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C
(008127.jj)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9-10-31
总资产规模
6.90亿 (2024-03-31)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5793基金经理谭昌杰管理费用率0.60%管托费用率0.15%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74%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广发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C(008127)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谢军2019-10-312019-12-230年1个月任职表现1.59%--1.59%--
谭昌杰2019-10-31 -- 4年8个月任职表现1.74%--8.41%13.28%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谭昌杰--1612谭昌杰先生:中国籍,经济学硕士,持有基金业执业资格证书。曾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广发季季利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4年9月29日至2015年4月30日)、广发双债添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2年9月20日至2015年5月27日)、广发集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4年1月27日至2015年5月27日)、广发钱袋子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自2014年1月10日至2015年7月24日)、广发天天利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自2014年1月27日至2015年7月24日)、广发聚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10月24日)、广发安泽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6年6月17日至2016年11月17日)、广发天天红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自2013年10月22日至2017年10月31日)、广发安泽回报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6年11月18日至2017年12月22日)、广发稳安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6年2月4日至2019年2月14日)、广发鑫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6年11月2日至2019年12月23日)、广发汇瑞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8年10月16日至2019年12月23日)、广发景祥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8年10月18日至2019年12月23日)、广发景源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8年10月18日至2019年12月23日)、广发稳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9年2月15日至2020年1月7日)、广发集瑞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8年10月18日至2020年4月20日)、广发景华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8年10月18日至2020年5月28日)、广发汇立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9年5月21日至2020年5月28日)、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2年7月19日至2020年6月12日)、广发聚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9年5月21日至2020年7月1日)、广发聚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5年3月25日至2021年5月13日)。现任广发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5年1月29日起任职)、广发聚宝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5年4月9日起任职)、广发恒隆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0年3月20日起任职)、广发恒通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0年11月4日起任职)、广发恒悦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0年11月24日起任职)、广发恒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0年12月8日起任职)、广发恒信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1月12日起任职)。2019-10-31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经济基本面方面,地产销售依然偏弱,房价继续下行,部分城市的二手房以价换量,在春节后出现了成交量的短期修复,但一手房整体的销量仍有待恢复,开工数据进一步弱化。外需保持韧性,出口数据继续回暖。资产价格波动较大,股票市场在春节前受到经济恢复斜率放缓和流动性冲击的影响,出现了较大回调,2月则快速修复了年内的跌幅,3月宽基指数窄幅波动,围绕两会提到的发展方向涌现出了较为丰富的主题性机会。债券市场在前两个月出现了收益率曲线的全面下行,3月转入震荡,部分超长期限的利率债受到前期超涨以及后续万亿国债供给的影响,收益率有所回调。报告期内,股票方面,基于春节前的股票市场已处于超调状态的判断,我们在1月至2月期间维持了较高的仓位;到3月后,股票市场得到阶段性修复,我们逐步对估值修复以及反弹较大的持仓品种进行了止盈,优先卖出了小市值品种,同时增配了长期基本面较好、估值便宜、市值较大的行业龙头,整体仓位下降到中性偏低水平。债券部分,我们在春节后逐步对长期限利率债进行止盈,并在2月底前进行了清仓;基于各类利差都处于历史很低的位置,我们下调了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品种的持仓比例,置换入2年以内的中短期AAA国企债;可转债是权益市场底部区域的战略性配置品种,我们在春节前的市场调整过程中进行了建仓,持续关注市场调整下的低吸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资本市场较为复杂,服务类消费在一季度快速恢复,但耐用品消费回升乏力,尤其是地产价格下跌带来的地产链消费大幅回落,尽管一线城市在9月起逐步放宽地产政策,二手房交易量回升,但主要是以价换量,价格的下跌带来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进一步抑制了居民端的消费倾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的问题较为普遍。海外受到美债利率持续攀升的影响,全球资本的风险偏好回落。国内政策相对宽松,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内需不足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抬升的风险。受到风险偏好下降和权益资产下跌的影响,国内债券资产在原本已经不高的绝对收益率条件下,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取得了较好的回报。报告期内,基于一季度服务业的快速修复,我们将组合权益仓位提升到了较高水平,增持了部分顺周期的板块,但因4月至5月份宏观数据环比下滑,导致组合净值受到了一定负面影响。组合在进行了部分止损操作后,我们将仓位维持在中性附近的水平,积极参与地产链、汽车零部件、医药等行业的小波段操作。进入四季度后,股票市场进一步下跌,我们根据市场情况,增持股票资产到较高仓位,同时小幅建仓长期限利率债,并在市场回落过程中,逢低加仓了可转债。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三季度,国内政策端有较大变化,尤其是7月底政治局会议释放了稳增长政策信号,并在8月底逐步实施落地。对于全球资本风险偏好方面,最大的冲击来自于海外,包括全球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以及美债利率创出年内新高。国内经济基本面变化不大,可喜的是部分金融数据开始回升。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债券市场受到资金面和风险偏好的影响,收益率先下后上,整体呈现底部震荡的走势。股票市场缩量走弱,尤其在8月出现了明显回调,但由于当前市场估值和企业盈利都已经处于较低的位置,同时监管机构持续释放利好,市场持续调整的动能减弱。报告期内,权益方面,组合维持了中性略高的仓位,主要根据持仓品种的行业景气度以及估值修复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在长期需求稳定增长的行业中进行逆向布局,耐心等待估值修复后的止盈机会,包括医药、汽车零部件、光伏、航空、电力等行业。债券方面,组合延续了高资质、短久期的票息策略,耐心等待收益率反弹后的建仓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6-30)

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回升,1季度快速修复,2季度环比下滑但同比增速仍维持高位,整体走出了跟海外市场一致的经济走势,即快速修复后逐步回落,但国内由于叠加房地产市场相对弱势的因素,2季度以来以地产链为代表的顺周期板块的回落速度有所加快。政策端维持宽松基调,物价指数走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信用条件受到居民预期的影响有所收紧。上半年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展望都呈现了从强预期到弱现实的转变。债券市场方面,受到经济和物价逐步转弱、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影响,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尤其是长端和超长端利率突破了2022年低点,创下近20年的新低。股票市场走出显著的分化行情,AI等主题板块大幅上涨,传统的赛道股和周期股震荡走弱。报告期内,股票方面,我们认为上半年会呈现修复行情,因此将组合的股票仓位提升到较高水平。在4月至5月观察到经济环比减弱的迹象后,我们下调了仓位,但考虑到大部分股票的估值处于较低的历史分位,我们仍然维持不低于中性仓位的水平。债券方面,基于绝对收益率水平已经处于很低的分位,我们维持短久期、高资质的票息策略;对于可转债,由于整体估值一直偏贵,我们对于其中绝对价格不贵的品种进行了小比例的波段操作。整体而言,我们上半年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误判,偏配了权益,同时在行业配置方面,尽管进行了行业分散,但并没有配置短期估值偏贵的AI等主题板块,导致组合未能获得超额收益。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2023年年底是权益市场估值和情绪的低谷期。我们一直认为,从主动投资的角度,获取收益的两种方式包括在便宜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以及长周期下的逆向策略,这两个主要手段在当前都已经处于很好的实施阶段。风格方面,大市值龙头的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而当前经济仍处于筑底阶段,龙头公司能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因此更看好龙头股在后续经济回暖阶段的超额表现。债券部分,我们认为可转债是权益市场底部区域的战略性配置品种,可以作为债券类资产的首选。长期限利率债中长期赔率一般、短期胜率较高,可以执行收益率反弹配置的操作思路。信用策略仍然维持谨慎,不建议在当前利差偏低的情况下再进一步下沉信用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