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扬景欣混合A
(005664.jj)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8-05-10
总资产规模
2.47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4172基金经理赵世宏管理费用率0.8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130.52%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5.7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鹏扬景欣混合A(005664)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卢安平2018-05-102019-08-151年3个月任职表现8.95%--11.44%--
赵世宏2019-05-22 -- 5年2个月任职表现6.08%--35.83%14.81%
王华2018-05-102019-08-151年3个月任职表现8.95%--11.44%--
焦翠2019-08-152024-04-184年8个月任职表现5.68%--29.45%14.81%
茹昱2020-11-022021-03-020年4个月任职表现5.10%--5.10%--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赵世宏本基金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127.9赵世宏先生: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曾任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鹏扬景沃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3月20日至2022年7月13日期间)、鹏扬景升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1月4日起任职)、鹏扬景欣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9年5月22日起任职)、鹏扬景瑞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2月19日起任职)、鹏扬景科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4月10日起任职)、鹏扬数字经济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9月7日起任职)、鹏扬竞争力先锋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12月21日起任职)、鹏扬丰融价值先锋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3月25日起任职)。2019-05-22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2季度,全球经济动能总体延续较强的韧性,部分发达国家央行逐渐步入降息周期,市场对宏观风险的定价总体延续低位。其中,美国经济“软着陆”仍是主流叙事,经济动能来回摇摆,受金融条件松紧的影响很大,目前未出现趋势变化。美国通胀回落速度偏慢,但是供给端的进一步正常化降低了市场以及美联储对于二次通胀的担忧。2024年2季度,国内经济动能有所放缓。政策方面,总量政策强调“固本培元”,房地产政策从“三大工程”转为“放开限购+贷款收储”,货币财政政策的强度不及预期。内需方面,制造业投资在产业政策以及出口带动下保持较高增速,消费和基建投资的动能走弱,房地产销售与投资依然较弱。外需方面,受益于美国经济韧性、新兴市场经济好以及价格优势,出口保持较高水平。通货膨胀方面,上游资源品价格仍维持强势,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品价格延续低迷,核心原因是上游产能受限、中下游资本开支较大以及内需偏弱。流动性方面,受到汇率贬值压力的影响,降息预期落空,但资金利率基本保持平稳。信用扩张方面,央行在高质量信贷的目标下挤掉信贷水分,信贷和存款增速下滑;结构上,私人部门融资偏弱,政府部门融资回升。2024年2季度,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1.06%。受“手工补息”的叫停、资金面整体宽松以及宏观基本面依然偏弱的影响,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信用债方面,信用利差普遍收窄,AA-评级债券的信用利差压缩最为突出。转债方面,市场先涨后跌。4月至5月市场上涨的驱动来自股债同步走强以及转债估值修复。6月份转债估值一度降至过去5年的低位水平,弱资质转债出现急跌,市场下跌的核心原因是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大范围扩散。至报告期末,转债估值水平中性略偏低。债券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卖出了部分性价比下降、利差已压缩至低位的信用债,提升了组合的流动性,并择机灵活参与了利率债的波段交易。截至报告期末,组合债券仓位和杠杆维持中性,组合流动性较好。2024年2季度,政府密集出台了房地产政策,还陆续推出了设备更新、低空产业、车路云等行业政策,有利于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的盈利仍处于偏弱或弱复苏阶段。股指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先涨后跌。大部分红利类资产维持资金净流入;成长类行业大多呈现轮涨轮跌的走势,行情持续性不强。进入2季度后半段,部分科技公司景气度有回转迹象,叠加AI终端的预期提升,科技股关注度提升较多。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适度调整了组合持仓,使配置结构更为均衡和分散,加强关注持仓公司的估值水平,并兼顾企业的长期发展逻辑和短期业绩。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1季度,全球经济动能延续较强的韧性,随着发达国家央行逐渐引导降息的预期,市场对宏观风险的定价延续回落趋势。美国经济“软着陆”仍是主流叙事,通胀回落速度偏慢,但是供给端的进一步正常化降低了市场以及美联储对于二次通胀的担忧。2024年1季度,国内财政政策发力平稳,两会确定了今年以及未来几年均会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政策,中央财政明显发力抵消了地方土地收入下滑的影响,居民与企业信心延续修复。内需方面,在春节假期带动下出行消费旺盛;基建继续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保持高增;制造业投资在产业政策以及出口带动下增速上行;房地产市场整体承压。外需方面,海外需求韧性较强,出口价格拖累有所缓解,出口动能延续回升。通货膨胀方面,1季度国内CPI同比中枢小幅上行、PPI同比保持低位。其中,服务价格在春节假期带动下明显上行;上游资源品价格在原油价格上行、国内地产投资保持低迷的影响下整体震荡;下游商品价格依然承压;总体而言目前通胀压力极小。在制造业供给能力较强、劳动力市场供求不紧张、房租平稳的情况下,核心CPI总体中枢依然会保持较低水平。流动性方面,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偏慢以及降准的影响下,资金面整体宽松,资金利率波动不大。信用扩张方面,在高基数以及高质量扩信用的影响下,社融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企业融资较强,中长期融资同比多增。居民短期贷款回落,中长期贷款跟随地产销售保持低位。此外,M1增速保持低位,当前资金活化程度较低。2024年1季度,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1.35%,受存款利率调降以及政策利率调降预期的影响,债券收益率总体回落,利率曲线整体下移。信用利差方面,1季度信用利差走势分化,中高等级信用利差波动较小,AA-利差大幅收窄。1年内信用债利差小幅上行,1年内AA及以上城投和产业利差上行5-10BP,1年内AA-产业利差下行近50BP。中高等级中长期信用利差普遍压缩5-30BP。AA-产业利差普遍收窄50BP。AA-城投利差收窄50-150BP。1季度,转债市场整体呈V型走势,但抗跌属性明显优于小盘股。在春节前触及低点后,跟随股市反弹约5%。进入3月后窄幅震荡。截至报告期末,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81%,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下跌4.20%,同期正股指数下跌10.12%,转债估值一度降至过去5年的低位水平,至报告期末估值水平仍不高。债券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适度止盈去年底加仓的信用债,并择机灵活参与利率债的波段交易。报告期末,组合债券仓位和杠杆均明显降低。目前组合持仓均为AAA级的信用债,组合流动性较好。2024年1季度,部分行业出现景气度向好迹象。政策对于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对新质生产力(具体行业如人工智能和创新药等)明确鼓励和支持。对于资本市场,新的监管层上任后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并针对资本市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改革举措。受此助力,市场出现久违的触底反弹,但结构分化仍持续,低估值高股息继续走强,成长行业分化较大,人工智能、出海、创新药等均有不错的阶段性表现。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基于上述变化,结合长期产业趋势和政策导向,增配了创新药、电力设备、新能源,减配了科技和部分制造业,止盈了部分高股息持仓。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美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尽管年初市场对美国经济在美联储持续货币紧缩压力下有着较强的衰退预期,但从全年看,美国经济由于宽松的财政政策支持整体沿着“软着陆”的方向演绎。期间,3月的硅谷银行破产引发市场对信贷紧缩的担忧,但该事件并未对经济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美国就业和消费保持较强的韧性。2023年,美联储共加息100BP,从9月份的FOMC会议开始暂缓加息。10月以后伴随着通胀水平的逐步回落,美联储的态度出现明显转向,市场对于2024年预防式降息的预期也逐步升温,美债利率在10月短暂冲高到5%以上后逐步回落,美国纳斯达克股票指数大幅回升创出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经济在疫后修复、政策保持定力、地产延续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波三折。2023年年初,中国经济迎来了近几年最强的“开门红”,1季度GDP环比增长2.2%。进入2季度,地产销售明显走弱,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经济有所承压。7月政治局定调之下,政策重新发力。3季度政策效果显著,叠加居民出行旺季,经济企稳回升。进入4季度,房地产市场再次下滑,资金利率上行,经济动能有所走弱。通货膨胀方面,2023年物价整体承压。全年来看,CPI同比持续回落,猪肉价格低迷带动了食品价格走弱,油价回落带来能源价格走弱,需求不足带来耐用品价格低迷,服务价格温和上涨,PPI与核心CPI低位震荡。流动性方面,1季度信贷投放强劲,资金面总体偏紧。2季度经济基本面有所回落,央行引导资金利率持续下行。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在6月下调了LPR利率,在6月和8月两次下调了OMO、MLF利率。8月中旬之后,海外利率上行带来汇率承压,央行收紧资金面以维护汇率稳定,流动性持续偏紧。12月之后,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叠加财政资金逐步投放,资金利率逐步回落。信用扩张方面,2023年社融先上后下。1季度信贷数据实现“开门红”,广义社融同比增速回升。但随后企业端融资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叠加房地产销售回落,企业与居民中长期贷款走弱。8月之后,在地方政府债发行加速的背景下,社融增速逐步温和回升。总体来看,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依然偏弱,需要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3年,债券市场利率在上半年逐步回落,在下半年先上行后回落至年内低点附近。具体来看,1季度金融经济数据较强,债券利率呈现高位震荡状态。4月、5月,经济数据边际走弱,资金面宽松,利率曲线整体下移。6月、8月两次降息,债券利率整体延续下行。8月下旬之后,央行抬升资金利率以稳定汇率,10年期国债利率回升到2.70%附近。9月至10月,稳增长政策重新发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放量,在汇率持续承压的情况下,资金利率保持偏紧状态。进入12月,经济压力加大,汇率压力缓解,资金面有所转松,债券利率重新回落。信用利差方面,2023年信用利差整体呈现L型走势。1月至3月下旬,受供需结构及地方政府化债预期的影响,信用利差大幅回落。4月下旬至6月底,利率债收益率回落,利差被动走扩。6月底至8月中旬,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利差压缩。8月下旬资金面收紧之后,利差有所上行。9月中旬之后利差在震荡中小幅回落。可转债方面,中证转债指数全年下跌0.47%。可转债估值自8月后进入下行趋势,整体处于过去两年的较低水平。年内的主要行情集中在1月、6月和7月,但整体赚钱效应不佳。当前位置的转债资产具备一定配置价值,但在净供给放缓、转股预期下降等背景下,择券难度进一步提升。债券操作方面,本基金坚持主要投资于高等级信用债,辅以利率债波段交易的管理思路。本报告期内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货币政策及宏微观流动性变化灵活调整组合久期与杠杆,跟踪各品种利差灵活调整组合持仓结构。具体而言,组合年初把握信用债收益率绝对高位的加仓机会,保持了较高的静态收益;年中则灵活参与波段交易,如8月降息后止盈部分持仓资产;年末则重点加仓信用债提高组合久期。总体看,纯债部分收益率跑赢大部分中长期纯债基金。2023年,股票市场意外地延续前期下跌趋势。复盘来看,经济基本面经历了疫后短暂修复及持续低迷的过程。特别是国内消费、地产链等产业链,经营压力相对更大,这些行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到的下游及中游的上市公司也较多。与此同时,外资持续流出,对其重仓的行业和个股带来较大卖压。基本面压力和资金流出压力共振,这些变化基本映射到了资本市场。下行期,大企业、国央企、资源型、外向型企业经营相对稳健,受影响较小,中小型、行业竞争激烈型、内需型企业经营压力大,股价走势也呈现明显剪刀差。这一年国内外也涌现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新技术进展,特别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苹果MR以及华为产业链回归,带来了局部的投资机会。权益操作方面,本基金于1季度增配了部分人工智能的核心标的,同时优化了部分消费和顺周期持仓,使得组合更加平衡;后于2季度止盈了部分人工智能持仓,增配了新技术、自主可控、汽车类相关公司,减持了大部分顺周期持仓。下半年,增配了部分医药、高股息资产、华为产业链和出口产业链相关的优质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3季度,全球经济动能延续较强的韧性,伴随着通胀的逐步下行,全球宏观风险进一步回落。强劲的数据增强了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叙事,市场也因此重估中性利率,驱动长端美债利率显著提升。在沙特和俄罗斯共同减产的催化下,原油供需缺口开始浮现,油价在3季度出现了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对二次通胀风险的担忧。美联储3季度加息25bp,最新议息会议进一步淡化明年的降息指引。2023年3季度,在7月份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国内货币政策加码、财政政策重新发力、产业政策保持积极,并且围绕着“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化债”以及“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内经济动能企稳。在上述政策与经济背景下,内需方面,消费、投资均有所企稳,基建继续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制造业投资在重大项目推动下保持韧性,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则支撑消费企稳好转,服务消费保持高增长、耐用品消费保持正增长,房地产依然对经济形成拖累;外需方面,海外需求阶段性触底、价格拖累缓解叠加去年低基数,出口同比增速出现触底回升的迹象。通货膨胀方面,3季度国内CPI同比整体有所回升、PPI同比触底回升,服务价格在出行旺季有所上行,上游资源品价格在供给扰动、海外需求上升、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下明显上涨,下游商品价格逐步企稳,总体而言目前通胀压力较小。随着居民收入改善以及资产负债表修复,核心CPI有望低位震荡回升,但耐用品价格低迷将部分对冲服务类价格上行幅度。流动性方面,7月资金面偏松;进入8月,在稳外汇和政府债券发行加速的影响下,资金面转紧,资金利率波动加大。信用扩张方面,政府融资重新发力支撑社融同比增速企稳回升。企业端,整体融资不弱,在政策推动下,中长期贷款持续投放。居民端,与消费相关的短期贷款回升,中长期贷款跟随地产销售低位企稳。不过当前资金活化程度依然较低,随着经济进一步回暖以及库存去化,后续可能会出现改善。2023年3季度,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资本市场出台了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国内大部分行业景气度出现回暖趋势,企业盈利逐渐走出低谷,国外需求延续强劲趋势。A股市场则继续承压,特别是医药、新能源、消费板块持续回调。另一方面,高股息资产、上游周期品、华为产业链和出口产业链走势较强。我们基本可以看到经济和市场的曙光,但同时需要更深入和审慎地挖掘其中的超额收益。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根据市场节奏,增配了部分高股息资产、华为产业链和出口产业链相关的优质公司,适度交易了部分医药持仓。2023年3季度,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0.01%,债券利率先下后上。7-8月份,受碧桂园事件冲击、央行超预期降息、资金面偏紧的影响,利率曲线牛平。9月份,受央行稳汇率诉求以及宽信用政策预期的影响,利率曲线熊平。信用利差方面,3季度信用利差走势分化。1年内信用债利差普遍下行,1年内AA以上城投和产业债利差下行5-10BP,1年内AA-城投利差下行近40BP。中高等级中长期信用利差波动较小,AA-城投利差收窄15-25BP。3季度,转债市场呈倒V型走势,8月初见顶回落。整体上,大盘偏债类转债基本走平,平衡和偏股类转债的跌幅较深。截至本报告期末,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52%,同期正股下跌4.23%,转债表现出一定抗跌性。债券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继续坚持以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要投资标的,并灵活参与利率债、商金债、银行资本债等品种波段交易。目前组合持仓仍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流动性较好。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海外经济动能预计将出现一段时间的回升,但是劳动力市场热度的逐渐降温将驱使美国经济逐步走向浅衰退。我们预计2024年海外经济将先演绎降息预期回摆的逻辑,2024年2季度之后,经济将周期性放缓,美联储转向预防性降息。全球通胀将在2024年延续放缓,但美国通胀相对维持韧性。若美联储选择预防性降息,二次通胀压力将有所回升。总体来看,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将带来全球流动性改善和风险偏好的提升。展望2024年,国内经济将在政策逐步积极的背景下波浪式前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高债务负担、高实际利率、交付风险将抑制购房需求。我们预计2024年新房销售同比负增长但环比将反弹,地产施工与投资的下滑压力较大。企业部门实际投资回报率较低,叠加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企业逆周期增加国内资本开支的意愿不强。地方政府部门的债务风险在“一揽子化债方案”出台之后得到大幅缓解,但债务存量依然庞大,且城投平台监管力度加强叠加土地收入持续低迷,地方政府总体扩表能力有限。综合上述分析,我们预计居民和企业部门、地方政府、金融部门均面临一定收缩压力,对外部门向上弹性有限,中央政府财政扩张空间较大,央行有能力引导实际利率下行,这将是经济政策加力的主要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一年,需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以求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在当前居民购房行为对需求侧政策响应偏弱以及房企信用风险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房地产的供需政策大概率将继续加码。从货币信贷端来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继续降低,信贷新增供给将更多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同时积极盘活存量信贷。我们预计信贷投放将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下,通胀压力较小,我们未看到驱动通胀中枢明显上行的因素。核心原因是在劳动力供给充足、房地产市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外需短期难以明显改善的背景下,整体物价水平难以出现明显上行,通胀中枢大概率将保持偏低位置。展望2024年债券市场,我们认为利率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当前利率高于基本面隐含的合理水平。利率将由货币政策的变化打开下行空间。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经济基本面利好债券市场。地产销售环比有反弹空间但中期仍有下行压力;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控制信贷质量将抑制信贷数量的增长;中下游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价格依然面临压力。其次,资金面是限制利率下行的核心掣肘,当前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极度平坦,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的终局方向是保经济,因此资金面将是债市的潜在利好因素。债市面临的基本面风险主要是政府部门加大扩张力度,但地方化债与中央财政需要低利率环境支持,因此债市调整前将给我们提供充足的应对时间。信用利差方面,截至本报告期末,信用利差回到了历史较低水平,我们预计未来信用利差中枢难以上行,但信用债的超额收益将减少,策略上需要兼顾久期与票息策略。回顾过去一年甚至两三年,经济数据和资本市场整体低迷,固然有各种偶发因素影响,但仔细观察,能看到一些拐点性、趋势性变化,这些变化日积月累,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更值得反思和重视,其中也蕴含了我们对权益市场未来走势的展望。首先,地产周期见顶是最大的灰犀牛。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崛起的贡献居功至伟,随着人口增速放缓和存量房屋数量积累,地产见顶有其必然性。地产产业链长、影响大,并且对金融体系、居民和机构的资产配置也有巨大影响。我们的社会、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适应这个变化。我们作为投资者,尤其需要重视。其次,竞争变得激烈。国内经济体量变大以及人、钱、地等生产要素的易得性,使得大部分行业供给扩张很容易超过需求,因此虽然还能看到需求增长,但是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空前,尤以中游制造业、下游消费、科技等行业为甚。从投资角度看,在这类行业中选取竞争壁垒高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难度在急剧增大。第三,黑天鹅变多。由于地缘政治变动,部分高端科技制造业的进口和出口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相关公司的商业逻辑甚至生存会受到特定事件冲击,持有这类公司股票要承担正常经营以外的风险。第四,商业模式的经济外部性变得重要。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在当前环境下,应特别重视外部性的研究,如果某个商业模式攫取了异常或者不合理的回报,对社会总体福利产生显见的影响时,不应再一味追求其商业模式的完美,而应重视其可持续性。第五,新出口时代来临。出口,特别是品牌出口、产能走出去的企业,将迎来较长时间的景气周期。鉴往知来,未来我们在选股和配置中,会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精选那些仍具有较高壁垒的少数行业或企业,以及强创新引领的赛道,避开景气下行、地缘政治影响大、负外部性类型的公司。从行业上看,上游资源品、行业充分出清的传统行业、医药、科技、出口等行业符合上述标准的公司较多。就大盘而言,经过连续3年的下跌,基本消化了大部分抛压,我们比较乐观,认为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本基金将保持相对平衡、但集中度更高些的配置策略,选取上述选股标准中的优质公司做配置。2023年就权益投资而言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本基金也给各位持有人造成一定的亏损,深感抱歉。2024年及未来,我们一定始终秉持持有人利益优先理念,更加勤勉尽责,更加敬畏市场,更加精雕细琢,力争为持有人挽回损失,创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