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新材料混合发起A
(018983.jj)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3-09-19
总资产规模
885.85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7962基金经理冯自力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300.71%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20.3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国泰君安新材料混合发起A(018983)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冯自力2023-09-19 -- 0年11个月任职表现-20.38%---20.38%12.02%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冯自力国泰君安周期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国泰君安新材料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国泰君安君得鑫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国泰君安君得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公司公募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81.3冯自力,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化工行业组长;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2022年10月起加入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权益研究部研究员,现任公司公募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自2023年5月16日起担任“国泰君安周期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自2023年9月19日起担任“国泰君安新材料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自2024年1月22日起担任“国泰君安君得鑫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自2024年6月14日起担任“国泰君安君得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09-19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今年上半年,市场悲观情绪延续,成长股除了部分新能源和电子等主线上的品种有所表现,更多自下而上的细分品种表现依然不佳,尤其对于短期经营无亮点的公司。这对研究跟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做成长股投资,赚钱异常艰难,亏钱却非常容易。这里面叠加了太多市场因素和基本面因素。从经济周期角度,新材料作为基础产业,面向高端制造的各个领域,在经济下行期,很多新材料公司的α难以抵抗β的向下。从产业周期角度,过去几年新材料公司的发展主要伴随下游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当下游主要依托产业出现下行期,上游的行业很难独善其身。而左侧的尾部风险,也让做成长价值风格,异常艰难。在此阶段,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以贯之自己的投资理念,精选优质细分产业和个股,等待寒冬度过。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本基金专注于周期+制造领域的投资,主要聚焦化工、有色等行业的基础新材料+基于关键新材料应用的新能源、电动车、电子等行业的投资机会。成长视角—量的维度:战略布局具备新材料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特色的优秀传统制造业企业;重点关注具备产品横向扩张能力的新材料平台公司;持续发掘具备份额提升和渗透率提升逻辑的细分新材料龙头公司;为高端制造产业提供新材料的公司,以及纵向延伸基于核心新材料应用的下游制品/元件/零部件公司;周期视角—价的维度:(1)重视安全边际:新材料具备“量”“价”双重属性,前几年的高景气导致部分环节无序扩张,重点产业格局恶化、景气度下行风险较大,而表观估值较低的“伪成长”;(2)寻找“量”“价”双击机会: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半导体、军工关键材料国产化,人工智能兴起等驱动细分领域新材料需求爆发,有望带来量价双升机会。回顾一季度,整体看本基金的行业配置是相对均衡的,并未押注某一行业赛道或主题。但是,净值的大幅波动和回撤应该值得较多的反思。由于新材料处于高端制造的产业链上游,因此整体市场规模相较下游会更小,因此新材料上市公司的整体市值会偏小,而要发掘更多成长早中期的新材料公司,往往要下沉市值到100亿,甚至50亿以下。一季度以来,小微盘股的崩盘,无差别的杀伤了一大批新材料公司的市值。让我们意识到,纯粹的行业适度分散,未必能有效分散风险。作为新材料主题基金,我们应该在立足新材料产业投资的基础上,多从其他维度分析驱动股价波动的市场因素,包括市值、商业模式、产品去向、下游应用、原材料等,做好组合的均衡配置。展望二季度,市场和交易层面的因素导致的小微盘股的板块性杀估值,让很多优质的新材料公司具备了较大的投资性价比。我们自下而上发掘并长期持有了一批优秀的新材料公司,涵盖电子、有色、电新、化工、汽车等行业。从微观和中观的产业调研上,我们发现了不少领域的景气度在不断地改善,同时新的应用在不断涌现,新的产业在不断做大。从景气度视角,我们看到了面板、MLCC、光伏、锂电等多个行业的景气见底回升;从产业变革角度,我们看到了AI算力的不断提升在硬件和材料环节的需求传导,OLED在中尺寸屏的渗透率提升,合成生物学在更多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汽车零部件的出海在加速推进,高性能纤维在不断重塑传统纺织制造产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本基金专注于周期+制造领域的投资,主要聚焦化工、有色等行业的基础新材料+新能源、电动车、电子等应用的关键新材料投资机会。成长视角—量的维度:战略布局具备新材料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特色的优秀传统制造业企业;重点关注具备产品横向扩张能力的新材料平台公司;持续发掘具备份额提升和渗透率提升逻辑的细分新材料龙头公司;为高端制造产业提供新材料的公司,以及纵向延伸基于核心新材料应用的下游制品/元件/零部件公司;周期视角—价的维度:(1)重视安全边际:新材料具备“量”“价”双重属性,前几年的高景气导致部分环节无序扩张,重点产业格局恶化、景气度下行风险较大,而表观估值较低的“伪成长”;(2)寻找“量”“价”双击机会: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半导体、军工关键材料国产化,人工智能兴起等驱动细分领域新材料需求爆发,有望带来量价双升机会。从产业中观视角,新材料对应的下游呈现不同的行业生态,光伏、锂电等电新行业经历过去几年的强景气周期和高速扩能,全产业链呈现过剩特征,在市场千呼万唤的行业见底过程中,景气度不断创出新低。电子行业,传统消费电子、半导体在2022年下半年即呈现见底特征,但2023年行业一直处于磨底状态,市场期待的反转并未出现。但是,拉长时间窗口,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消费电子、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为代表的电子行业高速发展依然在持续,2023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预示着人工智能引领的新创新周期逐渐开启,为上游服务器、AI芯片等硬件增加新的成长点。国内,半导体产业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国产化和自主可控也在波折中持续推进。同时,电子、电新、机械等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逐渐打破燃油车封闭的供应链,反过来为国产汽车零部件和上游材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总结来看,2023年虽然宏观经济在见底过程中反复波折,且伴随着中游制造的过剩担忧,新材料板块遭遇了估值业绩双杀,但高端制造产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等领域,亦是亮点颇多。投资操作层面,本基金自2023年9月19日成立以来,基于经济见底的预期下,绝大部分时间维持较高仓位运作。同时,产业中观层面的复苏信号并不明显,因此采取了相对分散的配置思路。行业配置角度,重点配置了消费电子、半导体、服务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被动元器件、显示面板、PCB及其上游的新材料,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内饰、座椅、连接器等细分环节。自下而上个股选择方面,我们长期持有了一批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产业颠覆力的优质新材料平台公司、制造业龙头公司、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总体兼顾了产业发展趋势、个股成长性,和估值业绩性价比。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我们自下而上发掘并长期持有了一批优秀的新材料公司,涵盖电子、有色、电新、化工、汽车等行业。从微观和中观的产业调研上,我们发现了不少领域的景气度在不断地改善,同时新的应用在不断涌现,新的产业在不断做大。往后展望,我们看好几个方向,一是中尺寸份额持续提升的OLED产业链,二是中期竞争格局改善的液晶面板产业链,三是行业景气见底叠加公司成长性佳的MLCC产业链,四是AI产业链,看好AI算力的不断提升在硬件和材料环节的需求传导,五是渗透率不断提升叠加行业景气度复苏的尼龙产业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