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沪港深股票C(007512)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郝康 | 2019-05-30 | 2020-04-08 | 0年10个月任职表现 | -0.25% | -- | -0.25% | -- |
张玮升 | 2023-09-08 | -- | 1年7个月任职表现 | 7.84% | -- | 13.17% | -- |
张继圣 | 2020-04-07 | 2021-01-14 | 0年9个月任职表现 | 44.31% | -- | 44.31% | -- |
胡志利 | 2022-01-11 | -- | 3年3个月任职表现 | -7.34% | -- | -22.24% | -3.55% |
单文 | 2021-09-03 | 2021-10-23 | 0年1个月任职表现 | -0.41% | -- | -0.41% | -- |
赵宪成 | 2020-12-14 | 2022-01-10 | 1年0个月任职表现 | -7.60% | -- | -8.13% | --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张玮升 | -- | 12 | 7.5 | 张玮升:男,2012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研究部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 | 2023-09-08 |
胡志利 | -- | 12 | 9.7 | 胡志利先生:中国国籍,硕士研究生。2012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2012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权益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2015年8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担任工银瑞信绝对收益策略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10月10日至2018年2月23日,担任工银瑞信新焦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1月25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优质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4月14日至2018年6月12日,担任工银瑞信新机遇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4月27日至2018年8月28日,担任工银瑞信新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2月27日至2019年8月14日,担任工银瑞信国家战略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1月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聚焦30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1月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现代服务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12月30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科技创新3年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月11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沪港深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3月7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行业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拟任基金经理;2022年3月23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优势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8月22日起担任工银瑞信美丽城镇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 2022-01-11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美国增长和就业呈现回落态势,叠加政策层面的扰动,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担忧加大。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美联储决策暂时进入观望阶段,美股震荡加剧,三大股指均下跌。 2025年一季度,在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国内经济延续四季度以来的平稳修复态势。DeepSeek等科技突破提升微观主体信心和市场风险偏好。具体来看:外需方面,去年高基数叠加海外需求动能减弱,出口较2024年有所回落。内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和政府发力支持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维持相对高位,房地产和消费维持平稳。 2025年一季度,A股经历1月下跌调整后,春节以来科技板块引领A股估值继续修复。从市场风格看,一季度A股市场风格整体偏向成长,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居前。2025年一季度市场主要受到科技事件突破,全球对中国资产重估,尤其以港股资产为主。代表恒生科技资产表现尤为突出,结构性的创新药,智能化汽车板块拥有科技属性资产也得到较大的修复,细分消费类资产基本面较强表现靠前。A股市场对应的板块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总体弱于港股。 组合结构上优化产业升级类资产和消费升级类资产,产业升级资产主要集中半导体和互联网资产布局,消费升级主要增加细分基本面和估值相匹配的板块,减持了价格驱动的黄金类资产。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欧美经济处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呈现回落态势,货币政策进入宽松周期。欧美连续降息后,四季度全球经济环比温和修复,主要经济体中除欧元区外均出现改善态势。 2024年国内经济呈现“U型”走势。一季度GDP增速较高,二、三季度有所放缓,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接续发力,四季度以来增长动能逐渐企稳。外需方面,海外经济景气温和回落与补库存接近尾声,出口较2023年回落但韧性仍强。内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带动耐用消费品零售明显增长,宽松政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呈现企稳迹象,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 2024年A股市场一波三折,一季度明显反弹、二三季度持续回调后,9月底以来大幅上涨,截至12月31日,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年内均实现正收益。从市场风格看,全年A股市场风格整体偏向价值板块,银行、非银金融、家电等行业涨幅居前。 2024年整体市场操作可以分为两阶段,三季度以前,企业盈利压力较大,风险偏好谨慎,市场表现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价值类资产,例如公用事业类、银行、家电等,组合操作上,主要配置在大金融类资产。 三季度中下旬市场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偏好迅速上升,代表高弹性资产的非银、TMT等涨幅较大,低风险资产回调,组合结合市场偏好适当增加了性价比较好的成长类资产,但结构上弹性不够,相对市场偏弱。 总体组合保持仓位稳定,结构维持均衡配置,尤其当下成长类资产稀缺的背景下。在选择个股的质量上,更关注其长期竞争力,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是否具备拓展海外市场空间的能力;力争通过中长期配置获取一定的稳健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海外方面,三季度海外经济增长动能延续走弱,但韧性仍然较强,通胀压力缓解以及增长动能放缓背景下,海外流动性边际宽松。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2022年3月启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首次降息。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概率较大,不过考虑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的滞后性,预计接下来3-6个月海外市场仍将在增长放缓与货币宽松交易之间波动切换。 国内方面,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仍然偏弱,中采PMI指数处于荣枯线以下。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此次会议召开时间、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后续政策部署均超出市场预期。整体上看,政治局会议表态对市场信心修复有积极意义。伴随后续稳增长政策落地,经济有望逐渐企稳。 市场方面,三季度港股市场先是表现平稳,在9月中开始大幅度反弹,尤其9月下旬重要会议后加速反弹并创出年内新高。恒指、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9.27%、18.60%、33.69%。分行业来看,消费、医药、工业、地产等领涨,能源、原材料与公用事业落后。三季度A股先抑后扬,9月政治局会议后宽基指数快速反弹并创出年内新高。其中,创业板指和科创50在三季度领涨,沪深300涨幅也达到16.1%。分中信一级行业看,三季度非银金融、综合金融、房地产行业领涨,石油石化、煤炭、公用事业等行业表现靠后。风格层面看,三季度前期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9月下旬后大盘成长转为占优。 政策的出台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围绕经济向上、结构向优的目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此背景下,组合在三季度的主要调整方向为:增加受益于内需和科技类资产的配置,降低性价比较低的追求稳健类资产的配置。在增加的个股中,我们更加关注其长期竞争力、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考察其是否具备拓展海外市场的潜力。整体上,组合维持均衡配置,适当偏向成长。三季度末转换期间,市场波动较大,相应操作难度也较高。组合长期围绕核心策略,通过追求稳健的配置和个股优选,顺利度过了相对收益难度较大的阶段。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以来,港股市场在低估值、弱预期、弱现实的背景下迎来一定程度反弹,结构上大盘价值风格表现占优,中小盘风格表现较差。表现较好的集中于偏稳健类资产,运营商、上游资源、电力、金融等行业。 国内经济整体处在"平稳震荡,政策呵护,预期偏弱"的状态,海外部分市场开始降息周期,但美国当下不太支持快速降息,强美元、高利率的投资环境可能维持一段时间,对成长类资产不太友好。 组合操作上,优化稳健类资产配置,降低不具备长期收益率的个股,增加低估值、具备向上可能性的宏观受益的细分个股。个股的质量上,更关注其长期竞争力,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拓展海外市场空间的能力,争取通过中长期配置获取一定的收益。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海外经济方面,预计2025年海外经济增长动能将进一步趋弱但韧性仍强。美国通胀可能存在上行风险,美联储降息或将进入观察期。 国内经济方面,2025年国内经济增长有望逐渐企稳。外需不确定性加大,扩内需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为对冲国内经济周期性下行压力及应对外需不确定性风险,政策将进一步扩大内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望更加积极。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国内经济动能预计将持续恢复。 2025年对外贸易表现和国内财政政策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预计市场呈现震荡格局,波动可能加大,存在结构性机会。国内政策方向将持续积极,经济数据维持平稳,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但海外环境不确定性仍大,可能对市场造成阶段性扰动。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已经历较长时间调整,部分行业产能、库存逐渐出清,需求端下行压力逐渐缓解,相关行业及板块存在投资机会。 展望2025年的政策主基调围绕扩大内需展开,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但目前看向上的弹性不够大,低利率的环境维持,从而对权益资产有一定的支撑。经济向上弹性有限,下行托底的大背景下,结构性机会变得尤为突出。 目前来看代表新兴产业部分细分行业业绩和估值进入扩展的通道,例如人工智能,从云端应用逐步下沉,机器人等行业发展。 部分龙头企业已走出压力较大的区间,结合海外空间,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同样具备配置价值。 未来组合操作方面,将维持当前组合的均衡配置,适当优化稳健类资产,并寻找内需受益,具备全球竞争力,产能全球化走出经营底部的优质龙头公司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