史上看,负债端的周期也会是一个比较长、至少3年左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去适应这一变化。对于投资者而言,框架的改变是最难预判、修正的过程也是最为痛苦的。我们倾向于认为,以上四点跟我们认知中任意一次的短期变化都不同,综合起来就具有了分水岭的意义。而唯有一次剧烈的宏观预期修正、或是政经领域重大变化带来的中长期预期稳定,或能够改变这一格局。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对未来市场的总体看法,我们认为2023四季报中提到的几个变化依然在延续:1)国内地产拐点及中枢下移,对经济总量弹性的影响;2)新兴行业依然受到产业周期一般规律的制约;3)美国经济和利率的中期强势;4)A股市场负债端的变化。具体到中短期的变化,国内地产政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收效尚不明显,这也符合市场的一般规律。因此,对经济的总量弹性依然不宜过于乐观,但另一方面,“地产市场变弱-期待更多政策”的循环可能又会成为市场的阶段性主题。对于红利和资源方向,我们认为中美经济和利率中枢变化、以及全球产业链分工重塑这两大逻辑依然支持对红利和资源的中期趋势。未来伴随实物库存的消化、投机仓位和交易拥挤度的下降,这些板块的中期逻辑将会回归。除此以外,中期层面比较值得期待的变化在于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科技硬件。手机厂商积极拥抱AI,为整个AI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一旦大模型能够成功接入手机或PC的操作系统,我们有希望在未来1-2年看到真正意义上AI应用场景的落地,并带来一轮硬件的革新。二季度消费电子板块估值从极低位置的修复,应该说只是这一轮创新的预期预演,尽管短期也有拥挤迹象,但更精彩的行情还未到来。未来,组合将继续定位于“做高性价比的投资”,在考虑资金属性的前提下,对细分行业、重点公司进行胜率和赔率的全方位比较,力争实现净值的平稳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