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稳益60天持有债券C
(018795.jj)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3-09-14
总资产规模
347.59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债券型当前净值1.0326基金经理於乐其徐寅喆管理费用率0.20%管托费用率0.05%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26%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汇添富稳益60天持有债券C(018795)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於乐其2024-01-19 -- 0年6个月任职表现2.35%--2.35%9.51%
徐寅喆2023-09-14 -- 0年10个月任职表现3.26%--3.26%9.51%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於乐其--101.3於乐其:男,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债券分析师。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任汇添富基金固定收益助理分析师,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任汇添富基金固定收益分析师,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任汇添富基金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2021年01月29日至2023年03月29日任汇添富6月红定期开放债券的基金经理助理。2021年07月26日至今任汇添富稳健鑫添益六个月持有混合的基金经理助理。2021年08月04日至今任汇添富鑫享添利六个月持有混合的基金经理助理。2022年02月14日至2023年04月20日任汇添富新睿精选混合的基金经理助理。2022年02月14日至2024年01月16日任汇添富睿丰混合(LOF)的基金经理助理。2023年03月29日至今任汇添富6月红定期开放债券的基金经理。2023年05月12日至今任汇添富年年泰定开混合的基金经理。2023年07月26日至2024年07月11日任汇添富双颐债券的基金经理助理。2024年01月19日至今任汇添富稳益60天持有债券的基金经理。2024-01-19
徐寅喆--169.9徐寅喆,国籍:中国。学历: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从业资格: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资格。从业经历:曾任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债券交易员。2012年5月加入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历任债券交易员、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助理,现任现金管理部总经理。2014年8月27日至2020年10月30日任汇添富利率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4年8月27日至2018年5月4日任汇添富收益快线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14年11月26日至今任汇添富和聚宝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14年12月23日至2018年5月4日任汇添富收益快钱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16年6月7日至2018年5月4日任汇添富全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18年5月4日至今任汇添富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18年5月4日至今任汇添富理财60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8年5月4日至2022年3月31日任汇添富理财14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8年5月4日至2020年8月18日任汇添富鑫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1月25日至今任汇添富添富通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9月10日至2022年10月14日任汇添富汇鑫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2月26日至今任汇添富全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2月26日至今任汇添富收益快线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6月24日至今任汇添富稳利6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1月25日至今任汇添富稳福6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5月9日至今任汇添富现金宝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9月13日至今任汇添富稳瑞3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9月14日至今任汇添富稳益60天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09-1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二季度,海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有所分化。国内方面,经济运行延续温和复苏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产端持续改善,工业增加值增速领先于经济增速。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代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处于较高水平。地产端需求刺激政策接连出台,有利于内需的进一步修复。货币政策总基调积极,强调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二季度资金面均衡宽松,非银体系资金整体充裕,资金分层显著缓解。财政政策适度发力,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密集发行和专项债的提速发行将成为下半年财政发力的重要抓手。市场表现方面,二季度市场配置力量较强,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1年AAA信用债收益率由2.30%附近降至2.00%附近。报告期内本基金配置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采取相对灵活的投资策略,根据市场情况积极调整组合仓位、杠杆水平及组合久期,避免净值大幅波动,控制组合风险的同时力争为持有人获取稳定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经济基本面总体呈现弱复苏态势,分结构来看,出口和工业生产表现相对较强,但消费和投资总体表现偏弱,经济增长外部驱动的特征较为明显。融资需求层面,1月信贷社融增长较为迅猛,但综合1-2月份来看,社融余额增速仍然呈现下行,显示全社会信用状况仍偏向于收缩。货币政策方面,2月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1万亿,同时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也出现增大,推动资金成本整体下降。债券市场方面,一季度收益率水平呈现大幅下行态势,短端方面,以1年期AAA存单为例,整体下行约20bp,长端方面,以10年国债为例,整体下行约25bp,收益率曲线呈现平坦化下移态势,考虑到久期的影响,拉长久期策略能够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信用策略方面,信用利差压缩乏力,在利率中枢下降的过程中,中债隐含AA及以上评级信用利差反而出现走阔。操作层面,一季度组合整体提高了久期水平,通过增配高等级二级资本债,获取资本利得,同时在利率债交易层面更加积极,通过波段和趋势相结合的方式来为组合增厚收益;信用策略方面,考虑到信用利差压缩空间有限,因此对于部分绝对收益水平较低的普信债,进行了减仓,进而提高了组合的流动性,并使得策略实施的灵活度出现上升。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宏观环境总体呈现疫后复苏态势,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考虑到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以往的经济复苏周期不同,本轮经济复苏更加温和、过程较为曲折且伴随着社会预期的反复修正。具体而言,国内最核心的矛盾在于地产增速放缓带来的总需求收缩,由于地产链条在经济中的占比依然较大,并对市场主体预期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对经济的冲击不容忽视,尽管各地已经出台了不少地产放松政策,但政策的实际效果尚不明显;与此同时,新的增长部门也面临一定的阶段性矛盾,如产能投放过度、价格竞争加剧等。海外的核心矛盾在于货币政策收紧已经起到了抑制通胀的作用,并逐渐步入紧缩周期的尾声,对于国内而言,利好在于资金外流的压力将会缓解,而利空在于外需面临回落压力。对应到2023年的经济脉络,一季度的经济反弹主要表现为疫后需求的集中释放,尤其是消费领域出现了明显复苏,二季度经济呈现季节性回落,工业部门在PPI下行的环境下继续去库存,三季度工业部门产出回升,但地产下行压力加大,四季度产出和需求在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再次出现了回落,整体而言,2023年的经济复苏是一个一波三折的复杂过程。尽管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能看到国内经济增长所呈现出的强大韧性,工业增加值保持了较快增速,出口在高基数下继续保持正增长,GDP实现了5.2%的增长目标,这种韧性来自于大一统市场的需求潜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优势、新兴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政府部门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债券市场方面,在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融资需求相对不足的环境下,机构配置意愿旺盛,全年债券收益率呈现明显下行态势,信用利差出现大幅压缩,无风险利率水平稳中有下,节奏方面,一季度随着理财赎回压力的缓解,收益率出现了明显向下修复,二季度货币宽松力度加码,收益率进一步下行,三季度受资金面扰动影响,市场收益率水平出现了明显抬升,短端上行幅度大于长端,四季度随着货币宽松预期的增强和机构欠配压力的释放,收益率再次出现了明显回落。投资操作方面,三季度债券市场出现一定程度波动,组合合理控制建仓节奏,较好地控制了回撤水平,进入四季度后,随着短端利率的调整到位,组合适度拉长久期,择机配置高性价比信用债及利率债,合理运用杠杆,把握信用利差收窄和无风险利率下行的机会。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望更进一步。首先,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深度调整之后,风险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随着以“三大工程”为抓手的逆周期调节工具的落地,地产投资有望实现触底,其对经济的负面拖累影响较2023年将会走弱;其次,工业部门的盈利水平有望出现改善,目前工业企业的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而需求端保持韧性,当悲观的预期发生转变,企业有望从去库转向补库,从而带动价格水平和盈利水平的回升;此外,政治局会议上提及的“先立后破”和“以进促稳”,意味着2024年稳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实现既定增长目标的任务明确。债券市场方面,流动性预计仍会保持宽松态势,降息降准的概率均较大,市场利率需要率先下行来为总需求的扩张提供货币条件,因此在经济增长目标达成之前,债券市场仍将处于友好的环境之下,阶段性需要关注财政发力以及债券供给增长可能带来的扰动,把握收益率上行带来的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