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目标收益一年定开债券C
(000728.jj)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4-08-12
总资产规模
3,244.65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债券型当前净值1.4070基金经理李敏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89%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工银目标收益一年定开债券C(000728)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陆欣2015-11-132018-02-272年3个月任职表现1.05%--2.40%--
昌明2014-08-122015-11-241年3个月任职表现7.48%--9.60%--
李娜2017-05-272020-01-092年7个月任职表现4.84%--13.00%--
李敏2019-11-18 -- 4年9个月任职表现3.99%--20.57%-29.04%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李敏养老金投资中心投资部副总经理、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710.9李敏:男,曾任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投资经理,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分析师,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业务总监;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养老金投资中心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2019-11-18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处于窄幅震荡、政策呵护的状态。房地产产业经历两年多的景气度下行后,在务实转变的政策环境下,逐渐呈现一定的企稳迹象;尽管房价和新房销量同比继续下降,但核心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暖。一季度的经济和金融数据较好,而二季度有所波动,主要的融资部门房地产和基建仍处于去杠杆的过程中,经济转型期金融数据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总体来看,生产较强,消费偏弱;出口和出海产业链较好,而内需仍有待提振,显示出当前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政策层面以稳健的态度托底经济。货币政策保持资金面稳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支持作用;财政政策态度积极,但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不强也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投放效率,总体上看政策更讲求实效。  资本市场反映了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地方国企的信用债供给下降,而居民风险偏好较低,低风险属性的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规模扩张,机构普遍面临的资产荒局面延续。债券市场收益率延续震荡下行,信用利差、期限利差等继续压缩。可转债市场系统性机会不大,但纯债机会成本较低,对固收类资产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半年末中小转债信用风险发酵,给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基金操作方面,继续以信用债为基础配置,在严控信用风险的基础上以求获取票息收益;上半年利率震荡下行,总体波动不大,波段操作难度较大。可转债主要关注债性较强、信用风险较低和有阿尔法机会的个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国内经济数据展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服务业PMI连续位于荣枯线以上,3月的制造业PMI也恢复到50以上,略超市场预期;经济数据中,制造业投资维持在高位,工业生产较旺,出口表现也较好;前两月社融数据合并来看总量也不弱。同时,经济结构上出现明显分化,房地产销售仍然疲弱,小阳春成色不足;节假日数据显示出居民较旺盛的出行和消费意愿,而房地产和社融数据又显示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偏弱,而先进制造业、出口和出海相关行业景气度较好。  政策层面保持稳健。货币政策保持资金面稳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支持作用;财政政策在去年资金投放较多的情况下,年初以来更加强调资金使用环节;对资本市场的规范治理也是一季度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经济结构的变化,映射到投融资市场上,显示出房地产基建等传统重资本行业的融资需求下滑,利率较高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供给下降;而居民存款和低风险属性的银行理财规模扩张。债券市场延续强势,资管机构在资产荒的局面下加大了长久期债券的配置力度,收益率显著下行,同时期限利差、信用利差进一步压缩。而权益市场延续波动和分化走势,一方面在结构上体现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总量上也体现出赚钱效应不强、追逐高分红确定性的特点。转债弹性不及股票,也无法完全复制股市丰富的结构性,性价比有所下降,而债券收益率下降也降低了其机会成本。  根据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本基金维持信用债配置为主、重视票息的策略,积极使用杠杆策略,维持中性久期,对利率债和可转债小幅波段操作,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力争获取债券持有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国内经济基本面从疫后复苏,短期增长面临一定压力,同时结构调整,政策引导高质量发展。  年初,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化,各行各业都有明显复苏。房地产销售在一季度经历一波反弹,此后再度陷入低迷。在2022年低基数基础上,全年的新房销售继续下滑;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增加,价格下跌,成交量有所增加。在人口趋势逆转、收入增长预期较弱的背景下,持续近三年的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滑,使得居民对房地产的未来趋势预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年内各类型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调整,鼓励居民购房,但总体效果不明显。长期来看,房价向合理水平回归,政策引导居民合理居住需求释放,同时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行业发展更符合基本面趋势。  各行业处于弱复苏的态势中。传统产业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上游行业的供给收缩较早,经营情况较好;而人口等长期问题对消费的影响较为明显,继而对中下游行业的需求带来压力,而这些行业的供给侧仍有待出清,整体经营情况不乐观。同时,房地产低迷使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从而对投资和消费都带来明显影响。外向型经济方面,尽管面临逆全球化,但国内出口结构积极调整,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成为主要拉动力,经济在压力中积极转型,酝酿持续发展的动力。  政策层面,保持定力的同时注重提质增效。财政政策发力明显,下半年通过让地方政府增发特殊再融资债券,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问题,另一方面增发特别国债,对冲地方财政的收缩,进一步托底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一方面积极配合,另一方面也在兼顾汇率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资金运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推动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下行。  海外方面,美国经济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压力下有所走弱,美债利率从高位有所下行。  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全年震荡下行。弱复苏的环境下,实体投资需求较为低迷,同时政策引导利率下行。信用方面,政策强调防范风险,下半年通过中央加杠杆方式缓解地方债务压力,信用债利差大幅压缩。权益市场受制于较为疲弱的基本面,全年震荡下行,转债跟随调整。  本基金2023年维持配置为主、重视票息的策略。在一季度收益率高点时积极增持信用债,适度拉长组合久期;年中时随利率下行降低杠杆和久期;四季度中期小幅增持利率债和银行资本债,适度拉长久期,信用债保持到期再配置节奏。全年收益主要来源于信用债持有票息为主。转债部分维持较为谨慎的配置,持有低价个券为主。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三季度,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做了具体部署,重点是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积极扩大内需,对于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均做了重点部署,会议还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等。各主要负责部门积极落实政策部署。央行下调了公开市场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保持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支持力度;房地产领域,购房信贷政策持续放松,地方层面也陆续放松限购等调控措施;资本市场方面,证券交易印花税调降;财政方面,化解地方债务的一揽子政策启动。  经济运行延续弱复苏的态势。中采制造业PMI自6月以来连续回升,9月已升至荣枯线以上;社融数据也开始回升,并有一定的结构优化迹象;工业增加值恢复性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季调环比转正,基建和制造业为主要拉动力;出口环比也出现改善迹象;部分工业品价格也触底回升。房地产仍是主要的拖累因素,三季度政策持续放松,一二线城市的销售数据在8月末9月初一度有脉冲式反弹,但持续性有待观察;同时,地区差异较大,大多数城市的市场景气度较低。土地市场和房地产投资仍然较为低迷。  海外方面,美国主要经济和通胀数据仍具韧性,资本市场对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出现一定反复,从而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国内资本市场三季度交易经济基本面逻辑。债券收益率先下后上,先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对基本面的担忧,后在政策推出后有所调整。受季末资金面偏紧因素影响,短端上行幅度远大于中长端;在化解地方债务的一揽子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城投债为代表的信用债利差明显压缩。  本基金三季度仍维持配置为主、重视票息的策略。在三季度中期小幅降低组合久期,收益率调整后加大配置力度。在当前基本面现状较弱、预期向上的环境下,新增配置以中短久期信用债为主,期望以稳健策略获取票息价值。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下半年,一方面需要继续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如果房价和销量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呈现企稳并持续,将显著缓解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下的压力,也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和整体信用环境的收缩压力,这可能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呵护;另一方面,也要紧密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可能给出口、出海带来的影响,以及制造业资本开支因此而发生的变动。政策层面,财政的托底效应仍有待释放,下半年地方对财政资金的承接进度有望较上半年提速;货币政策面临多重约束,在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市场、防范金融风险,是下半年主要的关注点。  本基金将继续以追求获取票息为主,随着信用利差逐渐压缩至极致的低位,组合的超额收益需要更多关注其他领域,力图把握利率波段性交易机会;同时关注可转债阶段性冲击带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