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513020.sh ) HKC科技 (半年)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ETF)成立日期2022-01-19总资产规模22.42亿 (2025-07-24) 基金场内规模22.42亿 (2025-07-24) 基金净值1.2198 (2025-07-24) 收盘价格1.2230 (2025-07-24) 收盘价涨跌幅0.91%成交金额1.93亿收盘价溢价率0.26%基金经理梁杏管理费用率0.50%管托费用率0.10% (2024-12-31) 持仓换手率73.75%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5.82% (2439 / 4959)
备注 (2):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51302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HKC科技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HKC科技总投资收益率
梁杏2022-01-19 -- 3年6个月任职表现5.82%2.01%21.98%7.23%
吴向军2022-01-192024-08-132年6个月任职表现-16.07%-20.64%-36.23%-44.7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梁杏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联接、国泰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国泰国证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国泰量化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联接、国泰上证综合ETF、国泰中证医疗ETF、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国泰中证全指软件ETF联接、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联接、国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国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发起联接、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的基金经理、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国泰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的基金经理,总经理助理、量化投资部总监189.1梁杏,学士,18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在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区域经理。2011年7月加入国泰基金,历任产品品牌经理、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任国泰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和国泰国证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任国泰宁益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8年7月起兼任国泰量化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4月起兼任国泰中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和国泰中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9年11月起兼任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由国泰CES半导体行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更名而来)的基金经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任国泰中证煤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国泰中证钢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国泰中证煤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和国泰中证钢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8月起兼任国泰上证综合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12月起兼任国泰中证医疗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1月起兼任国泰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由国泰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终止分级运作变更而来)、国泰国证食品饮料行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由国泰国证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终止分级运作变更而来)的基金经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任国泰上证综合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任国泰中证全指软件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3月起兼任国泰中证畜牧养殖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6月起兼任国泰中证医疗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和国泰中证全指软件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7月起兼任国泰中证畜牧养殖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9月起兼任国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11月起兼任国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12月起兼任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和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1月起兼任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6月起兼任国泰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6月至2025年3月任国泰中证有色金属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任量化投资部副总监,2018年7月起任量化投资部总监,2023年11月起任总经理助理。2022-01-19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港股科技指数先跌后涨,春节之后deepseek的横空出世提升了股市的信心,芯片板块也随之反弹。但本轮行情的焦点不在上游算力领域,股市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资本开支投入更大的大厂以及IDC的投入上,因此互联网大厂表现出色,引领了本轮港股科技的涨幅。同时,创新药也在政策松绑之下有不错表现。芯片表现虽然不如互联网大厂,也是正收益。港股科技指数一季度涨幅29.66%,港股科技ETF涨幅28.73%,较好地实现了对指数的跟踪。作为行业指数基金,本基金旨在为看好行业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工具。本报告期内,我们根据对市场行情、日常申赎情况和成份股停复牌的分析判断,对股票仓位及头寸进行了合理安排,将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尽量为投资者提供更精准的投资工具。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沪深300指数表现跌宕起伏,最后在924行情的驱动下,全年录得14.68%的收益率。科技板块上半年表现惨淡,而后大盘三季度在超预期政策的驱动下,上演先抑后扬火箭式反弹,四季度冲高回落,整个四季度进入震荡盘整期,科技板块四季度崛起。延续至四季度初的本次反弹市场选择了证券和芯片板块突破,反弹力度远超大盘。港股科技指数中互联网、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车等行业占比较高,整体成长性较强。除了9月24日至10月8日,四季度港股科技表现整体超越大盘, 其背后的原因还是超预期政策的释放,资金改善超预期,科技板块作为成长板块,资金敏感,弹性更大。但不同科技行业的基本面各有差异,导致了整体不错,但跑不赢特朗普当选预期下自主可控强化的芯片板块的情况出现。全年港股科技指数涨幅23.57%,港股科技ETF涨幅22.3%,联接A和联接C基金涨幅19.53%和19.29%,较好地实现了对指数的跟踪。作为行业指数基金,本基金旨在为看好港股科技行业 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工具。本报告期内,我们根据对市场行情、日常申赎情况和成份股停复牌的分析判断,对股票仓位及头寸进行了合理安排,将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尽量为投资者提供更精准的投资工具。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大盘三季度在超预期政策的驱动下,上演先抑后扬火箭式反弹,沪深300指数上涨16.07%,港股科技指数上涨28.61%,表现略超大盘,港股科技ETF上涨31.33%,联接A上涨28.18%,联接C上涨28.11%,较好地实现了对标的指数的跟踪。延续至10月初的本次反弹市场选择了证券、芯片、地产等板块进行了突破,尤其是证券和芯片板块,反弹力度远超大盘。港股科技指数中互联网、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车等行业占比较高,整体成长性较强。本轮表现整体超越大盘,其背后的原因还是超预期政策的释放,资金改善超预期科技板块作为成长板块,资金敏感,弹性更大。但不同科技行业的基本面各有差异,导致了整体不错,但跑不赢芯片的情况出现。作为行业指数基金,本基金旨在为看好港股科技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工具。本报告期内,我们根据对市场行情、日常申赎情况和成份股停复牌的分析判断,对股票仓位及头寸进行了合理安排,将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尽量为投资者提供更精准的投资工具。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今年一季度沪深300指数先跌后涨,涨幅3.1%,港股科技指数下跌9.86%,大幅超跌。我们曾在一季报中提到,美联储未开启降息,中国经济尚未全面复苏,港股估值难以提升,等待机会。而二季度在沪深300指数下跌3.73%的情况下,港股科技ETF标的指数上涨4.36%,这个机会提前在港股兑现了。可能与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对于海外动向更加敏感有关。一季度和A股更加同频,二季度在美股加速上涨的带动下,和美股更加同频。上半年来看,港股科技ETF下跌7.18%,联接A和C分别下跌6.94%和7.04%,作为行业指数基金,本基金旨在为看好港股科技行业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工具。本报告期内,我们根据对市场行情、日常申赎情况和成份股停复牌的分析判断,对股票仓位及头寸进行了合理安排,将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尽量为投资者提供更精准的投资工具。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港股科技板块23年跌幅超10%,24年一季度跌幅也接近10%,二季度涨幅超4%,三季度涨幅约30%,四季度涨幅2%左右,那么港股科技板块的未来如何呢?从目前来看,港股科技还是具备比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从港股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来看,包含互联网、生物医药、芯片和新能源车等龙头企业,代表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具体来看,生物医药医疗过去1-2年受集采和疫情困扰,下跌较多行业整体估值已至低位,当前受反腐影响告一段落和减肥药引爆热情影响,四季度阶段性有所反弹。目前位置具备了很好的长线投资价值,但支付端尚无明显改善,25年预计有阶段性小行情,但无整体大行情。芯片一方面人工智能科技浪潮继续奔涌,2025年将有更多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推理侧需求爆发。但反过来,应用落地将会继续带来算力需求大增,提升了对芯片行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特朗普将于2025年初就职,预计芯片封锁力度仍将持续,甚至可能提升。因此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驱动将进一步加大。看好2025年芯片行业的表现。新能源汽车近两年虽然可能受到出口增速下行和重新寻找估值中枢和的扰动,但长期发展犹在,并且汽车智能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在人工智能和信创的推进下,将有望继续为产业带来春天。或可继续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及其联接基金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