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弘和混合C
(001326.jj)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5-05-25
总资产规模
3,466.94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8768基金经理刘方正管理费用率0.60%管托费用率0.15%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0.42%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鹏华弘和混合C(001326)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韵怡2015-07-232017-01-111年5个月任职表现2.27%--3.36%--
刘方正2015-05-25 -- 9年3个月任职表现0.42%--4.00%53.53%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刘方正--149.5刘方正:男,国籍中国,理学硕士,14年证券从业经验。2010年6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债券研究工作,历任固定收益部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稳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担任鹏华弘利混合基金经理,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担任鹏华行业成长基金经理,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担任鹏华弘润混合基金经理,2015年5月担任鹏华弘和混合基金经理,2015年5月担任鹏华弘华混合基金经理,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担任鹏华弘益混合基金经理,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担任鹏华弘鑫混合基金经理,2015年8月担任鹏华前海万科REITs基金经理,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担任鹏华弘泰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担任鹏华弘实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担任鹏华弘锐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3月至2022年12月担任鹏华弘信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8月至2023年12月担任鹏华弘达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担任鹏华弘嘉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9月至2022年8月担任鹏华弘惠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担任鹏华兴裕定开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11月担任鹏华兴泰定期开放混合基金经理,2016年12月至2024年4月担任鹏华兴悦定期开放混合基金经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担任鹏华兴益定期开放混合基金经理,2018年5月担任鹏华睿投混合基金经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担任鹏华永瑞一年封闭式债券基金经理,2023年9月担任鹏华弘实混合基金经理,刘方正具备基金从业资格。2015-05-25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总需求延续2023年的弱趋势震荡走势,一季度相对较强,二季度略有回落,内需方面,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呈现偏弱的走势,地方政府化债过程中存在一定投资动力和意愿不足的情况,房地产的弱势趋势在政府适度的政策调整情况之下有一定的趋缓,但整体下行趋势仍然延续,其中随着限购限贷等政策的调整,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有所提升,但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带动力量有限。在新质生产力为方向的鼓励和带动下,制造业整体投资仍保持一定韧性,尤其是外需为主的产业展现出一定积极信号,对整体需求有较为明显的支撑。整体来看,外需有一定亮点,内需稳步回落有一定支撑的表现。财政政策并没有明显积极发力的迹象,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偏缓,投融资节奏向下半年有一定压缩。金融数据方面,社融整体也有一定调整,总量相比2023年有所控制,同比增速有所回落,投融资需求偏弱。2024年上半年,权益市场经历了年初快速回落以后的反弹,以及二季度逐步再次走弱的过程,市场结构上来看,红利方向仍是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方向,且确定性较好,虽有一定交易拥挤,但高分红逻辑仍然较强。其他类似低估值权重股也有较好支撑,在一季度短暂回调以后表现较为突出。成长方向以外需为主,TMT中AI和电子等行业相对突出,内需消费等领域相对落后。债券收益率水平有持续回落的走势,中间虽有小幅上行,但十年以上的中长期利率品种都有较为明显的收益率回落。本基金以追求长期较高的收益率水平为目标。目前阶段,权益指数处于历史较低估值分位数区间,操作方面保持相对较高的权益仓位水平。投资方向上围绕成长性较好的行业进行配置,在其中寻找具备个股阿尔法的标的,行业配置上集中于通信、电子、机械、化工、汽车等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制造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整体仍处于底部震荡走势,制造业整体仍是投资发力的重点方向,新质生产力带动制造业延续稳定增长趋势,基建投资仍维持温和扩张,房地产新开工和竣工都仍维持偏弱走势,二手房成交量略有放大,需持续观察成交量的可持续性。消费整体复苏的节奏维持稳定,中高端消费偏弱,中低端消费维持稳定,春节期间的客运量和消费整体维持稳定状况,进一步提升幅度有限。外需仍保持一定韧性,对经济整体支持良好。金融方面,社融仍维持相对较低水平震荡,信贷整体需求偏弱,贷款结构调整仍在持续。  2024年一季度,权益市场年初快速下行,量化组合大幅冲击市场,其后市场快速企稳回暖,上证综指仍保持在底部区域震荡,以上证50和沪深300为主的权重股表现稳定,并未出现明显调整,高分红低估值仍是市场追求的核心领域。成长方面,小市值标的年初大幅回调,其后走势显著分化,成长性方向、受益于外需、先进制造等方向强势反弹,大部分标的调整以后小幅反弹并维持震荡。市场整体估值相对安全,但经济整体成长性偏弱的情况下,估值进一步抬升的动力有限。债券方面,流动性保持平稳,降准降息仍有进一步空间,但经济动能不足,债券作为高信用等级资产受到资金的追逐,整体收益率曲线下移,其中长久期下移明显,带动收益率曲线进一步走平。  本基金以追求长期较高的收益率水平。目前阶段,权益指数处于历史较低估值分位数区间,操作方面保持相对较高的权益仓位水平,同时,积极参与新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的网下申购获取增强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随着新冠病毒逐步变种,防控政策逐步调整,全社会的供给和需求都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国内来看,管控政策放开初期,居民的出行和消费逐步修复,呈现一定上升迹象,但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泡沫的逐步消散,居民的财富效应和房地产完整链条上下游各从业整体的收入预期回落,也对总需求起到持续抑制的作用,并未有明显的新兴行业可以明显替代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的力量,整体经济呈现波动,阶段性下行力量强于疫后修复力量,经济有阶段性的收缩。伴随年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增长的重视度有一定的提升,三四季度叠加特别国债以及房地产三大工程等政策上的调整和预期的转变,经济的支撑力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总需求维持震荡状态。社融整体偏弱,居民端和企业端的主动融资需求偏弱,投资回报偏低带来存款继续上行和一定程度的信用收缩,即使新增的社融和信贷也被置换为偿还原有负债等方面,并未展现出扩张作用。外需方面,有一定高开低走,但整体仍维持较好水平。因此,经济总需求持续低位震荡,下行压力不时体现,中低端消费和出行需求平稳恢复,中高端消费持续承压,投资在制造业、基建有所支撑,房地产业明显拖累。物价方面,需求偏弱影响通胀预期回落,通缩压力有所增加。  权益市场跟随经济政策和预期的变化有一定震荡,但幅度不大,稳增长预期加强过程中有一定升温,但随着政策落地过程以及新的问题的出现也逐步趋冷。权益资产整体估值处于历史极值区域,中小盘成长方向,尤其是机构持仓不重的方向表现相对较优,与经济总需求相关性较高的大部分行业表现趋弱。债市仍处于窄幅震荡,收益率缓慢下行趋势之中,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都有一定收缩至历史极值区域。  本基金以追求稳定收益为主要投资策略,控制基金净值回撤幅度。在操作上,保持稳健的中短久期债券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方向,在严格控制整体仓位的前提下,少量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同时,积极参与新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的网下申购获取增强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三季度,宏观经济总需求呈现一定触底企稳迹象,在经济一季度向上、二季度明显回落的情况之下,三季度政府政策上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调整,稳定经济增长和总需求重要性有一定的抬升,在政策力度和预期的推动下,逐步展现出下行趋缓和逐步趋稳略有反弹的走势。其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仍保持相对稳定,房地产政策有较为明显的调整,但落实到数据上仍需时间,故房地产开工、销售等数据整体仍偏弱,二手房成交等领先型数据有一定的改善迹象。消费仍维持稳定复苏走势,暑假出行及差旅等都有一定程度回升,整体消费并未展现出较强的上升动力,但依靠自发动力企稳复苏的确定性较高。TMT板块受益于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逐步走向应用端落地,有望迎来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新一阶段快速发展。海外在高通胀和高利率环境下,总需求仍维持一定边际收缩迹象,但中国的出口也展现出一定触底迹象,随着海外需求有望修复,出口阶段性正向贡献仍可期。金融方面,伴随地产政策的修复和稳增长预期的加强,信用需求逐步见底企稳迹象较为明显,降准降息相关政策仍稳步落地过程中,降息周期仍未结束,后续会根据汇率及国内外相关情况,进一步配合稳增长相关操作。    2023年三季度,权益市场整体延续偏弱势走势,伴随政策端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度逐步提升,印花税下调等政策逐步出台,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底部正在逐步形成,市场下行动力释放较为充分,但风险偏好提升仍需时间,总需求的企稳和盈利的触底回升仍然是权益市场整体上行的重要支撑。权益市场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化,风格层面低波动有望继续延续,低估值和高分红相对稳健,成长型资产仍有一定压力。债券方面,降准降息为市场提供较为宽裕的流动性,但随着政府融资诉求进一步加强以及宏观需求的触底预期逐步形成,利率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进入一定的震荡趋势。    本基金以追求稳定收益为主要投资策略,控制基金净值回撤幅度。在操作上,保持稳健的中短久期债券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方向,在严格控制整体仓位的前提下,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同时,积极参与新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的网下申购获取增强收益。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内外需都有一定不确定性,外需来讲,高利率持续时间较长,对于投资的抑制逐步体现在经济层面,有一定调整的意愿,但中国制造业整体成本控制良好,具备长期竞争优势。内需生长动力不足,对宏观总需求影响体现在实体经济各个环节。其中,商旅活动出行等仍维持一定景气趋势,但单客消费能力有所回落,中高端消费场景逐步消失,房地产价格下跌带来净资产回落以后对整体消费产生的抑制趋势仍将持续。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仍然稳定,基建方面也以中央项目为主保持一定支撑力量,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会略有缓解,但趋势尚未结束。因此,总需求上仍然面对较弱的走势,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可能性仍然较低。需求不足的情况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经济虽然存在一定自发修复动力,金融环境也将保持宽松,实体和金融体系流动性良好,央行仍会保持一定定力以防资金空转形成泡沫。 在此环境下,我们认为权益市场整体趋势性机会较小,但底部区域在经历过去两年调整以后逐步确立,高分红和价值方向仍是值得期待和获取确定性收益机会的领域,成长方向的投资难度较大,依赖于外需和部分内需成长的行业方向仍然存在,但也许持续关注基本面的变化。消费电子、AI等领域仍有长期耕耘的机会。债券基本面仍维持良好,持有期票息收益虽然为历史较低水平,但伴随美国降息周期临近,国内也存在一定降息空间,收益率有进一步回落的机会。 未来我们仍将坚持以追求长期超越权益指数收益率水平,并同时合理控制净值波动率的投资策略。目前阶段,操作方面保持相对中高位的权益仓位水平,专注于少数具备明显成长性的行业,辅之以部分固定收益类资产,同时,积极参与新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的网下申购获取增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