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安泽稳利9个月持有期混合C
(019699.jj)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1,836.00
成立日期2023-11-17
总资产规模
1.07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0805基金经理滕越王娟娟管理费用率0.60%管托费用率0.15%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7.30%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招商安泽稳利9个月持有期混合C(019699)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滕越2023-11-14 -- 1年1个月任职表现7.30%--8.05%-9.29%
王娟娟2023-11-14 -- 1年1个月任职表现7.30%--8.05%-9.2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滕越--157.8滕越女士:中国国籍,研究生、硕士。2009年7月加入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任分析师;2014年9月加入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曾任高级分析师;2016年3月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部,从事固定收益类产品研究及投资组合辅助管理相关工作,现任招商信用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17年7月29日至今)、招商安本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17年7月29日至今)、招商民安增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0年3月6日至今)、招商添浩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0年9月10日至今)、招商丰凯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1年12月31日至今)、招商稳恒中短债60天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2年1月26日至今)。2023-11-14
王娟娟--173王娟娟女士:中国国籍,硕士。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任职于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现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债券市场研究、固定收益投资相关工作;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任职于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工作;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任职于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任投资部固定收益投资室负责人,从事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工作;2015年5月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部,曾任投资经理,现任招商安华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1年12月31日至今)、招商招悦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1年12月31日至今)、招商安本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2年1月14日至今)、招商享利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2年2月24日至今)、招商安福1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3年2月28日至今)、招商安颐稳健1年封闭运作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管理时间:2023年8月30日至今)。2023-11-1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宏观经济回顾:2024年三季度,国内经济边际上继续走弱,地产仍相对低迷,基建投资有所弱化,制造业和出口链条表现尚可。投资方面,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3.4%,投资端数据较二季度有所走弱,其中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2%,地产投资表现较为一般,随着9月底新一轮房地产新政出台,持续关注后续地产销售表现;8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7.9%,不含电力口径下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4%,由于当前地方债务管控力度较强、新增项目审批严格,基建增速略显颓势;8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1%,表现相对较好,考虑到重点领域技改及设备更新项目在持续推进、政策扶持力度大,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消费方面,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消费数据持续走弱,显示出消费者信心有所不足。对外贸易方面,8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为8.7%,主要与外需表现较好和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有关。生产方面,9月PMI指数为49.8%,5月以来连续五个月在荣枯线以下,但较8月PMI指数回升0.7%,边际有所好转,9月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2%和49.9%,生产表现好于需求。债券市场回顾:2024年三季度,债市整体走势有所分化,利率债品种收益率多数下行而信用债品种收益率多数上行。7月债市在央行OMO和LPR各下调10bp、MLF下调20bp的影响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1%附近。8月初,大行进行了卖券的止盈操作,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25%附近,但各项宏观数据偏弱,债市收益率再度下行。9月初,市场对货币宽松、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有较大预期,且金融数据、经济数据等表现偏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下行至2.05%以下;9月下旬,市场迎来较为超预期的货币宽松“组合拳”,包括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等,同时分析经济形势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在政策刺激下,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振,权益市场强势上涨,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月末收在2.15%附近。股票市场回顾:2024年三季度市场震荡下行,9月底高层会议后快速上涨,国庆节前连续跳空高开,成交量扩大至历史极值。国庆节后市场冲高回落并寻找阶段性底部。在快速上涨过程中,市场风格倾向于个人投资者的偏好,互联网金融、券商,以及半导体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反弹较多。港股在国庆节假期期间冲高,节后有相应回调。基金操作回顾:2024年三季度,我们严格遵照基金合同的相关约定,按照既定的投资流程进行了规范运作。债券投资方面,本组合在市场收益率波动过程中积极调整仓位,顺应市场趋势,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努力提高组合收益。股票投资方面,我们在震荡过程中积极寻找个股机会,对组合适度分散、动态调整、优化配置结构,持续关注估值和成长性匹配度较好的优质公司。具体来说,我们坚持自下而上的投资框架,长期坚守一些深度价值标的。整个三季度,我们关注到估值极度压缩,成交量进入较低区间,因此增加了左侧布局,保持较高的仓位。在7-9月市场下探过程中坚守安全边际,控制回撤。主要配置的方向延续了军工、贵金属、汽车、农业等,左侧增加了机械制造业的相关标的。此外,由于H股市场相对较为便宜,也增加了部分H股的消费、科技等行业的持仓。四季度,我们认为,由于有效的一揽子政策,市场被激活,新资金进入将持续,国内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市场估值有望扩张。未来的财政政策将陆续出台,促使经济企稳回升。站在全球视角,美国开启降息周期,且全球地缘冲突频发,中国可能成为全球资金重新青睐的避风港之一,逆转过去一两年海外展望资金的大量欠配情况。虽然市场快速修复后,静态估值得到极大改善,但我们仍然对市场保持乐观,坚守对优质公司的投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宏观经济回顾: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先向上修复,一季度表现尚可,进入二季度后边际上有所走弱,地产仍相对低迷,制造业和出口链条表现尚可。投资方面,6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3.9%,投资端数据上半年呈现走弱态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1%,地产投资表现仍然低迷,随着近期一系列地产新政推出,部分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出现明显抬升,持续关注后续地产销售表现;6月不含电力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4%,由于当前地方债务管控力度较强、新增项目审批严格,基建增速上半年呈现下行趋势;6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5%,上半年制造业投资表现相对较好,考虑当前中美库存周期位于底部、重点领域技改及设备更新项目在持续推进、政策扶持力度大,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消费方面,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7%,上半年消费数据持续在偏弱区间运行。对外贸易方面,6月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为3.6%,上半年出口仍具韧性,主要与外需表现较好有关。生产方面,6月PMI指数为49.5%,5月以来连续两个月转为荣枯线以下,6月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6%和49.5%,生产表现略好于需求。债券市场回顾:2024年一季度债市整体走强,在地产销售和地产链条高频数据表现持续偏弱、债市资产荒现象明显的背景下,各债券品种收益率普遍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6%下行至2.29%。期限结构上,长期品种表现更好,尤其是30年期国债。信用利差整体表现为压窄,等级利差同样压窄。二季度债市延续走强趋势,各等级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均下行,10年国债收益率从2.29%下行约8bp至2.21%,且中短端利率品种收益率下行幅度大于长端和超长端。由于禁止手工补息导致的非银资金面宽松,信用债表现整体好于利率债,信用利差收窄,且中低等级信用利差收窄幅度大于高等级。股票市场回顾: 2024年开年后市场震荡加剧,春节前后市场见底反弹收复失地,整体看一季度成交量有所上升。北上资金持续流入,超过去年全年。市场分化程度高,上游资源品及红利类资产表现较强,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有较多结构性机会,AI的产业趋势持续。港股整体底部企稳。2024年二季度市场企稳并宽幅震荡,成交量逐步缩窄。市场分化程度加剧,红利类、盈利稳定类资产表现较强,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有较多结构性机会,AI产业趋势扩散至终端产品,大宗商品相关的股票高位震荡。港股冲高回落。基金操作回顾:2024年上半年,我们严格遵照基金合同的相关约定,按照既定的投资流程进行了规范运作。债券投资方面,本组合在市场收益率波动过程中积极调整仓位,顺应市场趋势,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努力提高组合收益。股票投资方面,我们在震荡过程中积极寻找个股机会,对组合适度分散、动态调整、优化配置结构,持续关注估值和成长性匹配度较好的优质公司。具体来说,一季度分月来看,1月份因市场非理性下跌,逐步开始增加权益仓位配置,权益比例不超过6%,1月份增加TMT和军工等成长股配置,2月份以后随着市场大幅反弹,陆续兑现成长股增加有色等周期股、H股。看好的方向包括有色、化工、军工、医药消费等。因产品仍在建仓期,前期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维持相对较低仓位。二季度,我们坚持自下而上的投资框架,长期坚守一些深度价值标的。整体保持市场上涨后不断降低组合弹性和仓位的操作思路,反之亦然,结构上保持相对均衡。整个二季度,权益仓位先降后逐步小幅增加,整体保持了中低仓位。均衡布局军工、有色金属、化工、医药、交运、TMT等有一定成长空间的公司,H股方面选取成长性和估值相对优于A股的科技、消费等板块。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宏观经济回顾:2024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呈现出向上修复的迹象,尽管地产仍相对低迷,但制造业和出口链条表现尚可。投资方面,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4.2%,投资端数据表现较好,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9%,地产投资表现仍然低迷,但降幅略有收窄,近期部分城市二手房交易量有所抬升,持续关注后续地产销售表现;2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0%,对投资端形成支撑,考虑到当前地方债务管控力度较强,新增项目审批较严,持续维持高基建增速有一定压力,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相关资金仍能对基建增速形成保障;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4%,表现亮眼,当前中美库存周期均位于底部,加之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尚可,重点领域技改、设备更新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消费方面,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5.5%,在春节旺盛的消费需求带动下,消费数据表现尚可,可以关注后续消费修复的持续性。对外贸易方面,1月和2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8.2%和5.6%,出口仍具韧性,主要与外需表现较好和去年同期低基数有关。生产方面,3月PMI指数为50.8%,转为荣枯线以上,3月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2%和53%,需求转暖明显,经济修复动能有所显现。债券市场回顾:2024年一季度债市整体走强,各等级各期限债券品种收益率全线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6%下行至2.29%。期限结构上,长期品种表现更好,尤其是30年期国债。信用利差整体表现为压窄,等级利差同样压窄。具体来看,2024年1月,债市仍然延续2023年12月的牛市势头,1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0.5%并结构性降息,进一步助推债牛情绪,同时股市表现偏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44%。2月,地产销售和地产链条高频数据表现偏弱,春节后复工率不及预期,2月20日央行再度下调5年期LPR利率25bp,中小行也继续跟随调整存款挂牌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34%附近。3月债市转为震荡,10年期国债先下行至2.3%以下,后因债市供给担忧、资金面不松、降息预期落空等因素有小幅调整,不过由于资产荒现象明显,债券市场利率仍在低位徘徊。股票市场回顾:2024年,开年后市场震荡加剧,春节前后市场见底反弹收复失地。整体一季度成交量有所上升。北上资金持续流入,超过去年全年。市场分化程度高,上游资源品及红利类资产表现较强,新质生产力有较多结构性机会,AI的产业趋势持续。港股整体底部企稳。基金操作回顾: 2024年一季度,我们严格遵照基金合同的相关约定,按照既定的投资流程进行了规范运作。债券投资方面,本组合在市场收益率波动过程中积极调整仓位,顺应市场趋势,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努力提高组合收益。股票投资方面,我们在震荡过程中积极寻找个股机会,对组合适度分散、动态调整、优化配置结构,持续关注估值和成长性匹配度较好的优质公司。具体来说,1月份因市场非理性下跌,逐步开始增加权益仓位配置,权益比例不超过6%,1月份增加tmt和军工等成长股配置,2月份以后随着市场大幅反弹,陆续兑现成长股增加有色等周期股、H股。看好的方向包括有色、化工、军工、医药消费等。因产品仍在建仓期,前期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维持相对较低仓位。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出口可能持续景气,服务业在持续改善,可以观察到影视院线、旅游出行等数据同比均有所改观。同时新质生产力仍然是国家的重点战略方向。我们认为至少有三个方向值得持续研究关注:第一是优质的高股息资产;第二是出口有优势,长期成长空间大的公司;第三是新质生产力方向。对于市场,我们认为当下估值性价比处于历史高位,应保持积极态度。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市场展望:我们认为和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制造领域,仍然会涌现出很多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机会,展望三季度,市场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回调后,一些公司甚至出现了超跌,我们需要积极挖掘,适当左侧布局,增加仓位。我们关注几个方向:第一是出海的产业链,短期出海产业链由于全球地缘政治冲突边际增多而受挫,但部分公司有较广泛的产业链布局和较强竞争力;第二是AI的成长主线,AI的发展虽有波折但势不可挡,当AI在终端大规模落地,中国产业链可参与部分增多,有望受益于全球AI需求的增长;第三是新质生产力,科技强国和自主可控是社会上下的共识,部分领域将保持高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