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盛裕纯债D(015736)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王贵君 | 2022-05-11 | -- | 3年0个月任职表现 | 4.82% | -- | 15.13% | 3.39%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王贵君 | -- | 13 | 4.4 | 王贵君:男,硕士。曾任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级分析师,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2017年6月加入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专户理财部副总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现任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自2020年12月17日起担任长盛盛裕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1月13日起担任长盛安逸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6月9日起担任长盛盛和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9月23日起担任长盛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11月2日起担任长盛稳鑫6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3年4月26日起担任长盛盛逸9个月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 2022-05-11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1、报告期内行情回顾 一季度经济动能有所回升,AI叙事带动权益市场回暖,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延后,央行流动性投放较为克制,资金面呈现紧平衡态势。在此期间,债市主要围绕资金面趋紧、股债跷跷板效应进行交易,债市收益率整体有所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区间在1.6%-1.9%。具体来看: 1月,央行监管趋紧、资金面收敛使得机构博弈资本利得的顺畅逻辑受阻,负carry环境下短端品种出现明显调整压力,长端利率下行幅度放缓,收益率曲线平坦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1.66%窄区间震荡。 2月,资金紧势远超预期,债市做多逻辑有所松动,短端利率大幅上行并传导至长端,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移,叠加权益市场回暖,赎回行为放大债市波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前期1.6%左右的低位调整至1.7%以上。 3月上半月,资金价格维持偏高利率运行,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延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调整至接近1.9%。但税期和季末时点央行投放偏积极,此后资金面边际好转,叠加权益市场走弱,风险偏好回落,债市情绪有所好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8%左右。 信用方面,一季度信用利差整体小幅修复。由于一季度久期策略失效,信用策略重新获得机构青睐,信用债整体表现相对稳健。 2、报告期内本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报告期内,本基金在操作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要求构建投资组合。一季度,组合持仓以利率债和中短久期信用债为主,2月份开始,组合开始防御,缩短久期,同时降低了利率债占比。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1、报告期内行情回顾 2024年,经济依旧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地产疲软、居民企业信心不足、基建受限于地方政府化债的背景下,需求不足从而反噬供给,叠加“资产荒”效应,是债市走牛的核心主线。2024年利率趋势性下行,具体节奏则主要围着经济修复进程、政策预期、监管风险和资金面而展开,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月)——资产荒下的配置牛:1-2月,跨年后,资金面有所转松,基本面承压,降准降息预期升温,1月降准、2月降LPR背景下,收益率顺畅下行,债牛行情快速演绎。3月,债市在快牛后转为震荡,大类资产风险偏好小幅修复,不过资产荒效应仍有支撑。 第二阶段(4-7月)——“存款搬家”驱动下的交易牛:4月,中小银行陆续下调存款利率, “手工补息”取消,银行体系整体负债成本继续压降,支撑债市继续走牛。尽管4-6月监管多次提及利率风险,但市场逐渐钝化。进入7月,降息落地打开利率下行空间,收益率下行节奏加快。 第三阶段(8-10月)——扰动下的波动:8月-10月,监管持续规范债券市场,其后“924”重要会议召开,在稳增长诉求下,系列增量政策陆续出台,权益市场回暖,叠加机构赎回扰动,债市波动加大。 第四阶段(11-12月)——机构抢跑下的快牛:股市弱势调整,债市压力缓解,置换债进入发行高峰但央行积极对冲,同时12月重要会议释放货币宽松信号,债市抢跑明年的降息预期,推动收益率快速下行。 回顾2024年信用债市场,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较少,新增违约债券仍集中在民企地产债,信用利差保持低位但存在阶段性分歧,全年呈现先下后上态势。 2、报告期内本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报告期内,本基金在操作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要求构建投资组合。上半年,组合杠杆基本维持稳定,久期适度拉长,资产配置仍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随着信用利差逐步压缩,组合逐步增加了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和地方债仓位。四季度,经历市场调整后,进入11月份组合久期有所提高,资本利得贡献增加。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1、报告期内行情回顾 三季度,经济基本面偏弱格局未变,仍处新旧动能转换期。居民和企业信心不足导致消费和投资偏弱,基建受限于地方政府化债,内需不足逐渐反噬供给。流动性方面整体呈现出先松后紧再放松的态势,7月中上旬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放量,并在7月下旬超预期降息10bp,资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后随着投放减少扰动增加,流动性呈现中性偏紧态势,直至9月下旬新一轮降准降息开启,流动性重回宽松。 三季度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监管多次提及长债风险,但在基本面格局偏弱、货币宽松落地、权益市场疲弱的情况下,三季度多数时间利率下行较为顺畅 ,直至9月下旬政治局会议释放强烈的稳增长信号,市场预期明显转变,债市快速下跌。信用债方面,三季度信用债整体收益率上行,信用利差有所走阔。 2、报告期内本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报告期内,本基金在操作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要求构建投资组合。三季度,组合久期、杠杆基本维持稳定,结构方面,利率债配置比例增加,信用债以高等级的信用债为主。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上半年,宏观经济呈现偏弱格局,债市延续资产荒行情,收益率震荡下行。 宏观层面,内需偏弱是核心矛盾。其中,地产仍是最大的拖累,二季度以来一线城市地产政策陆续松绑但暂未支撑销量的持续走强,住房价格仍处于探底过程中;基建在地方政府积极“化债”的大背景下,整体投资进度不及预期;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仍较强,价格信号偏弱显示宏微观温差仍大。流动性层面,货币政策维持合理充裕的基调,资金价格整体平稳。二季度在银行压降“超自律”存款的背景下,部分“高息”存款向非银转移,非银资金表现相对充裕。政策层面,当前仍处于广义降息周期进程中,上半年LPR调降、中小银行降存款利率等陆续落地;财政政策整体维持偏中性的基调,今年以来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地产政策以鼓励居民购房为主,在居民收入预期不稳、住宅库存偏高的背景下,效果有待持续观察。 债券走势方面, 1-2月利率下行较为流畅,主要是基本面偏弱、降准落地、LPR 大幅调降、权益市场大幅回撤等多因素叠加导致,债券市场做多情绪浓厚,期限利差大幅压缩。进入二季度,债市配置压力延续,但央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最终中短端利率受益于资金面平稳、非银资金充裕,延续下行趋势,长端利率则相对谨慎,期限利差走阔。 信用债方面,今年以来城投债供给有限,高息资产供给愈发稀缺,信用利差、等级利差均持续压缩至极低水平。 报告期内,本基金在操作中严格遵守基金合同要求构建投资组合。一季度,组合杠杆基本维持稳定,久期适度拉长,资产配置仍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但随着信用利差逐步压缩,组合逐步增加了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和地方债仓位;二季度组合久期、杠杆、资产配置结构维持相对稳定。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年,政策发力下基本面温和修复,但修复斜率可能不高,价格信号偏弱显示宏微观温差仍大。基本面方面,主要观测几大信号能否出现转机:1、物价能否实现真正改善?2、地产(一线房价)能否真正“止跌回稳”?3、M1同比能否真正回升?我们预计其修复过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债市收益率过度抬升的风险可控。 政策方面,在经济动能持续偏弱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仍处于降准降息通道中,宽松幅度或大于2024年。财政政策预计更加积极,其他稳增长政策也将配套发力。 供需方面,优质高息资产仍缺,预计2025年结构性资产荒仍存,债券资产的相对价值仍在,仍有买入力量支撑。因此,基本面修复斜率不高、货币宽松仍可博弈、资产荒效应仍存,经济政策环境对债市仍然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