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前沿科技沪港深股票A
(004450.jj)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3.80万
成立日期2017-05-19
总资产规模
22.61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股票型当前净值1.5769基金经理王贵重赵钰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89.89%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6.29%
备注 (1):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嘉实前沿科技沪港深股票A(00445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张丹华2017-05-192023-02-245年9个月任职表现8.86%--63.15%-17.06%
王贵重2022-01-22 -- 2年9个月任职表现-9.14%---23.47%--
赵钰2024-08-29 -- 0年2个月任职表现24.90%--24.90%--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王贵重本基金、嘉实文体娱乐股票、嘉实科技创新混合、嘉实前沿创新混合、嘉实创新先锋混合、嘉实创业板两年定期混合、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混合基金经理105.5王贵重先生:博士研究生,曾任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TMT行业研究员。2015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TMT行业研究员、科技组组长,现任大科技研究总监。2019年5月7日至今任嘉实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8月21日至今任嘉实文体娱乐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2月10日至今担任嘉实创业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1月22日担任嘉实前沿科技沪港深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嘉实前沿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11月16日担任嘉实创新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1-22
赵钰本基金基金经理50.2赵钰:女,2019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助理研究员、行业研究员。2024-08-29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聚焦在信息、能源、生命,这三个人类本质的需求上面,寻找能够在供给侧不断提升效率,更好匹配人类需求的公司。我们始终坚信科技能够指数级的做大蛋糕,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未来会更好。  我们长期聚焦的三大需求就是能源、信息、生命。从而衍生出我们看好的5大方向,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药。我们认为各个细分行业的beta收敛之后,竞争力会重新成为最重要的增长要素。  2024年三季度,国内宏观环境面临挑战,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并未看到转好迹象,出海与AI仍是短期最可见的需求驱动,但市场表现不断钝化。首先是AI算力延续二季度末的调整趋势,股价脱离美股龙头走势,端侧AI的接力在季度初继续上涨,但今年iPhone新品硬件创新力度低,AI软体推出时间滞后,消费电子板块很快也进入调整。我们适时兑现了端侧AI收益,也阶段性抓住了新能源出海需求的机会。但国内宏观经济压力下,支出主体预算受限,数字化标的形成拖累,我们也做了相应减仓。地缘政治扰动与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强调自己是中国经济的乐观派,核心逻辑在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与优势并未消失,基于对中国高质量增长转型的信心,我们在三季度加仓了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硬科技仓位。  港股方面,我们一直持有的互联网资产,受国内消费数据走弱,及经济悲观预期影响,外资持续流出,季度内大部分时间未有所表现,但海外流动性放松的确定性趋势下,我们依然看好并收缩持仓至龙头个股,并增加了预期收益更大的科技品牌与半导体持仓。  三季度末,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出炉,经济的悲观负反馈得到遏制,托底预期提升信心,市场风险偏好迅速提升,我们持有的港股与A股互联网、硬科技等资产都在节前有所表现。当下,市场波动放大,但调整后会更健康,市场分化后才能以更合理的价格买到真正优质的资产,我们将继续沿着看好的5大方向,挖掘政策托底后能看到基本面实质改善及超预期的优质资产。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聚焦在信息、能源、生命,这三个人类本质的需求上面,寻找能够在供给侧不断提升效率,更好匹配人类需求的公司。我们始终坚信科技能够指数级的做大蛋糕,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未来会更好。  我们长期聚焦的三大需求就是能源、信息、生命。从而衍生出我们看好的5大方向,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药。我们认为各个细分行业的beta收敛之后,竞争力会重新成为最重要的增长要素。  2024年上半年,市场先是由于流动性的问题,出现了快速下跌,然后二月份开始以AI算力为主产生了反弹,5月份之后又开始随着消费数据的走弱从而进入调整。市场表现上呈现极大的分化,这与我们年初的预期有较大的偏差,一方面由于债券收益率的持续走低,红利类资产大幅上涨,科技制造类资产中与北美算力相关的表现一直独秀,其他无论是半导体、新能源、创新药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我们在二季度抓住了一些互联网龙头公司、教育的机会,但确实错过了AI算力相关的光模块、PCB机会,业绩表现一般。  我们始终是中国经济的乐观派,核心逻辑在于中国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并未消失,中国不仅维持了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在半导体、智能电动车领域也有显著的突破。我们依然对中国高质量增长的转型充满信心,虽然地产的调整幅度以及对经济的负向拉动超过我们的预期。  行业上,我们在目前位置更加看好中国硬科技中的龙头公司,无论是新能源车、半导体以及一些细分高端制造。另外,CXO这个板块也酝酿着大机会,由于美国法案的压制,估值和业绩都处于历史底部,而我们认为中国CXO的全球优势,不会因为政策的变化消失。  我们对港股的长期乐观看法也没有改变,我们所管理的可投资港股的组合也都进行了超配。海外流动性放松的趋势已经比较确定,但是因为对国内经济的悲观以及地缘政治的扰动,外资持续流出。不过经历去年疫情政策调整后的反弹以及期间明显的外资回流,我们也认识到目前的核心矛盾并不是地缘政治而是宏观预期。互联网及其他港股科技行业经过2023年的超预期估值下杀,在宏观预期的反转之下会有更大的估值弹性。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聚焦在信息、能源、生命,这三个人类本质的需求上面,寻找能够在供给侧不断提升效率,更好匹配人类需求的公司。我们始终坚信科技能够指数级的做大蛋糕,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未来会更好。  我们长期聚焦的三大需求就是能源、信息、生命。从而衍生出我们看好的5大方向,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药。我们认为各个细分行业的beta收敛之后,竞争力会重新成为最重要的增长要素。  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对2024年全年的展望异常地悲观。资本市场经历快速大幅下挫,市场对国内资产价格通缩的忧虑达到了顶点。这与2023年开年的预期形成了几乎完全的相反。2023年市场怀揣着对疫情政策调整后的经济反弹进入第一季度,然而全年宏观经济和企业业绩低于投资者年初预期。我们认为2024年初的市场悲观过度了。在一季度末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经济和企业盈利明显地复苏。我们认为近期的制造业PMI数据以及重点互联网公司的季度业绩和展望超预期是大家保持乐观的理由。  我们对港股的长期乐观看法也没有改变,我们所管理的可投资港股的组合也都进行了超配。海外流动性放松的趋势已经比较确定,但是因为对国内经济的悲观以及地缘政治的扰动,外资持续流出。不过经历去年疫情政策调整后的反弹以及期间明显的外资回流,我们也认识到目前的核心矛盾并不是地缘政治而是宏观预期。互联网及其他港股科技行业经过2023年的超预期估值下杀,在宏观预期的反转之下会有更大的估值弹性。  结构上,相比于2023年我们主要重配互联网、软件和创新药,一季度我们更加均衡,增加了制造业龙头公司的配置。我们相信,中国参与更深的“再全球化”会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而这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很多只有10X倍静态PE,明显低估,酝酿着巨大的潜在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聚焦在信息、能源、生命,这三个人类本质的需求上面,寻找能够在供给侧不断提升效率,更好匹配人类需求的公司。我们始终坚信科技能够指数级的做大蛋糕,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未来会更好。  我们长期聚焦的三大需求就是能源、信息、生命。从而衍生出我们看好的5大方向,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药。我们认为各个细分行业的beta收敛之后,竞争力会重新成为最重要的增长要素。  2023年的开年我们预期很高,我们的判断似乎在兑现,国内经济随着疫情政策调整的复苏,以及海外流动性收紧进入尾声。然而农历新年之后,国内经济复苏需求不足的现实情况逐步打消了市场乐观情绪。2023年整体还是一个复苏年,但年初的预期过高,导致了整个市场高开低走。同时,美国高利率的环境持续了一整年,其对经济的影响低于预期,也使得海外没有那么快进入流动性放松的周期。悲观的情绪环绕了2023全年,到年底及2024年初,海外市场开始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度悲观的情绪。  操作上,我们在上半年较早的把握住了一些AIGC带来的算法、算力、应用带来的投资机会,三季度在创新药的波动中,也获得了一些收益。但业绩并不令人满意,主要是配置港股带来了比较多的负向拖累。在四季度,我们逐步的增加了互联网平台,以及制造业龙头的仓位。两者因为对经济,以及竞争格局的悲观,已经跌到了很有吸引力的估值。  在整个2023年,中国科技与全球科技股走势也被拉开了显著的差距。一方面客观的体现了我们的差距,但也有市场过分悲观的表达。我们多次强调本轮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全球科技周期,绝不是主题炒作而是有真正的产业趋势。虽然对很多公司来说,短期业绩贡献有限,但中国科技企业不会被这一轮的科技浪潮落下,而中国广大的工程师红利和应用场景,也使得人工智能有着更广泛的施展空间。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地产对中国宏观经济拖累最差的时间已经过去。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企稳,企业的盈利有望恢复,上半年极致悲观的宏观假设会出现变化,而在这个背景下,优质的成长股龙头会更占优。结构上,我们更加均衡,增加半导体、新能源车、CXO等中国高端制造业龙头公司的配置。我们相信,中国参与更深的“再全球化”会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而这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很多只有10X倍静态PE,明显低估,酝酿着巨大的潜在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