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匠心优选混合A
(008949.jj)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0-02-21
总资产规模
5.72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9543持有人户数8,465.00基金经理张淼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263.56%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1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平安匠心优选混合A(008949)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张淼2021-10-26 -- 2年11个月任职表现-10.10%---26.79%3.28%
李化松2020-02-252022-02-081年11个月任职表现23.78%--51.47%--
黄维2020-02-212021-06-071年3个月任职表现41.43%--56.6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张淼权益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平安匠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199.2张淼女士:硕士研究生。2007年加入嘉实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研究部副总监,基金经理助理。具有基金从业资格。曾任东方基金研究员。曾任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曾任嘉实先进制造股票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6月加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同时担任平安匠心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10-26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今年以来市场跌宕起伏,核心是对于宏观经济增长信心不足加上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对资本市场形成较大扰动,年初又有以雪球产品为代表的部分结构化产品的平仓压力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随着相关政策出台,市场开始企稳,之后市场一直在政策与现实之间摆动,5月份出台房地产刺激政策,市场加速上扬,但到6月份数据依然疲弱,板块也跟着回归。从主题的角度来看,上半年AI带动的主题比较活跃,去年是算力、应用,今年到端侧,包括消费电子、智能驾驶,另外出海、低空经济等都在不同的时间点相对活跃。从风格的角度来看,由于年初流动性问题小股票暴跌,叠加宏观经济降速过程中,大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今年以来大小市值的风格分化较大,上半年沪深300录得正收益,但万得微盘、中证2000跌幅超过20%。同样中证红利指数上涨7%以上,成长为代表的创50指数跌幅在15%以上。  回顾组合的操作,由于投资风格的原因以及对宏观预期没有那么充分,年初没有配置以煤炭和银行为代表的红利资产,上半年的答卷肯定是不及格的。在经历了1月份组合下跌之后,减仓了业绩确定性较低的计算机板块,增加了大制造里面机械、造纸等低估值板块的配置,一方面出于降低组合估值水位,另一方面也是看到机械里面部分细分赛道处于周期底部,在下半年能够看到向上的产业周期,这部分调仓对于组合是正贡献。2季度又拿出一部分仓位增加到了TMT板块,一方面AI带来端侧的变化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能够看到,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局势以及国内晶圆厂的扩产可能会带来国产设备材料的需求上升。在医药消费板块,降低了传统食品饮料的持仓,增加了具有科技属性的创新药的配置比例,另外看好国产化妆品的崛起,增加了港股标的的配置。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1季度先抑后扬,2024年开年市场处于极度悲观状态,主要是对宏观经济增长信心不足,同时海外地缘政治冲突等等,对资本市场形成较大扰动,同时以雪球产品为代表的部分结构化产品的平仓压力又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波动,与18年底类似,随着对于结构性产品爆仓风险的保护措施以及一些产业政策的出台,市场企稳回升,同时我们也看到宏观微观数据,如CPI、工业增加值、春节期间出行数据等出现一些积极因素,为市场提供了有效支撑。一季度低估值高分红板块表现较好,2月份之后AI、低空经济等主题反弹明显。  从组合操作的角度,由于组合一直配置在科技、制造、医药消费四个大的具有成长属性的方向,1月份损失较大,对于市场上比较热的几个主题方向,都进行了及时地学习研究,但出口产业链和低空经济由于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以及业绩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考量没有进行配置。1季度增加了制造业中机械的配置,这些传统的制造业公司,一方面有技术不断升级,在国内或者全球领先,另一方面行业没有新的进入者,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在行业底部,有可能迎来更新周期或者行业恢复,目前估值较低,可能会有稳定的收益。减仓了公司治理可能存在风险的消费标的以及科技里面业绩不确定性较大的公司。总体上在选择标的上过于追求长期投资,主题配置较少,因此在市场反弹的时候弹性没有那么大,总体业绩还不够理想,继续努力提升业绩。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年初市场的一致预期回过头来看应该是错的,22年岁末23年年初的情景,相信我们都会有着清晰的记忆,当时经济强复苏是个强假设,而当3月份数据出来之后,这个假设不再成立,后续地产、消费都不及年初预期,同时美国加息周期结束也是一直往后推迟,因此造成了资本市场先扬后抑的走势。一月份的地产链顺周期板块在强复苏的预期下表现强劲,后面基本面持续下行,行业承压。2季度在ChatGPT的带动下,TMT表现抢眼,但终究AI应用没有那么快的出来,大部分公司的基本面无法跟上,年底又回归原点。制造业中前面几年表现亮眼的新能源及电池链在23年出现明显调整,一方面行业增长二阶导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供需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年初承压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23年是为数不多的亮点行业之一。  回顾23年,有两个板块的机会没有抓到,由于一直坚信宏观经济转型过程中,降速是必然趋势,应该是寻找结构性行情,基于海外的历史规律,一直在科技、制造、消费医药中深耕,错过了高股息的煤炭行业的投资收益,而在科技领域里面由于当时判断ChatGPT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会很快出来,属于行业初期阶段,很多还看不太清,因此错过了一波轰轰烈烈的AI主题行情;科技板块中的信创机会、国产替代的个股机会,我们都有参与,另外在制造领域,看好汽车零部件的机会,是基于下游整车行业发生变革的基础之上所做的判断,因此一直不太敢去碰整车,但在23年中,整车的阶段性表现更为突出,我们依然还是坚守了零部件。另外在下半年我们认为军工在十四五中期调整以及反腐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应该会有触底反弹的机会,因此还加仓了军工板块的持仓,在市场极弱的情况下左侧买入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消费板块的配置集中在很少的龙头个股上面,也是因为大环境的原因,虽然个股业绩非常扎实,但是贝塔向下,估值下沉带来了负收益。医药整体上的配置还是比较稳健,年底对个股进行了更换。总体上来讲,23年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研究视野可能需要拓宽,在行业发展初期,如果是个时代的变化,那么还是应该积极应对寻找投资机会。23年全年给投资者带来了负收益,在此也深表歉意!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今年以来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3季度也是先扬后抑的震荡走势。7月份受政治局会议影响,市场对于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开启反弹,而后续在中报疲弱数据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外资加速流出的情况下,市场又进入调整状态,到8月底,地产政策以及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等多项政策陆续出台,市场略有回暖,但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市场继续处于震荡当中。整个季度还是以受益政策影响的顺周期品种占优,金融、能源、地产等表现较好,板块获得正收益,而在中报不及预期以及前期受AI影响涨幅较高的TMT板块回调较多。公用事业受能源价格上行影响板块有所调整。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我们过去几个月一直认为市场在逐步寻底,组合整体仓位以及持仓的大方向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我们一直在科技、制造、消费、医药几个领域积极寻找机会。由于对金融地产的配置缺失导致整体跑输指数。3季度初考虑到AI应用落地需要时间,减持了AI带动下的传媒个股,在TMT内部做了个股的优化,降低计算机配置,增加了消费电子的持仓。由于3季度初在医疗反腐出台之后,医药行业有较大幅度调整,但考虑到医药需求的刚性,增加了医药的配置。我们之前一直持有港股电力,但基于A股火电整体市值已经隐含了未来的乐观预期,虽然港股电力市值一直处在低估状态,我们依然做了清仓,港股增加了新型消费以及医药的配置。另外我们一直看好汽车零部件在未来整车格局变化过程中带来的份额提升的机会,略增加了汽车零部件的配置。组合在3季度没有跑赢指数,也深感歉意,但基于长期视角,相信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背景下,我们所选择的方向或许未来空间更大,愿意用时间换空间。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其实一直以来对经济增速都没有报以特别高的期望,因为去看海外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降速,这可能也是年初对宏观预期变化没有那么敏感的原因。那么展望后续也一样,经济总量可能一直在磨底,今年的政策也是拖而不举,宏观数据在不重回基建地产拉动的老路的情况下出现V型的概率不大,经济较弱复苏有可能是我们要面临的常态。  从投资的角度,应该寻找内部结构性因素,比如消费层面,我们去看社零总额增速,是个比较低的数据,消费低迷,但消费下沉、国产品牌崛起等可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度挖掘;中国制造有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但疫情三年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毋庸置疑,如果能够去规避这个摩擦风险,有些优质公司未来空间较大,或者换个角度,去寻找能够替代外资品牌的制造业公司,可能也有阿尔法机会;科技方面,AI带来端侧的变化,我们在以往一直有提及,也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虽然2季度已经有所表现,目前来看只是估值修复,如果是未来产业周期的变化,那么可能值得用时间换空间,这个需要我们持续跟踪主机厂的变化;创新药方面,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产业层面都有积极的因素。我们将继续在这些领域深度挖掘,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