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安趋势动力股票A
(005628.jj)汇安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人户数1,225.00
成立日期2018-04-25
总资产规模
770.53万 (2024-09-30)
基金类型股票型当前净值1.3308基金经理单柏霖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457.53%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4.4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汇安趋势动力股票A(005628)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邹唯2018-04-262020-06-032年1个月任职表现8.84%--19.52%--
周加文2020-06-032022-06-282年0个月任职表现17.25%--38.95%-6.71%
邓宇翔2018-04-252018-07-250年3个月任职表现2.46%--2.46%--
单柏霖2022-06-15 -- 2年4个月任职表现-4.90%---11.3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单柏霖行业主题组基金经理、本基金基金经理72.4单柏霖先生:中国,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工程学硕士研究生。曾任华融证券研究部权益研究员。2020年7月加入汇安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一职。2022年6月15日至今,任汇安趋势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6月19日起任汇安成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6-15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市场回顾: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延续弱稳表现,达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增加,领导层对逆周期政策的表态和落实皆更为积极。分月度看,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加强逆周期政策力度,结构上将提振消费放在短期工作目标首位,而“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8月: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加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举措积极推进。9月:一揽子逆周期政策推出,多维度呵护国内经济增长。具体来看,主要包括--①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自9月27日起,降低7天期逆回购利率20bp;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50bp。财政政策方面,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财政政策,保障必要财政支出。地产方面,首次明确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推出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优化限购举措、降低首付比例在内的多项地产利好政策。资本市场方面,将金融定调为国之重器,出台包括: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回购/增持支持再贷款,深化并购重组改革,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在一系列逆周期政策刺激下,三季度市场主要指数均实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收3,336.50,涨12.44%;深证成指收10,529.76,涨19.00%;创业板指收2,175.09,涨29.21%,万得全A收4,941.73,涨17.68%。申万一级行业层面,非银金融、房地产、商贸零售实现领涨,煤炭、石油石化、公共事业涨幅排序靠后。操作回顾:报告期内,我们认为在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更应该积极重视具备政策导向支持、创新驱动成长的结构性新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发展机会与投资机遇。因此,在运作期间,我们依旧坚持科技制造成长股的投资策略,积极寻找新兴需求驱动,聚焦新型科技发展以及核心领域“补短板”的投资机会。基于“景气度-确定性-估值”框架分析,我们从产业中观出发,短期规避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强的资产。同时,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我们积极布局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国产化率提升,进而驱动业绩成长的优质资产。当前半导体板块业绩处于周期底部位置,其估值亦受到成长板块的估值压制,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个股的估值亦处于底部位置,充分考虑到未来1到3年的周期上行趋势,我们积极的认为,半导体产业链业绩周期与估值周期都会充分受益。基于此,我们继续积极布局了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设计相关核心资产。本基金自2023年起大比例配置电子板块标的(产品三季度行业配置方面,电子占比100%),我们站在长期视角坚定看好该板块未来发展前景。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回顾2024年上半年,市场上半年走势震荡,上证指数收2,967.40,跌0.25%;深证成指收8,848.70,跌7.10%;创业板指收1,683.43,跌10.99%;万得全A收4,199.37,跌8.01%。股票市场在今年上半年走势表现为波动性加大,上证指数最低时曾接近2600点,而最高时接近3200点。若分阶段来看,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整体呈现“倒N型”走势。年初至2月初,微观交易转弱影响下,市场逐渐走弱。年初以来,市场对于微观流动性出现了一定担忧,尤其对于雪球产品以及两融,在担忧加剧以及北上资金波动的影响下,市场情绪整体较为低迷,股市表现也不佳。上证指数从年初的3000点附近整体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最低时曾经到达2600点附近。受微观流动性预期恶化的影响,市场风格明显偏防御风格,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银行及煤炭行业上涨,其它行业均出现下跌。其中,成长风格表现尤为不佳,计算机、电子、国防军工、医药生物等行业跌幅均在20%以上。2月初至5月底,资金面好转,叠加资本市场及地产政策持续优化,市场震荡上行。随着中长期资金的积极入市,以及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在2月初迎来了拐点,上证指数出现了明显反弹,并且逐渐回归至3000点之上。在这段时期,稳增长政策也在持续发力,市场对于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预期也在不断修复,市场在回到3000点之后,整体仍然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5月底至年中,政策效果进入观察期,市场走势震荡。5月17日,房地产市场迎来重磅政策,包括调降首付比例、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等。由于此前市场已经积累了较多涨幅,部分资金在房地产重磅政策出台后存在止盈需求,且政策效力也有待观察,在这之后,市场整体观望氛围浓厚,成交额有所下降,走势也相对较为震荡。5月中旬以来,金融地产及TMT板块轮番领涨,市场形成了金融地产及“科特估”的双主线。分行业来看,电子涨幅居前,而消费板块普遍承压,轻工制造、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等行业跌幅居前。上半年分行业看,受市场整体走势较为波动以及经济弱复苏的影响,高股息方向表现较好,而成长及消费方向表现则不佳,市场分化十分明显。其中,银行、煤炭、公用事业行业上半年领涨,涨幅分别达到了17.02%、11.96%及11.76%,而计算机、商贸零售及社会服务表现则较为靠后,跌幅分别达到了24.88%、24.59%及24.05%。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市场回顾:2024年一季度,股票市场经历了一场深V型走势。1月份,市场情绪低迷,经济数据缺乏亮点,中小盘股面临流动性危机,导致市场大幅下挫。沪指一度跌破2700点,市场风险偏好降至低点。然而,随着监管层的政策呵护和春节消费数据的亮眼表现,2月份市场情绪开始回暖,两市迎来了大幅反弹。进入3月,市场板块轮动加快,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市场交投活跃度上升,两市成交额在万亿元附近波动。市场反弹的过程中,除了由于流动性风险解除带来的回补效应以外,在监管层的政策呵护下,市场对于基本面的极度悲观定价也趋于改善,资金情绪得到一定程度修复。特别是春节后,监管层的一系列措施,如扩大ETF增持范围、优化融券机制等,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首先,监管层面出台政策有效遏制了微观流动性恶化对市场产生的连锁影响,也使得本轮反弹初期主要以小盘股的流动性快速回补为主。其次,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发力,促使市场反弹从风险偏好的恢复和流动性的补充,逐渐转向对经济基本面预期的企稳改善。分指数来看,上证指数收3,041.17,区间涨跌幅+2.23%;深证成指收9,400.85,区间涨跌幅-1.30%;创业板指收1,818.20,区间涨跌幅-3.87%;万得全A收4,435.11,区间涨跌幅-2.85%。分行业来看,银行、石油石化、煤炭、家用电器和有色金属等行业表现出色,而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和房地产等行业则跌幅较大。A股当前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中低位置。截至一季度末,全A指数的PE为16.53倍,处于2010年以来32.54%分位数水平,较2023年末小幅下降;其PB为1.45倍,处于2010年以来1.82%分位数水平,也较上年末有所下滑。主要宽基指数中,上证50、沪深300和上证指数估值较2023年末小幅上升,其余指数均出现估值回调。操作回顾:报告期内,我们坚持遵循成长股选股的策略,坚持以业绩为基础进行股票投资。股票市场,短期更像投票机,长期而言是称重机。在充满各种预期扰动的大背景下,如何去透过扰动的迷雾,坚持从公司经营、行业发展与产业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甄别与判断业绩成长,成为成长股投资的关键。鉴于此,我们认为需要尊重产业趋势、聚焦行业发展与公司经营,积极分析成长动能,选择中长期内业绩具备更强成长确定性的公司。行业与个股选择层面,我们从产业周期、行业景气比较以及公司经营的维度出发,结合产业发展周期规律与个股估值,选择忽视短期利空因素,积极布局估值合理、具备长久期成长性的资产。本报告期内,本产品主要布局了中长期景气度持续向上、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行业与个股,譬如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设备零配件、部分半导体设计等细分行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在地产周期下行的大背景下,内需难以接棒经济,而外部又面临“逆全球化”、技术制裁等多项挑战,国内宏观经济从年初的“强预期强现实”逐步转向年末的“弱预期弱现实”,市场也随之多次下探底部区间,展现出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担忧。截止年末,A股所有指数涨幅均为负数:上证指数涨幅-3.70%,收2974.93点;深证成指涨幅-13.54%,收9524.69点;创业板指涨幅-19.41%,收1891.37点;万得全A涨幅-5.19%,收4564.18点。申万一级版块方面,涨跌幅前五分别是:通信25.75%,传媒16.80%,计算机8.97%,电子7.25%,石油石化4.32%;美容护理-32.03%,商贸零售-31.30%,房地产-26.39%,电力设备-26.19%,建筑材料-22.64%。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受ChatGPT、数字经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等催化,并且经济数据也表现亮眼,市场整体上涨。风格上,先成长后价值,小盘股整体占优。其中,一季度前半程成长相对占优,TMT板块领涨A股,成交额占比一度升至历史高位。后一个半月,国企表现强劲带动价值风格占优。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均表现较弱,反映出稳增长政策缺位下的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不足,一季报盈利不及预期也拖累了市场情绪。在此背景下,权益市场情绪持续回落,大盘指数接连下行,顺周期板块下跌、AI和“中特估”持续轮动。三季度经济数据下滑,中报盈利大幅走弱,政策陆续出台但尚未明显改变市场预期,权益市场风险偏好维持低迷,大盘指数继续下行,顺周期板块相对占优,成长板块跌幅较大。四季度震荡下行,随着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随后美债利率创2008年以来新高,尽管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增持四大行股份,但仍难挡市场下行,期间高股息行业如煤炭、非银、公用事业相对抗跌。直至10月24日“万亿国债”的发行,市场随即“V”型反转,演绎超跌反弹逻辑,此前跌幅较大的TMT、医药等领涨。后续经济预期仍较为悲观,因此市场整体较弱,但美联储于11月停止加息的利率决议促使美债利率快速下行,国内小盘成长风格明显占优。总的来看,2023年赚钱效应较差,虽然A股上涨个股数并不少,但要赚到钱的难度较大,究其原因是全年行业快速轮动,做右侧的效果较差。除此之外,2023年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景气投资有效性较弱。在本基金的运作过程中,2023年初,面对“强预期强现实”的现实环境,我们认为市场的预期过于乐观,实际需求端缓慢恢复不支持快速修复的预期,估值端的扩张需要实际业绩增速的约束,尤其是在科技制造板块中体现更为明显。站在2023年年初,我们观察到以TMT以及机械制造为代表的板块估值端基本都在底部,估值端继续收缩的空间已经较小;另一方面,ChatGPT在海外发展迅猛,为科技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能,也为A股的部分资产带来业绩高速成长的潜力;除此之外,2023年处于全球半导体周期底部位置,尽管下游需求不振,但是厂商库存与渠道库存已经逐渐回归到合意水平,产业周期的一旦复苏也会为产业界带来巨大的业绩成长弹性;最后,在核心底层科技上,鉴于和海外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逆周期”投入弥补科技差距也会带来核心科技公司的业绩加速成长。行业选择层面,我们基于行业比较和景气度比较维度,主要布局了业绩端会加速成长,在估值端可能扩张的资产,譬如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设计以及部分消费电子产品。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二级市场投资回报来源于价格波动或者价值变化,从影响股价波动因素来看,主要是业绩因子与估值因子。一方面,长期来看,业绩因子决定了股价的长期走势,因此需要深入了解与掌握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另一方面,中短期来看,对投资回报影响更大的因素是估值因子的波动。本产品将围绕长期确定性、中短期景气度,以及估值体系三个因素寻找投资标的。伴随着国内宏观增速中枢的不断下移,市场整体偏向于弱预期、弱业绩,国内市场中每年都会涌现出高速增长的细分行业,即不同产业的增速中枢会出现分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业绩驱动力与估值驱动力的变化可能会比以往更为剧烈。因此,我们将聚焦于产业中观,根据产业发展空间与渗透率动态变化,对于行业相关个股的业绩表现与估值不断动态评估,力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得可持续性的投资回报。当前A股市场估值仍相对较低,从市场估值来看,当前部分宽基指数的估值仍相对较低,如创业板指、中小100、中证500等指数PE(TTM)、PB(LF)估值仍相对较低,其2010年以来的分位数均低于20%。横向来看,截至2024年7月5日,上证指数PE(TTM)为13.2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等。展望2024年下半年,我们依旧积极看好由科技创新发展驱动的产业创新周期。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政策对于国内经济方向的重要指引,另一方面,“科特估”的提出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持。当前全球不断推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技等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国内政策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有持续支持,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进行重塑,建立新的高科技企业的投资理念,对我国科技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具有必要性。鉴于此,我们认为科技成长股具备更乐观的投资回报空间,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成长赛道中,依旧不乏业绩增长与估值提升的核心逻辑。其一,我们判断以AI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创新当前依旧处于从零到一的阶段,对整个产业发展推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前阶段,产品的供给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认为伴随着海内外优质的应用涌现,会对产业发展更快的推动;其二,从业绩角度来看,科技成长板块由于创新涌现,或者核心环节的国产化方案推进,会带动相关企业业绩的快速成长。譬如,半导体板块当前依旧处于产业周期复苏的前期,预期24年下半年将继续产业周期上行趋势,相关企业有望获得较大的业绩弹性;半导体核心设备的国产替代进程也在22年10月份海外加强对国内的制裁之后不断提速,且发展空间巨大;而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已经在上半年形成了海内外共振,例如AI算力相关公司亦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加速释放业绩。我们通过对不同的科技成长板块的“长期确定性(空间、渗透率、供给格局等分析)、中短期景气度(业绩节奏的分析),以及估值(回报空间与潜在风险分析)”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希望选择中长期的投资回报空间较大,暂时忽略中短期内的利空,优先选择具备好价格的好公司。在本产品运作期间,我们积极看好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一方面,半导体下游需求经过两年多的库存消化,当前产业链库存已经逐渐恢复健康水位,并且伴随下游需求好转,产业链有望在下半年走出周期低点。另一方面,当前产业的供给端在某些关键环节,在当前核心技术遭到封锁的背景下,也不断迎来自主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突破,我们积极看好国产替代节奏会在下半年得到加速,尤其是在半导体设备以及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配件。2023年以来,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是上述两者叠加的加强逻辑,目前板块的估值在市场波动中回落到较低的位置,对比广阔的国产化空间以及替代节奏不断加速,当前板块估值以及业绩提升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