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科技驱动A
(008919.jj ) 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混合型成立日期2020-02-18总资产规模8.91亿 (2025-03-31) 基金净值1.1794 (2025-04-29) 基金经理李文宾高楠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 (2024-12-31) 持仓换手率356.37%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23%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永赢科技驱动A(008919)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永兴2020-02-182021-03-051年0个月任职表现24.08%--25.28%--
于航2021-02-262024-07-013年4个月任职表现-4.67%---14.80%7.48%
李文宾2024-09-09 -- 0年7个月任职表现26.06%--26.06%--
高楠2024-07-01 -- 0年9个月任职表现7.85%--7.85%--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李文宾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兼基金经理147.7李文宾:男,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复旦大学硕士,14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行业分析师;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深行业研究员;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2024-09-09
高楠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146.2高楠: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4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股票研究员;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基金经理;恒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部总监。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2024-07-01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们认为2025年可能是中国经济在主动去地产化后迎来的一个重要时点。这主要是因为在持续3年多的地产去化过程中,价和量都经历了大幅收缩,从全球各国历史经验来看,这一量价的收缩程度大概率已经达到了大周期的底部区域。同时从政策端来看,2024年开始包括土地和新房收储,以及各城市因地制宜的放松政策也有帮助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走稳。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看到二手房带看量的持续回暖。此外更为令人振奋的是国内在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突破。尤其是从2023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出口型产业。新旧动能的更替和换位有望帮助国内经济重启新一轮增长周期。最后,2025年以来两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外资企业座谈会等一系列重磅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国内未来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走向,尤其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贯性,增强了海内外企业投资中国的决心,增强了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的认知。 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历经2024年9月以来的反弹后,市场逐步走强的趋势越来越明确。这背后既有国内经济走稳的因素,更多来自于国内各项政策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这点在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虽然2025年1季度,资本市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特别是在1月前三个交易日,指数和个股出现普遍的下跌,但其原因主要可能在于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后市场认为美国内外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做好自己的事,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才是决定资本市场走向的主要因素。所以市场很快修复了缺口,继续向上。在这一过程中,以人工智能(国内资本开支链)、人形机器人、端侧、IDC等板块走出了较强的结构性行情。 在策略层面,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本轮市场走强的底层逻辑,所以在仓位上我们从1月末开始就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国内AI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其中我们重点参与了端侧、人形机器人,国内算力投资产业链等投资机会。此外,我们也部分预见到了美国新政府对关税的认识及可能采取的潜在措施,所以我们在3月开始逐步逢高兑现了部分板块的超额收益,并开始把仓位向内需为主的产业倾斜。 展望未来,随着3-4月美国关税政策明朗,国内刺激政策有望提前超预期落地。我们认为外需的不确定可能对会资本市场带来较大的扰动,但总体来说在全球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协同较深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去一体化的难度和成本是非常高的。理性来看,全球达成关税新平衡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认为市场远期还是会在历经波折后回归常态。这其中我们还是认为需要紧紧抓住科技发展的主导产业AI,从中寻找新的方向。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全年市场呈现出V形走势。2024年1-9月,市场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和观点比较悲观,总体上以高股息(火电、水电、核电、银行、煤炭等)投资为主线,市场避险情绪非常浓郁。转折点发生于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以及9月24日召开央行和证监会的联合新闻发布会。我认为这标志着自上而下多部门协同,以政策组合拳的方式应对目前面临的外需疲软、地产销售萎靡和内需疲软等多重经济问题。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的产生源自于经济运行本身的周期性因素,也来自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阵痛,更来自于海外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及地区冲突不断。所以应对这些问题,依靠过去的某些部门发力的作用是有限的,这需要自上而下协调统一,从财政、货币、考核体系(三个区分开)等多维度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鼓励全国各种力量敢涉险滩、迎难而上。这正是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当市场充分认识到了9月底开始政策发力的与众不同,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被快速激发。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经历了3年多的调整后,A股市场已经充分price in了众多当下的经济困难,也部分扩大了某些经济周期性问题,这些都导致了A股乃至港股在全球范围内被严重低估,尤其是纵向对比欧美经济体,我国依然保持了优秀的经济增速,众多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比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已经在全球各地攻城略地,显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和潜力。所以,一旦风险偏好修复,必然推动中国优质资产(尤其是权重股)出现快速修复和上涨。从2024年8月中下旬开始,我们在面对市场不断调整的现实中,并没有慌张,而是利用了市场悲观和错误定价的机会,底部逐步加仓AI光通讯,半导体设备材料和封测,生物医药等板块优质龙头个股。这帮助我们在9月底的反弹中取得了较好的弹性收益。因为我们的产品定于科技型产品,所以我们会继续坚定在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半导体、创新药、新材料、军工、新能源等板块中寻找优质企业,同时由于科技板块估值波动较大,我们也全力争取能做到及时止盈止损。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成长股再次出现回调,我们认为这是市场走出底部区域过程中的必然,也是投资者重新从熊市思维转向牛市思维的必然。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过去3年对中国经济最大的拖累项地产其本身也处于周期的底部区域,量和价都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全球各国地产周期的最悲观的阶段。我们认为2025年地产对经济的拖累作用可能会大为改善。同时在国内货币、财政等政策多重作用下,国内经济企稳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央在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加大消费补贴外,也开始在收入端着力提升居民(包括退休人员)的收入,收入改善预期的形成有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提振经济。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3季度,市场呈现出V形走势。转折点发生于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以及9月24日召开央行和证监会的联合新闻发布会。我们认为这标志着自上而下多部门协同,以政策组合拳的方式应对目前面临的外需疲软、地产销售萎靡和内需疲软等多重经济问题。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的产生源自于经济运行本身的周期性因素,也来自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阵痛,更来自于海外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及地区冲突不断。所以应对这些问题,依靠过去的某些部门发力的作用是有限的,这需要自上而下协调统一,从财政、货币、考核体系(三个区分开)等多维度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鼓励全国各种力量敢涉险滩、迎难而上。这正是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当市场充分认识到了9月底开始政策发力的与众不同,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被快速激发。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经历了3年多的调整后,A股市场已经充分price in了众多当下的经济困难,也部分扩大了某些经济周期性问题,这些都导致了A股乃至港股在全球范围内被严重低估,尤其是纵向对比欧美经济体,我国依然保持了优秀的经济增速,众多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比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已经在全球各地攻城略地,显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和潜力。所以,一旦风险偏好修复,必然推动中国优质资产(尤其是权重股)出现快速修复和上涨。从2024年8月中下旬开始,我们在面对市场不断调整的现实中,并没有慌张,而是利用了市场悲观和错误定价的机会,底部逐步加仓AI光通讯,半导体设备材料和封测,生物医药等板块优质龙头个股。这帮助我们在9月底的反弹中取得了较好的弹性收益。因为我们的产品定于科技型产品,所以我们会继续坚定在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半导体、创新药、新材料、军工、新能源等板块中寻找优质企业,同时由于科技板块估值波动较大,我们也全力争取能做到及时止盈止损。展望四季度,我们认为9月底开始的这轮行情是权益市场反转的开始。但政策组合拳开始启动,起效还需要时间,所以短期高频数据依然会反应现实暂时的困难,所以会出现长期和短期的矛盾,这会使全市场投资者较为困惑,间接导致市场波动率会有所放大。但行情往往领先经济基本面很久,有时甚至1-2年,所以我们需要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长期的重大战略性投资机会。我们会逐步调整持仓结构,重点在AI、半导体、生物医药和军工等方向寻找优质企业的中长期战略投资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实体经济层面,经济增长同比增速前高后低,内生复苏动能略显疲弱,实物工作量及实体部门预期均有待修复。经济结构呈现一定分化:地产投资低位徘徊,为实体经济的主要拖累;基建投资受地方化债影响未见明显动力;消费缓慢回补但缺乏弹性;制造业投资在设备更新等政策支持下表现相对强势;出口在外需和基数影响下同比增速提升。货币金融层面,受实体信贷需求相对不足、政府债发行节奏后置的影响,融资增速受到拖累。权益市场,2024年上半年市场整体呈现宽幅波动的状态,结构性分化显著,主线切换速度较高,投资难度增加。上半年市场中,持续性稍好的主线主要有红利类资产以及部分的科技创新类行业。周期行业的投资机会好于制造业,制造业投资机会好于消费行业,大盘风格好于小盘风格,上证指数、深证综指和创业板指均在上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本轮经济调整不是过去常见的外力强刺激下的快速见底反弹,因此持续的时间较久,提现到资产价格上即中长期国债利率缓慢的下移,而非快速触底然后燃起复苏预期。在股票市场上则表现为高股息类资产持续且缓慢的上涨,以及高估值板块持续的下跌以压缩估值。本基金一直致力于投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上半年主要配置在两个方向上,一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二是以全球化为主要逻辑的高端制造。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年,我们会逐步继续调整关注方向,从以防守为主的策略转变为更为积极的策略。同时我们将会聚焦科技主赛道,科技中我们会集中关注以AI为主的方向,这主要包括国内日益兴起的AI应用、AI基础设施建设、智能驾驶、端侧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