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
(007718.jj )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19-11-13总资产规模26.13亿 (2025-03-31) 基金净值1.6466 (2025-05-09) 基金经理郑宁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 (2024-12-31) 持仓换手率80.50%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0.29%
备注 (2):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007718)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吴印2021-11-042023-02-021年2个月任职表现-3.67%---4.55%1.40%
刘潇2019-11-132021-11-041年11个月任职表现35.55%--82.40%--
郑宁2022-07-01 -- 2年10个月任职表现5.43%--16.31%1.40%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郑宁基金经理102.9郑宁先生:中国,研究生、硕士。曾任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股票研究经理、高级股票研究经理;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医药组组长)。2022年加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7月1日担任中银创新医疗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0月13日担任中银医疗保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2月28日任中银大健康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7-01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1. 宏观经济分析国外经济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分化。年初以来美国在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的扰动下,经济前景偏弱,而欧洲和日本经济显示出有所走强的特征。全球通胀继续边际回落,整体仍在去通胀中。美国3月制造业PMI较2024年12月下降0.3个百分点至49%,2月服务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至53.5%,2月CPI同比较2024年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2.8%,2月失业率较2024年12月持平在4.1%,美联储一季度未调整政策利率。欧元区经济表现分化,3月欧元区制造业PMI较2024年12月抬升3.5个百分点至48.6%,3月服务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50.4%,3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速较2024年12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2.2%,2月欧元区失业率6.1%较2024年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一季度欧央行两次降息共50bps。日本一季度经济延续温和复苏,2月CPI同比较2024年12月抬升0.1个百分点至3.7%,3月制造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48.4%,3月服务业PMI较2024年12月回落1.4个百分点至49.5%,一季度日央行加息25bps。国内经济方面,一季度经济稳中向好,社零和投资修复,出口增速放缓。价格方面,CPI与PPI在低位徘徊。具体来看,中采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以上,3月值较2024年12月值走高0.4个百分点至50.5%。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较2024年12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较高增速。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消费持续修复,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2024年12月值抬升0.3个百分点至4%。投资中基建投资增速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速,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2024年1-12月回升0.9个百分点至4.1%。通胀方面,CPI在春节错位影响下转负,2月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0.1%回落0.8个百分点至-0.7%,PPI负值小幅收窄,2月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2.3%回升0.1个百分点至-2.2%。2. 市场回顾股票市场方面,一季度上证综指下跌0.48%,代表大盘股表现的沪深300指数下跌1.21%,中小板综合指数上涨3.69%,创业板综合指数上涨2.82%。医药行业方面,一季度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2.29%,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25.23%。3. 运行分析春节前,医药延续去年924以来的分化,困境反转行业表现较好,创新药表现一般,中间叠加AI医疗的主题演绎,但我们基于风险收益比比较,依然坚定创新药的持仓不变。春节后,随着创新药龙头的业绩超预期、中国创新药对外BD的升级(质量、数量)等,创新药出现明显反弹,并实现了对困境反转行业超额收益的逆转。往后看,在创新药基本面趋势的强劲支持下,超额收益有望进一步扩大。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1.宏观经济分析全球宏观方面,2024年总需求增速整体放缓,总供给延续扩张,全球通胀压力缓解。全球财政回归正常化,欧美经济体普遍步入降息周期。2024年美国经济韧性仍存,通胀波动下行,美联储开启降息。欧元区经济全年温和复苏,区内经济增长分化,通胀水平震荡回落,欧央行全年降息135bp。日本“工资-物价”现良性循环迹象,初步走出通缩,经济活力有所增强,日央行于3月退出负利率开启加息周期。2024年国内经济温和修复,全年实现5%的GDP增速目标。分部门来看,出口成为支撑2024年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方面,地产投资负拖累仍存,而制造业投资表现强劲、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亦有回升;消费动能回落。通胀方面,CPI在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带动下整体偏弱,PPI同比全年仍处于负值区间,但跌幅较2023年收窄。货币政策定调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2. 市场回顾股票市场方面,今年A股市场在前三季度两度下探,随后伴随国内经济政策的及时转向,9月下旬触底回升。全年上证综指上涨12.67%,代表大盘股表现的沪深300指数上涨14.68%,中小板综合指数上涨3.96%,创业板综合指数上涨9.63%。医药生物(申万)指数全年下跌14.3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全年下跌18.93%。3. 运行分析本基金全年换手率较低,除了一季度清仓CXO(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三季度减仓创新器械(医疗反腐下手术量低预期+集采续约推迟),其余交易基本都在创新药内部,根据风险收益比的变化对不同创新药标的做加减仓。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1. 宏观经济分析国外经济方面,增长回归中性水平,但分化依然明显,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参差不齐,美欧日分别呈现软着陆、弱复苏、再通胀的不同特征。全球通胀整体继续回落,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抬头。主要经济体正式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美国8月CPI同比较6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2.6%,9月制造业PMI较6月回落1.3个百分点至47.2%,9月服务业PMI较6月抬升6.1个百分点至54.9%,8月失业率较6月持平于4.1%,美联储在9月将政策目标利率下调50bps至5.0%。欧元区经济表现分化,8月欧元区失业率较6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6.4%,9月欧元区制造业PMI较6月回落0.8个百分点至45%,服务业PMI较6月回落1.4个百分点至51.4%,欧央行在9月降息25bps。日本三季度经济延续温和复苏,8月CPI同比较6月抬升0.2个百分点至3.0%,9月制造业PMI较6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49.7%,9月服务业PMI较6月回升3.7个百分点至53.1%,日本央行7月超预期加息后表态称通胀已得到缓解,暂缓加息进程。综合来看,降息周期从预期到陆续落地,高利率的滞后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国内经济方面,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待提振,国内经济数据边际走弱,出口与制造业韧性较强,基建投资与消费走弱,地产维持负增长,CPI与PPI在低位徘徊。具体来看,三季度领先指标中采制造业PMI维持在荣枯线以下,9月值较6月值走高0.3个百分点至49.8%,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6月回落0.8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出口仍有韧性,而投资与消费均偏弱:8月美元计价出口增速较6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8.7%,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6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2.1%,基建投资偏弱,制造业投资维持韧性,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3.4%。通胀方面,CPI维持在低位,8月同比增速从6月的0.2%小幅提振0.4个百分点至0.6%,PPI负值小幅走阔,8月同比增速从6月的-0.8%回落1个百分点至-1.8%。2. 市场回顾股票市场方面,三季度上证综指上涨12.44%,代表大盘股表现的沪深300指数上涨16.07%,中小板综合指数上涨15.2%,创业板综合指数上涨26.08%。医药行业方面,三季度医药生物(申万)指数上涨17.6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31.32%。3. 运行分析医药指数在7/8月表现一般,甚至还在9月中旬创出历史新低,但随着9月下旬的经济政策大转向,A/H股均出现大幅反弹,医药指数也跟随大盘有着不错表现,同大盘类似,医药里面领涨的也是以过去几年持续下跌的低位股为主,比如CXO、医疗服务、疫苗等,我们重仓持有的创新药过去几年超额较多,在这一轮大反弹中并没有跑赢指数。从情绪交易角度,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短期走势分化,但情绪交易最终会让位于基本面交易,我们对经济政策转向做了情景分析测算,在中性场景下这些低位资产的隐含回报率也不具备显著吸引力,因此并不值得我们换仓。我们仍然认为未来3~5年,医药细分子行业里,基本面强劲的大概率是创新药,而这些资产目前估值还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收益比是医药里好的,因此我们仍然坚持重仓创新药。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1.宏观经济分析国外经济方面,上半年全球发达国家通胀多回落,经济动能在限制性利率水平下趋弱。美国通胀波动回落,经济动能有所减弱,失业率升高,6月CPI同比较2023年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3.0%,6月制造业PMI较2023年12月抬升1.4个百分点至48.5%,6月服务业PMI较2023年12月回落1.7个百分点至48.8%,6月失业率较2023年12月抬升0.4个百分点至4.1%,美联储在上半年维持政策目标利率在5.5%高位不变。欧元区经济表现分化,服务业表现依然好于制造业,5月失业率较2023年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6.0%,6月制造业PMI较2023年12月回升1.4个百分点至45.8%,6月服务业PMI较2023年12月抬升4.0个百分点至52.8%,欧央行在6月转为降息、当月降息25bps。日本经济延续复苏不过斜率偏慢,通胀小幅抬升,6月CPI同比较2023年12月抬升0.2个百分点至2.8%,6月制造业PMI较2023年12月回升2.1个百分点至50.0%,6月服务业PMI较2023年12月回落2.1个百分点至49.4%,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综合来看,全球经济下半年仍有一定下行压力,在欧央行开启降息周期后,美联储货币政策也有望转向放松。国内经济方面,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待提振,国内经济数据边际走弱,出口与制造业韧性较强,基建投资与消费走弱,地产维持负增长,CPI与PPI在低位徘徊。具体来看,上半年领先指标中采制造业PMI在荣枯线附近波动,6月值较2023年12月值走高0.5个百分点至49.5%,同步指标工业增加值6月同比增长5.3%,较2023年12月回落1.5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出口仍有韧性,而投资与消费均走弱:6月美元计价出口增速较2023年12月回升6.5个百分点至8.6%,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2023年12月回落5.4个百分点至2.0%,基建投资走弱,制造业投资提振,房地产投资延续负增长,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2023年末回升0.9个百分点至3.9%。通胀方面,CPI维持在低位,6月同比增速从2023年12月的-0.3%小幅提振0.5个百分点至0.2%,PPI负值收窄,6月同比增速从2023年12月的-2.7%回升1.9个百分点至-0.8%。2.市场回顾股票市场方面,上半年上证综指下跌0.25%,代表大盘股表现的沪深300指数上涨0.89%,中小板综合指数下跌12.01%,创业板综合指数下跌15.63%。医药生物(申万)下跌21.09%,恒生医疗保健下跌27.6%。3.运行分析医药行业今年上半年表现较差,主要系三点原因:1)今年市场对经济预期较为悲观,因此投资风格上偏爱短久期资产,依赖远期现金流的成长股明显跑输价值股,医药整体偏成长股,因此表现较差,其实内部结构上也呈现和全市场一样的特征,中药等高股息标的表现较好;2)医药自身基本面复苏一般,一方面是行业整治持续对销售有影响,另一方面是去年疫情放开后有一波井喷医疗需求,集中在3~4月,带来了高基数下的增长压力;3)地缘政治风险暴露,美国推出的生物安全法案对国内CXO产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我们的组合在上半年减仓了CXO(考虑到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进一步加仓创新药械,并开始配置一些短期业绩高爆发力标的。在创新药械内部,我们也在二季度做了大量调研,进一步做了优化,希望通过这一操作实现组合相对创新药指数的阿尔法。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首先,我们认为2025年医药板块有望实现正收益,究其原因是2025年行业基本面恢复增长,2022~2024年行业利润连续三年下滑,在戴维斯双杀下,医药指数也跌了三年,但2025年利润恢复增长,2026~2027年还有望提速,因此很可能出现戴维斯双击行情。基本面能恢复增长的原因就是拖累项不拖累(消费医疗、CXO、产业链上游等基本面见底)、拉动项更拉动(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利润更是非线性增长)。其次,我们在投资中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持有拉动项,还是去买困境反转,诚然,从边际变化角度看,困境反转更有吸引力,但是边际变化决定短期行情,中长期行情还是要看绝对定价,就是DCF下各资产的隐含回报率,我们在做了仔细测算后,发现还是创新药风险收益比更高,因此我们中长期更看好创新药的表现。最后,我也想和各位投资者分享我们对于创新药估值的理解,按照我的理解,DCF是万物标尺,但是在实际市场中,出于简化,会有各种估值方法,我会把创新药估值分为三个阶段:未盈利前、利润非线性释放期、平庸增长期或者第二增长极期,在未盈利前,由于没有利润,只能用DCF估值,可以简化为峰值PS估值,按照-10%的永续、12%的WACC测算,产品未上市前可以给到3XPS左右,随着产品上市,PS倍数会有WACC的复利,因此PS倍数不是静态的,而是会动态增长的,DCF下的价值随着时间是一条向上的直线,参考历史,第一阶段的市值大部分在价值线之下交易;进入第二阶段,产品收入快速增长,逐步覆盖费用,扭亏为盈,之后利润出现非线性增长,市场倾向于选择PEG估值,其实DCF估值还是和第一阶段一样的,是一条向上的直线,但PEG估值会高于DCF估值,因此第二阶段的市值大部分在价值线之上交易,这也是创新药投资中最甜美的阶段,我们之所以战略性看好中国创新药,就是因为2025~2027年这些biotech龙头都会进入这一阶段;在产品上市10~15年后,增速放缓,同时面临专利悬崖,估值会有明显收缩,PE就在10X左右,市值和价值趋平,但如果此时又有新的品种出来,有第二增长极出现,就会复制前一品种的三阶段,如此往复,推动平台型公司的市值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