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混合A
(014825.jj)汇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2-04-06
总资产规模
7,570.16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6185基金经理梁永强曾万平管理费用率1.50%管托费用率0.25%持仓换手率987.43%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8.16%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混合A(014825)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梁永强2022-04-06 -- 2年4个月任职表现-18.16%---38.15%28.37%
曾万平2022-07-27 -- 2年1个月任职表现-19.20%---35.90%28.37%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梁永强公司总经理、基金经理、投资经理2212.9梁永强先生:现任汇泉基金创始合伙人、总经理,基金经理,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坚持长期主义、专注价值成长、穿越多轮牛熊。曾任华商基金总经理、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等,其管理的公募基金共获得8座金牛奖、7座明星基金奖、5座金基金奖,三次大满贯。2008年9月23日至2012年4月24日任华商盛世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9年11月24日至2018年7月11日任华商动态阿尔法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2年5月31日至2018年7月11日任华商主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7月24日至2018年7月11日任华商新锐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10月14日至2018年7月11日任华商未来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7月20日至今任汇泉策略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11月2日至今任汇泉臻心致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4-06
曾万平基金经理62.1曾万平先生:中国国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博士。2019年7月-2021年11月任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策略分析师;2021年11月-2022年7月任汇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策略研究组组长、基金经理助理。2022年7月27日起担任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汇泉策略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07-27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沪深股市均处于先抑后扬走势,2024年1-2月初业绩相对较差、分红较少,以及估值较高的公司出现较大回撤。2024年2月中旬,在证券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呵护下,资本市场反弹企稳,总体表现平稳,没有出现2024年一季度的大幅波动。报告期内,本基金依然是重点配置低成本优质资源公司等价值低估品种,增加了有色金属、电力、电信运营商、电网设备、集运等行业的配置,看好产品相对稀缺、股息相对稳定、负债较低、估值偏低,以及自由现金流好竞争力强的公司。目前市场整体估值中等偏下,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估值大致处于40%区间的市盈率历史分位数,绝对估值也偏低,部分有成长空间的细分行业处于偏高的估值分位数。目前,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充裕,出口数据较好,房地产相关产业链处于探底过程。估值体系依然处于重建过程,“成长股估值”权重下降,“自由现金流”“资产负债表”估值的权重在上升,利好低估值优质公司,同时也给不少高估值公司带来了估值下行压力,这个估值转型过程在2008-2014年发生于一些城市化相关行业,包括金融、地产、电力和煤油铜等资源品。目前的这轮估值体系转型,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持续了三年,包括消费、医药(不含中药)、互联网、新能源、制造业等行业。部分公司可能已经完成了估值下降过程,部分公司可能还在估值下降的过程中。我们的投资策略是深入挖掘很可能已经完成估值下调,资产负债表表现较好、自由现金流充沛的公司,挖掘有良好业绩预期但不会受到估值大幅下降影响的优质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沪深股市均处于大幅震荡状态,尤其是小市值公司和估值偏高的公司在2024年1月和2月初出现较大的跌幅。春节前后,在证券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呵护下,资本市场企稳反弹的态势明显。报告期内,本基金依然是重点配置低成本优质资源公司等价值低估品种,其中增加了石油、金属的配置,降低了煤炭的占比;增持了估值安全的锂电池优质公司,具有科技属性的成长品种依然保持较低的仓位占比。目前市场整体估值中等偏下,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估值分别处于38%、30%的市盈率历史分位数,只有部分有成长空间的细分行业处于偏高的估值分位数。目前,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充裕,出口数据较好,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仍处于探底过程。估值体系依然处于重建过程,“成长股估值”权重下降,“自由现金流”“资产负债表”估值的权重在上升,从而给不少公司带来了估值下行压力。这个估值转型过程在2008-2014年发生于一些城市化相关行业,包括金融、地产、电力和煤油铜等资源品。目前的这轮估值体系转型,从2021年初开始,持续了两年多,包括消费、医药(不含中药)、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部分公司可能已经完成了估值下降过程,部分公司可能还在估值下降的过程中。我们的投资策略是持续深入挖掘很可能已经完成估值下调,资产负债表表现较好、自由现金流充沛的公司,挖掘有良好业绩预期但不会受到估值大幅下降影响的优质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全年是先扬后抑走势,上半年指数反弹,人工智能为代表的TMT行业表现良好,下半年指数回落,煤炭、银行等高股息品种走强。上半年本基金参与TMT行业较多,下半年逐渐配置高股息品种。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配置较多低成本优质资源公司等价值低估品种,降低了科技属性成长品种的持仓。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高,上证50和沪深300估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约是13%市盈率十年期分位数,只有部分有成长空间的细分行业处于偏高的估值分位数。目前,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充裕,但经过过去两年的市场调整,市场参与者对一些行业的增长空间信心不足。市场的估值体系中,“成长股估值”权重下降,“自由现金流”“资产负债表”估值的权重在上升,从而给不少公司带来了估值下行压力。这个估值转型过程在2008-2014年发生于一些城市化相关行业,包括金融、地产、电力和煤油铜等资源品。目前的这轮估值体系转型,从2021年初开始,持续了两年多,包括消费、医药(不含中药)、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部分公司可能已经完成了估值下降过程,部分公司还在估值下降的过程中。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三季度,经济和沪深股市均处于探底状态,主要的资本市场政策变化包括降低印花税率、降低股权融资速度、规范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减持等。2023年上半年,市场焦点之一是人工智能,三季度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股价出现较大回撤。报告期内,本基金降低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持仓比重,增加了部分高股息和低估值品种。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高,沪深300估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与此同时,小市值公司的估值整体处于历史偏高位置。目前,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充裕,但经过过去两年的市场调整,市场参与者对多数行业的增长空间都相对信心不足,因此一旦某个方向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市场对这个方向定价就会有快速反应。后续我们将继续对各个行业进行持续跟踪和比较研究,对2024年收入和利润预期有积极改善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更深度研究;对业绩兑现较弱、稀缺性较弱的品种,进行及时的调整,争取更小的净值波动,更好的业绩表现。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2024上半年,政策主要立足于2023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基调是稳定,目前暂无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措施。基于三中全会、深改会、国常会等会议公告,政策重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保证基本民生项目支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资本市场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思路明确,证券监管部门从严监管,严控IPO、规范再融资、减持和量化交易等,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沪深A股的主要指数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A50指数位置较低。经过2021到2024年上半年的近三年调整,股价风险释放较为充分。香港恒生指数也处于历史较低的估值分位数,不少稳健公司的股息率高达6%以上,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基于投资回报率公式,通过对政策、经济周期以及估值、自由现金流、商业模式等多维度考量,看好方向如下:1.自由现金流强大、护城河强大的优势公司过去十到二十年的数据表明,具备强大自由现金流的A股,集中在高端白酒、煤炭石油水电和中药等长期竞争优势强、商业模式好、门槛高的行业。看好估值合理的低成本石油、有色、煤炭等优质资源公司,供需格局好,行业的产能过剩风险相对较低,抵御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相对较高。过去半年,由于需求较弱,煤价出现下行,但是下限依然高于2023年同期水平,加之煤炭股估值回到了2023年上半年的水平,投资机会再次来临。黄金等资源品将受益于美联储降息。不少优质高股息央国企公司(含H股)表现较好,虽然性价比有所下降,依然值得进一步研究,逢低配置。 2.优势制造和泛科技类公司包括算力、苹果AI等产业链。我们将持续深挖2024年下半年展望良好、门槛较高、和国内经济弱相关的稀缺品种。3.具备出海能力和经验的公司虽然面临地缘政治和关税上升风险,优质公司依然可能实现走出去的红利,包括电网设备、矿业服务、逆变器等。4.其他具备关注价值的品种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分别由于经济预期偏弱、销售不佳、产能过剩等问题出现较大的跌幅,目前处于较低的位置,我们将关注其需求改善后的机会,等待政策转向等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