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开源恒泽混合C
(002691.jj)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6-07-15
总资产规模
3.53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0379基金经理吴彦叶嘉管理费用率0.6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2.19%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前海开源恒泽混合C(00269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刘静2016-07-152021-02-234年7个月任职表现2.84%--13.78%-3.90%
丁骏2016-07-152020-05-113年9个月任职表现2.87%--11.43%--
吴彦2021-06-17 -- 3年1个月任职表现1.49%--4.70%--
陆琦2021-02-232022-07-011年4个月任职表现2.53%--3.45%--
刘诣博2021-02-232021-06-170年3个月任职表现-0.07%---0.07%--
叶嘉2021-08-12 -- 2年11个月任职表现1.74%--5.24%--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吴彦--125吴彦女士:国籍,中国,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2012年至2014年任财达证券固定收益部债券研究员,2014年4月加盟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公司固定收益本部基金经理。2019年10月18日起担任前海开源顺和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6月17日起担任前海开源沪港深隆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前海开源恒泽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06-17
叶嘉--123叶嘉先生:中国国籍,硕士研究生。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任中国中投证券运营管理部主管;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任小牛资本集团产品研发中心基金产品经理;2016年3月加盟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事业部基金经理。2021年8月12日起担任前海开源恒泽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前海开源盈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9月6日起担任前海开源多元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9月28日任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12月15日担任前海开源泽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08-12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固定收益方面,本报告期内,除了经济基本面外,机构行为、央行态度、流动性也对债券类资产的趋势和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来看:4月23日前,配置需求是推动债市走强的关键因素,由于非银配置需求强劲,各类利差压缩至低位。4月24日后,由于央行进一步提示长债风险,且基本面阶段性好转,债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由于担心赎回引发负反馈,信用债调整幅度明显大于利率债。之后随着市场修复,负反馈担忧解除,加上配置需求仍然强劲,信用债重新走强。5月后,尽管央行持续提示长债风险,地产政策持续出台,但在基本面数据偏弱、流动性宽松、机构配置需求较强的共同作用下,债市延续强势,信用利差收窄至历史低位。期限上,由于央行持续提示长久期利率债的风险,而保险、理财等非银机构配置需求较强,利率债期限利差显著走阔、长期限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压缩至极低水平。整个季度来看,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利率债短久期表现好于长久期。 操作上,组合以高等级信用债和利率债为主。组合在4月下旬前陆续将明显高估的信用债换成利率债,在4月下跌过程中通过卖出利率债进行了一定的降久期的操作,在4月底市场企稳后逐步加久期,又将部分利率债换成超跌的信用债,之后组合久期一直维持在市场中性水平以上,在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中精选性价比高的品种不断优化组合结构。 权益方面,二季度A股主基调还是以调整为主,市场自5月底见反弹高点后一路调整至季度末。沪指数下跌2.43%,沪深300下跌2.14%,创业板指则下跌了7.41%,二季度以煤炭、电力等为代表的资源板块表现较好,消费、TMT等板块等表现较为疲弱,呈现出了经济复苏较缓,市场风险偏好较低的局面。从另外一方面看,市场情绪的低迷使得较多产业处于较低估值状态,给予了较好的投资机会,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组合仍然持有具备产业优势的消费类龙头、制造业龙头等待经济全面复苏的到来,同时通过固定收益以及新股申购来进行收益增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固定收益方面,本报告期内,经济基本面、风险偏好、流动性及机构行为是主导债券走势的关键因素。具体来看:1~2月,由于融资增速延续下行,且风险资产弱势,债市整体较为强势,而由于机构缺资产,30年国债、高等级信用债等高票息资产更为强势。进入3月,随着经济数据回暖,债市由单边下行转为震荡,波动明显加大。由于跨季资金较为宽松,前期强势的长久期利率债表现明显不及中短久期利率债,信用债表现亦不及同期限利率债。整个季度来看,长久期利率债表现好于短久期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表现好于同期限利率债。 操作上,组合以高等级信用债和利率债为主。组合久期维持在市场中性水平以上,在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中精选性价比高的品种不断优化组合结构。 权益方面,一季度A股主要股指涨跌互现,其中沪指一季度上涨2.23%,沪深300上涨3.1%,而创业板一季度则下跌了3.87%,科创50跌超10%。市场在二月初见底后走出了一波温和反弹的行情,而大盘蓝筹股明显强于中小盘股,特别是供给收缩而需求较为刚性的部分资源品表现较好。市场无论从估值以及情绪方面看,低位特征仍然较为明显。从各项数据参考,经济温和复苏的趋势在持续,在此前提下组合仍然持有具备产业优势的部分消费龙头、制造业龙头等公司,另外结合新股申购以及部分固定收益资产增厚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本报告期内,固定收益方面,经济增长预期、流动性、监管政策、机构行为是主导债市的核心因素,而经济增长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预期。具体来看: 年初,由于经济增长预期较强,债市未能延续去年底的配置行情,转而陷入调整。春节后,尽管权益市场强势,但因此前对经济增长的强预期已反映得较为充分,债市止跌企稳。3月初,因经济增长目标低于此前预期,债市开启了一轮较为强势的上涨行情,此前调整幅度较大的高等级信用债显著跑赢利率债。进入4月底后,由于此前上涨较多,高等级信用债与利率债的利差已处于相对低位,加上5月后存款利率下调更利好银行表内资产,利率债一度显著跑赢高等级信用债。6月中旬,MLF利率下调,债市加速上涨,但之后因担心地产刺激政策加码,债市回调显著,后因LPR未下调,政策刺激预期降温,债市开启一轮较强的修复行情。7月24日,因政治局会议未提“房住不炒”,债市显著调整。8月初后,因资金偏松且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债市开启了新的一轮上涨,在8月LPR不下调时行情达到阶段性顶峰。这轮行情中,高等级信用债表现强于利率债。8月下旬后,因货币进一步宽松的预期降温,而地产政策和财政政策密集出台,债市开启了一轮长达2个月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利率债相对抗跌。11月后,因刺激政策暂告一段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债市开启一轮较强的修复行情,但因银行大量配置增发国债,资金面预期较为悲观,曲线一度非常平坦,债券市场结构分化非常明显。进入12月,机构抢跑明显,债市延续强势。随着增发国债逐步发完,资金面开始缓解,短久期资产开启修复行情。临近年底,由于资金超预期宽松,短端进一步修复,最后几个交易日超额收益非常明显,到年底,曲线已基本正常化。全年来看,1季度信用债表现最佳,2季度后,长久期高等级信用债、超长久期利率债表现最佳,中短久期利率债表现较弱。在恒定久期的前提下,组合结构对收益的影响很大。 操作上,固定收益方面,组合以高等级信用品种为主,1月份久期维持在中性水平附近,2月后逐步拉长久期,到4月后将组合久期拉至中性水平以上。8月下旬后,组合逐步降低久期至略高于中性水平,11月后,组合逐步拉久期,11月底后,组合久期持续显著高于中性水平。品种上,组合在高等级信用债和利率债间选取性价比较高的品种进行配置,并且根据资产间性价比的变化动态调整组合。全年来看,组合取得了较好的超额收益。 权益方面,2023年宏观经济总体呈现国内弱复苏叠加海外高通胀。年初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向好,同时部分经济数据表现强劲,同期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下行,人民币也呈现升值趋势,此阶段A股整体上行。此后,国内部分经济数据较为一般,通胀、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不及预期,而美国在通胀压力下持续加息,使得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不断走高,人民币转为贬值,为2023年A股走势带来较大压力。7月底政治局会议召开以及后续出台的一系列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投资者的信心和参与度、为投资环境带来公平和公正的相关政策、制度,标志着政策底的出现。通过观察大部分公司的估值水平以及市场情绪,当前A股位置已在低点。 在经济复苏趋势较为确定的前提下,组合仍然持有具备产业优势的部分消费龙头、制造业龙头等公司,另外结合新股申购以及部分固定收益资产增厚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固定收益方面:本报告期内,政策预期、经济基本面、流动性是主导债券走势的关键因素。具体来看:7月初,由于政策处于真空期,基本面数据继续走弱,且流动性较为宽松,债市延续强势,利差持续压缩,高等级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7月政治局会议后,由于地产政策超预期,债市调整,信用利差扩大。8月初,由于政策效果尚需观察,债市企稳,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二级资本债表现好于调整幅度较小的利率债。8月中旬后,在社融低于预期、MLF利率进一步下调及5年期LPR利率并未调整的共同作用下,债市大幅走强,收益率下行至年初以来的最低点。8月下旬后,因地产政策持续超预期、汇率压力加大及信贷投放加快共同导致流动性收紧,且在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地产等高频数据开始企稳,债市开启调整,10年国债收益率最高上行至2.7%上方。由于市场担忧理财赎回,9月初短端及二级资本债一度大幅超调。9月中旬后因长端利率调整幅度放缓,流动性担忧暂时缓解,短端及二级资本债利差有较为明显的修复,但仍明显高于8月低点。整个季度来看,长端表现好于短端,企业债表现较优,利率债和二级资本债其次,商金债表现较弱。 操作上,组合以高等级信用债和利率债为主。8月初以前久期基本维持在中性水平以上,8月中旬进一步拉长组合久期至显著高于中性水平,8月下旬后,逐步调降组合久期至略高于中性水平。品种方面,7月初高等级信用债维持高仓位,在利差收窄的过程中,逐步降低高等级信用债特别是二级资本债的配置,增加利率债的配置。报告期内,组合运作较为平稳。 权益方面:A股三季度仍然呈现震荡走弱的格局,整体沪市强于深市,值得注意的是各项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政策底”的特征比较明显,另外从各项指标看经济企稳并逐步回升的趋势较为明确,资本市场从估值以及情绪等方面看低位特征也比较明显,部分低估值、高股息板块较为抗跌,而部分前期涨幅较大、估值水平较高的公司下跌幅度较大。我们维持前期观点,即经济复苏趋势较为确定,组合方面仍然持有商业韧性较好的一些估值较为合理的消费龙头、制造业龙头等,并积极参与新股申购力争增厚收益,努力为持有人持续创造绝对收益。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2023年中国经济尽管面临来自海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但宏观政策依旧以稳健为主,并没有出台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定力。 回顾2023年,我国经济定力来自三个方面,一、经济韧性好,呈现四梁八柱型结构,不仅潜力大而且回旋余地广;二、经济体量大,仍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三、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的趋势不会改变,虽然海外经济体非常规经济政策将逐步退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波动,但对于我国而言,低通胀环境叠加欧美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使得我国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具备较大的发力空间。另外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有条不紊的展开,新旧经济发展动能的切换已在进行中,数字化和高端制造已经成为经济的新动能。从出口结构的变化中,我们观察到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高端制造业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并且正在拉开与其他国家竞争者的差距,比如造船业承接订单以较大优势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汽车出口量飙升至创纪录水平,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展望未来,固定收益方面,因经济在向新的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对融资的依赖逐步下降,无风险利率趋于下行,而由于汇率贬值压力仍在,且央行仍有防空转的诉求,预计资金面很难重回超宽松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长久期的高等级票息资产长期来看有望继续跑赢。基于此,组合配置将以中长久期高票息的高等级品种为主。但尽管长期来看无风险利率趋于下行,预计中期内社融增速仍是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因素。从基数效应来看,社融增速可能在1季度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低位震荡。2季度后,由于社融增速变化不大,经济增长预期、流动性、风险偏好、机构行为的变化对债市的影响可能上升,或会导致债券类资产出现较大的波动。基于此,组合将继续采取高等级信用策略,如果政策面不发生大的变化,组合在社融增速见底前将继续维持中性偏长久期,社融增速见底后,组合可能会择机适当降低久期并加大防御性品种的配置。在此基础上,组合将进行一定的波段操作及高等级品种间的利差交易,争取能增厚收益。 权益方面,2024年资本市场大概率仍然呈现结构性机会,一方面需求刚性,供给收缩的部分产业仍然有一定机会;一方面新型成长性行业在估值调整到合理区间后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