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裕益混合
(000219.jj)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3-07-29
总资产规模
1.15亿 (2024-03-31)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9700基金经理王冠桥管理费用率1.50%管托费用率0.25%持仓换手率753.95%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8.41%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博时裕益混合(000219)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周心鹏2017-03-102021-11-084年7个月任职表现21.17%--144.76%-36.58%
王增财2021-11-082023-03-141年4个月任职表现-17.53%---22.90%--
招扬2014-12-082017-03-102年3个月任职表现7.10%--16.73%--
姜文涛2013-07-292014-12-081年4个月任职表现13.24%--18.40%--
陈曦2022-07-222024-04-231年9个月任职表现-10.03%---16.91%--
王冠桥2023-07-24 -- 0年11个月任职表现-3.62%---3.62%--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王冠桥基金经理120.9王冠桥先生:硕士。2012年至2019年任兴业证券投资经理、首席分析师。2019年至2021年任西部证券首席分析师。2021年至2022年任中信保诚基金研究部制造组组长。2022年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7月24日起任博时裕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7-2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本产品的策略,是力求在低波动的条件下创造绝对收益,给持有人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稳定回报,而不是追求风险偏好最大化的高波动策略。回顾1季度产品表现,通过仓位调整和组合结构优化,在1月市场快速下跌的过程中,产品跟随大盘波动并没有超跌,也为后续修复净值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在2、3月市场反弹的环境下,通过增配能源、资源主线,保证了组合的弹性。回顾去年年报的观点,当时的几个判断基本是准确的,包括:美债利率的韧性、海外需求的韧性、中国高端制造业出海、内需上有顶下有底等,并依此动态调整了24Q1的组合。年初以来,A股自底部反弹已经2个月、各指数的涨幅在10-15%区间,修复了去年Q4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站在当下时点,市场已经在交易乐观的未来、这也增加了组合的难度。我对宏观的认知很难大幅领先市场,一些经济指标也是管中窥豹,但仍需要努力理解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并做出应对。首先,从几个重要的经济数据入手。(1)先看美国,非农就业和失业率都在良性位置、没有显著恶化,制造业PMI、新房营建在趋势回升、可能反映出美国的耐用品在补库存,非制造业PMI有走弱趋势,CPI环比走强、通胀有粘性,市场对降息的时间和频次的预期在下降,美国应该处在温和衰退的过程中。(2)再看欧洲,德法等主要经济体仍然面临需求不足、通胀上行、制造业衰退的问题,尚未看到拐点。(3)再看国内,3月PMI环比回升、主要是出口拉动,投资端的资金回款压力依然较大,消费端量增价跌、价格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很多领域量的增长已经超过19年水平。总结下来,美国耐用品补库存可能是2季度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内商品出口的性价比优势明显,而内需模式从价格升级到以价换量的切换也接近尾声、新的消费范式正在形成。其次,再看资本市场的定价。统计年初至今各类资产涨幅,领先的包括:A股红利指数+10%、纳斯达克100指数+10%、日经225指数+19%,铜9%、油18%、金12%。落后的包括:茅指数+1%、创业板指-1%、中证2000指数-11%。这种结果,可能反映了市场对通胀韧性和全球风险增大的看法,背后是产业结构和地缘的重构,而这种环境压制了美债利率的下行空间、进而压制了成长股的估值空间。去年年报中提到的电子、医药、汽车三大成长板块今年是否有机会,也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第三,站在当下,该如何去交易未来?可能在Q2看到的积极变化是中美库存周期共振。美国的补库存已经启动,国内的补库存还没启动、但可能会在2季度出现,主要依赖积极政策的落地,包括耐用品以旧换新、设备置换补贴等。两类产业能最大限度吃到补库存的红利,一是有供给约束的上游,二是有品牌溢价的下游,中游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没看到解决、在选择上是次优的。在消费领域,我观察到一些积极的变化在持续演绎,包括;(1)中国制造的商品在海外欢迎度提升,电商出海和高通胀环境加速了这一过程;(2)新房相关的需求在快速下降、但存量市场的更新需求韧性十足,家电率先完成从新房到更新驱动的转换;(3)汽车和地产周期脱钩、需求保持稳定,特斯拉FSD将自动驾驶能力推向新高度,小米SU7表现惊艳;(4)旅游出行虽然价格仍低于19年、但数量已经超过,消费品以价换量、量增价跌、逐渐走出底部。最后,我们讨论一个长期问题——国内核心资产的股票可能已经完成了一轮估值消化、处于长周期的底部。以代表国内支柱产业的茅指数为例,PE ttm从21年初的38倍下跌到18.6倍,而相同时点纳指100的估值稳定在33-35倍,代表日本、法国、德国核心产业的成分指数估值区间在15-18倍。考虑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潜在增速高于德法,从全球资产对比看、茅指数的相对估值泡沫已经没有。而纳指由于美国的科技、财政、地缘等多因素共振,估值无论全球横向对比、还是历史纵向对比、都处在高位。长周期里,估值是收益率的敌人、是时间的朋友。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本基金全年相对沪深300有一定的超额收益,具体季度看,超额正收益主要发生在Q1和Q4,超额负收益在Q2,Q3相对指数持平。从收益归因看,23Q1超额收益主要来自超配了经济复苏相关的顺周期品种,但Q2也因为经济低于预期回吐了收益。三季度反思了上半年的得失、调整组合结构、减配顺周期、增配科技创新方向,在Q4市场大幅下跌的过程中、保持了净值的稳定。目前组合结构中,一部分以电子、医药、汽车等科技创新行业为进攻,一部分以低估值的公用事业、有色金属、制造业为防守反击。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3季度基金表现持平于沪深300,主要工作是结合2季度对经济的判断和操作层面的反思、对组合做了积极的应对调整。回顾基金中报,当时对Q3经济恢复的预期得到了验证,政策拖底和企业主动补库存带动PPI、PMI环比回升。但沪深300在Q3仍然下跌接近4%、这和经济复苏的趋势是不匹配的,背后的原因可能和美国加息、导致外资从新兴经济体向美国回流有关,但高利率已经给美国的银行、地产和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利率继续上升的空间和持续性需要观察,如果这一趋势逆转,A股可能迎来快速修复。同时,如果高利率持续超预期,则要注意高估值和弱基本面板块的下行风险。根据国庆期间的微观调研,内需呈现温和复苏的状态,考虑经济惯性、这一趋势可能延续到4季度。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下,欧美持续加息增大了明年外需和出口的风险,稳定恢复的国内需求是重要的对冲变量,低斜率但可持续的复苏、好于剧烈但短暂的反弹。在经济总量缺乏弹性的假设下,市场的机会一方面在于低估值板块悲观预期的修复,一方面在于技术创新。从下游各类消费终端的表现看,汽车是比较亮眼的、3季度销量超出市场的预期,这可能得益于自主品牌持续推新品、电动智能汽车激发了消费者的换车需求,同时也加速了对外资品牌的进口替代。虽然板块很热闹,但落实到个股选择上仍需要甄别。下半年新上市的车型配置增强、但价格有明显的下移,反映了整车厂对销量和收入的重视大于盈利,现在处于抢夺市占率阶段,股东回报并不高。相比之下,为整车提供竞争“武器”的零部件厂商能够更快的兑现产业红利,可能是这个阶段更优的选择。零部件中,汽车玻璃是很独特的存在,由于重资产和前瞻性的区域布局,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国内第一名的市占率超过50%、竞争是有序的,在海外市场、受到高能源和劳动成本的制约、国际对手逐步收缩投资,这给了国内公司扩大全球市占率的机会,同时、电动车高底盘的特点使得天幕玻璃的配置率大幅提升、拉动单车价值量增长,龙头正处于行业量、价扩张的周期中。零部件的经营趋势比电池链乐观,因为零部件过去几年的资本开支远小于电池环节。基金中报里提到对电池产业链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担忧,目前产业仍在演绎这个逻辑、没有看到竞争的出清和结束。电池公司为了保持新投产工厂有足够的稼动率、同时在未来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下半年和部分整车厂的谈判中做了让利,需要观察竞争行为对产业链利润的影响。而电池上游材料的经营压力比电池更大,因为电池环节的集中度高于整车,电池厂面对10-20家整车客户、还可以差异化定价,但电池材料往往1-2家客户就贡献超过50%的收入、这使得电池厂具备更大的议价能力,如果电池的盈利恶化、可能进一步向材料端传导。光伏面临的问题和锂电池类似,一体化组件公司过去两年做了大规模的融资和资本开支,但欧美的高利率延迟了光伏电站的投资,供求错配的问题在逐步体现,组件、硅片、硅料的价格出现了快速下跌,但由于组件的期货属性、低价组件订单反映在企业报表上有滞后期,可能明年会看到行业的盈利底部。新能源处于从技术创新向成本领先的过渡期,但电子和软件行业正在发生剧烈的技术创新,类似几年前的新能源。AI领域,微软、adobe等龙头在通用软件领域率先实现了AI的收费和盈利闭环,同时2B的垂直市场也在陆续推进中。AI需求带动了国内外互联网、云计算厂家大规模的资本开支,但从股价角度、AI板块经过上半年的上涨演绎,核心矛盾已经从“有多好”变成了“可持续”,千亿美金的资本开支需要有可持续的终端盈利模式支撑,这决定了板块估值能否上台阶。从已经推出的AI应用看,用户使用时长并不高、说明目前的产品还没有有效解决用户痛点、创造使用粘性,参考技术创新的gartner曲线、需要更多的耐心来观察产品创新和演进。IC设计行业经过1年多的去库存和价格下行,目前处于周期底部,但需求恢复的斜率可能难以复制2021年。供给方面,国内过去几年诸多设计公司通过IPO和私募股权获得了资金、扩充了员工,这些公司的产品线重合度越来越高、超额供给的出清需要时间消化。其中,存储芯片的供给格局更加集中、清晰,在经历了价格大幅下跌后,韩国、美国的龙头公司都有很强的控量挺价诉求,从周期的角度看、存储可能是IC设计中最先企稳回升的板块。此外,存储产业国产化的进步也很快,半导体设备公司具备更好的格局和技术壁垒,今年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国内存储厂的扩产节奏放缓,但明年有加速的可能,这会在周期之上带来结构性的机会。在热闹的科技、新能源之外,部分中游制造业公司在经过上半年的压力测试后、也展现出经营的韧性和成长的持续性。在工控领域,龙头的收入增速甚至高于基数更低的二梯队公司,呈现出挤压式增长的特点。在工业气体领域,虽然气体价格受到经济景气度的压制,但头部公司在装机量上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为下一轮复苏周期提供了弹性。这种现象在化工板块也有呈现,具备成本优势的公司在周期底部做产能扩张,这些公司都是投资组合在积极寻找、关注的品种。还有一些板块是没有明确答案、还在观察中的,比如地产和白酒。虽然新房销量在最近1个月环比企稳回升,但房产销量是居民收入和资产价格的函数,未来仍面临很多因素的制约,经过这轮伤筋动骨的调整、地产的恢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产业升级从中期角度也需要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白酒是生意模式最好的行业之一,但经过多年的中高速增长,需要解决企业高速增长惯性和需求现实压力之间的矛盾,今年很多公司在渠道高库存的情况下实现了报表的增长,如果明年经济和需求没有明显的恢复、部分公司增速还有下台阶的风险。总结看,预计4季度国内经济稳定恢复,市场应该是有所作为的,但重点还在于选择结构,看好低估值和新科技两大方向,同时也会自下而上的挖掘持续成长性的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6-30)

复苏有波折,但趋势向上。在消费回补、复工复产的推动下,1季度经济阶段性冲高,但地产、出口对需求的拖累超预期,导致2经济经济环比回落明显,而在组合上没有做好及时应对、导致阶段性回撤较大,这是需要反思的。站在目前时点看下半年,国务院、央行近期政策表态都显示出政府对就业和经济压力的关注,逆周期调节政策陆续落地,结合汽车等消费品的销量表现,内需有企稳迹象。从股票角度,顺周期权重股经过2季度的调整、已经反映了经济回落的部分预期,预计后续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的概率较高。迎接第四次技术革命。引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要做好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准备,投身于新技术的钻研之中。深以为然,从个别到上海、到西安,AI技术正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会催生新的行业、也会摧毁老的行业。结合美国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和自主可控的战略需求,这轮技术周期会给国内带来全产业链的机会。之前新技术都是以美国公司为主导、国内做零部件的组装配套、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但这轮AI已经形成两条平行的产业体系,国内从芯片设计、制造、服务器、AI大模型、到终端应用全面本土化。此外,苹果发布的MR产品,也体现了科技巨头对未来空间计算场景的展望,交互方式从手机的2D到MR的3D,就像10几年前的苹果手机,MR也可能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产品。虽然我们还无法想象基于MR会诞生哪些新的应用、需求,但以史为鉴、我们应该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和关注,密切跟踪产业的变化。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没有脱离1季度的判断,整个产业链面临供过于求的竞争压力。中上游在过去两年供不应求的环境下赚取了大量利润,也进行了积极扩产,但今年需求增速放缓、供给过剩、价格下行,这就是周期的力量。这种环境对下游是有利的,整车的成本在下降、新能源电站的建设成本在下降,终端客户受益后需求就会重新加速,进而带来产业链新一轮的机会,周而复始。机械制造业出口是亮点。今年上旬虽然出口总额面临下滑压力,但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大幅增长,包括工程机械、汽车、机床等。这反映出中国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的效果。其中很多公司估值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并未充分反应公司的成长性,这也是下半年重点挖掘的领域。商品可能处在熊市末端。在需求放缓、美元升值的背景下,商品和大部分化工品价格表现都很疲软,但如果看商品的成本支撑、和化工品的价差,目前都处在历史偏低的水平。如果明年美元加息见顶回落,或者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下行,商品将重回上升趋势。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回顾2023年,从胜率的角度看,我对经济趋势、大盘方向的判断胜率并不高,但对行业、公司的判断胜率还不错。这也体现出个人能力圈的特点,越宏观、高频的变量越难以掌控,而行业周期、供给结构、企业经营这些中长期的变量,可以通过逻辑推演、产业调研提高判断的置信度,这也是做行业研究员期间的长期积累。展望 2024 年,很难对经济给出方向性判断,可能处在一个时间换空间的状态。外部环境看,虽然美债利率进入下行周期,但绝对利率仍然处在高位,而且联储缩表的影响还没有充分体现在经济上,海外需求应该不会很快反弹,中国出口的增长也是结构性的、高端制造业为主。内需看,地产处在新旧模式转换过程中、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这决定了内需的上限;而政府积极的表态和支出预期,可以实现托底的效果,这决定了内需的下限。在经济总量扩张难度较大的环境下,投资机会一方面来自红利资产的相对价值提升,一方面来自科技创新、行业选择可以概括为“三支箭”。第一支箭是电子。2024 年是电子创新的大年,是周期和成长的两期叠加。从周期的角度,电子行业处于2021 年以来下行周期的尾声,行业去库存陆续结束、芯片价格企稳回升。手机在 23Q3 开始主动补库存、带来手机产业链的复苏,24 年上半年工业也可能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从成长的角度,硬件上、苹果 MR将于 24 年 1 月开启交付,打开空间计算、空间娱乐的新世界;软件上 AI 应用在全球加速渗透,大模型、多模态的能力快速提升。第二支箭是汽车。汽车是创新的另一个重点领域,电子领域的巨头都加速在汽车领域投入资源,并且从 23 年下旬开始进入产品兑现期,自主品牌依靠更高效的迭代、更激进的技术创新持续获得市场份额,2023 年自主品牌在国内车市的份额约 60%,中国品牌出口占海外市场的份额 6-7%,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股票选择上,我更倾向零部件,整车由于激烈的价格竞争和研发投入、短期的股东回报并不稳定,而零部件作为汽车产业升级“卖铲子”的人,在这个阶段可以享受量价齐升的机会。第三支箭是医药。创新药已经从集采冲击的下行周期中走出来,仿制药对报表的拖累已经不大,创新药管线推进的节奏驱动股价、带来自下而上的机会。但创新药产品管线远期折现的估值方式、导致股价波动很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新的一年中,除了做好预测,更要做好跟踪和应变。在波动的 2023 年,感谢基金持有人的信任和坚守。2024 年我会继续努力,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