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致和混合A
(012816.jj)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3,860.00
成立日期2022-01-21
总资产规模
3.86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6983基金经理郑有为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345.75%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1.52%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国泰致和混合A(012816)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郑有为2022-01-21 -- 2年11个月任职表现-11.52%---30.17%20.05%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郑有为国泰江源优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国泰致远优势混合、国泰价值LOF、国泰致和混合的基金经理、研究部副总监135.5郑有为先生:中国国籍,硕士研究生。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曾任西部证券投资管理总部行业研究员,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行业研究员、股票投资经理。2018年12月加入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任基金经理。2019年6月起任国泰江源优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7月16日起担任国泰致远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7月24日起担任国泰价值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3月22日起担任国泰金龙行业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1-21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市场先抑后扬,呈现深跌反弹走势。A股经过了极端压制后,在政策预期催化下,权益市场风险偏好快速回升。在反弹阶段中,前期超跌个股、非银板块、顺周期板块、科技属性板块等表现亮眼,而稳健型个股表现较为滞后。从情绪上观察,投资者热情高涨,甚至产生了上涨恐慌、焦虑情绪,深怕踏空行情。一、 宏观经济的判断与回顾:我们对宏观判断没有改变,通缩趋势是核心矛盾。国内的库存周期在产能过剩的压制下,弹性非常有限,意味着价格信号难以产生,不宜对CPI、PPI反弹强度持乐观判断。从结构性亮点看,全年维度而言得益于海外库存周期,出口链条景气维持高位,对国内产能利用率是正向支撑。对于内需,或还是维持相对疲弱态势,亮点不明显。目前核心矛盾是逆转通缩预期,让价格信号回归。但是,治理通缩是复杂过程,在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社会预期、外部环境都需要同向发力,我们认为目前政策力度依然有待加强,不宜对宏观弹性有过高预期。二、 市场结构与机会判断:虽然近期市场热情火爆,但是我们想提醒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且杜绝情绪化操作。如上所述,9月末在强力的政策预期引导下,权益市场分母端快速修复,估值抬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看到,治理经济上的结构性问题,逆转通缩预期是个复杂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目前而言,政策态度转变是积极信号,但总体而言经济上行弹性不足,分子端修复需要耐心,如果以“疯牛”心态参与市场,严重脱离基本面恐将导致巨大潜在风险。我们判断,在宏观经济确实改善,通缩预期得以逆转以前,指数级别行情有限。更可能的情景是,在政策托底背景下,经济逐步企稳,市场预期逐步修复,“指数搭台,个股唱戏”,依然应该坚持长期思维,业绩思维,价值思维。落实到板块和结构上,我们认为顺周期板块受制于宏观弹性不足,上行空间依然有限。相对而言,我们更看好业绩确定性好,具备抗通缩能力与独立景气赛道个股。在抗通缩方向上,聚焦产能出清、全球需求共振领域(如:船舶产业、资源品、部分化工品等)。独立景气赛道则继续聚焦在宏观脱敏、新技术领域,把握产业变革渗透率提升的投资机会。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面临了较大的困难,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准,作为管理人我们深表自责。但如上所述,2024年我们相信具备绝对收益机会,考验投资人的个股选择精准度,坚持把握价值型、业绩型个股投资机会,减少交易损耗,我们有信心24年组合将取得较好的投资表现,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上半年A股市场剧烈波动,春节前遭遇了流动性杀跌,3至4月份迎来了一波反弹修复,但到了5月份以后市场又呈现普跌行情,整体“二八现象”明显,权重大市值股票具备超额收益,其余个股出现明显的回调,市场盈利效应较差,全市场中位数跌幅巨大,走势表现低于我们的预期。一、 宏观经济的判断与回顾:我们在2023年末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持审慎观点,目前这个判断没有改变,国内的库存周期在产能过剩的压制下,弹性非常有限,意味着价格信号难以产生,不宜对CPI、PPI反弹强度持乐观判断。从结构性亮点看,因海外库存周期已经启动,出口链条景气维持高位,对国内产能利用率是正向支撑。对于内需,或还是维持相对疲弱态势,亮点不明显。期初我们预计二季度GDP实际增长值在5%左右,实际情况低于我们判断。且目前经济修复斜率已有所放缓,美国库存周期有望延续至Q3,但随后若海外需求走弱,需警惕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二、 市场结构与机会判断:我们在2023年末提出,市场主要机会分布在三个链条上,分别是红利类资产、宏观脱敏子行业、新科技新技术方向。目前这个判断依然维持。回顾Q2,红利类资策依然明显跑赢,我们重点配置的宏观脱敏子行业如 出口链条、医药板块、特高压行业,仅特高压板块延续强势,出口链条与医药板块对组合造成了严重的拖累,特别是医药板块Q2回调幅度非常大,是组合净值回落的主因。展望Q3,我们依然会坚持上述三个方向。其中,会更加重视组合的均衡度,红利类增加资源属性配置、宏观脱敏子行业增加供给出清类个股的配置,新技术方向主要增配电子板块。三、 交易结构与操作纪律:2024年诚然我们犯了一个错误,中小市值个股配置比例较多,而今年二八行情明显,小市值个股出现了普跌行情,给组合带来了较大的拖累。我们将增加组合大市值配置比例,提升市值均衡度。从交易纪律看,今年依然要严格杜绝追高追热思维,更加从安全边际与绝对价值思维出发,减少损耗且更多把握业绩型机会。过去的一年多以来,我们面临了较大的困难,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准,作为管理人我们深表自责。但如上所述,2024年我们相信具备绝对收益机会,考验投资人的个股选择精准度,只要在我们认可的三个方向上把握好价值型、业绩型投资机会,减少交易损耗,我们有信心24年组合将取得较好的投资表现,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市场呈现深V反弹格局,前半段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春节后迎来了一波显著的反弹行情。2024年行情至今,我们认为市场轮廓逐步清晰,指数上我们认为较为平稳,个股机会的丰富度好于2023年。一、宏观经济的判断与回顾:我们在2023年末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持审慎观点,目前这个判断没有改变,国内的库存周期在产能过剩的压制下,弹性非常有限,意味着价格信号难以产生,不宜对CPI、PPI反弹强度持乐观判断。从结构性亮点看,因海外库存周期已经启动,出口链条景气维持高位,对国内产能利用率是正向支撑。对于内需,或还是维持相对疲弱态势,亮点不明显。二、市场结构与机会判断:我们在2023年末提出,市场主要机会分布在三个链条上,分别是红利类资产、宏观脱敏子行业、新科技新技术方向。目前这个判断依然维持,演绎的时间节点有先后之分,一季度的红利类与新技术板块相对收益较为明显,随着Q2步入业绩披露期,我们判断宏观脱敏子行业中的绩优公司将开始跑出超额收益。前期超额收益明显的红利资产,二季度可能会迎来超额收益回吐的压力。三、交易结构与操作纪律:2024年大小票风格我们判断会趋于均衡,简单通过大小盘风格配置获取超额较为困难。市场经过3年的持续调整后,一批中小市值个股已具备了绝对价值,而某些大盘股经过连续上涨后,配置价值也已不如之前,因此从投资性价比的视角出发,2024年有业绩的公司都会脱颖而出,无论大小盘市值。从交易纪律看,今年依然要严格杜绝追高追热思维,更加从安全边际与绝对价值思维出发,减少损耗且更多把握业绩型机会。过去的一年多以来,我们面临了较大的困难,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准,作为管理人我们深表自责。但如上所述,2024年我们相信具备绝对收益机会,考验投资人的个股选择精准度,只要在我们认可的三个方向上把握好价值型、业绩型投资机会,减少交易损耗,我们有信心24年组合将取得较好的投资表现,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各位持有人朋友,很遗憾我们2023年没有拿出好的业绩,在开篇之际先跟大家道歉,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做得更好。对于2023年,我们整体操作回顾如下:其一,宏观经济的判断与回顾:我们在2023年初对宏观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以至于持仓上暴露过多的顺周期头寸,给组合带来了明显的拖累,这是我们2023年业绩不佳的原因之一。从Q3起,我们修正对宏观的判断,高频数据层面没有观察到预期的改善证据,三季度宏观经济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总需求疲软态势未得到逆转。我们进而判断,因居民部门加杠杆的意愿与能力均受压制,房地产销售难有实质性改善,消费乏力的态势延续,出口则相对平淡。自从2022年Q2进入去库存周期以来,PPI持续下行,制造业利润走低,宏观数据表现符合去库周期特征,唯疲软程度还是超出了预期,至Q4仍未呈现强势复苏的势头。展望下阶段,维持判断经济部门在2023年Q4至2024年Q1进入补库周期,强度上大概率为弱复苏,PPI与PMI呈现小幅上行,强度很有限,宏观需求的扩张需要财政层面更强力度的支撑。第二,对于过去一段时间市场运行逻辑的讨论:在存量与减量博弈市场中,参与市场热点博弈是双刃剑。我们在过去两期报告也提到,从2022年Q3以来,A股市场直观上呈现快速轮动特征,市场总不缺热点,但盈利效应很差,许多热点的投资可参与度并不高。一部分投资者认为不参与轮动就跟不上市场节奏,导致焦虑情绪蔓延,但从结果看许多轮动交易最终都导致了亏损,并没有带来正向贡献。若细究股票市场呈现快速轮动背后的原因,底层逻辑是因为市场参与者的长期预期不稳定,避险情绪盛行,对“永续经营”假设前提产生了质疑,因此采取了缩短投资久期的策略加以应对,因而高换手策略更受青睐。但是,若市场绝大部分参与者均采取高换手策略,则方法有效性将边际下降,乃至于导致亏损。我们在2023年Q3起明确看多类债资产,特别是资源型与垄断性行业的红利资产,投资此类资产在不参与轮动交易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回报水平。我们认为,理清这背后的运行逻辑比不断去挖掘题材热点更有实际意义。目前居民与民企部门加杠杆能力已大幅减弱,总虚弱疲软的格局难以实质性扭转,伴随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行,全社会投资回报率随之走低,具备相对较高稳定性回报的资产无疑具备稀缺性。回溯这个判断,我们认为是完全看对的,但是碍于组合调整的限制,我们没有在Q4充分发挥红利资产配置的优势,这一点需要检讨。从另一视角观察,随着全球分工弱化,以及地缘格局影响,通胀中枢有抬升的势头。对于能源品与资源品而言,供应受限的态势较为明显,大宗价格坚挺,某种程度上也具备了较好的抗通胀能力,叠加自身的高分红属性,逐步受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截止目前,我们仍然判断红利型资产或在未来较长时间段内具备“底仓资产”价值,落实到组合管理而言,我们将加大力度挖掘优质的红利型资产进行长期配置。第三,对于市场结构的判断:综合上述分析,一句话总结:宏观经济现阶段没有惊喜,组合要做好防风险基础上的宏观脱敏配置。做到宏观强依赖与产能过剩行业脱敏。具体而言,我们看好三个方向的配置机会。1. 红利型与类债资产: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稳定类配置型资产匮乏,红利资产相对优势凸显。需要持续在相关领域中做好二次筛选与优化。2. 需求逻辑独立的子行业:宏观需求整体疲软,具备宏观脱敏能力的细分行业从全局而言也是稀缺的,如出口链条中具备优势的公司、老龄化相关的医药医疗、逆周期属性的特高压板块,均符合这个范畴。3. 0到1新科技新技术方向:0到1新技术星辰大海方向,我们判断仍然会出现主题热点机会,这方向估值弹性较大,但博弈属性强,要求较高的交易能力。总体而言,在未来较长时间段,投资人必须做好心态管理,戒焦戒躁,保持战略定力,在看好的方向内提高持股稳定性,减少交易损耗。在操作上增加逆势思维,减少顺势追高,提高个股跟踪深度,更加强调业绩确定性与经营高质量,2024年我们相信依然具备绝对收益机会,考验投资人的个股选择精准度。延续一贯目标,管理人将持续追求确定性与稳健性,把握好控制回撤与实现净值增长的平衡,杜绝风格漂移,通过稳定的投资框架实现长期较好的投资回报,积极有为的把组合管理好。感谢各位持有人的支持与信任,都说投资是一场远行,我们希望精彩的走过每一段旅程,但投资路上也不可避免的将出现一些波折,但我们会时刻保持专注,时刻总结反思,做出必要的调整,持续努力在往后时间里拿出更好的表现来回馈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1、2024宏观大势研判:基于现有证据判断,我们对2024年经济判断观点为审慎观察,更乐观的判断还有待于经济数据发出信号。总需求不足,预期减弱,产能过剩是现阶段压制宏观的三大因素,我们还没有观察到实质性的改善。上述三个问题衍生开来,进一步导致了居民部门收入预期下降、企业家投资意愿偏弱、新增就业减少等困难。上述三个问题将会是2024年我们最为关注的宏观变量,将根据动态的变化来修正判断观点。2、2024市场结构展望: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将积极把握 红利资产、宏观脱敏子行业、新科技新技术 方向的个股挖掘机会,组合要做好总需求疲软下的宏观风险防控,配置上做到宏观强依赖与产能过剩行业脱敏。具体而言,我们看好三个方向的配置机会。1、红利型与类债资产: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稳定类配置型资产匮乏,红利资产相对优势凸显。需要持续在相关领域中做好二次筛选与优化。其中,我们关注点主要在国际定价的资源品上。2、需求逻辑独立的子行业:宏观需求整体疲软,具备宏观脱敏能力的细分行业从全局而言也是稀缺的,如出口链条中具备优势的公司、老龄化相关的医药医疗、逆周期属性的特高压板块,均符合这个范畴。同时,我们将更加重视供给侧逻辑,增加供给出清类个股的配置比例。3、0到1新科技新技术方向:0到1新技术星辰大海方向,我们判断仍然会出现主题热点机会,这方向估值弹性较大,但博弈属性强,要求较高的交易能力。从选股特征看,我们认为要更加重视标的资产的资产负债质量,特别是现金流创造能力以及分红能力。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健康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要减少参与题材轮动,在存量博弈市场里持续轮动交易,往往只会加剧损耗。经历了阶段性的低迷后,我们有信心本基金将力争在2024年走出困难,迎来更好的相对与绝对收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