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富卓越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A
(014024.jj)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2-01-13
总资产规模
3.80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6183基金经理陈启明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81.32%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7.2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华富卓越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A(014024)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陈启明2022-01-13 -- 2年6个月任职表现-17.28%---38.17%39.7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陈启明本基金基金经理、公司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监、公司公募投资决策委员会联席主席159.8陈启明:男,复旦大学会计学硕士,本科学历,证券从业年限十七年。历任日盛嘉富证券上海代表处研究员、群益证券上海代表处研究员、中银国际证券产品经理。2010年2月加入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行业研究员、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现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部总监、公司公募投资决策委员会联席主席,自2014年9月26日起任华富价值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7年3月14日起任华富成长趋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19年1月25日起任华富天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0年6月18日起任华富成长企业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2年1月13日起任华富卓越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2年3月25日起任华富匠心明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3年4月18日起任华富匠心领航18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具有基金从业资格。2022-01-13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在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整体表现平稳,但结构性分化特征依然突出。出口受全球经济复苏的推动,对我国经济形成了重要支撑。尽管内部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但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旧动能持续转换。  国内市场二季度各指数震荡下跌,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2.43%、-2.14%、-7.41%。 行业表现方面,中信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居前5位的依次为银行、电力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煤炭、电子,涨跌幅分别为7.59%、5.31%、2.74%、2.33%、0.72%。下跌方面,综合、消费者服务、传媒、商贸零售、计算机跌幅居前,涨跌幅分别为-25.39%、-20.38%、-19.81%、-16.21%、-14.06%。  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经济运行整体保持平稳。投资方面,2024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188006亿元,同比增长4.0%,连续两个月下滑。从分项来看,仅有制造业单月投资增速回升,基建、地产同比增速继续下降。消费方面,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336亿元,增长4.7%。今年消费数据在月度间波动较大,或与工作日分布有关,实际波动或弱于数据表现,今年前5个月消费累计增速为4.1%,中枢仍低。出口方面,以美元计,我国5月出口3023.5亿美元,进口2197.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826.2亿美元,5月出口同比增长7.6%,超出市场预期。今年出口数据也存在着月度间的波动,或与基数及工作日分布有关,从累计增速角度来看,今年前5个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7%,出口整体仍延续复苏趋势。  展望下半年,预计中国经济将整体保持平稳。财政支出力度提升,预计基建投资有望提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预计消费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全球制造业景气扩张、库存持续回补,出口有望维持稳健增长。宏观经济对地产的依赖仍在减弱,尽管由此带来的需求不足和预期偏弱的状态仍在继续,但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将对宏观经济形成明显支撑。另外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预计将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从投资上看,虽然市场风格维持分化态势,我们仍然坚定看好长期持有的科技和医药板块。科技方面,半导体行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复苏和AI等创新应用的逐步落地,有望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医药板块虽然短期利空因素较多,但我们对行业远期的发展前景依旧持乐观态度。未来我们将持续跟踪拥有较好商业模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重点关注创新领域行业边际变化带来的机会,积极为持有人创造价值。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从外部看,全球市场需求回暖,国际贸易景气度回升,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回升。从内部看,宏观政策进一步加码发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所增强。  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投资、消费、出口均在改善过程中。投资方面,2024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从三大分项来看,制造业、地产投资增速高于去年12月两年复合增速,基建增速略低于去年12月两年复合增速。制造业方面,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升至9.4%,边际改善的主要是运输装备、电子、纺服,表现偏弱的是汽车、食品、有色。基建方面,1-2月新、旧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回落至6.3%、9.0%,分行业来看,电力投资韧性更强。地产方面,1-2月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回升至-9%,但从实物量来看,开工、施工、竣工同比降幅较大,且开工竣工边际转弱,资金方面,1-2月新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20.5%、-29.3%,到位资金同比增速亦同步下滑,反映地产投资恢复偏慢。消费方面,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4194亿元,增长5.2%。分渠道来看,1-2月餐饮、商品零售、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增速均较去年12月两年复合增速有所回升,反映春节消费旺季行情基本兑现。分品类来看,可选消费强于必需消费,其中:通讯器材、汽车同比增速高位续升,地产后周期消费(家具、家电、建材)增速改善。出口方面,1-2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续升至7.1%,超出市场预期,3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较前值46.3%明显提高,也印证了今年出口的景气提升,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仍强,劳动力市场的韧性也支撑了消费的增长,而随着美国进入补库阶段,外需短期内仍有韧性。  国内市场2024年一季度各指数触底反弹,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2.23%、3.10%、-3.87%。 行业表现方面,中信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居前5位的依次为石油石化、家电、银行、煤炭、有色金属,涨跌幅分别为12.05%、10.79%、10.78%、10.23%、9.46%。下跌方面,综合、医药、电子、房地产、计算机跌幅居前,涨跌幅分别为-15.69%、-11.85%、-10.18%、-9.34%、-8.79%。  展望2024年二季度,国际环境方面,全球库存周期进入补库阶段,叠加基数相对较低,我国出口回暖趋势有望延续,但仍需关注国际政经格局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内方面,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仍需进一步稳固,消费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服务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宏观政策方面,根据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财政政策将明显加力,综合使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多种政策工具,有助于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另外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预计将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目前不少优质标的的估值已经来到了极具吸引力的位置。往后看,不管是周期还是创新方向,都将有不错的投资机会。投资方面,我们坚持对一些远期成长空间较大的优质成长标的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投资。本基金仍然坚定看好科技板块的中长期成长性,关注高端制造,包括机床和机器人方向。中长期维度看好医药板块发展,关注拥有较好商业模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本基金会坚持贯彻一直以来的投资策略,淡化择时,注重业绩增长的确定性,精选具有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积极为持有人创造价值。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中国经济逐渐走出疫情的影响,服务业和消费快速增长,新产业新动能继续快速成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内需不足、房地产信用风险和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增大等问题仍然突出。  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GDP实际增长5.2%,增速好于2023年两会定下的5%的增长目标,其中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2%。投资方面,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5%,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消费方面,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22881亿元,增长7.3%。出口方面,2023年我国出口总额3.38万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6%。  国内市场2023年各大指数整体下跌,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3.70%、-11.38%、-19.41%。行业表现方面,杠铃策略的两端科技和高股息表现相对靠前,中信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居前5位的依次为通信、传媒、煤炭、家电、石油石化,涨跌幅分别为24.78%、19.84%、13.39%、9.13%、9.03%。下跌方面,消费者服务、房地产、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建材、基础化工跌幅居前,涨跌幅分别为-41.18%、-24.80%、-24.65%、-20.47%、-17.50%。  投资方面,我们坚持对优质成长标的的研究和投资。近期科技板块调整比较剧烈,主要是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而不是行业基本面和发展前景发生变化。本基金仍然坚定看好科技板块中长期成长性,关注高端制造,包括机床和机器人方向。中长期维度看好医药板块发展,关注拥有较好商业模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三季度,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经济企稳趋势初现,服务消费持续复苏,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中国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仍待加固,短期内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宏观数据来看,投资、消费、出口均有边际好转。投资方面,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327042亿元,同比增长3.2%,三大分项中,制造业、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地产投资持续走弱。具体来看,8月新、旧基建两年复合增速分别回升至8.9%、10.7%;制造业投资两年复合增速回升至8.8%;地产投资两年复合增速降至-12.4%,房屋新开工、竣工面积复合增速略有改善,但施工面积复合增速有所回落。消费方面,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必需、可选消费两年复合增速分别回升至5%、7.6%,均有改善。从分品类数据来看,社交出行相关消费明显改善,汽车、纺服、化妆品零售额两年复合增速回升,但地产后周期消费仍然偏弱。出口方面,8月份我国出口总额为2848.7亿美元,同比增速为-8.8%,较上月有所反弹,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期出口基数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归因于近期海外制造业的景气反弹。  国内市场三季度各指数有所回调,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2.86%、-3.98%、-9.53%。 行业表现方面,中信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居前5位的依次为煤炭、非银行金融、石油石化、银行、房地产,涨跌幅分别为10.37%、6.48%、5.79%、5.20%、1.55%。下跌方面,传媒、计算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国防军工、机械跌幅居前,涨跌幅分别为-14.19%、-13.88%、-13.53%、-9.32%、-9.13%。  7月以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产业等各项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经济筑底企稳趋势初现。展望四季度,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继续显效,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实施,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基建投资有望提速,高技术和民间制造业将支撑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预计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将有所增强。金融形势方面,预计四季度融资环境将维持稳中偏宽,货币社融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将继续增大。  权益市场来看,尽管国内经济仍面临内生增长动力不强的问题,但短期经济数据已基本呈现底部企稳趋势,中美大国博弈虽然预计仍为中长期趋势,但博弈已5年有余,或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万物皆周期,中国经济基本面或已度过冲击最大阶段,边际向好因素或逐渐累积。资金面也在经历类似的周期,代表中国最优质资产的权益资产面临低估,加之活跃资本市场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增量资金或重回权益资产。综上,目前权益市场对于悲观因素的定价或已比较充分,向好因素不断累积,量到质的转变只是时间问题。继续看好长期持有的三大板块,包括科技、新能源、医药,尤其是科技板块近期呈现出较多的积极信号。本基金会坚持贯彻一直以来的投资策略,淡化择时,注重业绩增长的确定性,精选具有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积极为持有人创造价值。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或有所改善,中国与多国恢复高级别对话,尤其是中美之间沟通交流增多,有助于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或将结束,全球流动性紧张周期将迎来拐点,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压力将有所减轻。国内看,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国内需求将持续改善,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将小幅收窄,出口有望受益于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及美国补库周期。从政策看,2023年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中大部分将在2024年形成实物工作量,增发国债后2023年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8%左右,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政府杠杆率相对较低,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空间较大,财政政策发力空间打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为稳投资、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将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万物皆周期,中国经济基本面或已度过冲击最大阶段,边际向好因素或逐渐累积。资金面也在经历类似的周期,代表中国最优质资产的权益资产面临低估,加之活跃资本市场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增量资金或重回权益资产。本基金会坚持贯彻一直以来的投资策略,淡化择时,注重业绩增长的确定性,精选具有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积极为持有人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