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澳双创智选混合C
(018986.jj)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3-10-20
总资产规模
4,229.99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8601基金经理冯玺祥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3.9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信澳双创智选混合C(018986)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冯玺祥2023-10-16 -- 0年9个月任职表现-13.97%---13.97%1.9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冯玺祥--41.4冯玺祥,北京大学理学硕士,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于桐昇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指数增强类产品。2022年10月加入信达澳亚基金。现任信澳量化多因子基金(LOF)(2023年03月15日起至今)、信澳星耀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08月22日起至今)、信澳科创创业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10月16日起至今)、信澳宁隽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12月19日起至今)、信澳鑫悦智选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12月22日起至今)基金经理。2023-10-16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回顾二季度,A股市场触顶回调,交易量有所下降,市场风格和行业在短期内的轮换速度较快。分阶段来看,四月初始,市场在经过前期的快速反弹后向上动能有所减弱,同时临近业绩披露期,市场更聚焦基本面和业绩的兑现,主题交易退潮,市场有所回调;四月中旬到五月二十日,“新国九条”发布、地产政策预期发酵等催化下,市场风险偏好修复,资金积极入市,市场迎来了新一轮上升空间;五月下旬以来,宏观数据披露显示出外需维持韧性而内需仍偏弱,制造业PMI 跌破荣枯线,经济复苏预期较为悲观,美联储降息预期摇摆,指数在高点持续回调,成交量也一路下降。指数上来说,二季度沪深300指数-2.14%,中证500指数-6.50%,中证1000指数-10.02%,中证2000指数-13.75%,创业板指-7.41%,双创50指数-6.50%。行业上来说,二季度银行、公用事业、电子、煤炭涨幅居前,传媒、商贸零售、社会服务和计算机跌幅居前。风格上来看,小盘成长指数-6.94%,小盘价值指数-3.92%,中盘成长指数-4.93%,中盘价值指数-0.47%,大盘成长指数-6.67%,大盘价值指数3.59%。总的来说,本报告期内,小盘成长表现最差,大盘价值表现最优;价值风格继续占优。本基金专注于“指数+”策略,采用量化方法,通过对基准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因子构建模型,在全市场范围内选择股票,并在风险模型的帮助下有效控制对基准的偏离,目标是在一定的跟踪误差范围内实现对基准的持续超越。相较于传统的主动量化策略,"指数+"产品更加重视对基准的分析和偏离;相较于传统指数增强产品,“指数+”策略摆脱了传统控制成分股暴露的限制,将主动风险放在更高性价比的地方。基金以科创创业50指数为基准,对标科创创业50的行业和风格,运用多因子模型从全市场可投股票池中优选模型打分高的标的来配置。其中,量化打分逻辑从基本面价值出发,综合考虑个股的估值、质量、成长性和当前交易特征等多方面信息。我们更加注重基本面信息在模型中的作用,而不仅仅依赖于相对黑箱的机器学习技术,所有因子设计和策略设计都基于人类的洞见,可解释、可分析、可验证。在量化方法下,在行业和风格上我们对标科创创业50指数,个股持仓方面会相对分散。本基金成立于23年四季度,整个24年一季度前期都在建仓过程中,到3月中旬达到高仓位,鉴于目前A股权益市场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区域,我们作为”指数+”产品,在建仓完成之后不会做太多仓位的变化,基本维持一个相对高位的运作,力求紧盯指数。本报告期内产品获取了正的超额收益,其收益主要来自于风格内和行业内选股。从归因上看整个二季度价值、成长、质量、价量、分析师等因子为我们带来了正贡献。在未来我们也会坚持既有模型和策略,在风格和行业上对标基准,注重在风格和行业内的多因子选股,发挥量化投资在广度上的选股优势和在跟踪误差上的风控优势。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回顾一季度,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深V型走势,整体来看,高股息相关行业整体表现强于其他行业,同时上市央企表现相对强势。分月来看,1月份,经济数据缺乏亮点,市场情绪较低迷,A股走势不断下行导致场内两融业务、股票质押业务以及部分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逐渐暴露,中小盘股票面临流动性危机出现加速下跌态势。 随着监管层的政策呵护和春节消费数据的亮眼表现,2月份市场情绪开始回暖,两融业务融资余额与北向资金余额均有所修复,市场迎来了大幅反弹,小盘股的涨幅在此阶段较为突出。进入3月,市场板块轮动加快,整体呈现温和震荡走势,交易活跃度上升,两市成交额在万亿元附近波动,科技与有色相关个股表现突出。指数上来说,一季度沪深300指数3.10%,中证500指数-2.64%,中证1000指数-7.58%,中证2000指数-11.05%,创业板指-3.87%,双创50指数-4.45%。行业上来说,一季度银行、石油石化、煤炭、家用电器涨幅居前,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和综合跌幅居前。风格上来看,小盘成长指数-8.26%,小盘价值指数3.22%,中盘成长指数-5.09%,中盘价值指数8.50%,大盘成长指数-0.81%,大盘价值指数9.73%。总的来说,本报告期内,小盘成长表现最差,大盘价值表现最优;大盘表现优于中、小盘风格指数。本产品践行多因子的量化选股框架,主要依托逻辑清晰、长期表现稳定的因子来对股票进行打分,同时结合风险模型来构建一篮子股票组合。基本面因子层面,我们在对公司的成长潜力和经营质量进行精细化评估的同时也会控制组合整体的估值;在技术面因子的使用上,我们则更为谨慎和严格。在组合管理方面,本基金采用数量化模型驱动的选股策略为主导投资策略,结合市场宏观环境,依靠严格的投资纪律和风险控制,追求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超越基准的回报。本报告期内,在投资者情绪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预期类、估值类因子表现靠前,质量类、成长类因子表现居后。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2023年,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和频繁的调整,在年初冲高后回落,并随后呈现震荡下行的格局。在上半年,市场受到经济复苏乐观预期的影响,持续上行;然而到了下半年,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市场情绪发生转变,各大指数开始回调,并步入震荡区间。全年行业轮动较快,TMT 、中特估、高股息策略、低估值风格等均有出现阶段性行情。具体来看,在强预期与强现实的第一阶段,顺周期行业普涨,海外AIGC技术也掀起了投资人工智能的浪潮,TMT迎来一轮上涨行情;在强预期与弱现实的第二阶段,TMT 与中特估逐步走强,成为当时市场的两大主线;在弱预期与弱现实的第三阶段,市场出现多段主题行情:(1)4 月底至6月,中特估持续走强,TMT 转为调整,(2)6 月底到8 月初,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不断下降,低估值与高股息风格表现突出,同时从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后随着多项政策的出台,金融、地产有明显的阶段性上涨,(3)8 月到10 月,同样是偏防御的低估值与高股息风格占优,同时北上资金大幅流出,指数下行明显(4)步入11 月,TMT 在经历前期调整后再次上行,市场更为关注产业主题投资,同时,具备反转预期的低估值风格同样有不俗表现。指数上来说,2023全年沪深300指数-11.38%,中证500指数-7.42%,中证1000指数-6.28%,创业板指-19.41%,双创50指数-18.84%。行业上来说,全年通信、传媒、计算机、电子、石油石化涨幅居前,美容护理、商贸零售、房地产、电力设备和建筑材料跌幅居前。风格上来看,小盘成长指数-10.59%,小盘价值指数-2.92%,中盘成长指数-22.05%,中盘价值指数-3.21%,大盘成长指数-20.09%,大盘价值指数-2.15%。总的来说,本报告期内,中盘成长表现最差,大盘价值表现最优。另外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小盘,价值风格整体表现优于成长风格。本产品践行多因子的量化选股框架,主要依托逻辑清晰、长期表现稳定的因子来对股票进行打分,同时结合风险模型来构建一篮子股票组合。基本面因子层面,我们在对公司的成长潜力和经营质量进行精细化评估的同时也会控制组合整体的估值;在技术面因子的使用上,我们则更为谨慎和严格。在组合管理方面,本基金采用数量化模型驱动的选股策略为主导投资策略,结合市场宏观环境,依靠严格的投资纪律和风险控制,追求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超越基准的回报。本报告期内,在市场预期不明,投资者情绪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情绪类、估值类因子表现靠前,预期类、成长类因子表现居后。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同时疫情以来居民资产负债表有所受损,其预期和信心仍需修复,部分行业产能存在过剩问题。相对有利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偏积极的政策基调,去年四季度以来,地方再融资债重启发行、国债增发1万亿元,财政政策转向积极,货币政策预计稳健偏松,有望形成实物总量。同时稳增长基调下,2024年的财政支出力度和减税降费力度有望超过去年。通胀层面,全年有望由筑底走向企稳。全A的盈利业绩底在2023中报有所确认,根据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全A归母净利润增速-1.0%,较中报改善2.28%,边际上显示出全A 盈利正历经回暖,盈利触底反弹的拐点已经出现。随着全球新一轮库存周期启动,预计在2024 年A 股市场的盈利有望进一步实现温和的复苏。另外,当前市场指数与估值已经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市场风险有所释放,叠加经济数据的边际改善,大盘有望逐步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