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均衡优选1年持有混合C
(013024.jj)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1,838.00
成立日期2021-09-24
总资产规模
1,071.22万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5525基金经理王博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6.69%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平安均衡优选1年持有混合C(013024)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王博2024-02-28 -- 0年9个月任职表现14.13%--14.13%--
李化松2021-09-242024-02-282年5个月任职表现-25.83%---51.59%21.73%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王博--122.8王博: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材料学硕士,曾先后担任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行业研究员、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基金经理、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2023年7月加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担任平安估值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01-17至今)、平安均衡优选1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02-28至今)基金经理。2024-02-28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4年三季度国内总体基本面仍然较弱,趋势上延续二季度的结构,出口偏强+内需弱,不过因为美国大选临近以及海外复杂局势,外需不确定性在加强。可喜的是,政策层面迎来重大转机,先是7月大会明确了长期发展方针,之后经济路线有逐步从供给端向需求端的转向。9月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国内货币+地产政策的放松力度也相当大,且给予很积极的后续财政政策加码的预期。政策组合拳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充足的信心,9月底迎来了较为猛烈的上涨。  本产品一直坚持左侧逆向的投资理念,在市场信心最差的7-8月,仍然坚信政策和经济基本面的转变一定会到来,且权益资产价格已经到了性价比极高的状态。因此大的内需配置思路仍然没有变化,之前主要是内需地产+金融的组合。三季度开始看到政策的一系列变化,逐步进一步加配了内需消费品种。结果上本产品三季度取得了较好的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往后看我们做多中国的思路不会有大的调整,仍有信心给产品带来较好的表现。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基本面角度,2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仍表现出分化的态势,出口制造业偏强,内需投资和消费比较疲弱。市场预期财政发力带动经济见底复苏的路径也低于预期。市场角度,Q1经历了流动性风险后反弹,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基本面配合,Q2又再次走弱,市场主要以主题轮动的风格为主。  产品角度,我们配置的方向一直变化不大。基于左侧逆向的投资理念,以顺周期价值为主,方向上集中在内需的地产+大金融。我们认为今年国内经济已处于见底的阶段,往后向好的趋势大概率虽迟但到。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1季度市场大幅震荡。1月份大幅下跌,2月指数先跌后涨,波动幅度超出预期。3月指数平稳震荡。  基本面较弱的数据已经在之前的股价里充分反映,资金面和各种规定对情绪的影响可能为更主要因素。正如1月的负反馈效应一样,2月可能又形成了正反馈效应。3月份,市场在等待23年年报和24Q1的数据。  一方面,很多优秀公司的2023年Q4业绩其实有超预期表现,估值水平已经很低,机构持仓在2023年Q4和2024年1月份也继续下降。  另一方面,从产能周期的角度来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部分产能过剩行业Q4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产能周期出清速度加快,这也有利于基本面见底回升。互联网方面,美团在社区团购领域主动减亏、现金流明显改善,字节也在调整到店业务的发展、和美团差异化竞争。  AI大模型看似又有大的变化,还有低空经济,城头变幻,很难看清谁能胜出,不变的是对于电力、金属、化工材料的需求可能超预期增长,而中国企业在这块的竞争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地缘政治风险也相对较小。  因此,我们在1季度基本保持2023年底的配置,换手率较低,持有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化工、材料、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方向的长期优质个股。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首先,过去一年的净值下跌,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我们深表歉意。市场明显弱于我们的预期。  我们低估了地产的下行压力,低估了疫情的疤痕效应,在年初的时候,偏顺国内需求周期的仓位偏高,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年中看到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之后,进行了调整,重点配置了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国际化空间很大的个股,重点在以机械、化工、电子电气、汽车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方向。  坚持自下而上的GARP策略,并没有参与以AI为代表的主题投资,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保持均衡配置,个股更加分散,考虑到市场信心不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控制风险和回撤,积少成多。同时基于存量博弈和经济弱复苏的判断,积极进行逆向动态调整。下半年开始,逐渐跟上了市场的节奏。  过去几年,在宏大叙事面前,我们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去几年的股市,从2020年的核心资产,2021-2022年的新能源,2023年的AI主题,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系,结果经济和股市都没有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体验。  现在来看,年中出台的政策,力度偏弱,也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主要经济数据持续下行,尤其是CPI和PPI,市场开始担心中国经济陷入持续的通缩,对于中国经济的成长性、企业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担忧进一步加剧。  如果和1990年代后半期相比,中国走出通缩,除了城镇化带来的地产需求和加入WTO带来的出口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核心的是解决了国企预算软约束的问题,让要素能够市场化流通。而这轮下行压力,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本质也是预算软约束,市场化程度不够。  因此,除了需要政策层面更大的刺激力度,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力度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市场的预期。  对于我们的投资者来说也一样,不要追求宏大叙事,多在自己能力圈内寻找机会,完善自己的框架。  短期来看,从自身的产能周期来看,也会迟早迎来拐点。虽然国内现在看起来很卷,大家都很痛苦,但是这轮卷完之后,会有优秀的企业走出来。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化的空间仍然很大。就像1990年代,国内有上千家家电企业,但是经历了去产能之后,2000年代走出了格力、美的这样的全球巨头。  国际政策可能会影响部分中国行业的全球化,但是只要我们的竞争力够强,能够对他国经济形成有效互补,就会有谈判能力,比如在高端制造领域。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来自海外的收入占比在提高,已经不只是中国的企业,更是世界的企业。  4季度来看,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已经出现了亏损的现象,出现了行业逐渐出清的现象。资本市场的融资也在逐渐收紧。虽然可能难以像2015-2016年那样出现强制关停落后产能的快速供给侧改革政策,但是自身的产能周期已经接近底部,随着过剩产能的逐渐出清,带来盈利能力的修复和通胀的上行。  因此,我们觉得,现在市场可能忽略了积极的一面,过度悲观了,尤其是高端制造领域的优质公司。每一次危机都会孕育着改革创新的机会。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往后看,我们认为外需出口的景气度有可能因为复杂的国际局势而下降,同时内需自身的内在韧性和政策支持都可能已经度过最难的时期,在边际好转。因此下半年产品的配置方向将还会以内需逻辑为主,地产+大金融的配置比例变化不会很大,同时会在大消费方向中深耕挖掘一些短期超跌长期有价值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