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成长驱动混合C
(018402.jj)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3-09-22
总资产规模
2,153.14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1880持有人户数3,652.00基金经理孟夏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8.3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嘉实成长驱动混合C(018402)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孟夏2023-09-22 -- 1年0个月任职表现18.37%--18.80%-6.94%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孟夏--94.2孟夏先生:中国,硕士研究生,CFA。2014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从事行业研究工作,现任研究组长。2020年7月22日担任嘉实优势成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1月2日起任嘉实领先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7月25日至今任嘉实制造升级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9-22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先扬后抑,中微观体感弱于宏观。一季度“鲸落万物生”,地产相关数据压力巨大,而工业、消费、出口等可圈可点;二季度尤其5~6月份消费数据疲软,在低基数下呈现恶化趋势,原因包括地产财富效应负反馈、收入预期不稳定等。利率降至多年低位,但各部门均缺乏加杠杆意愿。“心病”不仅最难医,更会逐渐蔓延至各处器官。制造业出口持续较强,但也受到地缘政治、贸易保护、汇率运费等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财政政策仍保持相当定力,短期防风险为主,长期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上因素造成利股汇三下的局面反复演绎。  美国为代表的的发达国家经济数据相对平稳,但也开始呈现隐忧。部分国家开始降息,美国通胀虽仍有粘性,但降息预期不断延后的状态随时可能结束。较高通胀叠加担忧衰退带来的被迫降息,叠加美股估值高企,或许是下半年最大的黑天鹅。AI仿佛是全地球村人仅存的希望。  上半年A股市场在大幅波动中下行,全A指数下跌8%。市场风格呈现明显的价值优于成长、大盘优于小盘的严重分化局面,市值成为影响股价最重要的因子。银行、煤炭、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白色家电等红利类资产,以及部分受益于出口景气的行业表现突出;AI、低空经济等主题投资活跃,内需类资产如地产链、医药、商贸零售、计算机等行业表现较差。  本基金净值上涨,行业配置较为分散在有长期成长机遇的方向。面对宏观和市场的新常态,我们继续迭代方法论。对于质量,我们希望投资的企业不仅拥有“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有投资回报率的现金”、更能够展现“有股东回馈的红利”和“有永续稳健经营能力的资产”——质量成长的终局就是持续的股东回报;对于成长,我们会更加谨慎筛选,在以3~5年为主的框架下也更重视短期位置和市场预期,在更卷更快的市场背景下适度增加新陈代谢效率。  我们基于上述原则选出的部分或低估值、或高分红的质量成长股带来了较好收益,但是积极选股“不躺平”的坚持,也使得基金配置相对更偏中小盘,在今年市场无差异杀跌小盘的背景下相对承压。我们一直认同长期看中小市值企业应该面临流动性和估值折价,类似港股市场,只有有机会迈过利润门槛(如10亿元)的企业才会受到市场关注。因此在中小市值个股选择上,我们对质地/增长/估值/回报的综合要求都相对更高。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国内经济初步呈现鲸落万物生的状态,地产相关数据压力巨大,而工业、消费、出口等可圈可点,经济结构转型持续进行中。微观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仍较为脆弱,地产和化债带来的财富效应影响仍需消化,但长期看人们追求美好生物的向往不会改变,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未被满足需求。海外经济数据相对较强,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延后、但方向仍相当明确。美国11月大选将是今年最重要的全球事件,其结果对投资影响较大,我们保持密切观察。对宏观经济和市场整体,我们继续保持“观察+思考,应对>预测”的弱者思维,基于市场普遍预期来思考潜在上行和下行风险,从而调整组合配置进行应对。  一季度A股市场经历大幅波动,小盘股一度遭遇流动性危机,主要指数季度收益与市值相关度高。市场风格继续两级分化,红利/资源等屡创新高、AI/低空等主题持续活跃,而我们擅长的质量成长整体仍相对承压。  面对宏观和市场的新常态,我们也不断迭代方法论。对于质量,我们希望投资的企业不仅拥有“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有投资回报率的现金”、更能够展现“有股东回馈的红利”和“有永续稳健经营能力的资产”——质量成长的终局就是持续的股东回报;对于成长,我们会更加谨慎筛选,在以3~5年为主的框架下也更重视短期位置和市场预期,在更卷更快的市场背景下适度增加新陈代谢效率。  一季度本基金结束6个月建仓期,期间本着绝对收益思路,仓位维持相对谨慎,并在市场遭遇流动性危机时果断适度加仓。虽然后续市场上涨过程中仓位不高有所受损,但依靠个股选择仍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回报。未来本基金仍将本着质量成长+灵活操作原则,希望为持有人提供更好的体验。  截至一季度末,本基金配置仍较为分散在有长期成长机遇的方向,申万一级行业CR5 31%分别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电力设备、基础化工。Q1主要减持了一些虽然企业质地优秀、估值较低、且增速和估值匹配,但是未来几年都难以看到显著分红的个股;替换为同样优秀和估值增速匹配,并且已经看到较高股东回报的企业。我们不会为了高股息而买不熟悉、或者长期前景不明的行业,但我们可以在有长期成长性的行业里,同样发掘较多拥有强大分红能力的优秀企业,毕竟质量成长的终局就是持续的股东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国内实际GDP增长约5.2%表现亮眼,但通缩预期萦绕,资本市场表现持续低迷。究其原因:①表象看,是地产/土地经济转型和疫后疤痕效应带来的阵痛;②本质上,是长期信心不足引发的地方政府/企业/居民主动降杠杆;③根源处,则是人口、环境(国际地位、文化价值观差异)、改革(公平和效率、安全和发展)等长期慢变量被短期宏大叙事放大影响。  海外经济预期有所改善,短期强劲的经济数据使得市场形成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一致预期(与2022年底恰恰相反)。美联储加息正式结束,通胀数据改善使得市场主要关注2024年降息次数。美国11月份大选将是影响未来数年全球经济结构和地缘环境的最重要因素,预计将成为全年持续的交易线索。  2023年国内股票市场继续承压,A股上证/沪深300/创业板指/wind全A指数分别下跌约4%/11%/19%/5%。市场结构呈现显著的“杠铃”特征,中特估/高股息/资源品等为代表的大盘价值股、主题性更强和机构持仓等筹码结构较好的微盘股显著跑赢市场,而传统意义上的质量和成长风格连续第3年大幅跑输。本基金2023年9月22日成立,在主要指数先涨后跌创新底的过程中逐步加仓,至年底正收益约2.5%、最大回撤约2.8%。  基金配置方面,我们在“三不”(不躺平、不豪赌、不漂移)和“三尊重”(尊重市场、尊重不确定性、尊重客户体验)的心态原则指导下,坚持并不断完善“高质量长久期成长”框架方法、逐步拓展能力圈(从研究员时代的高端制造/硬科技,开始做投资时拓展2B软件和服务业,最近一年多继续拓展消费和医药里具备制造和服务属性的子领域,近半年增强有成长性的红利资产研究认知)。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未来,似乎市场已经对国内宏观经济形成新共识:缓慢震荡向下。地产价格跌幅已达中等“危机”水平;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受到资产负债表恶化和收入预期不稳定影响,似乎已然冰冻三尺;制造和出口是兼具意愿(政策支持)和能力(竞争力)的抓手,但内卷外险的局面似乎也看不到最优解。为了长期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用广义制造业+中低端服务业来支撑就业和现金流,将超额资源由政府统一调配来补贴科技和保障安全;结果就是短期产业发展重点回归微笑曲线底部,带来ROE系统性下降。统一大市场、数亿亚小康、勤善勇人民……这些曾被像本基金管理者这样的乐观者,用来自我鼓舞的因素,似乎也一再二、再而三、三而竭,不敢再提。或许这就是最悲观的时刻?  中国经济这艘航空母舰,要一边①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一边②更换核心动力系统、一边③清理蛀洞锈斑,难度可想而知,悲观蔓延情理之中。抛开情绪,我们仍能看到希望:①浪虽高、船虽颠、行仍稳;②旧系统已拆除大半、新系统已傲视全球,仅缺的芯也在悄然突破;③蛀洞锈斑仍在按照分系统/零部件排查,轻装上阵更利于远航——过去30多年的“奇迹”难免藏有隐患、甚至透支,用或许10年时间来换挡也是理所应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然是百年,或许最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万物皆周期,曙光总会来。  公募基金管理行业正在面临更强的舆论和监管,老百姓将财产托付给我们,我们理应足够敬业。当下市场“越努力越亏钱”“不如躺平”的不正风气开始弥漫,本质上是持续数年的经济和股市表现不佳带来的信心缺乏。我们认为越是如此,就越应该迎难而上。既认识到上述心态带来的市场风格变迁,对中小盘个股选择更加谨慎;也继续积极挖掘个股机会,找到真正能够长大的企业。回望牛市,逢股必言三五倍;审视当下,预期翻倍已笑谈。我们相信如果中国最终走出那些宏观叙事的论调,新的一批十倍股起点已经在孕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