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红利优享混合C(005834)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郝康 | 2018-12-25 | 2020-04-08 | 1年3个月任职表现 | -2.92% | -- | -3.75% | -- |
孙裕文 | 2020-01-09 | 2020-12-21 | 0年11个月任职表现 | 9.93% | -- | 9.93% | -- |
单文 | 2020-12-21 | 2023-02-28 | 2年2个月任职表现 | -6.54% | -- | -13.75% | -20.07% |
孔令兵 | 2020-12-07 | 2022-01-13 | 1年1个月任职表现 | 12.81% | -- | 14.18% | -- |
尤宏业 | 2023-02-28 | -- | 2年2个月任职表现 | 8.18% | -- | 18.56% | --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尤宏业 | -- | 16 | 2.2 | 尤宏业:男,曾任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安信证券农业分析师/高级宏观分析师;2015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养老金投资中心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兼任投资经理。 | 2023-02-28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美国增长和就业呈现回落态势,叠加政策层面的扰动,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担忧加大。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美联储决策暂时进入观望阶段,美股震荡加剧,三大股指均下跌。 2025年一季度,在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国内经济延续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平稳修复态势。DeepSeek等科技突破提升微观主体信心和市场风险偏好。具体来看:外需方面,去年高基数叠加海外需求动能减弱,出口较2024年有所回落。内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和政府发力支持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维持相对高位,房地产和消费维持平稳。 2025年一季度,A股经历1月下跌调整后,春节以来科技板块引领A股估值继续修复。从市场风格看,一季度A股市场风格整体偏向成长,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居前。 本基金目前的主要投资方向为红利类基础设施行业。本基金通过港股通较大比例地投资港股的相关行业。因为港股此类公司的估值显著更低,更具性价比。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组合持仓港股接近股票部分的一半。 不少红利类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周期低谷往往对应着较低的估值和可能不错的长期回报。我们看好处在周期性底部和估值更低的行业公司。结合行业周期性前景和估值安全边际,我们相对看好A股和港股的绿电,城燃,固废和省级电力公司等。另外,我们也配置交运相关的机场、港口和铁路等行业。2025年一季度整体红利板块有所调整,我们调整了部分持仓,更加集中于相关行业的头部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欧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呈现回落态势,货币政策进入宽松周期。欧美连续降息后,四季度全球经济环比温和修复,主要经济体中除欧元区外均出现改善态势。 2024年国内经济呈现“U型”走势。一季度GDP增速较高,二、三季度有所放缓,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接续发力,四季度以来增长动能逐渐企稳。外需方面,海外经济景气温和回落与补库存接近尾声,出口较2023年回落但韧性仍强。内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带动耐用消费品零售明显增长,宽松政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呈现企稳迹象,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 2024年A股市场一波三折,一季度明显反弹、二三季度持续回调后,9月底以来大幅上涨,截至12月31日,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年内均实现正收益。从市场风格看,全年A股市场风格整体偏向价值板块,银行、非银金融、家电等行业涨幅居前。 本基金主要投资于有红利属性的基础设施类公司。2024年本基金超配了电力及公用事业等公司,也超配了港股相关的行业公司,并且积极做了一些再平衡操作。2024年A股的小市值公司股价波动较大,本基金抓住了一些小市值公用事业公司的投资机会,获得了一定的超额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海外方面,三季度海外经济增长动能延续走弱,但韧性仍然较强,通胀压力缓解以及增长动能放缓背景下,海外流动性边际宽松。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2022年3月启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首次降息。我们认为美国经济或将实现软着陆,不过考虑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的滞后性,预计接下来3-6个月海外市场或仍将在增长放缓与货币宽松交易之间波动切换。 国内方面,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仍然偏弱,中采PMI指数处于荣枯线以下。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此次会议召开时间、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后续政策部署均超出市场预期。整体上看,政治局会议表态对市场信心修复有积极意义。伴随后续稳增长政策落地,经济有望逐渐企稳。 市场表现方面,三季度市场先抑后扬,9月政治局会议后宽基指数快速反弹并创出年内新高。指数层面,三季度创业板指数、科创50、沪深300、上证综指涨幅分别为29.2%、22.5%、16.1%、12.4%。行业层面,中信一级行业中非银金融、综合金融、房地产行业领涨,石油石化、煤炭、公用事业等行业表现落后。风格层面,三季度前期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9月政治局会议后风格转向大盘成长。 本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红利类基础设施行业,包括电力、机场、公路、铁路、港口、通信运营商、水、燃气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有类公用事业的属性,具有盈利相对稳定的特征,并且在当下估值相对偏低,分红收益率较高。 本基金通过主动投资的方式来投资基础设施行业,但其中的子行业和个股有一定的分散度。我们会动态地从长期价值评估的角度来调整个股和行业的配置情况。此外,本基金通过港股通较大比例地投资港股的基础设施行业。因为港股此类公司的估值显著更低,更具性价比。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组合持仓港股接近股票部分的一半。 不少基础设施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周期低谷往往对应着较低的市净率估值和可能不错的长期回报。我们看好相对更为低估和被市场忽视的个股品种。基础设施行业因为公司运营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同质性,相对于运营质量,估值是否便宜在中期可能是影响投资回报更为重要的指标。 结合估值安全边际和行业周期性的前景,我们相对看好A股和港股的绿电,城燃,固废和省级电力公司等。另外,我们也少量配置交运行业的铁路、机场和港口等。8月份随着红利类公司的普遍回调,我们调整了部分持仓结构,更加集中于以上看好的行业和公司。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上半年经济和市场处在筑底阶段。债券收益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仍然存在压力。市场表现比较偏向红利类风格股票。银行、电力、石油石化等板块表现较好,而成长和消费板块表现较差。 本基金主要投资于有红利属性的基础设施行业,其中电力和公用事业的持仓占比较高,所以获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上半年港股表现要好于A股,表现较好的子板块主要是港股的高股息板块。本基金持有较多的港股基础设施股票,上半年的超额收益更多来自于港股。此外A股的基础设施的龙头公司也有相对稳健的表现。这些因素使得本基金的表现相对较好。 本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红利类基础设施行业,包括电力、机场、公路、铁路、港口、通信运营商、水、燃气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有类公用事业的属性,具有盈利相对稳定的特征,并且在当下估值相对偏低,分红收益率较高。 本基金通过主动投资的方式来配置红利类基础设施行业,但其中的子行业和个股有一定的分散度。我们会动态地从长期价值评估的角度来调整个股和行业的配置情况。此外,本基金通过港股通较大比例地投资港股的基础设施行业。因为港股此类公司的估值显著更低,更具性价比。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组合持仓港股接近股票部分的一半。 组合配置电力板块大致要占到股票仓位的一半左右。主要是电力板块市值占基础设施行业总市值的比重较高。其次电力行业面临市场化改革和脱碳的系统性变化,这使得板块机会可能更多。此外,组合配置较多的是燃气和交运板块。 上半年在电力板块中,A股市场的火电、水电和核电整体表现都较好。但绿电表现相对较差。因为A股绿电公司相对港股的估值显著更高,并且绿电阶段性受消纳压力的困扰。而港股绿电相关公司的估值显著更低,上半年港股绿电公司也有一定的上涨。 其他板块中高速公路的表现较好,港口、铁路板块都有一定的上涨。但燃气、机场等子行业表现较弱。燃气和机场受需求影响,基本面仍然欠佳,并且相关公司的分红收益率不高。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海外经济方面,2025年海外经济增长动能或将进一步趋弱但韧性仍强。美国通胀可能存在上行风险,美联储降息大概率进入观察期。 国内经济方面,2025年国内经济增长有望逐渐企稳。外需不确定性加大,扩内需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为对冲国内经济周期性下行压力及应对外需不确定性风险,政策将进一步扩大内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望更加积极。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国内经济动能预计将持续恢复。 2025年对外贸易表现和国内财政政策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预计市场呈现震荡格局,波动可能加大,存在结构性机会。国内政策方向将持续积极,经济数据维持平稳,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但海外环境不确定性仍大,可能对市场造成阶段性扰动。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已经历较长时间调整,部分行业产能、库存逐渐出清,需求端下行压力逐渐缓解,相关行业及板块存在投资机会。 本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红利类基础设施行业,包括电力、机场、公路、铁路、港口、通信运营商、水、燃气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有类公用事业的属性,具有盈利相对稳定的特征,并且在当下估值相对偏低,分红收益率较高。本基金持仓的子行业和个股有一定的分散度。我们会动态地从长期价值评估的角度来调整个股和行业的配置情况。 此外,本基金通过港股通较大比例地投资港股的相关行业。因为港股此类公司的估值显著更低,更具性价比。截至2024年年末,组合持仓港股接近股票部分的一半。 基于产业周期逆向布局和估值安全边际的思路,本基金未来重点关注港股绿电、固废环保、城燃、交运基础设施及部分有特色的省级电力公司。 港股绿电公司的市盈率估值大致只有5-7倍左右。绿电阶段性遇到了消纳问题,并且绿色价值仍然未能足够的体现到电价中。但我们认为绿电仍然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消纳和绿色价值都会有所改善。绿电龙头以风电为主,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和资源属性。我们也投资了一些港股综合性电力公司,这些公司盈利也逐步以绿电为主。此外,我们还配置了部分A股省级电力公司,省级公司的资源禀赋有一定特色。我们认为市场目前对未来的电力过剩有一定的过度担心,其中仍然会有不少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固废环保行业的估值整体不高,资本开支在系统性下降,现金流逐步好转。我们认为其商业模式较为稳健,估值不高,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此外,我们也长期看好城市燃气的投资机会。燃气相对电力有更为稳健的商业模式,同业竞争的影响偏小。但受顺价不畅,接驳收入下降和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燃气估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我们认为随着顺价政策推进和经济逐步企稳,城燃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