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臻选成长灵活配置混合A
(005732.jj)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8-08-15
总资产规模
1.70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7231基金经理易智泉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416.76%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9.56%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富国臻选成长灵活配置混合A(005732)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易智泉2018-08-15 -- 5年11个月任职表现9.79%--74.44%-4.36%
俞晓斌2018-08-232020-04-171年7个月任职表现29.91%--53.90%--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易智泉本基金现任基金经理186.8易智泉,学士,曾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组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投资主办人,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深投资经理;自2017年8月加入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富国基金权益投资部高级权益基金经理。自2018年08月起任富国臻选成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0年08月起任富国兴泉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0年09月起任富国稳进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03月起任富国优质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08月起任富国诚益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21年10月起任富国信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具有基金从业资格。2018-08-15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本季度权益市场先涨后跌,沪深300指数下跌2.14%,基金重仓指数下跌4.11%,中证2000下跌13.75%,中证红利指数微跌0.48%。受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推动,中字头红利板块大多取得正收益。4-5月份受一季报业绩超预期推动,制造业出海个股普遍出现上涨,其后6月份,受到美国和欧洲对部分行业加征关税消息打压下,出海产业链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消费板块受到内需数据疲弱影响,股价震荡走低,另外各地传闻的税务追缴等消息也打击了市场情绪。本季度组合中出海链个股和医药个股,遇到一定幅度的回调,我们认为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医疗反腐等政策正是对中国优秀个股的新一轮筛选和验证,通过筛选的优胜者将甩开与普通公司的差距,摆脱内卷格局,成长为跨国企业和行业新龙头,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这是属于少数优秀企业的巨大机会。从这一逻辑出发,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对同一行业的公司给予同等估值,并非合理。同时,我们继续看好红利资产,包括电力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以及部分低估值资源类标的。预计宏观经济政策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对权益市场中期展望看好结构性机会,内外部利空因素已经在市场定价中充分反映。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本季度市场继续面临自加强的流动性收缩和下跌,在救市之后指数出现反弹,前期存在泡沫的板块却不再反弹。而价值股、红利股均创出新高,真可谓水落石出,水落金显。我们减配黑色资源增配黄色资源,继续增配出海的优质企业。虽然当前的市场估值基本反映了对国内经济较悲观的预期,但一些高估值板块仍存在下跌空间。随着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未来一段时间高股息红利股仍将继续为投资者贡献较好的回报。全球货币过剩与资源行业供给不足,继续对中国以外的世界经济造成通胀压力。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人民币汇率应显著高于当前水平,因而中国出海企业都显著受益于目前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但另一方面也将导致全球贸易格局不平衡,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必须密切关注贸易冲突和国际摩擦,我们的投资组合规避了那些容易引发贸易争端的敏感行业,主要投资于安全度较高的非敏感行业中的优质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本年度,立足于估值安全边际,组合进行了有倾向性的适度分散投资,组合中主要的投资标的经营状况都符合预期,但是部分个股的股价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情绪的变化幅度之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上半年有两个市场热点,其一是中特估,本组合中有部分持仓与中特估交叉,比如公用事业和中药类的资产,但是我们的投资基于永久性的需求、公司的经营壁垒以及合理或较低的估值水平,但并非因为市场炒作中特估题材而投资。  客观来说,我们早已研判经济景气度较差,下半年A股市场单边下跌,本组合尽力避险,受限于客观原因无法执行组合管理策略。但是市场预期继续下修略显过度,最后演化成市场恐慌和流动性危机。幸好本组合配置了较多类债性的红利资产,部分抵消了其他资产的账面损失。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所有金融资产的回报率都将被动下降,资本平均回报预期不应幻想能保持在年均两位数以上。我们对于公用事业类公司,最关注的指标是持续分红的能力和意愿。近两年,一些垄断型国有企业在对待流通股东方面出现正面的改变。历史上,A股是一个重融资低回报的市场,今年以来,以多家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都在提高分红比例,并且作出了较长时间的分红承诺,这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变化。  另一个热点就是源于美国的AI进展,市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对技术革命的期待和追捧。但是我们研究国内资本市场的AI相关公司之后,判断其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并且估值也显著偏高。我们倾向于认为,中国AI大模型会是一个格局模糊且并非完全市场化竞争的领域,类似于之前几年热门的云计算公司,发展多年至今难以盈利。对于大模型产业来说,算力是短期最显性的需求,后面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呈现出来,由于开源大模型的快速进展,很可能不需要“重复造轮子”,也就不需要这么多算力用于AI训练。短期暴涨的光模块个股很可能只是又一个拱起来的脉冲式景气周期。相对而言,我们在A股更关注能用AI创造应用价值的公司,目前来看,在基础性IT编程、文档办公和传媒娱乐行业能看到快速的应用,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但是创造的新需求还不明显。重温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以电视机行业为例,2000年,中国彩电产量大约4200万台,到2018年峰值产量达到1.97亿台(国内零售量约4800万台),期间经历了从CRT显像管技术、背投技术和到等离子体和LCD液晶显示技术的变革,属于典型的技术创新驱动的消费成长型行业,在这18年中,行业主要企业产值增长了约6-10倍,然而行业指数涨幅不到1倍,也就是说为股票投资者创造的年化回报率仅为3%左右,在这18年期间股价波动率多次超过100%。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优势产业,典型的成长型行业,但也是同质化竞争行业。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成长的红利在极大程度上被过度激烈的竞争所消耗,企业创造的价值绝大部分转化为了社会价值,只有极少部分能分享给股东。这可能也是其他众多同质化竞争产业的固有特征,不限于消费电子、半导体、仿制型新药、新能源、电动车等。在国内的现实中,我们看到产业创新非常快,成长的红利期都不太长,而过度激烈的竞争消耗了大部分创新的价值。当前市场对于所谓成长股的追逐,未充分考虑到大部分企业沦于平庸后股价下跌的风险,却隐含着对竞争胜出者产生巨大回报的要求。从股票投资而言,低胜率,需要极高赔率来补偿风险。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胜率比赔率更重要。因此,我们更加关注公司本身的经营壁垒、长期经营的风险、盈利质量,是否重视对流通股东的回报,估值安全边际,热门通常意味着风险,需要警惕。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本季度市场继续下跌,原因是决定市场走势的主要矛盾未发生明显改变,资金面美元继续加息,资本外流并未停止,国内宏观经济略有改善但不足以构成明显回暖,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投资仍然低迷,急需政策发力托底,降息力度还需要加大,而消费信心的恢复则需要更长时间,或者出台对弱势群体有真正实质意义的帮扶措施。消费的修复,正在发生,但是修复的斜率比市场预期的小,而且各类消费的修复程度有明显差异,奢侈品和豪华车消费快速修复,旅游出行人数显著修复,但是平均消费金额还没有修复到疫情之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认为短期难有超预期的经济振兴政策。很多人指望再来一次大水漫灌,突破一些非常大的政策框架,但我们认为不是好的方案,而且有很强的副作用,更重要、更有效的政策应当是针对低收入和失业群体的帮扶政策,或者学术界倡议的“国民收入计划”,大幅提高全民福利保障水平的底线,如果有这类政策,将会显著恢复经济内循环的活力,改善结构性困难。本季度组合仍然维持前期投资策略,主要配置低估值的红利型股票,以及风险出清的医疗健康标的,耐心等待股价向真实价值回归的过程。虽然受到中美关系的冲击,受到国内产业和监管政策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规律仍然顽强地存在。目前来看,地缘政治的干扰推动了国内企业的积极应对,更多企业谋划全球布局,包括北美、欧洲、中东和拉美市场。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利润率是高于国内的。全球贸易交换的意愿、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和优质的商品,本身能超越各种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因此,商业的原则依旧有效,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成长模式。虽然宏观上仍处于较长的经济动能转换期,但股票市场正在逐渐适应。美国加息周期处于顶部区域,美元加息对全球经济影响风险释放。国内经济政策有定力,创新、先进制造业备受支持;对房地产土地财政以及化解金融风险很坚持;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中短期内效率降低,表现为资本开支加大,技术要素贡献率提升。长期来看,有战略眼光、管理优秀、对产业链有价值的企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年初市场在憧憬疫后经济恢复的热情之后冷却下来,看到了国内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地产需求、居民消费率的低迷,这在PPI和CPI上都有体现。上半年,经济增速低于预期,PPI和CPI连续多月为负值,青年人失业率较高,都是经济没有充分发挥潜力的表现。  过去三年多,中国经济遇到了中美关系、疫情以及地产行业的变化。在一些政策支持下,经济年增长达到4.5%左右,低于2019年的6%的水平。同时,短短三年内,中国经济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出口贡献率明显提升,消费贡献率有所下降,制造业投资扩张很明显,一些服务性的消费行业仍比较低迷,经济结构的扭转导致目前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  全社会总需求不足,是各种短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有结构性的因素,也有一些短期的冲击。短期冲击的部分,未来可以得到缓解,但结构性的部分比较难解决。  宏观上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居民部门去杠杆。2022年至今,全国居民存款余额持续高增长,有疫情压制消费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居民部门主动降低金融投资比例、主动偿还房贷等去杠杆的效应,这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和房地产产业链的低迷互为映照。其次是制造业去库存的影响。去年年底至今,制造业部门经历了一次从悲观到春节以后疫情积压的需求释放,带来了一波被动的去库存。后来,需求转入企业,又做了一波主动去库存。对总需求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需求的下降比正常的周期更深,持续时间也更长。  第三是消费意愿的下降。疫情前后城镇居民消费率下降了大概4、5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结束,生产的恢复,生活秩序的恢复,虽然不指望很快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应该是一个正常可预期的事情。  消费的修复,正在发生,但是修复的斜率比市场预期的小,而且各类消费的修复程度有明显差异,奢侈品和豪华车消费快速修复,旅游出行人数显著修复,但是平均消费金额还没有修复到疫情之前。很多人指望再来一次大水漫灌,突破一些非常大的政策框架,但我们认为不是好的方案,而且有很强的副作用,更重要、更有效的政策应当是针对低收入和失业群体的帮扶政策,或者学术界倡议的“国民收入计划”,大幅提高全民福利保障水平的底线,如果有这类政策,将会显著恢复经济内循环的活力,改善结构性困难。  更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名义GDP增速下降,在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权、事权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今明两年,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体系的水温、中西部长期发展潜力,我们认为最终会得到一个各方利益平衡的解决模式,最终实现债务问题软着陆。虽然受到中美关系的冲击,受到国内产业和监管政策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规律仍然顽强地存在。目前来看,地缘政治的干扰推动了国内企业的积极应对,更多企业谋划全球布局,包括北美、欧洲、中东和拉美市场。并且,大部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利润率高于国内市场,此外人民币汇率、运费、大宗原材料回落都帮助了出口。这些受益的公司主要是电子、机械、代工制造类,也包括电动车和商用车。全球贸易交换的意愿、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和优质的商品,本身能超越各种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因此,商业的原则依旧有效,中国制造业和商品走向全球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成长模式。我们看到,中国还在漫长的经济动能转换期,但股票市场已经逐渐适应。美国加息周期处于顶部区域,美元加息对全球经济影响风险释放。国内经济政策有定力,创新、先进制造业备受支持;对房地产土地财政以及化解金融风险很坚持;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中短期内效率降低,表现为资本开支加大,技术要素贡献率提升。长期来看,有战略眼光、管理优秀、对产业链有价值的企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无论从哪些指标来看,A股均已进入底部区间,好公司、好价格正在批量出现,因此,我们不再悲观,当前足够低的价格已为未来提供了较好的潜在回报率。考虑到增长动能转换和人口巨变,名义利率永久性下降的大时代,本组合立足于高质量的股东回报和有价值的成长两个基本原则,主要配置优秀的高股息公司,风险已出清的医疗健康标的,以及在海外市场有极强竞争力的优秀中国企业,我们认为这三类资产有能力穿越熊市的低迷期,并且在风险收益特征上互补,有望构建出均衡的高夏普组合,假以时日,有望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