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新机遇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A
(013960.jj)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1.08万
成立日期2021-12-07
总资产规模
7.97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8235基金经理束金伟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236.45%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6.1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万家新机遇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A(01396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束金伟2021-12-07 -- 3年0个月任职表现-6.18%---17.65%25.13%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束金伟万家匠心致远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增强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新机遇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万家新机遇龙头企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115束金伟:男,2013年4月入职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历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2021-12-07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诚然2024年9月底政治局会议的系列政策确实提振了资本市场,但本轮行情如此迅猛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行长在9月24日会议上对”互换便利"和"回购贷款"这两个新设立的工具的表述:“3个5000亿和3000亿”、“只能投资于股市”。这一表述被自媒体曲解为“央行亲自下场买股票”、“国家通过定点注水股市的方式来改善消费、对抗通缩”,并通过新媒体在散户中间广为传播。被这一消息影响的民众或出于不参与股市自己资产就会被摊薄的担忧、或是在三年疫情两年通缩的压抑下决定不如趁机奋力一搏,从而引发了巨大的入市冲动。但这种民间传播的解读是对央行政策的误读。第一,这两个工具并不涉及基础货币的投放,央行也没有亲自下场买股票。“互换便利”的对象主要是保险和券商的自营资金,其配置思路稳健为主,主要配置债券,权益仓位本来就未打满;对于“回购贷款”,如果大股东要套股息率和贷款利率之间几个点的利差,代价是还要面对股价本身的高波动率。这两个工具本质只是起一个托底作用。第二,自媒体宣传“国家通过定点注水股市的方式来改善消费、对抗通缩”的说法,实为倒果为因、操纵人心,央行如果要提高其负债,大可以直接给老百姓降低税费、改善民生,通过注入股市再通过股价的涨跌进行二次分配,只会加剧贫富差距的分化,反而进一步加剧通缩。庆幸的是国家通过官媒对这一政策的补充解读及其他手段进行了冷却降温,市场的阶段性回调反而是好事,如果快速涨上去反而会打破长牛的基础。  另外,市场上部分观点对央行把资产负债表压进去、并进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有较高的期待。我们认为对财政政策不宜过度乐观。第一,造成目前CPI和PPI均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负债,即居民部门和地方政府过去加了杠杆但投向了收益不高的资产;二是收入差异扩大。而这两点都是由于过去的刺激政策操作存在不足。第二,放水和财政刺激都是技术活,不是一放就万事大吉的,上一轮棚改货币化的长期效果都是值得商榷的。第三,财政收入是低于预期的、财政支出是相对刚性的,额外的财政刺激能够把缺口补上保证财政支出的稳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第四,我们更倾向于看到温和的改善民生的财政刺激,实实在在的降低老百姓的税费负担,用一定的时间、以利率下行和本币贬值为一定代价,将杠杆慢慢的去掉,这期间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本基金在本次指数上涨行情中相对被动。主要原因是,我们认为三季度的企业盈利较大概率相比二季度有所减弱,而二、三季报又靠的比较近,因此我们在8、9月份将仓位压到6成,持仓结构以红利+AI为主,并计划至少等三季报的利空释放完毕之后再考虑加仓。政治局会议政策出来之后,我们低估了散户入市的热情,我们的应对是在国庆节前进一步加仓了高股息红利(考虑到可能受益于回购贷款政策)和新加仓了消费股,将仓位提升到7成多,在国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将涨幅较大的科技股(主要AI板块)做了减持,将仓位又降回6成。本次指数的快速上涨超出了我们原有的框架,提醒我们投资需要想象力和更广阔的视角,我们后续需要做深刻的反思。不过牛市没有后视镜只能向前看,此时我们认为后市指数会区间震荡收敛,短期再做仓位大的变动意义不大,我们短期会保持仓位不动,待评估后续政策效果后再考虑方向。结构上,我们此时会回避散户入市热情带高的非银和科技板块,保持现在红利板块不动,其可能反而会受益于国家队的托底护盘动作。不过我们会积极挖掘主题投资机会,如果有新的主题机会我们会尝试参与。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回顾2024年上半年的市场整体情况,A股市场宽幅震荡。年初市场出于对负债型通货紧缩等长期问题的担忧,主要指数有所回调。但随后伴随着国家针对资本市场一系列实质性利好出台、以及两会及政治局会议发布的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地产518新政等,市场的短期失灵被迅速纠正,风险偏好显著回升,一季度主要指数最终录得正收益。但二季度由于地产和消费数据持续转弱,市场又转入宽幅震荡。  回顾2024年上半年本基金的投资操作,本基金延续去年以来的“先防守、再进攻”的基本策略,在力求稳健、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再积极寻找超额收益。年初,本基金控制了总仓位,随后在观察到两会及政治局会议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之后,本基金适度提高了仓位。总体持仓结构在保持“红利+ai”的哑铃型结构底仓的基础上,降低顺周期资产的配置,增加了出海产业链和海外资源品的配置,并阶段性参与了低空经济、设备更新、创新药等政策性主题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回顾2024年一季度,A股市场先抑后扬。年初市场出于对负债型通货紧缩等长期问题的担忧,主要指数有所回调。但随后伴随着国家针对资本市场一系列实质性利好出台以及两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论述的提出,市场的短期调整被迅速纠正,风险偏好显著回升,一季度主要指数最终录得正收益。  本基金一季度整体配置思路坚持稳健均衡,回撤控制相对较好,但反弹锐度稍显不足。  展望后市,本基金后续还会继续以“先防守、再进攻”的思路控制住总仓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担心中国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的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不过我们会更加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一方面,我们会维持哑铃型的基本配置,即红利资产和AI为代表的科技行业,降低顺周期资产的配置;另一方面我们会积极顺应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关注新质生产力、设备更新、创新药、低空经济等新方向。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2023年的资本市场,市场行情先扬后抑,上半年一方面在疫情政策彻底放开的背景下,食品饮料为代表的顺周期品种涨势良好,另一方面在海外GPT涌现变革的背景下,AI为代表的科技股表现良好;下半年,受制于地产销售持续低迷、科技前沿稍有放缓等不利因素,市场整体有所回调。   回顾本基金2023年的操作。2023年一季度,在观察到疫情结束之后,经济有望正常复苏之后,本基金结束了过去一年的较低仓位(六到七成)运行状态,将仓位提至接近满仓运行。行业配置上较为均衡,主要布局了经济复苏链条(食品饮料、化工)、碳中和链条(煤炭、光伏)、高端制造链条(电子、机械)。  2023年二季度,本基金维持接近满仓的状态,行业上主要增持了AI和光伏:(1) AI行业:主要操作是在GPT4.0发布之后,确认AI已经形成了产业趋势之后,增配AI行业至35%左右(最高配置比例阶段性达到过50%);(2) 光伏行业:在观察到硅料价格从20万下降到5万,短期内成本快速下降,将光伏板块增配至15%左右。  2023年三季度,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披露后,我们出于对中国资产负债表收缩风险的担忧,重新将总仓位降至六到七成。行业配置上,在观察到AI产业的进展有所停滞后,我们降低了AI产业的配置;在观察到光伏行业长期供应过剩的问题愈发严重后,降低了光伏行业的配置。腾出的仓位,我们保留了一定比例现金,并增加了电力、交运、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的配置比例。  2023年四季度,在继续控制总仓位的同时,结构上我们增加了在需求端有望超跌反弹的消费电子和医药行业、在供给端有积极变化的养猪行业和面板行业的配置。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债务型的信用收缩是否会引发通缩循环的问题。从数据上看,继去年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下跌后,今年二季度出现了大众消费品需求疲软的迹象。我们基于对此风险的考虑,下半年会继续保持“红利+ai+出海+资源品”的底层持仓结构,短期继续回避和国内经济高相关性的顺周期资产。但我们会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三中全会等重大会议政策,如果观察到经济有稳中向好的局面,我们会相应的及时调整持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