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自主创新混合A
(008120.jj)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4.55万
成立日期2020-02-10
总资产规模
17.24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9036基金经理黄兴亮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45.66%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2.06%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万家自主创新混合A(00812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黄兴亮2020-02-10 -- 4年10个月任职表现-2.06%---9.64%-0.45%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黄兴亮万家全球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万家创业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科创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经济新动能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自主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行业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的基金经理。1710.5黄兴亮:男,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研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等职。2018年11月入职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2020-02-10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市场最大的变化出现在三季度末。在美联储降息后的一周内,国内一系列政策集中出台,包括货币政策的宽松、房地产政策的调整、股市支持政策的加强等,短期内使得投资者的热情迅速提升,市场快速反弹。之前投资者的预期过于悲观,此番政策表述体现了高层托底的决心,市场对于宏观政策的信心也得以修复。后续若各项政策能够落地,经济运行预期能够触底修复,市场的上涨将更具持续性。  基金组合主要减持了机器人板块的持仓,增持了性价比进一步凸显的芯片和软件公司。截至季度末,基金持仓主要包括半导体和软件行业。后续若市场信心和风险偏好持续回升,将有利于成长风格的表现。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平淡。红利价值风格得到投资者的重点关注,体现出优异的防御性。AI算力板块由于业绩快速增长,成为成长板块中的亮点。其余行业板块均有所调整,尤其是中小市值成长股,在市场风险偏好偏低的背景下,大部分跌幅较大。国内各种政策不断出台,但仍需看到落地的效果。海外一些主要国家开始降息,但美联储依旧维持利率不变,新兴市场国家汇率仍然承压。    基金配置了较多的中小市值成长股,因而上半年净值表现不佳。在一季度末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之后,基金组合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是持仓结构的优化,在过去几年里,不同公司有所分化,把权重向经营改善趋势更明朗的公司集中;二是跟进景气行业的机会,国内公司在AI芯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接近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基金组合增加了配置。截至半年度,基金持仓主要包括:半导体、软件和机器人等行业板块。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1月份市场经历了一轮快速的下跌,小微盘风格极速调整,春节后有所修复。一季度市场在结构上分化较大,红利风格和资源股表现出色,成长板块中唯一的亮点是AI算力,其余行业和公司多为下跌。宏观环境依旧平淡,投资者的长期信心仍然不足,使得市场阶段性呈现出“红利+AI”的哑铃型的配置偏好。  本基金持仓变化不大,主要随着基金申赎的变化,小幅调整个股的权重。本基金持有的AI算力相关的公司较少,因而在1月份下跌后修复程度有限。在过去一年里,国内公司在AI领域核心环节不断进步,本基金也将择机提高相关持仓。截至一季度末,本基金持仓风格偏创新成长。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是疫情后的第一年,国内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A股市场也是一波三折。上半年各行业板块均经历了折返跑,AI大模型主题是唯一的亮点,但在二季度也经历了大幅的回落。下半年,市场风险偏好始终无法提升,红利指数稳步领先,成长风格逐渐落后,市场总体上延续了2022年的风格结构。  本基金在二季度加大了AI相关板块的配置,但由于未能选中光模块细分领域,基金在AI主题的表现中受益程度有限。下半年,主要考虑未来硬件创新的潜力,基金逐步降低了新能源车板块的配置,相应地增加了机器人相关公司的布局。2B软件行业的表现低于预期,一方面整体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人员费用的增长仍有惯性,使得上市公司的盈利承压。半导体行业中,消费电子相关领域在下半年逐步见底,射频、CIS等板块有所修复。模拟芯片的下行周期落后2-3个季度,全年表现较差。以上2B软件和模拟芯片板块是基金表现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过去这些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制造和科技产业的不断进步。2000年前后,国内家电企业逐步占据了中低端市场;2010年之后,本土手机品牌逐步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并拓展到海外市场;2020年之后,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国老牌车企和新能源领域的新生品牌逐步在国内市场扩大份额,直面合资品牌和海外品牌的竞争。再比如泛半导体行业,中国先在光伏、面板、LED等领域,从落后追赶到逐步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相信在未来,本土产业会逐步发展,突破更多的关键领域。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和科技产业的长期发展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