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
(006537.jj)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9-09-18
总资产规模
7,132.90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6404基金经理邢程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343.59%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8.7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006537)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石琳2019-09-182020-10-131年0个月任职表现13.10%--14.07%--
江俊晨2020-10-132022-04-111年5个月任职表现-25.80%---35.98%14.69%
邢程2022-03-23 -- 2年4个月任职表现-9.90%---21.67%--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邢程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02.3邢程:男,应用经济学硕士。曾任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汇丰前海证券有限公司研究部证券分析师,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牌金融事业部投资经理,中国石油(香港)有限公司财务部资金管理专员、外汇交易员。现任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恒生前海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3-23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二季度香港股指迎来了一轮幅度较大的反弹,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期间伴随着资金面、政策预期、阶段性经济数据回暖的共振,尤其是在交易型与部分区域配置型资金快速回流的推动下,港股大幅反弹,恒指曾一度修复至接近20000点大关附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此轮反弹背后主要由情绪修复所带动的风险溢价快速回落所贡献,而无风险利率与企业盈利方面的变化则相对有限。在基金的投资运作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配置具备股东回报确定性的高股息标的等方式控制组合的下行风险,另外在港股科技板块中寻找盈利逐步改善的个股机会。在组合配置上我们依然坚持聚焦大科技的风格策略,并继续围绕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行业迭代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引领者进行布局。  展望三季度,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仍会维持区间震荡且结构性机会为主的格局。我们认为,反弹持续性的核心仍然在于解决居民和企业部门信用收缩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胀回落,对症且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或是现阶段必要的政策手段之一,利用财政加杠杆以进一步恢复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心。海外方面,对于美联储降息节奏预期的博弈或将持续,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按兵不动,与市场预期一致,而好坏参半的经济数据也较难指出一个明确路径。在此背景下,港股或进入震荡盘整期,以等待更多催化剂的出现。我们认为,当前美国经济具备一定韧性,因此软着陆概率较大,同时通胀处在正确的下降通道之中。尽管短期内美联储降息路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我们依然认为只要通胀不出现明显回升,下半年降息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市场估值水平的吸引力在逐步显现,中期来看市场或在波折中上行,国内经济增长政策变化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值得关注。影响香港市场定价的分子端盈利水平和分母端流动性因子均有望得到边际改善,较低估值水平不仅将为市场抵御外部波动提供缓冲,也有望使港股市场对潜在的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从而提供更大的弹性。考虑到内外部约束,宏观政策或将延续推高不足托底有余态势,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关注具备股东回报确定性的高股息标的,以及成长赛道中盈利逐步改善、流动性较好的龙头企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香港股指跟随A股走出触底反弹走势,主要原因包括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政策支持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春节假期消费数据提振、“两会”政策预期等,这些因素共同抬升了市场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情绪。在这一背景下,一季度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也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但港股整体反弹力度仍弱于A股,因香港市场并无稳定资金发挥作用,相反更偏向于预期博弈。在基金的投资运作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的优质标的等方式在市场震荡期间尽量控制下行风险。在配置上我们依然坚持聚焦大科技的风格策略,并继续围绕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行业迭代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引领者进行布局。  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仍会维持区间震荡且结构性机会为主的格局。我们认为,一季度市场呈现触底反弹的走势,其背后原因包括政策支持不断释放积极信号以及1-2月经济数据较此前悲观预期更为强劲等,但另一方面,反弹持续性的核心依然是对症且强力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恢复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心,这也是有效解决作为中国增长短期所面临主要挑战的信用收缩问题的关键所在。海外方面,我们认为美国经济韧性较强,同时通胀处在正确的下降通道之中,美联储或认识到过晚降息的风险,且只要通胀如预期回落,本轮降息周期开启或并不需要看到经济数据的大幅转弱,因此2024年下半年降息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市场估值水平的吸引力在逐步显现,中期来看市场或在波折中上行,国内经济增长政策变化以及美联储政策路径值得关注。影响香港市场定价的分子端盈利水平和分母端流动性因子均有望得到边际改善,较低估值水平不仅将为市场抵御外部波动提供缓冲,也有望使港股市场对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从而提供更大的弹性。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在后续配置思路上仍然向平衡型策略倾斜,一方面聚焦于成长赛道中业绩能见度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关注拥有更为确定性股东回报的高股息标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港股再度承压,年初以来恒生指数下跌13.82%,在全球各主要指数表现中仍排名落后,尤其相对于2023年表现强劲的海外发达国家主要股指明显落后,其中估值收缩和风险溢价上升为回撤主因。我们认为,国内增长相对乏力、投资者情绪尤其是海外投资者情绪偏弱,再加上美债利率和地缘局势的持续扰动,共同导致了风险溢价的抬升。  在基金的投资运作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降低仓位和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的优质标的等方式在市场震荡期间尽量控制下行风险。在配置上我们依然坚持聚焦大科技的风格策略,并继续围绕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行业迭代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引领者进行布局。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第三季度,港股市场未能扭转年初以来的弱势,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成长板块承压。在第三季度的大部分时间内港股市场呈现出上下起伏大幅波动,其背后主要原因或是市场对政策不断预期和实际没有完全兑现之间的拉锯。相比市场期待的一揽子刺激方案,实际政策推进节奏则更偏向循序渐进,且整体成效亦不及市场预期。鉴于此,港股市场不仅将7月小幅反弹全部回吐,恒生指数更是再度跌穿18000点大关并创下年内新低。在基金的投资运作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降低仓位和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的优质标的等方式在市场震荡期间尽量控制下行风险。在配置上我们依然坚持聚焦大科技的风格策略,并继续围绕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行业迭代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引领者进行布局。  展望四季度,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仍会维持区间震荡且结构性机会为主的格局,直到看到更多且对症的政策措施落地兑现,以及来自经济数据改善的支持。后续值得关注或可期待的潜在举措可能包括进一步降准降息,一线城市地产政策的更多优化,以及更多的财政支出等。海外方面,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决定按兵不动不加息,与市场预期一致,但点阵图传递了利率可能维持在高位更久的信号,这可能意味着降息需要等待更长时间,幅度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美国经济韧性较强,同时通胀处在正确的下降通道之中,货币紧缩政策或已接近尾声,但市场可能需要时间消化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的负面因素影响。  中期维度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温和复苏和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边际转向的大趋势均较为确定,且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和潜在经济政策出台有望为港股市场提供支撑。较低的估值水平不仅将为市场抵御外部波动提供缓冲,也有望使港股市场对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从而提供更大的向上弹性。虽然政策推高不足托底有余可能对应市场短期上有顶下有底,我们将在后续的配置思路上仍然向平衡型策略倾斜,一方面聚焦于成长赛道中业绩能见度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关注低估值和高分红的优质标的。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仍会维持区间震荡且结构性机会为主的格局,直到更多且对症的政策措施落地兑现,以及来自经济数据改善的支持。尽管外部扰动因素的缓解或促成阶段性反弹,但持续性还需要内生动力的支持,如更多宏观支持政策落地的配合,以进一步恢复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心。海外方面,美联储2024年1月议息会议决定按兵不动,与市场预期一致。期货市场再度对于此前乐观的预期有所修正,当前概率显示美联储在2024年6月之前不会降息的可能性接近50%。我们认为,当前美国经济韧性较强,软着陆概率较大,同时通胀处在正确的下降通道之中。尽管短期内美联储降息路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我们依然认为只要通胀不出现明显回升,2024年下半年降息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期维度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温和复苏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大趋势均较为确定,且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和潜在经济政策出台有望为港股市场提供支撑。较低估值水平不仅将为市场抵御外部波动提供缓冲,也有望使港股市场对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从而提供更大的弹性。虽然宏观政策或推高不足托底有余可能对应市场短期上有顶下有底,我们将在后续配置思路上仍然向平衡型策略倾斜,一方面聚焦于成长赛道中业绩能见度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关注拥有更为确定性股东回报的高股息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