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安弘债券A
(004807.jj)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2.29万
成立日期2017-08-09
总资产规模
2.65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债券型当前净值1.2775基金经理罗雨王文华管理费用率0.60%管托费用率0.10%持仓换手率45.96%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3.3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中银证券安弘债券A(004807)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罗众球2017-10-212018-11-261年1个月任职表现2.94%--3.21%--
蒲延杰2021-01-182023-03-182年2个月任职表现-0.77%---1.66%-5.01%
吴文钊2018-11-262021-01-182年1个月任职表现8.74%--19.69%--
罗雨2023-09-01 -- 1年3个月任职表现4.94%--6.48%--
王文华2024-09-20 -- 0年3个月任职表现9.22%--9.22%--
计伟2022-12-212024-05-211年5个月任职表现-2.06%---2.90%--
王玉玺2017-08-092024-09-207年1个月任职表现2.23%--16.97%-5.01%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罗雨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01.3罗雨:中国国籍,硕士研究生、硕士,曾任职于莫尼塔(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员;2015年9月加入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9月1日起中银证券安弘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9-01
王文华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69.6王文华:女,曾任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分析员,高级分析师、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2012年3月至2021年7月任职于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债券研究员、债券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21年8月加入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历任中银证券安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中银证券汇享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中银证券鑫瑞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银证券盈瑞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银证券汇裕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中银证券安澈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中银证券和瑞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4-09-20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趋弱,PMI指数在50分位数以下运行。虽然各地陆续出台房地产托底政策,但仅在一线城市出现短暂的二手房成交量反弹,房地产投资依然低迷,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速依然大幅下滑。居民杠杆率高企,消费信心疲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续回落。9月下旬,当局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恢复信心、发展权益市场等措施,权益市场大幅上涨,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  报告期内,本产品以长久期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主,产品组合久期略微提升,至市场平均水平之上。同时,随着部分持仓债券的到期,本产品期末杠杆率也出现了自然下降。股票方面,继续维持较高仓位,并根据二季报的情况,减少了电子和通信行业的持股,并将其分散至计算机、先进制造等其他成长型的行业方向上。对持有的高股息股票,本产品也进行了调整,目前高股息股票的持仓平均股息率较调整前更高,且平均盈利能力也较调整前略微增加。整体而言,本产品的股票组合的股价弹性在三季度得到了维持,这也是本产品净值在基本出现较大上涨的主要原因。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经济复苏进程缓慢,风险偏好持续偏弱,叠加“资产荒”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债券利率中枢大幅下行。4月下旬前,在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政府债发行节奏缓慢、禁止“手工补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4月下旬后,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加大。受地产政策放松和央行多次提示长债风险影响,收益率一度出现反弹,其中长端和超长端上行幅度最大。5月初,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发布以后,受到全年通胀预期下调、政府发债节奏放缓以及股票市场快速下跌等影响,债券收益率重回下行趋势。特别是禁止“手工补息”后,银行端资金外溢至非银金融机构,非银欠配压力加大,资产荒局面加剧,信用债稳定性优于利率债,绝对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屡创新低。  上半年,本产品在债券方面继续以高评级信用债持仓为主,适当降低了组合的杠杆率,提升了组合的久期,并择机进行利率债的波段操作,为组合积累了一定的安全垫。  本产品对权益资产一直采取高股息+成长股的哑铃型配置策略。在整体维持较低换手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情况,动态地调整权益仓位和高股息股票及成长股的整体比例。  2024年1月A股大跌之后,本产品的权益资产配置积极地向成长股倾斜:对高股息资产和成长股地配置由年初的60%比40%逐渐调整至二季度末的20%比80%。二季度初以来,本产品的权益资产主要分布在包括电子在内基本面持续改善的硬科技方向;而高股息股票则回避前期涨幅过高的资源型红利股和其他股息率已经过低的方向,主要配置在公用事业、建材和消费等少数股息率仍高、盈利仍在持续增长的方向。  一季报以来,上市公司业绩的披露引发了市场预期的分化。整体而言,上市公司一季度披露和二季报预报的盈利增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在结构上与投资者的押注并不相同:年初至今上涨较多的高股息类资产,整体盈利增长不及预期,涨幅居前的银行、煤炭、公用事业等行业盈利增长整体减慢甚至负增长,而跌幅居前的成长和科技类行业盈利整体呈现低位反转的趋势。上市公司盈利的分化引发了市场预期的分化:悲观者认为国内通胀迟迟无法改善是一季报主板业绩低于预期的主因,也将持续拖累后者的改善,因此A股缺乏持续上涨的基本面支持;乐观者普遍将目光投向业绩明显改善的成长股。但由于国内终端需求持续不畅,历史上缺乏需求不强状况下成长股持续获取超额收益的经验,因此这部分对成长股的偏好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共鸣。一季报后市场观点的分化带来了5月初以后A股市场的震荡和风格的来回切换。  坚信业绩是股价变动的锚是我们对权益持仓进行调整的核心标准。市场的波动和反复往往包含了很多情绪上的映射,但长期来看业绩才是决定股价走势的根本动力。A股自2021年末开始调整以来,连续的下跌已经反映了较多的情绪因素,我们认为当下关注公司盈利本身可能带来更多的收益。由于成长股的盈利增长确实出现了符合我们预期的改善,一季报期之后我们按照此前的计划调升了成长股配置的比重,卖出和调整了此前为本产品获取了较多收益的高股息股票。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债券市场利率中枢快速下行。一季度初,受央行超预期降准、年末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政府发债节奏放缓以及股票市场快速下跌等影响,收益率整体快速下行,其中超长端利率下行幅度最大。2月初,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发布以后,市场对全年通胀和远期经济增长的预期进一步下调,债券收益率在1月末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行,30年国债的期限利差也达到2002年以来的新低。3月出口和通胀数据的发布,缓解了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叠加3月MLF缩量续作和政策利率继续保持稳定,债券收益率从下行转向震荡,但仍然维持强势。  报告期内,本产品在债券方面继续以高评级信用债持仓为主,保持中性久期,择机降低产品的杠杆率。股票方面,维持中高仓位,以新能源、先进制造等符合当前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公司为主。在春节之前的A股低点,本产品根据成长风格和高股息风格之间的相对估值变化,加仓了部分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成长风格的股票,保持了春节后股市反弹期间整个股票组合的股价弹性。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债券收益率主要受市场对于经济修复的预期而变动,年初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由乐观转向悲观,债券收益率短暂上行后开始震荡下行。期间经历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央行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7月份超预期的政治局会议和8月份央行意外调降MLF利率,债券利率下行至年内低点。随后随着资金价格中枢上移、再融资债券供给压力加大和支持地产政策的陆续出台,债券收益率出现反弹。12月初,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打消了市场对于经济强刺激的担忧,MLF超量续作下资金面转向平稳,叠加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消息提振,债券收益率开始转而大幅下行。全年来看,短期限债券波动率高于长期限债券,期限利差收窄。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约28BP,超长债表现活跃,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约45BP。  2023年股票市场震荡下跌。在国内企业盈利增速放缓和海外宽松节奏明显慢于预期的情况下,电子、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基金重仓股普遍下跌,而以煤炭、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股票普遍上涨。在我们看来,机构投资者对中美货币宽松的预期较高,而对国内经济的展望日趋谨慎,使得部分机构投资者集中选择他们认为的与经济增长关联度低、而对货币宽松敏感性高的科技股作为抱团方向。然而在过去几年中,这些行业也是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最多的方向,过度的融资带来了这些行业产能的普遍过剩,因此被部分机构投资者看好的科技股反而成为所有上市公司中供需关系最差的方向。因此,当货币宽松不及预期,而行业供需关系的恶化又使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出现边际下滑时,这些公司的股票就会经历业绩和估值的双杀。  面对机构重仓股的调整风险,我们在报告期内调整了股票配置的方向:一方面,我们大幅增加了盈利能力边际改善的高股息个股的配置,后者由于盈利能力的改善,股息率能够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维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维持了在科技成长方向的股票配置,但在择股上更看重公司的科研壁垒和行业优势。在债券方面持仓继续以高评级信用债为主,利用宽松的资金面进行杠杆运作,并择机进行利率债的波段交易,为产品提供了稳健的收益。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压力依然较大。受海外制造业景气回落影响,出口增速可能在下半年逐渐放缓,美国大选也为出口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消费方面,居民对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制约了消费的复苏。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二季度GDP增速4.7%,完成全年5%左右的目标难度在加大,下半年或将面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下半年政府可能会加大稳增长力度,货币政策预计仍将维持宽松局面。虽然债券供给压力可能加大,但依然难改资产荒局面,经济基本面短期难以明显转强的背景下,债券收益率或将延续震荡下行走势,收益率调整空间不大,但需警惕超预期的刺激政策的可能。  总量政策友好有望助力市场信心修复。从二季度经济增长的情况看,上半年与资本市场表现密切相关的名义增长有小幅改善,而与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相关的实际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这为全年经济完成增长目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国内经济的需求构成来看,出口、消费和政府支出是三大主要成分,其中出口受到海外制造业景气回落的影响增速将在下半年逐渐放缓;消费则由于居民收入的减速,自5月份开始出现了下滑的信号;政府支出实际上是影响下半年需求最主要的动力和变量。另一方面,和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土地成交并未随着地产销售的改善,反而继续走低。即使不考虑土地成交不旺所指向的地产需求疲弱,对上下游行业产生增量的拖累(既影响GDP增长,又影响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单考虑土地成交价款负增长扩大对许多地方政府收入的影响,也会拖累下半年政府支出的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宏观政策在当前时点果断出手稳定经济的概率明显增加,且和过去几个季度的方向不同,政策在财政和货币等总量方向上发力的概率更高,这将有助于下半年经济名义增长的持续改善和市场信心的修复。  二季报预告中,企业盈利企稳对成长股未来股价表现是积极信号。历史上看,成长股和科技股的表现与市场对未来盈利的预期变化呈正相关。考虑到下半年国内名义增长将好于当前水平,上市公司盈利在2023年4季度见底并持续反弹是概率较高的可能性。因此,当下时点成长和科技股相对其他风格的股票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更大。同时,成长股和科技股近几个季度在财务方面的改善并没有被市场准确定价,即使未来A股因盈利不达预期出现下跌,业绩趋势更好的成长股和科技股也能获得相对收益。综合以上理由,在不对基金整体净值产生过大拖累的情况下,我们将保持对成长股和科技股的高配置比例。  如何看科技股和美股纳斯达克映射的问题?美股下跌是否会拖累国内成长股和科技股业绩增长在股价上的兑现?我们认为当前阶段影响有限。一是因为国内当前的成长股和科技股盈利确实出现了改善,且它们广泛地处于国内政策支持的方向上,业绩改善的趋势很难戛然而止,这和过去几年没有业绩纯炒概念是不一样的;二是美股下跌是估值的问题而不是业绩增长的问题,那么国内成长股和科技股即使作为美股上市公司的上游,业绩改善的趋势并不会因为美股下跌而发生改变;三是国内成长股和科技股经过几年的调整,当前的估值泡沫较少,向下的风险有限。因此,美股若出现大幅下跌,可能在短期对国内成长股和科技股的走势产生有限的冲击,但不会改变后者中期的股价趋势和方向。  除此以外,我们观察到年报和一季报显示小市值和微盘股整体的财务风险仍在逐渐增加,应当继续回避。目前,本产品的股票持仓里小市值和微盘股的占比较低,相关的风险暴露较小,未来我们在这些方向增加配置也会非常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