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安心回馈混合A
(001182.jj)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5-05-29
总资产规模
20.64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2.2600基金经理李中阳管理费用率0.6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94.16%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9.31%
备注 (2):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易方达安心回馈混合A(001182)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林森2015-11-282022-05-076年5个月任职表现13.61%--127.31%41.99%
张清华2015-05-292021-09-086年3个月任职表现16.14%--155.80%41.99%
林虎2021-09-082023-03-041年5个月任职表现-5.58%---8.17%--
李中阳2022-04-30 -- 2年2个月任职表现-1.72%---3.7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李中阳本基金的基金经理,易方达丰华债券、易方达悦稳一年持有混合的基金经理,易方达悦盈一年持有混合、易方达悦弘一年持有混合、易方达悦信一年持有混合、易方达悦夏一年持有混合、易方达悦丰一年持有混合、易方达悦融一年持有混合、易方达悦鑫一年持有混合的基金经理助理,多资产研究部总经理助理93.2李中阳先生:工学硕士。现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多资产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易方达磐固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5月19日起任职)、易方达丰华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7月8日起任职)、易方达悦兴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研究员。曾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2022年4月30日担任易方达安心回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4-30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二季度以来,整体经济运行平稳。房地产行业限制持续放松,在此推动下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暖,但新房销售和地产投资仍处于低位。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处于低位持稳状态,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内需恢复的斜率需观察。外需则继续保持良好趋势,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周期回升叠加补库周期,对出口需求提供了比较好的支撑,另一方面国内制造优势持续支撑出口份额向好。由于债券供给偏少,4月中上旬债券收益率继续下行,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22%的低位。4月下旬,央行持续关注长端收益率偏低的风险,叠加市场担心供给恢复,收益率出现了一波明显的回调,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35%,30年国债收益率反弹至2.58%。5月份市场保持平稳,利率债收益率震荡,变化不大,信用债获得配置资金青睐,收益率普遍下行5-10bp,信用利差压缩。6月份资金保持宽松和债券供给平稳,内生需求也未见好转,收益率继续下行,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21%,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43%。全季来看,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8bp至2.21%,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3bp至2.43%,曲线略有陡峭化。1年AAA等级NCD(同业存单)收益率下行27bp至1.96%,3年AAA等级中票收益率下行37bp至2.14%,信用利差继续压缩。品种利差也有所压缩,全季来看,3年AAA等级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下行约40bp,3年AAA等级次级永续债收益率下行约50bp;超长信用债表现更好,10年AAA等级中票收益率下行29bp至2.47%,信用利差压缩显著。权益市场二季度延续年初以来的分化趋势,大盘明显占优。沪深300二季度小幅下跌,上半年仍为正收益。小盘股指数(如微盘股等)虽有阶段性反弹,但是单季度仍跑输市场。可转债市场先涨后跌,全季中证转债指数小幅上涨0.75%,但结构分化较大。从时间来看,4月到5月中旬,指数上涨4%,主要是平衡型和偏股型表现较好;5月下旬到6月底,指数下跌3.35%,偏债品种和小盘品种跌幅较大。全季来看,偏债型转债和小盘转债表现偏差,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信用风险和退市风险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受正股表现疲弱拖累。债券方面,组合在二季度继续保持高杠杆操作,以中短期限信用债加杠杆为底仓,获取了信用利差压缩带来的收益。组合灵活操作中长期限利率债,调节久期。组合在4月逐步提升久期到平配,并在央行关注长端收益率偏低的风险后,迅速将久期调低到低配;5月份组合参与了利率债波段,但市场震荡,收益不大;在观察到基本面走弱后,6月组合提升久期到超配,获取了一定的收益。反思二季度的债券操作,首先是基于流动性的考虑,组合没有配置长久期信用债,错失了结构性机会;其次是利率债久期操作偏顺周期,超额收益不显著。未来组合将增加中期视野,适当逆势操作。权益方面,组合在二季度整体仓位略有降低,但仍保持中性水平。同时基于性价比考虑,我们对于持仓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总体仍集中在两个方向去寻找投资机会:(1)国内具有一定韧性的结构性需求机会,如汽车、家电、铁路等行业;(2)具有海外扩张能力的制造业龙头,看好其份额持续提升。转债方面,随着转债估值降低,组合仓位略有提高,买入了平衡型品种;同时也做了结构置换,卖出偏股品种和高估平衡型品种,买入低估平衡型品种。受持仓部分偏债品种下跌的影响,转债对组合净值有所拖累,未来组合将严控风险,逐步降低转债持仓。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好于2023年四季度,主要带动力量是出口对应的外需和财政发力带动的基建,房地产产业链依旧对经济形成拖累。全球外需整体好转,叠加国内成本优势显著,1-2月份出口表现较好,环比企稳。基建投资韧性较强,3月份之后,财政资金投放加快,基建投资逐步回升,财政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房地产产业链表现不佳,新房销售面积继续同比负增长,房价继续调整,尚未看到企稳迹象。由于3月份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较好,预计未来经济将企稳回升,但弹性偏弱。价格数据表现偏弱,受春节影响,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季节性回升,持续性预计不强;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依然同比负增长,预计低通胀环境仍将持续。虽然实际经济表现尚可,但低通胀环境对债券市场形成支撑;由于一季度是传统的债券配置旺季,叠加利率债供给较少,供需错配下债券走出了一轮牛市,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下行。从年初到3月初,在配置力量驱动下,债券收益率单边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9bp到2.27%,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32bp到2.36%,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0bp到2.43%,超长债表现较好。信用债跟随利率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略有压缩。3月上旬,特别国债供给增加对债市形成扰动,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约10bp的回调,后回落约5-7bp到历史低位。全季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7bp到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7bp到2.46%。1年期AAA等级同业存单收益率下行17bp到2.23%,3年期AAA等级中票收益率下行21bp到2.50%。品种利差也有所压缩,3年期AAA等级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下行33bp,3年期AAA等级永续债收益率下行31bp,5年表现更优,分别下行38bp和41bp。权益市场在一季度先抑后扬,年初延续2023年的下跌趋势,2月份随着一系列强有效的组合拳,市场信心得到扭转而快速修复。大小盘走势显著分化,与2023年走势相反,沪深300在一季度收获正收益,微盘股为代表的小盘则回撤较大。可转债市场跟随权益市场波动,中证转债指数呈“V型”走势,全季小幅下跌0.24%。从年初到2月5日,转债震荡下跌,平衡型和偏股型表现较差,尤其是中小盘转债跌幅较大,债性转债相对抗跌。2月6日后,可转债跟随权益市场反弹4.52%,收复前期跌幅,但小盘平衡型转债表现落后于指数,平衡型策略表现不佳。权益方面,一季度市场初期延续下跌趋势,但是我们仍保持一定的乐观,中游制造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结合全球竞争力提升,持续带动结构性需求。因此在整个一季度,组合仍保持较高的权益仓位,结构性沿着两个方向去寻找投资机会:1.国内需求的核心抓手,如汽车、家电等中游制造业;2.具有海外扩张能力的制造业龙头,依靠扩张份额换取较好的业绩增长。债券方面,组合年初判断久期策略是今年的主要投资策略,在继续保持偏高杠杆水平和中短久期信用债底仓的基础上,重点操作中长期利率债,提高了久期操作的灵活性。基于对债市的看好,组合在年初增持利率债,将久期逐步提高到3.7年左右;3月初做了止盈,久期调回低配,后在市场下跌中将久期提高到3.1年左右。临近季末,考虑到经济基本面有修复,资金面可能有扰动,供给也将逐步增加,组合将久期降低到低配,等待下一次波段操作机会。转债方面,组合仓位变化不大,主要做了结构置换;在底部增持了大盘偏债转债,适当降低了小盘平衡型转债的配置,并对即将到期或赎回的转债做了减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经济在曲折中复苏,全年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下同)增速5.2%,基本完成年初目标;但由于GDP平减指数为-0.54%,名义GDP仅为4.6%。2023年初疫情防控措施放开后,消费恢复明显,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速较高,房地产销售也有明显改善,参考其他国家放开后的经验,市场普遍对经济较为乐观。4月份,以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代表的高频数据开始出现回落,企业产成品库存逐步累积,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放缓;同时,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总量和结构双双回落,房地产市场走弱,内生需求不足,这是全年最大的预期差。随后5-6月份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数据证实了内生需求不足,出口也有所回落;虽然央行进行了降低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宽松操作,但并未显著改善内生融资需求;财政政策也未见显著发力。7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地方放松房地产限购等政策陆续出台,央行也进行了降准、降息操作;8-9月份经济低位企稳,市场对政策预期较高,呈现“弱现实、强预期”特点。四季度经济整体低于预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下滑,消费疲弱,基建未见明显回升;10月份财政上调了赤字率,增发了一万亿特别国债,但没有在当年完全形成相应的实物工作量。以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为代表的价格数据也进一步回落,同比增长回落到负值区间。2023年权益市场震荡走弱,虽然年初对于疫后复苏有所期待,二季度之后随着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不断下行。在此情况下,市场分化比较剧烈,和经济关联度低的微盘股指数等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微盘/沪深300达到历史极值水平。2023年债券走出了一波牛市,超出年初预期,收益率震荡下行,收益率曲线平坦化,全年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bp到2.08%,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8bp到2.56%,而作为超长端利率的代表,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了37bp到2.83%。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多,信用利差压缩明显,全年3年期和5年期AAA级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下行了46bp和56bp。从节奏上看,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在2.8%-2.9%区间震荡;短端震荡幅度更大,1年期AAA级NCD(同业存单,下同)收益率先下行到2.4%的低位,后随着资金紧张,又反弹到2.9%附近。随着4月份对经济复苏预期的落空,较大的预期差推动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央行降息确认了继续宽松的政策取向,债券走出牛市节奏,收益率继续下行。8月央行降准降息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54%的阶段性低点;信用债走势类似,但下行幅度更大,3年期AAA级中期票据收益率下行至2.65%,3年期AAA级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类属利差同样大幅压缩。8-9月份经济低位企稳,叠加资金面的紧张,收益率出现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到2.7%;短端受资金面影响更大,1年期AAA级NCD收益率持续反弹到2.67%的高位,3年AAA中期票据收益率也反弹至2.97%附近,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和产业永续债也跟随调整。11月末,政策不及预期,内生增长动力疲弱,利率重新回归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2.55%。12月中旬资金面逐步宽松,信用债收益率开始下行,1年期AAA级NCD收益率下行至2.4%;3年AAA级中期票据收益率下行至2.7%。转债跟随正股走势,全年先涨后跌,全年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48%。1月份转债普遍上涨,中证转债指数上涨4.7%,是全年的主要上涨时段。2-8月份,转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小盘表现相对占优,指数震荡走平。8月以来权益市场持续下跌,中小盘个股下跌,带动转债指数震荡下跌。权益方面,全年核心配置仍以制造业为主,主要集中在依靠竞争力优势在全球市场不断提升份额的细分行业,如汽车零部件、家电、金属加工等。下半年市场继续下行,一些商业模式良好、经营稳健的龙头也回调到了赔率较高的位置,进行了部分左侧配置。债券方面,考虑到信用债票息和利差处于高位,组合在2023年初判断票息策略和杠杆策略的确定性较高,骑乘策略也将有不错的收益,所以在年初组合持仓以信用债为主,相对超配了银行二级资本债、银行永续债和产业永续债。同时,考虑到组合权益仓位偏高,信用债底仓久期也较高,组合在该阶段获取了不错的收益。在2023年 4月份宏观经济出现重大预期差时,组合没有及时提高久期,错过了二季度利率债的行情,虽然杠杆、类属、骑乘操作收益较好,但也仅仅只是弥补久期偏低的差距。三季度后,组合在继续持有偏高久期信用债的底仓,坚持票息、杠杆、类属、骑乘等信用债策略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利率债的灵活操作。8月份有所加仓,9-10月份及时做了止损,损失不大;11-12月份获取了不错的收益。总结2023年的操作,组合抓住了高等级信用债的投资机会,但错失了超长利率债和城投债的结构性机会。未来我们将增加策略的多样性,增加组合的交易属性和换手率,积极参与市场机会,努力创造出好的收益回报持有人。转债方面,组合全年保持中性略偏高的转债仓位,以偏债型和平衡型转债为主,在前三个季度收益尚可,但在四季度下跌过程中回撤较大。未来组合将坚持逆势操作,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才提高仓位,增加仓位的波动幅度,及时做好止盈止损。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出台,三季度经济底部企稳,向上弹性有待观察。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大幅低于预期,房地产和基建等投资项未见好转,出口同比继续回落,经济走势疲弱。为了扭转偏弱的预期,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央行在8月份下调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并进行了降准;房地产放松了限购限贷政策,降低了首付比例,并下调了存量房贷利率。与此同时,三季度出口也逐步好转。8-9月份的经济相对7月份有所好转,呈现底部企稳特征,但向上弹性有待观察。权益市场处于磨底状态,在整体国内需求持续未见到好转的情况下,沪深300指数三季度继续单边向下,达到年内低点。在“弱现实、弱预期”的推动下,债券收益率在8月中旬前震荡下行,央行超预期降息导致1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2.54%的阶段性低位,信用利差也压缩到历史低位。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市场对经济的担忧逐步扭转,债券收益率向上反弹,10年国债收益率反弹16bp到2.7%并保持震荡;曲线平坦化上行,1年国债收益率上行30bp,3年AAA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从低点上行23bp,3年AAA永续债收益率从低点上行35bp,品种利差有所扩大。可转债市场先涨后跌,三季度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52%。在7月上涨过程中,估值有所扩张;8-9月份,受权益下跌、债券收益率上行影响,转债指数震荡下行,估值有所压缩。权益方面,在经历了上半年预期的大幅波动之后,市场指数隐含对国内需求的担忧预期。在这个时点,我们保持一定的乐观:一方面国内需求体现出了一定的韧性,自下而上可以看到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的需求仍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国内高端制造业的龙头海外业务开始呈现从1到N的快速增长,这是很可喜的变化,纵观全球产业变迁历史,这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中很重要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在三季度仍保持了较高的权益仓位,并将仓位集中在上述领域,相信这些领域在未来相对长期时间内,可以持续提供超额回报。债券方面,组合继续保持偏高杠杆水平,以中短久期信用债为底仓,获取票息收益和杠杆收益。同时,组合增持了少量长端利率债,将组合久期提高到中性水平。转债方面,组合保持了中性略偏高仓位,重点做了内部换仓,卖出了高价转债和平衡高估转债,替换为估值合理的新上市转债和回调的平衡低估转债。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未来,预计经济增速会低位企稳,向上弹性取决于政策力度;预计通胀保持低位,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外需方面,美国就业市场保持稳定;财政政策偏宽松,预计美联储也会适当降息,外需预计保持平稳;得益于国内的成本优势,预期出口份额会保持或有所提升,预计出口将持平或小幅提升。国内需求方面,在特别国债等增量财政政策加持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政策的重点方向,基建将成为逆周期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经济的内生需求依然疲弱,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产业链和居民消费,可能成为经济的拖累。地产方面,虽然2023年出台了很多宽松政策,但居民收入预期转弱、买房信心不足制约了政策效果,地产销售依然同比负增长;如果没有政策提振居民购买信心,地产销售将维持低位;地产投资也将继续下滑,拖累经济表现。居民消费同样受制于收入增速降低和消费倾向不足,对经济增速的贡献提升幅度有限。价格数据方面,由于产能利用率处于中性偏低水平,猪肉等产品价格也未看到大幅上涨的动力,预计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将保持低位。得益于美联储进入宽松周期和国内较低的物价水平,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资金利率维持低位。回首2023年,全年的走势低于年初的预期,两个判断一对一错。国内需求恢复比我们预计的更加曲折,而且对于政策的预期不断落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的反应。年初组合配置了较多内需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对组合造成了比较大的回撤。好在第二个判断得到验证,高端制造业自身竞争力持续体现,弥补了组合的部分损失。展望2024年,当前市场位于低位,很多自身基本面稳健、盈利稳定的优秀公司估值已经降低到历史极值附近。这种对未来的担忧,反映出在当前复杂的全球宏观政治环境下,资金对确定性要求的极大提升,而这种周期经验在历史上极少出现,传统投资框架至少需要进行部分修正。在此情况下,我们继续坚持寻找在自身的细分行业不断耕耘、实现增长的公司,伴随其共同成长穿越周期。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的时代,单纯利用资本开支跑马圈地的效率不断降低,投资回报的权重不断提高。我们在2024年试着去寻找供给稳定、经营壁垒较强的公司和行业,去抓取利润率潜在回升的机会。经过2023年的牛市,债券收益率已经接近历史低点,信用利差也大幅压缩,预计未来债券波动将加大。在经济处于低位、内生增长动能偏弱、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的背景下,债券依然具有配置价值,可以继续持有,久期策略预计将好于票息策略,杠杆和骑乘策略还可以坚持。由于信用利差已经到历史低位,压缩空间有限,考虑到流动性差异,我们预计利率债表现将优于信用债。经过近期下跌,部分转债已经逐步具备配置价值,在下跌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配置比例。结构上,偏债品种逐步接近债底,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其是较好的配置品种;平衡型和偏股型转债的主要驱动力是正股,更适合自下而上的选择。在内生增长动力没有趋势性回升之前,债券大幅走熊的风险不大,是较为重要的配置资产,下跌将会带来加仓机会。作为含权基金,偏多的债券持仓,也可以对冲组合净值波动。基于上述两点考虑,组合将继续超配债券。同时,组合也将对持仓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利率债持仓,降低信用债,提高组合流动性,以在收益率反转时,能够及时降低仓位。未来组合将重点采用久期策略、杠杆策略和票息策略;根据利差情况,组合将灵活操作普通产业债、银行二永债、产业永续债、券商次级债等品种,加大交易力度,增厚组合收益。可转债方面,组合将重点关注偏债品种和新发转债,根据市场节奏,逐步适当提高仓位。同时,组合也将做好止盈止损工作,防止对净值形成过大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