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稳健增强债券C
(014089.jj)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12-28
总资产规模
3.78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债券型当前净值0.9393基金经理高楠余国豪管理费用率0.70%管托费用率0.1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2.40%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永赢稳健增强债券C(014089)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常远2021-12-282023-12-041年11个月任职表现-3.79%---7.19%45.37%
高楠2023-12-28 -- 0年7个月任职表现1.58%--1.58%--
杨凡颖2021-12-302024-07-222年6个月任职表现-2.36%---5.93%45.37%
余国豪2024-05-30 -- 0年1个月任职表现-1.50%---1.50%--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高楠--135.4高楠: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3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股票研究员;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基金经理;恒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部总监。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权益投资官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2023-12-28
余国豪--81.9余国豪:男,硕士,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员,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2024-05-30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二季度,实体经济层面,经济复苏动能略显疲弱,实物工作量及实体部门预期均有待修复。经济结构呈现一定分化:地产投资低位徘徊;基建投资受地方化债影响未见明显动力;消费缓慢回补但缺乏弹性;制造业投资在设备更新等政策支持下表现相对强势;出口在外需和基数影响下同比增速提升。货币金融层面,实体信贷需求相对不足、政府债发行节奏后置,融资增速受到拖累。在手工补息监管的背景下,叠加存款利率下行,非银部门负债改善,债市资产荒方向延续。政策层面,地产刺激需求和去库存等支持政策出台,展示对实体经济的呵护态度,货币政策兼顾内外平衡,降准降息并未落地。挤水分、防空转、关注长债风险是货币政策的阶段性重心。从利率表现来看,除4月末因利空共振形成快速调整,二季度市场收益率整体维持下行。随着经济修复动能转弱,资产荒逻辑继续演绎,债券市场牛市格局延续。受利差空间压缩、央行提示长债风险、非银负债格局优化、超长债启动发行等因素影响,收益率曲线整体呈现陡峭化运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约10bp,短端中端相较长端下行幅度更大。信用环境方面,二季度信用债新增违约展期规模同比下降,环比略有回升,新增主体仍集中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头部企业在一季度发生舆情后,二季度银行融资及股东资产收购等支持逐步落地,信用风险短期缓释。市场表现方面,二季度广义基金规模增长显著,对信用债配置力量较强,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各品种利差均有不同幅度压缩,其中低等级长久期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节奏上,除4月末市场出现一定调整,整体下行趋势较顺畅;5月信用债供给较少,而非银资金充裕,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各利差水平屡创历史新低;6月下旬以来,随着市场风险偏好走弱,叠加淡化中期政策利率及宽松预期下,利率债走强,信用债部分品种利差略有走阔。操作方面,报告期内,纯债方面,本产品在二季度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提升了杠杆和久期水平,同时精选信用个券,在收益率下行及信用利差压缩行情中,有效增厚了组合收益。权益方面,主要体现为结构性机会的捕捉上。权益市场下行时间有3年,估值属于历史低位,股息率超过3%的占比数量越来越多。虽经济目前尚无总量线索,但结构性机会较多。我们总体维持相对中高的权益仓位,一半底仓以中长期业绩驱动类型的成长股为主,另一半权益仓位结合行业比较进行中观配置。如果权益市场出现判断之外的系统性风险,我们会通过调节配置仓位来降低权益资产敞口。权益持仓的方向主要以出口、资源、科技等资产为主。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中国股市和债市出现明显分化,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股市呈现巨大波动。宏观方面,一季度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的修复态势,且修复动能有所回升。结构上出口、生产、消费表现均好于预期,政策支撑下基建和制造业保持韧性,房地产投资仍然低迷。社融与信贷年初投放尚可,在节奏平滑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预计后续表现平稳。通胀受春节错位影响年初波动较大,CPI、PPI表现分化,和消费出行相对火热、地产工业偏冷的经济结构相匹配。一季度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年初央行降准、结构性降息操作释放较强稳预期信号,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年初以来资金价格表现平稳,整体贴合政策利率中枢波动。两会万亿特别国债落定,后续主要关注发行期限、节奏以及货币政策配合情况。从利率表现来看,一季度债牛行情延续,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节奏上,1-2月在实物工作量落地进度偏慢、货币政策宽松博弈以及风险偏好偏弱等多重因素助推下,10年国债收益率连续下行,并先后突破2.5%、2.4%等关键点位。进入3月,利率下行动能减弱且波动加大,月初在交易情绪带动下触及年内低点,反弹后呈区间震荡态势,同时对基本面反应相对钝化。整体上,一季度末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相比去年末下行近26bp。信用环境方面,24年一季度新增债券违约仍集中在地产行业,行业流动性危机继续蔓延。信用债方面,一季度信用债收益率震荡下行,等级利差和期限利差显著收窄,信用利差除短久期高等级小幅走阔外其他整体下行。节奏上,1-2月份,资产荒叠加年初配置需求较强,信用债表现较强,各利差水平基本压缩至历史低位;3月以来信用债相对跑输利率债,信用利差震荡小幅走阔,主要受信用债供给边际增加、收益率和利差低位后机构止盈情绪升温以及季末资金回表等因素影响。本产品固收部分采取稳健策略,鲜少进行信用下沉,这部分配置希望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率。报告期内,纯债方面,组合在一月初及时提升了杠杆和久期水平,同时精选信用个券,在收益率下行及信用利差压缩行情中,有效增厚了组合收益。权益类资产仓位会依据大类资产的比价关系进行一定灵活调整,个股配置采用偏绝对收益思路,即将个股的风险评估放在收益评估之前,同时较为严格的配合止盈止损机制。考虑到一季度股市出现过较大波动,我们在一季度适度增加了部分权益仓位,结构上聚焦在供需格局较为良好的高质量资产上。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权益类资产的性价比大幅提升,本产品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中枢预计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宏观方面,2023年经济全年呈现N型走势,一至四季度实际GDP增速依次录得4.5%、6.3%、4.9%、5.2%,全年GDP增速5.2%。2023年经济整体处于疫后修复期,但修复过程仍有曲折,总需求不足、居民与企业预期偏弱是制约经济向上弹性的主要因素。从经济结构上看,地产投资仍在低位徘徊,消费缓慢回补、制造业投资相对稳定,基建投资在稳增长政策支撑下维持高增速,出口年初脉冲后全年整体偏弱。实体以外,社融信贷年内投放节奏前置、增速前高后低,通胀中枢整体下移。利率方面,债市表现上,利率全年震荡下行,收益率曲线整体平坦化。节奏上,年初经济脉冲上行,信贷开门红带动资金边际收敛,利率出现小幅调整。春节后经济修复动能开始转弱,3月央行降准25bp带动资金价格和波动率双双下降,在基本面和资金面助推下,利率开启震荡下行,接连突破2.8、2.7、2.6等整数关口,并在8月降息后创下年内低点。9月后地产认房不认贷、活跃资本市场等政策陆续落地,万亿国债增发、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带动资金面边际收敛,债券收益率开始震荡调整,但因为基本面修复斜率偏缓,整体调整幅度有限。年末在机构配置、宽松预期抢跑等因素带动下,收益率再度下行,十年国债活跃券全年下行近28bp。信用方面,2023年债券市场违约仍主要集中在非国有地产,违约率处于近年来低位。无风险利率下行、资产荒以及城投化债利好决定了全年牛市行情,信用利差、等级利差和期限利差悉数收窄,信用债录得自2020年以来的最好收益。操作方面,报告期内组合坚持中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根据市场行情在全年采取了灵活的杠杆和中等的久期水平,节奏上根据各时期的经济政策走势及债券市场估值水平,对组合券种结构和组合久期进行了微调,同时积极参与利率债的交易性机会。权益市场方面,2023年上证指数下跌3.7%,深证综指下跌6.97%,创业板指下跌19.41%,中证消费指数也下跌19.22%。权益市场总体回调较为明显。本基金的权益部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拖累了基金净值。全年看,基金所持有的港股消费股、创新药以及A股市场的白酒、军工等行业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亏损。2023年1季度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个季度,各项生产和消费指标数据相对比较强劲,市场当时也出现了比较乐观的倾向。从实际周期位置看,当时还处于去库存周期的下行中段,尚未见底。当2023年2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数据,尤其是消费数据再次出现明显回落后,我们判断库存变化所反映的经济周期已经见底了,但是后面的市场走势与我们的判断存在差异。首先,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经历的库存周期,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的库存下行周期同步叠加了宏观债务周期拐点,使得经济下行深度和持续时间都超出了过去十几年来A股市场的经验预期。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尤其是中国“入世”之后的20年,中国各地方政府GDP竞赛式的发展模式都不自觉地走到了依靠土地财政和债务增加来刺激经济增长的道路上,这条路走了几十年之后所积累的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越来越高,所能带来的资本回报也在边际递减。实际从2021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都创历史新高之后,在短期库存周期和长期债务周期两个维度上,我们都到了一个顶点,事后看也可能是拐点。从2023年国家地产政策到财政货币政策的导向看,明确地在努力摆脱以往经济发展的旧模式,而在加速经济的转型升级。过去依靠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债务杠杆和房地产投资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近年不断地被纠正。只不过原有模式的惯性太大,可替代的新的经济增长要素尚不成熟,因此转型的阵痛也显著地传导到了资本市场。这是一个中国资本市场过去二十年都未曾经历的宏观背景。其次,这次的经济下行发生在全球科技红利消退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大背景下,使得经济、金融层面的动荡更为显著。移动互联网产业红利、网络流量红利和新能源产业红利相继越过发展增速的顶点之后,下一个可能的科技大浪潮尚未来临,这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经济增长放缓和利益分配矛盾加剧的问题。历史上往往这些时候可能伴随地缘政治上的不稳定,外部局势的巨大变化也增加了国内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上述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国内A股市场一部分资金去寻找类债券资产实施避险,另一部分资金则选择在热门主题、小市值标的之间反复切换赚“快钱”;反而对于企业长期成长的预期变得极为悲观,给予白马龙头公司的业绩成长折价颇为显著,造成这些公司股价面临业绩和估值的“双杀”。如此极端的分化,也造成了我们原来的投资策略面临了巨大挑战,价值投资法则在成长股投资上的前提条件被颠覆了。过去一年,本基金的权益投资也曾尝试多种对抗周期冲击的方式,但市场在面对大周期拐点和内外部不确定性下,对于远期信心的不足导致了理性的价值测算无法为股价托底,更缺乏向上的动力。虽然经历了投资上的严峻考验,也承受了投资业绩上的巨大压力。但是我们并没有简单地随波逐流,也没有轻易改变自己的投资体系;而是认真反思,寻找问题根源,积极探索能够在更高维度上协调自身投资理念和市场变化的新方法。首先,我们客观地分析出,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必然会伴随一段时间的阵痛,比如结构性失业、金融市场的波动、资产价格(包括房价)的下滑等。正因为如此,在2023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才会提到“先立后破”,也是为了尽量缓解经济转型过程中给民生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财政可能将会在新的一年更加积极有为。但是地方债务发行、地产价格上涨将会持续受到较为严格的控制。政府或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等投入到可以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支撑国家长期稳进发展的“硬科技”产业当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风电等行业已经在过去10年成功发展壮大起来,并走向全球。我们期待和酝酿着新的产业机会,一旦新的产业机会出现,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将会带动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升级之路,也会使得居民收入和财富再次稳定上升。其次,我们认识到,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摆脱土地财政和地方举债式发展的模式,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权益市场投资上,更应该冷静思考,认真总结和分析周期因素、政策因素、外部影响的作用途径和量级,结合所投资行业的发展阶段,公司的质地、估值水平等谨慎布局。在原有成长股的投资框架内,我们提高了股价安全边际的权重;加深对于优质资产和高成长性个股商业模式、核心能力与成长风险的理解,耐心等待投资时机。这些微观层面的调整的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判断作为支撑,希望能够在中长期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投资框架。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宏观方面,三季度经济主线是筑底修复,实体、通胀、融资等各项经济指标陆续企稳回升,经济修复的弹性和持续性是后续核心关注。实体方面,代表经济景气度的PMI数据回归至荣枯线上方,地产销售前期表现低迷,随着放松政策落地整体回暖,消费仍处于改善通道。信贷表现存在较强冲量透支效应,债券发行对社融总量存在明显支撑,真实融资需求仍待进一步修复。通胀方面,CPI、PPI分别在7月、6月触底,后续将呈现震荡回升态势。政策方面,三季度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呈现节奏快、力度强的特征。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基调,8、9月降息降准陆续落地,受空转套利、内外平衡等因素制约,资金面边际收敛,资金价格围绕政策利率中枢波动。在货币宽松先行后,存款利率调降、存量房贷利率调降、认房不认贷等财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组合拳特征凸显。从利率表现来看,三季度市场收益率先下后上,7月市场呈现横盘震荡,8月中旬央行非对称降息后,债市利率快速下行并触及年内最低点,后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落地、经济数据企稳改善、资金面边际收敛,债市收益率震荡回升。整体上,三季度末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相比二季度末上行近4BP。纯债部分,结合市场收益率波动情况,组合灵活调整了久期水平,个券方面,仍坚持积极灵活择券,防范信用风险。权益市场方面,2023年三季度,上证指数下跌了2.86%,创业板指下跌约9.53%,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持续下行,投资者对于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转为悲观,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出手刺激地产、重新开启积极财政政策等预期在增强。市场总体上在震荡中调整,板块出现短期分化,顺周期资产探底企稳,AI相关以及传媒、计算等行业股票出现显著调整,而能源行业出现反弹上涨。从周期角度看,三季度已经到了本轮去库存周期的结尾,并可能在部分行业开启新一轮补库存周期,但是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补库存的力度可能很弱。海外,受到油价高企和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的影响,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比投资者之前预想的要长,直接导致了市场总体估值水平受到压制。相反,一些远期成长性不高,但是具备分红收益率较高特征的个股受到了“避险资金”的青睐,走出了“估值重估”的行情。三季度本基金权益部分回调较为显著,主要受到AI相关标的调整的影响较大。但从当前时点看未来2-3年,AI相关的硬件公司业绩有望呈现出逐季度改善并将迎来高增长的阶段,相关标的的静态估值水平也处于历史低位,具备重新上涨的可能。而AI相关的软件相关业务,可能在未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深刻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本基金未来一段时间,权益投资的行业分布将继续保持较为分散的策略,个股选择上将更加注重安全边际和长期成长性的结合,以更大的耐心等待价值的逐步兑现。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宏观环境,“经济弱修复、中央加杠杆、货币宽松配合”是基本格局组合。经济基本面将延续修复态势,在基数主导下全年GDP走势呈现N型。结构上,在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盘活存量资金的导向下,制造业投资预计表现平稳;基建投资是财政发力核心抓手,重点在于实物工作量落地效果。消费弹性受到收入预期、消费意愿约束,预计延续弱复苏态势。需求端可能弹性来源于出口,关注海外周期回升对外需的拉动作用。通胀方面,CPI、PPI中枢将小幅抬升,整体仍处于偏低位置。在高质量发展基调下,政策提效是关键,财政扩张有赖于中央加杠杆,货币政策在配合思路下将延续宽松基调,年内宽松操作仍可期待。对债券市场而言,广谱利率下移仍是长期趋势,利率中枢仍处于下行通道,由于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对下行幅度存在一定牵制,需在基本面和政策节奏中把握交易机会。信用方面,2024年宏观环境仍有利于无风险利率中枢下移,票息类资产供给仍面临压力、信用资产荒的程度或较2023年更为显著。需求方面,贷款投放节奏平滑背景下,银行信用债配置需求或有所增加,居民较低的风险偏好也有利于固收类产品规模稳中有增,保费持续增长及非标收缩也有利于险资加大债券配置。整体来看,预计2024年信用债收益率和利差中枢继续下降,但信用环境、政策变化和机构行为等因素放大信用债的波动性,预计全年呈震荡下行趋势,低利率和低利差环境下,票息及资本利得收益或将边际下降。从权益市场环境来看,2024年外部世界依然动荡。美国通胀虽有缓解,但是距离下一次的美联储降息可能尚需时日;逆全球化和产业链“去中国化”的影响将持续存在。这些都是国内权益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核心因素还是看国内的变化,地方债务控制水平、地产销售和开工何时能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宏观调节政策的力度与方向等。2024年我们在保持对市场谨慎的前提下,更加乐观了一些。毕竟国内库存周期底部已经基本确认,海外通胀压力又进一步缓解,重要的地方债务和房地产问题大概率也会迎来逐步解决方案和措施。除此之外,中国制造业能力还在持续增强,并且走向全球;以AI为代表的新的科技方向更为成熟;中国以半导体高端制造为核心的技术突破还将继续。虽然短期没见到质的变化,但是过去3年困扰资本市场的种种因素都有所缓解,而股票估值也基本接近历史低位,投资价值凸显。有鉴于此,新的一年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超跌后性价比较高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