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扬景阳一年混合C
(011819.jj)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09-28
总资产规模
4,995.36万 (2024-03-31)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9984基金经理杨爱斌管理费用率0.8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0.06%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鹏扬景阳一年混合C(011819)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杨爱斌2021-09-30 -- 2年9个月任职表现-0.08%---0.22%42.34%
焦翠2021-09-282022-12-071年2个月任职表现0.73%--0.87%--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杨爱斌--247.1杨爱斌先生: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经济学硕士。历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贷员、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合管理部副总经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北京鹏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鹏扬汇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6月2日起任职)、鹏扬泓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12月12日起任职)。鹏扬景沣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8月11日起任职)。鹏扬景明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1日起任职)、鹏扬景源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1日起任职)、鹏扬聚利六个月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1日起任职)。鹏扬景沃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1日起任职)基金经理。2021年7月7日起担任鹏扬景惠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鹏扬景恒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09月30日起任鹏扬景阳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09-30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1季度,全球经济动能延续较强的韧性,随着发达国家央行逐渐引导降息的预期,市场对宏观风险的定价延续回落趋势。美国经济“软着陆”仍是主流叙事,通胀回落速度偏慢,但是供给端的进一步正常化降低了市场以及美联储对于二次通胀的担忧。2024年1季度,国内财政政策发力平稳,两会确定了今年以及未来几年均会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政策,中央财政明显发力抵消了地方土地收入下滑的影响,居民与企业信心延续修复。内需方面,在春节假期带动下出行消费旺盛;基建继续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保持高增;制造业投资在产业政策以及出口带动下增速上行;房地产市场整体承压。外需方面,海外需求韧性较强,出口价格拖累有所缓解,出口动能延续回升。通货膨胀方面,1季度国内CPI同比中枢小幅上行、PPI同比保持低位。其中,服务价格在春节假期带动下明显上行;上游资源品价格在原油价格上行、国内地产投资保持低迷的影响下整体震荡;下游商品价格依然承压;总体而言目前通胀压力极小。在制造业供给能力较强、劳动力市场供求不紧张、房租平稳的情况下,核心CPI总体中枢依然会保持较低水平。流动性方面,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偏慢以及降准的影响下,资金面整体宽松,资金利率波动不大。信用扩张方面,在高基数以及高质量扩信用的影响下,社融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企业融资较强,中长期融资同比多增。居民短期贷款回落,中长期贷款跟随地产销售保持低位。此外,M1增速保持低位,当前资金活化程度较低。2024年1季度,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1.35%,受存款利率调降以及政策利率调降预期的影响,债券收益率总体回落,利率曲线整体下移。信用利差方面,1季度信用利差走势分化,中高等级信用利差波动较小,AA-利差大幅收窄。1年内信用债利差小幅上行,1年内AA及以上城投和产业利差上行5-10BP,1年内AA-产业利差下行近50BP。中高等级中长期信用利差普遍压缩5-30BP。AA-产业利差普遍收窄50BP。AA-城投利差收窄50-150BP。1季度,转债市场整体呈V型走势,但抗跌属性明显优于小盘股。在春节前触及低点后,跟随股市反弹约5%。进入3月后窄幅震荡。截至报告期末,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81%,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下跌4.20%,同期正股指数下跌10.12%,转债估值一度降至过去5年的低位水平,至报告期末估值水平仍不高。利率策略方面,本基金年初通过增持5年期地方政府债和5年期政策性银行资本债提升组合久期,临近季末利率水平大幅下行后小幅减仓。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坚持中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规避资质偏弱、久期偏长的信用债券,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进行换仓操作。具体来看,主要是逐步减持了一些性价比下降、利差已压缩至低位的城投类信用债,同时积极参与一二级市场具备一定相对价值的债券投资及交易机会来增厚组合收益。可转债策略方面,本基金在2月初转债大幅下跌后一定程度提高仓位来博弈权益市场的反弹,取得一定正收益;同时本基金在3月末减仓了部分转债。结构方面,本基金持仓以偏债型转债为主,在利率趋势向下的环境中相对受益。2024年1季度,海外股市延续走强,纳斯达克指数上涨9.11%,标普500指数上涨10.16%,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5.62%,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表现优异。A股市场整体表现弱于海外市场,呈现超跌反弹的走势。从风格来看,1季度价值风格跑赢,代表大盘价值风格的上证50指数上涨3.82%,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下跌3.87%。从行业板块来看,表现较好的行业主要是家电、银行与煤炭。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逐步降低组合的股票仓位,但总体保持在中性偏高的水平,操作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主要降低了消费、军工和电子行业的仓位,提高了医药、有色和电力设备行业的仓位。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继续持有龙头券商股。消费股方面,减仓高端白酒标的,持有估值在低位的细分市场龙头白酒股,减仓了部分必需消费品个股,逢高大幅止盈了高股息消费个股。周期股方面,期初买入了煤炭股并逢高卖出,逢高止盈了部分家电个股与建筑装饰龙头股,继续持有低估值的地产和汽车股。高端制造方面,趁市场反弹卖出了部分新能源、军工和汽车零部件个股,增仓了部分电力设备个股。医药股方面,增仓了中药和麻醉药行业有吸引力的个股。TMT方面,继续持有面板行业龙头股,减仓了半导体存储行业个股。公用事业方面,继续持有水电行业个股,买入了港股市场的高股息燃气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估值相对较低且具备稳定成长性的消费、医药、公用事业为主,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美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尽管年初市场对美国经济在美联储持续货币紧缩压力下有着较强的衰退预期,但从全年看,美国经济由于宽松的财政政策支持整体沿着“软着陆”的方向演绎。期间,3月的硅谷银行破产引发市场对信贷紧缩的担忧,但该事件并未对经济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美国就业和消费保持较强的韧性。2023年,美联储共加息100BP,从9月份的FOMC会议开始暂缓加息。10月以后伴随着通胀水平的逐步回落,美联储的态度出现明显转向,市场对于2024年预防式降息的预期也逐步升温,美债利率在10月短暂冲高到5%以上后逐步回落,美国纳斯达克股票指数大幅回升创出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经济在疫后修复、政策保持定力、地产延续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波三折。2023年年初,中国经济迎来了近几年最强的“开门红”,1季度GDP环比增长2.2%。进入2季度,地产销售明显走弱,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经济有所承压。7月政治局定调之下,政策重新发力。3季度政策效果显著,叠加居民出行旺季,经济企稳回升。进入4季度,房地产市场再次下滑,资金利率上行,经济动能有所走弱。通货膨胀方面,2023年物价整体承压。全年来看,CPI同比持续回落,猪肉价格低迷带动了食品价格走弱,油价回落带来能源价格走弱,需求不足带来耐用品价格低迷,服务价格温和上涨,PPI与核心CPI低位震荡。流动性方面,1季度信贷投放强劲,资金面总体偏紧。2季度经济基本面有所回落,央行引导资金利率持续下行。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在6月下调了LPR利率,在6月和8月两次下调了OMO、MLF利率。8月中旬之后,海外利率上行带来汇率承压,央行收紧资金面以维护汇率稳定,流动性持续偏紧。12月之后,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叠加财政资金逐步投放,资金利率逐步回落。信用扩张方面,2023年社融先上后下。1季度信贷数据实现“开门红”,广义社融同比增速回升。但随后企业端融资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叠加房地产销售回落,企业与居民中长期贷款走弱。8月之后,在地方政府债发行加速的背景下,社融增速逐步温和回升。总体来看,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依然偏弱,需要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3年,债券市场利率在上半年逐步回落,在下半年先上行后回落至年内低点附近。具体来看,1季度金融经济数据较强,债券利率呈现高位震荡状态。4月、5月,经济数据边际走弱,资金面宽松,利率曲线整体下移。6月、8月两次降息,债券利率整体延续下行。8月下旬之后,央行抬升资金利率以稳定汇率,10年期国债利率回升到2.70%附近。9月至10月,稳增长政策重新发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放量,在汇率持续承压的情况下,资金利率保持偏紧状态。进入12月,经济压力加大,汇率压力缓解,资金面有所转松,债券利率重新回落。信用利差方面,2023年信用利差整体呈现L型走势。1月至3月下旬,受供需结构及地方政府化债预期的影响,信用利差大幅回落。4月下旬至6月底,利率债收益率回落,利差被动走扩。6月底至8月中旬,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利差压缩。8月下旬资金面收紧之后,利差有所上行。9月中旬之后利差在震荡中小幅回落。可转债方面,中证转债指数全年下跌0.47%。可转债估值自8月后进入下行趋势,整体处于过去两年的较低水平。年内的主要行情集中在1月、6月和7月,但整体赚钱效应不佳。当前位置的转债资产具备一定配置价值,但在净供给放缓、转股预期下降等背景下,择券难度进一步提升。利率策略方面,根据相对性价比持续对短端持仓进行轮动置换提升组合配置效率,并在市场出现机会时参与利率波段交易,在中长端趁4季度地方政府债供给冲击,导致估值性价比明显提升的有利时机大比例提升地方政府债的配置比例,提升组合整体久期。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在1季度坚持中短久期信用债配置策略,积极通过一级市场投标等方式获取超额收益,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进行换仓操作,将绝对利率偏低、不具性价比的债券卖出,置换成具有相对价值、利差仍有压缩空间的债券。在2季度将前期利差压缩幅度较大、所在行业边际转弱、目前不具性价比的债券卖出,置换成兼具相对价值和较好流动性的信用债,比如商业银行金融债和具备一定票息价值的短端债券。在3至4季度,主要是在市场情绪较好的时候减持了一些利差已压缩至低位的信用债,并结合化债政策适当增配具备相对价值的中短久期、中等及以上资质城投债券。在10月底、12月中旬等市场价格合适的时点,积极参与一二级市场具备相对价值债券的投资机会,获取一定超额收益。同时规避资质偏弱、久期偏长的债券,保持组合的高流动性。可转债策略方面,组合持仓以偏债型品种为主,主要在4季度逢低增持了一篮子向下有债底保护、向上有一定弹性的平衡型品种。行业方面,主要以银行和非银金融转债标的为主,其他行业转债持仓相对较为分散。2023年,国内股市在年初冲高后呈现震荡下行走势。1月,市场在经济改善预期加强和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呈现开门红。2月,伴随着美国金融条件重新收紧,A股转为震荡。3月至6月,经济复苏呈现放缓的势头,股市整体走弱。经济复苏放缓带来政策托底预期升温,股市也在7月出现一定的回暖。但从8月中旬开始至年底,美债利率持续大幅上行,国内经济动能回落,股市整体表现持续低迷。从风格来看,代表大盘价值的上证50指数全年下跌了11.73%,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全年下跌了19.41%,价值风格占优。从行业板块来看,表现较好的主要是受益于人工智能趋势的传媒、通信等板块,以及受益于高分红的煤炭、石油石化等上游资源板块和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权益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仓位基本稳定在中高水平,行业配置保持均衡风格,操作以结构调整为主,个股优选兼顾估值保护与业绩弹性标的,但受市场总体下行影响,权益部分对基金净值增长带来负贡献。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上半年逢高止盈了受益于中特估驱动的国有大行个股,3季度逢高止盈了大部分券商股,4季度将银行股置换成龙头券商股。消费股方面,上半年对受益于出行与线下消费复苏的旅游、啤酒板块的股票逢高获利了结,下半年止盈了部分必需消费品和白酒行业个股,但消费股总体仍保持超配。周期股方面,期初增持了受益于经济复苏与中特估值驱动的建筑、建材、化工板块的股票,在大幅反弹后部分获利了结,并逢低增持了性价比更高的家电和重卡行业个股,4季度逢高止盈了部分家电个股,继续持有低估值的地产和建筑装饰龙头股,报告期减仓了港股市场汽车股。高端制造方面,1季度逢高止盈了与机器人、电网建设方向相关的股票,2季度逢高减持了部分电力设备个股,3季度止盈了部分军工行业个股,买入受益于出海的电力设备细分领域龙头,4季度逢低增仓了军工行业股票,趁市场反弹卖出或止盈了部分电力设备行业股票。医药股方面,1季度增持了受益于手术需求回暖的个股,后期受行业总体走势偏弱影响,出于分散行业风险考虑,组合对部分估值修复较好的医药个股进行止盈操作,对部分消费医药、仿制药和创新药个股进行降低仓位操作,同时买入了中药行业有吸引力的个股。TMT方面,期初增持了通信运营商和计算机板块个股,在大幅上涨后部分获利了结,2季度全部止盈了涨幅较大的电信运营商,4季度卖出了港股互联网个股,减仓了部分信创领域个股,继续持有面板行业龙头股以及半导体存储行业个股。组合总体超配公用事业行业,报告期逢高减仓核电,逢低增仓水电个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估值相对较低且具备稳定成长性的消费、医药、公用事业为主,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3季度,全球经济动能延续较强的韧性,伴随着通胀的逐步下行,全球宏观风险进一步回落。强劲的数据增强了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叙事,市场也因此重估中性利率,驱动长端美债利率显著提升。在沙特和俄罗斯共同减产的催化下,原油供需缺口开始浮现,油价在3季度出现了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对二次通胀风险的担忧。美联储3季度加息25bp,最新议息会议进一步淡化明年的降息指引。2023年3季度,在7月份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国内货币政策加码、财政政策重新发力、产业政策保持积极,并且围绕着“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化债”以及“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内经济动能企稳。在上述政策与经济背景下,内需方面,消费、投资均有所企稳,基建继续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制造业投资在重大项目推动下保持韧性,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则支撑消费企稳好转,服务消费保持高增长、耐用品消费保持正增长,房地产依然对经济形成拖累;外需方面,海外需求阶段性触底、价格拖累缓解叠加去年低基数,出口同比增速出现触底回升的迹象。通货膨胀方面,3季度国内CPI同比整体有所回升、PPI同比触底回升,服务价格在出行旺季有所上行,上游资源品价格在供给扰动、海外需求上升、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下明显上涨,下游商品价格逐步企稳,总体而言目前通胀压力较小。随着居民收入改善以及资产负债表修复,核心CPI有望低位震荡回升,但耐用品价格低迷将部分对冲服务类价格上行幅度。流动性方面,7月资金面偏松;进入8月,在稳外汇和政府债券发行加速的影响下,资金面转紧,资金利率波动加大。信用扩张方面,政府融资重新发力支撑社融同比增速企稳回升。企业端,整体融资不弱,在政策推动下,中长期贷款持续投放。居民端,与消费相关的短期贷款回升,中长期贷款跟随地产销售低位企稳。不过当前资金活化程度依然较低,随着经济进一步回暖以及库存去化,后续可能会出现改善。2023年3季度,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0.01%,债券利率先下后上。7-8月份,受碧桂园事件冲击、央行超预期降息、资金面偏紧的影响,利率曲线牛平。9月份,受央行稳汇率诉求以及宽信用政策预期的影响,利率曲线熊平。信用利差方面,3季度信用利差走势分化。1年内信用债利差普遍下行,1年内AA以上城投和产业债利差下行5-10BP,1年内AA-城投利差下行近40BP。中高等级中长期信用利差波动较小,AA-城投利差收窄15-25BP。3季度,转债市场呈倒V型走势,8月初见顶回落。整体上,大盘偏债类转债基本走平,平衡和偏股类转债的跌幅较深。截至本报告期末,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52%,同期正股下跌4.23%,转债表现出一定抗跌性。债券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持续对短端持仓根据相对性价比进行轮动置换。同时积极通过一级市场投标参与短端博弈,并在二级市场及时止盈兑现,增厚组合收益。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坚持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进行换仓操作。3季度将前期利差压缩幅度较大、所在行业边际转弱、目前不具性价比的债券卖出。并结合化债政策,在市场阶段性超调时适当增配具备相对价值的中短久期城投债券。此外,在波动市场下,积极关注一级市场投标机会。同时规避资质偏弱、久期偏长的债券。可转债策略方面,报告期内本基金转债仓位变化不大。结构方面,本基金持仓以偏债型转债为主,同时持有一篮子向下有债底保护、向上有一定弹性、以平衡型为主的转债。从行业结构看,组合持仓可转债形成了以银行为主,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建筑装饰等行业为辅的结构。2023年3季度,海外股市整体震荡回调。纳斯达克指数下跌4.12%,标普500指数下跌3.65%,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62%。随着美债利率水平走高,大型科技股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消费和地产股表现低迷。3季度,国内股市整体呈现震荡回调,在7月政治局会议之后整体有所反弹,但进入8月之后,在原油价格上行及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的推动下,美债以及美元指数持续上行,国内股市持续承压回落。从风格来看,3季度代表大盘价值风格的上证50指数上涨0.60%,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下跌了9.53%、科创50指数下跌了11.67%。从行业板块来看,3季度表现较好的主要是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的煤炭、石油石化等板块,以及受益活跃资本市场的非银金融板块;表现较弱的则是受美债利率上行压制的传媒、通信设备等板块。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仓位基本稳定在中高水平,操作以结构调整为主,通过优选兼顾估值保护与业绩弹性标的,为组合获取稳健收益。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逢高止盈了大部分券商股,继续持有优质股份行个股。消费股方面,继续持有高端白酒标的以及估值在低位的细分市场龙头白酒股,减仓了短期涨幅较大的必需消费品个股。周期股方面,逢高止盈了受政策催化的建材个股,增仓了短期跌幅较大的地产龙头股,继续持有低估值的建筑装饰龙头股。高端制造方面,继续持有估值与成长匹配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止盈了部分军工行业个股,买入受益于出海的电力设备细分领域龙头。医药股方面,对部分消费医药、仿制药和创新药个股趁反弹降低了仓位,但总体仍超配估值很有吸引力的相关个股,耐心等待行业转机。TMT方面,逢低买入了估值在低位的港股互联网个股,继续持有电力信创领域的个股、面板行业龙头股以及半导体存储行业个股。公用事业方面,组合总体超配,报告期逢低增仓水电个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低估值金融和稳定成长消费、医药、公用事业为主,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6-30)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动能呈现超预期的韧性。1季度,在前期金融条件走松的背景下,美国1、2月非农就业数据大超预期,制造业PMI见底回升,服务业PMI以及消费数据持续较强;进入3月,美国与欧洲陆续出现银行风波,可能到来的信贷条件紧缩效应使得美联储加息必要性显著下降。2季度,随着4、5月份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前期硅谷银行风波引发的信贷条件收紧的担忧得到缓释。与此同时,美国核心通胀下行仍然缓慢,劳动力市场依旧紧俏,市场重新修正美国政策利率预期。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动能脉冲式修复后回落。1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以及房地产政策松绑,生产、消费与投资活动全面回暖。进入2季度,国内总量政策主动收缩,产业政策保持积极,经济动能有所放缓,消费、投资均回归正常节奏。而外需压力重新显现,出口增速出现明显回落。随着逆周期政策加码以及经济自调节因子回升,经济环比动能企稳。通货膨胀方面,由于中国地产投资承压、美国商品消费回落、海外供应链压力缓解,上半年PPI同比持续下滑。在国内劳动力供给充足、能源供给回升、房价低迷的背景下,上半年核心CPI下滑压力加大。流动性方面,2月份资金面受贷款投放强劲、超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但是进入3月,人民银行意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bp,降准叠加MLF超量续作呵护资金面预期。4月资金面较为均衡,利率中枢在政策利率附近。进入5月后,信贷投放以及经济内生动能偏弱,资金面较为充裕,利率中枢回落到政策利率以下。6月中旬人民银行提前下调政策利率,MLF持续超量续作。信用扩张方面,1季度社融超预期走强,企业端整体融资需求强劲,企业债券融资受前期冲击后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居民端短期融资需求回暖,中长期信贷仍偏弱,政府端财政依然靠前发力。2季度,社融同比增速转弱,有去年同期基数效应的原因,也有1季度超量投放之后,信贷投放节奏强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原因。当前资金活化程度仍较低,随着经济进一步回暖以及库存去化,后续大概率会出现改善。2023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利率先上后下,总体回落。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1.22%。1季度,在经济复苏、信贷不弱和资金面等因素影响下,利率中枢总体上移。2季度,在经济内生动能走弱、融资趋于平稳可持续以及资金面宽裕的背景下,利率中枢总体下行,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信用利差方面,2023年上半年信用利差整体呈现N型走势。1季度信用利差持续收窄,其中中短期品种低等级信用利差明显缩窄,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抬升。2季度信用利差走势分化,2年期以上中高等级产业债利差小幅走扩,2年内信用债受到热捧,低等级城投债利差持续压缩。可转债方面,2023年上半年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37%。其中,1季度转债市场保持平稳上行,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53%。2季度,转债市场呈现震荡走势,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15%,同期正股下跌2.48%,估值再度提升。债券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根据相对性价比持续对短端持仓进行轮动置换,并在市场出现机会时参与中长端利率波段交易。同时积极通过一级市场投标参与短端博弈,并在二级市场及时止盈兑现,增厚组合收益。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在1季度坚持中短久期信用债配置策略。积极通过一级市场投标等方式获取超额收益。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进行换仓操作,将绝对利率偏低、不具性价比的债券卖出,置换成具有相对价值、利差仍有压缩空间的债券。在2季度将前期利差压缩幅度较大、所在行业边际转弱、目前不具性价比的债券卖出,置换成兼具相对价值和较好流动性的信用债,比如商业银行金融债和具备一定票息价值的短端债券。同时规避资质偏弱、久期偏长的债券,保持组合的高流动性。可转债策略方面,报告期内本基金转债仓位从较高降低至中性。结构上在1季度对持仓的偏债型品种采取了逢高减持的策略,并将仓位替换为向下有债底保护、向上有一定弹性的一篮子平衡型品种。从行业结构看,组合持仓可转债形成了以银行为主,电子、电力设备、交通运输等行业为辅的结构。2023年上半年,国内股市主要受到疫后供需脉冲后回落、政策靠前发力后放缓以及海外银行业危机冲击的影响。1-2月,受到经济产需脉冲上行、政策靠前发力的影响,国内股市大幅反弹。进入3月,国内消费、投资、通胀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权益市场在3月上半月明显向下调整。3月中旬,美国中小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美联储迅速向其本土银行业以及欧洲市场提供紧急流动性,同时美债市场定价联储大幅降息,带来短期内全球流动环境的大幅改善,中间出现的瑞信被收购事件也未改变流动充裕的环境,国内权益市场持续上涨到4月中旬。4-5月份,经济在前期政策靠前发力结束之后,进入内生动能观察期,制造PMI连续回落表明经济内生动能持续走弱,权益市场震荡回调。进入6月,随着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前期库存持续去化,供需两端均出现企稳迹象,权益市场止跌震荡。从风格来看,2023年上半年代表大盘价值风格的上证50指数下跌5.43%,代表大盘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下跌5.61%,代表小盘风格的中证1000指数上涨5.10%。从行业来看,2023年上半年表现较好的主要是:通信、传媒、计算机等受益于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板块,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受益于出口超预期的板块,以及受益于上游成本下降的公用事业板块。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总体维持相对偏高的仓位,操作以结构调整为主,通过优选兼顾估值保护与业绩弹性标的,追求稳健收益。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逢高止盈了受益于中特估驱动的国有大行个股。消费股方面,对受益于出行与线下消费复苏的旅游、啤酒板块的股票逢高获利了结,继续持有稳定成长的必需消费品与高端白酒标的。周期股方面,期初增持了受益于经济复苏与中特估值驱动的建筑、建材、化工板块的股票,在大幅反弹后部分获利了结,卖出了港股市场汽车股,并逢低增持了性价比更高的家电和重卡行业个股。高端制造方面,1季度逢高止盈了与机器人、电网建设方向相关的股票,2季度逢高减持了电力设备个股,择机回补了部分新能源行业个股。医药股方面,1季度增持了受益手术需求回暖的个股,2季度受行业总体走势偏弱影响,出于分散行业风险考虑,组合对部分估值修复较好的医药个股进行止盈操作,对部分消费医药、仿制药和创新药个股进行降低仓位操作,但总体仍超配估值很有吸引力的相关个股,耐心等待行业转机。TMT方面,期初增持了通信运营商和计算机板块个股,在大幅上涨后部分获利了结,并在市场关注不高时左侧布局了风险收益较高的半导体股票,2季度全部止盈了涨幅较大的电信运营商,并回补了港股市场的高股息电信运营商,逢高止盈了部分涨幅较大的半导体个股,继续增仓了信创、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计算机行业个股。组合总体超配公用事业行业,报告期逢高减仓核电,但逢低增仓水电个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低估值金融和稳定成长消费、医药为主,公用事业、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海外经济动能预计将出现一段时间的回升,但是劳动力市场热度的逐渐降温将驱使美国经济逐步走向浅衰退。我们预计2024年海外经济将先演绎降息预期回摆的逻辑,2024年2季度之后,经济将周期性放缓,美联储转向预防性降息。全球通胀将在2024年延续放缓,但美国通胀相对维持韧性。若美联储选择预防性降息,二次通胀压力将有所回升。总体来看,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将带来全球流动性改善和风险偏好的提升。展望2024年,国内经济将在政策逐步积极的背景下波浪式前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高债务负担、高实际利率、交付风险将抑制购房需求。我们预计2024年新房销售同比负增长但环比将反弹,地产施工与投资的下滑压力较大。企业部门实际投资回报率较低,叠加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企业逆周期增加国内资本开支的意愿不强。地方政府部门的债务风险在“一揽子化债方案”出台之后得到大幅缓解,但债务存量依然庞大,且城投平台监管力度加强叠加土地收入持续低迷,地方政府总体扩表能力有限。综合上述分析,我们预计居民和企业部门、地方政府、金融部门均面临一定收缩压力,对外部门向上弹性有限,中央政府财政扩张空间较大,央行有能力引导实际利率下行,这将是经济政策加力的主要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一年,需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以求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在当前居民购房行为对需求侧政策响应偏弱以及房企信用风险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房地产的供需政策大概率将继续加码。从货币信贷端来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继续降低,信贷新增供给将更多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同时积极盘活存量信贷。我们预计信贷投放将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下,通胀压力较小,我们未看到驱动通胀中枢明显上行的因素。核心原因是在劳动力供给充足、房地产市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外需短期难以明显改善的背景下,整体物价水平难以出现明显上行,通胀中枢大概率将保持偏低位置。展望2024年债券市场,我们认为利率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当前利率高于基本面隐含的合理水平。利率将由货币政策的变化打开下行空间。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经济基本面利好债券市场。地产销售环比有反弹空间但中期仍有下行压力;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控制信贷质量将抑制信贷数量的增长;中下游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价格依然面临压力。其次,资金面是限制利率下行的核心掣肘,当前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极度平坦,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的终局方向是保经济,因此资金面将是债市的潜在利好因素。债市面临的基本面风险主要是政府部门加大扩张力度,但地方化债与中央财政需要低利率环境支持,因此债市调整前将给我们提供充足的应对时间。信用利差方面,截至本报告期末,信用利差回到了历史较低水平,我们预计未来信用利差中枢难以上行,但信用债的超额收益将减少,策略上需要兼顾久期与票息策略。展望2024年权益市场,考虑到股票风险溢价较高、市场情绪低迷,我们预计当市场极度超卖时,股票市场将孕育超跌反弹机会。权益市场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国内总量政策较为谨慎以及海外美债利率回摆和地缘政治环境带来的外部冲击风险。当前企业盈利面临一定压力,以房地产为主的内需较乏力,出口向上无弹性,企业生产仍较积极,库存销售比处在较高水平,尤其是新兴产业面临一定的产能过剩压力。中期维度来看,随着国内货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私人部门预期逐步改善,企业盈利将进入上行趋势。另外,我们预计美国经济终将走向浅衰退,美债利率短期内有回摆空间,但最终将下行。我们将耐心等待企业盈利和美国经济的拐点,届时持续低迷的股票市场将面临重大转机,我们的权益策略将逐步转向积极乐观。从行业结构和市场风格特征来看,我们认为高股息资产仍然具备较高性价比,高股息资产的机会也将从少数几个行业向其他行业发散,本质上是因为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现金流比远期增长的确定性更高。在国内需求结构和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大变局后,海外一些经济体正在加大工业化建设,进而拉动上游资源和中游资本品的需求,国内一些企业在这两个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这将给我们带来长线投资机会。此外,随着政策效果逐步体现,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逐步具备吸引力,我们将积极关注这些核心资产的市场错杀带来的战略性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