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股息优选A
(008480.jj)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0-03-25
总资产规模
4.30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3921基金经理许拓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513.77%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7.93%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永赢股息优选A(00848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永兴2020-03-252023-10-173年6个月任职表现1.67%--6.09%9.19%
晏青2020-03-252023-10-173年6个月任职表现1.67%--6.09%9.19%
许拓2023-09-25 -- 0年10个月任职表现30.10%--30.10%--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许拓基金经理113.1许拓:男,硕士,11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基金经理。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2023-09-25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二季度国内宏观经济维持弱复苏态势,内需相关的消费、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继续保持原有态势,外需相关度较高的出口、制造业投资相对较强。稳定房地产的政策更加积极,设备更新改造鼓励政策细节落地,低空经济、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行业也有系列举措出台。海外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多次波动,美债收益率维持高位震荡;以有色为代表的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先大幅上涨,后震荡回落。回顾二季度A/H股市场表现,5月中旬之前普遍处于反弹行情中,其中与宏观经济相关度较高的内需行业表现较好,典型如房地产、建材、化工、有色等房地产产业链上行明显,此外部分出口相关个股涨幅同样明显;5月中旬之后,市场重新陷入对中国及海外宏观经济的担忧,国债期货继续上涨,权益市场开始明显下行,其中内需相关的房地产产业链跌幅明显,而经营稳定的类高股息资产表现相对强势。从风格来看,二季度整体体现为大市值低估值股票表现相对较强,而高估值、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中小市值股票跌幅明显,整体成交额进一步下滑。本基金的投资目标是向确定性要收益,希望在波动率相对可控的基础上获得稳健回报,并不追求短期的快速爆发,投资风格稳健偏保守。具体投向上,重点关注商业模式简单、清晰,公司质地较好、壁垒较高,财务稳健、分红可期,估值偏低波动偏小的相关标的。必须申明,本基金不是赛道产品,也不是单纯按照股息率高低做排序,更不具备债券基金的属性,我们只是更注重以股息为代表的股东回报,希望投向盈利改善或者分红政策改善后股息率能明显提升的低估值个股。本基金在二季度继续坚持稳健偏保守的风格。权益仓位因为新增申购而继续下降到偏低水平;新申购资金投向上坚持不急迫、不追高,新增投向继续分散行业和个股集中度,以降低组合的波动率。当前具体投向上主要分布在公用事业、电信运营商、出版社、港口、油气等行业,以及部分竞争优势明显的低估值行业龙头。展望后续,本基金会非常慎重的在考虑性价比基础上择机选择合适方向进行配置以提高权益比例。增配方向仍然会选择ROE稳定性、确定性、持续性比较强,业务量能随GDP增长而保持适度的低速增长,估值偏低且注重股东回报的个股。特别感谢持有人的信任和支持。但也特别提醒持有人,不要仅仅基于本基金的近期业绩表现做投资决策,本基金不具备连续快速上行的可能性。本基金主要持仓方向的底层资产偏向于稳健运行类的标的,其投资回报非常考验投资者的耐心,以时间换空间或许是本基金最优的投资方式。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国内经济仍然复苏偏弱。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较少,但消费、地产等行业高频数据显示国内经济未强劲复苏,部分行业压力仍然偏大;但是出口在美国经济补库存带动下略超预期,部分制造业需求有所回暖。政策方面,两会胜利召开,新质生产力成为重要亮点。海外方面,美国通胀居高不下,降息预期一再推迟。 一季度股票市场波动较大。1月份市场相对平稳,偏红利的大市值低估值个股表现较强,小市值指数有所下行。2月份市场波动较大,春节前小市值相关的指数快速大幅下跌,好在后续市场迅速修复。3月份市场维持震荡,全球定价的资源品先是反应美联储降息预期,继而又反应美国二次通胀,整体走势偏强。综合来看,一季度偏红利和资源的低估值板块如银行、煤炭、有色、公用事业等表现较强,海外带动的通信和家电等也有所表现,而国内经济相关度较高的地产链及消费表现较弱;港股市场总体维持弱势,强势板块和A股接近。股票市场特征方面,上涨较为明显的板块中,既有基本面推动的景气上行带来的市值上涨,也有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的优质资产估值上行,但都体现出一定的定价逻辑,主题投资有所退潮。 本基金在一季度坚持了稳健风格,希望在回撤可控基础上为持有人获得稳定回报。稳健风格的基金操作既体现在投资方向上,也体现在仓位选择上。本基金的主要资产仍然投向经营模式简单、稳定,估值偏低的个股,但权益仓位比例因为申购原因变动较大;本基金在新增资金投向上保持相当克制,做到了不急迫、不追高,同时逐步分散行业集中度,以其降低组合的波动。除此之外,本基金还兑现了部分前期布局板块的收益。 鉴于申购影响,当前本基金的权益仓位偏低,后续会择机选择合适方向进行提高。当前的主要持仓方向仍以优质的稳定运行的低估值龙头公司为主。其中,仍然保持了对电力龙头公司的偏高配置,核心还是认为电改背景下,电力龙头公司的盈利稳定性明显提升,叠加其仍保持一定的增长,而当前估值水平偏低;本季度新增配置了优质的港口公司,核心还是基于其ROE的稳定性、确定性和持续性以及当前的低估值;本基金适度增配了部分消费龙头公司的配置。 展望未来,我们对股票市场报以乐观态度,尤其是对优质资产的信心更足,核心要点在于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有逐步见底的可能性,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存量资产的回报会逐步回升,当前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较历史估值明显偏低且金融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中国资产的相对优势逐步突出。 上述看好股票市场的理由中,仍被投资者担忧或者未得到一致认可的是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逐步见底,大部分投资者仍然担忧房地产和地方债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但,我们认为房地产快速下行的阶段应该已经过去。新房月度销售额已经位于偏低水平,甚至低于中期合理需求,二手房因为价格调整后性价比更明显而销量反而出现明显回升;连续的新开工下行及库存去化,供需层面逐步支撑房价走向稳定,且部分城市租售比已经合理,房价降幅收窄甚至企稳成为可能。往后推演,房地产度过快速下行期后,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概率局限于地产施工相关的部分产业和债务消化相关的金融领域等。 除房地产之外,国内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强。海外相关度较高的出口产业链可能随着海外补库存及制造业再投资等相对稳定;地方政府相关度较高的基建投资可能有一定压力,但中央政府和中央企业不断扩张的杠杆也会对基建投资有明显的弥补;虽然当前制造业整体利润率承压,但是国内设备更新、海外需求拉动等也决定了制造业投资仍能维持稳定;消费在疫情后体现出结构性恢复,体验式消费超越疫情前水平,商品消费总体稳定,一旦房价稳定,通胀拐头,消费仍能提供一定弹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认识到国内宏观经济的向上弹性超预期概率有限。可能的情形之一是出口明显超预期,虽然以美国为首的海外经济仍然韧性十足,但高利率和逆全球化背景下,除短期补库存外也很难看到其明显的向上弹性;可能的情形之二是国内房地产超调后向上回升的弹性,包括但不限于地产产业链及房价上行带来的消费上行等,但这比较依赖国内宏观政策的意图调整,暂时未看到明显迹象。 总而言之,国内宏观经济仍具韧性,这就给股票市场走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更有利于优质资产穿越周期,对此我们抱有信心,但这也比较考验我们的耐心。 感谢持有人的信任和支持,后续本基金仍将继续坚持稳健风格,希望能为持有人获取更好的回报。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年初,资本市场预期疫情结束后经济将进入强劲复苏阶段,但是春节后部分数据显示复苏力度较为一般;3月初两会并未释放出强烈的经济刺激信号,Q2开始市场开始逐步修正过于乐观的经济预期;Q3开始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增多,继6月降息之后,7月下旬年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中对房地产、资本市场、民营经济的表态较积极,8月中开始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房地产领域对认房认贷、首付比例、存量房贷款利率等进行了调整,9月资本市场降低了印花税、重新规范了股东减持、分红、再融资等政策,并适度控制了IPO发行节奏和量化资金交易等,10月后半月中央出台万亿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逐步推进;但以上努力都没有改变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Q4对宏观经济的担忧更加严重。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的韧性不断超预期,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走高到Q3;中国外交在中东取得重大成果,但是中美关系未改善。在此背景下,股票市场先涨后跌,整体表现较弱。2月之前市场在乐观预期下表现强势,3月份开始股票市场表现较弱。Q2开始,经济预期偏悲观叠加美元不断强势,人民币迅速贬值,带动外资持续流出,A股、H股经济相关度较高板块出现快速下跌,好在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主题性投资继续强势。Q3股票市场缺乏清晰的定价逻辑和主线,围绕经济政策及复苏预期反复博弈,叠加外资流出,市场成交额逐步走低,主要指数表现较差。Q4缺乏基本面支撑,外资流出时有发生,股票市场整体呈现下跌态势,个别主题有阶段性表现。本基金从四季度开始重新明确投资目标,不追求过高过快的短期回报,而是追求更加确定的回报。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对持仓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波动率较大的个股,增配了经营模式简单、稳定,估值偏低的个股,同时增加了收益兑现频次。总体来看,2023年本基金坚守基于股息进行优选的投资策略,虽然在较弱的市场中体现出了防御性,但并未取得绝对收益。往后本基金将继续坚守股息优选策略,重点关注潜在高股息标的。本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投资的底层资产都非常考验基金经理和持有人的耐心,本基金的收益目标并不是短时间的快速上涨,而是希望在稳健基础上给投资者获取合理回报。基于股息类资产的收益很难在短期快速实现,希望持有人可以在申购时保持耐心,尽量避免快速的申购赎回,放宽心态长期持有,时间换空间,可能是更优选择。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3季度全球股票市场指数表现不佳。A股在国内疲弱经济的背景下继续回落,港股除了受到国内经济疲弱的影响外,随着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015年来的最高水平,港股市场创下2022年末以来新低。本季度上证指数、深证综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86%、6.78%和9.53%,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下跌5.85%和4.30%,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3.65%和4.12%。行业方面,A股非银金融、煤炭和钢铁等行业涨幅领先,电力设备、传媒和计算机等行业跌幅较大;港股的能源、原材料和电讯行业表现出一定的防御性,公用事业、工业和地产建筑跌幅较大。国内经济在3季度小幅度修复,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去库存之后,制造业PMI升至荣枯线之上,连续数月回升,基本确认了前期经济的低点。在缺乏强力政策刺激下,经济自然触底,正常的经济周期规律依然起效。市场关心的是经济复苏的高度和持续性,如果没有较大外力的推动,经济修复过程可能较长,本轮复苏的高度可能有限,经济或将延续弱势状态。政治局会议围绕经济稳增长、促进民营企业投资和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做了一些表态,相关部门出台一些具体的支持性政策。从政策的出台时点来看,跟过往“逆周期调节”的方式明显不同,本轮更像是托底政策,而非刺激经济增长。虽然短期美国通胀有所反复助推美债收益率创新高,但美国加息大概率进入尾声,届时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美国经济保持了韧性,一部分投资者预期的衰退并未快速实现。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虽然美国通货膨胀率相较去年大幅下降,但整体水平依然较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议上表态偏鹰,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反复变化,美国国债利率持续处于较高位置。对股票市场的判断,首先是需要观察资金流向的变化,其次是关注政策的影响,再次关注以新兴科技、高端制造等技术性行业的产业趋势,最后是关注宏观对消费和地产等等经济的周期性行业的影响。对于资金流向的变化,2023年市场波动较大,但未观察到资金持续流入股票市场,同时陆股通资金持续流出A股市场比较明显。国内A股市场呈现出快速轮动的特征,顺周期行业和主题板块轮番表现,但投资者赚钱效应并不明显。港股市场以专业投资者为主,依据基本面来投资,整体表现更为冷静。当前居民因为各类资产收益率不高,特别是过去一年风险资产收益率不佳,整体的投资风险偏好较低。根据过往的经验,只有当风险资产价格企稳甚至开始上涨之后,居民资产配置才可能发生大的改变。从政策来看,国内前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放松政策,最近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化债,可以大致判断“政策底”已现,后续需要观察政策效果和市场情绪的修复情况。创新行业因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大模型确立了该领域的发展路线,新一轮的产业投资已经开启,美国科技巨头持续增加AI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发布AI相关的应用。国内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大模型,生成式AI的管理办法发布,帮助推动国内AI产业快速跟进和发展。在经历前期市场对算力投资的极度热捧之后,很多相关的龙头公司进入整理阶段,需要等待新的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届时有望引爆这个领域第二轮的投资热潮。中国疲弱的宏观经济增长对一些周期性行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出行相关数据恢复较好,但部分行业出现了价跌的局面,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呈现一定的通缩局面。虽然居民的消费意愿在恢复,但疫情期间居民收入受损,且收入增长预期较低,对消费形成抑制。关于房地产,核心城市持续调整优化购房政策,部分城市的房屋销售出现边际好转,但是当下的房地产行业依然艰难,在持续的放松性政策推动下,销售和房价有可能企稳,但新开工可能持续疲弱。本基金3季度继续坚持均衡配置的策略,短期经济在一轮补库存的推动下有所回升,但整体复苏的力度不足以产生整体性做多机会,但系统性的风险也不大,策略上是以绝对收益的思路制定现阶段的投资布局。首先,当前国内利率水平较低,低估值高股息率类别资产依然具有配置价值,本基金息率类资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使组合偏向防御和保守;其次,我们深度研究的优质成长股,这类公司坚持以长期投资的思路,但需对股价高波动性有一定的容忍度;再次,布局有积极变化的个股,无论是来自公司内部治理的改善还是来自于消费趋势的推动。因当下环境下绝大多数个股基本面偏弱,真正持续高成长的股票较少,交易上做好止损与止盈。总体上,我们还处于新周期的开始阶段,需要对市场保持敬畏,坚持价值投资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的控制。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我们的投资理念是始终坚持尊重时代大势、尊重产业规律、尊重市场特征。在认真分析以上三点后,我们认为股票市场的机会可能已经显现。 一、尊重时代大势:珍惜确定性,重视高质量,迎接新变化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定性成为稀缺品 中央多次强调当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宏观环境复杂度大幅提升,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很大挑战。资产管理者如何找到确定性较强的底层资产,如何降低自己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考验。 2、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体企业和资本市场偏好将改变 过往粗放式的提高负债加杠杆扩规模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政府投资、企业投资都必须注重考虑效益,在此背景下,存量投资和新增投资的潜在回报会逐步提升,经济发展更加坚实,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资产负债表更加稳固,也能更好的通过分红、回购等形式回馈股东。 企业行为的变化也将带来资本市场偏好的转变。过往企业增速较快,资本市场的参与者相应的以追求增长较快的公司为主流审美,可能相对较少关注增长的质量,主要通过交易获取短期的资本利得,但实际上质量不高的发展最终给市场带来了较大损失。往后看,企业逐步转向追求投资回报优先,追求自由现金流,更加重视增长的连续性、稳定性、持续性,同时企业更加注重投资者回报,通过长期持有并获得分红等形式获得稳定回报成为可能。 3、共同富裕要求下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利好 国家提出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也鼓励要增加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这也给资产管理行业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财富创造的主力军,通过辛勤劳动应该获得一份良好回报,另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也是资产管理行业的需求主体,资产管理行业理应通过长期投资稳健持续发展的优质企业,让社会大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更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资本市场本身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常态,市场应该更多的转向关注回报的质量和持续性,这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利好。 总结以上三方面,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确定性的稀缺性在上升;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会逐步引导企业转向关注投资回报和股东回报,市场偏好将从追求增速向追求稳定性和持续性转变;共同富裕背景下,市场应该对潜在回报率的绝对额和获取速度有合理预期,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应该看到这种重大转变背后的利好机会。 二、尊重产业规律:降速提质促股东回报回升,不同产业发展路径逐步清晰 1、宏观经济降速提质,股东回报或迎回升 过往部分行业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过度投资带来了总体回报率的降低,虽然需求仍快速增长,但是已经面临产能过剩,企业经营逐步困难;部分行业过度加杠杆,最终带来了一系列的潜在金融风险。 往后看,高质量发展导向下,企业降低做大规模的意愿,投资增速逐步放缓,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反而能逐步消化过剩产能,存量资产的股东回报可能会逐步上行。同时也应该看到,上市公司作为社会优质企业的集中地,很多属于各行业的龙头公司,过往普遍具有融资加杠杆扩规模的冲动,积极回报股东的意愿较弱,这种局面未来可能得到明显转变,尤其是央企、国企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可能迅速地转向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股东的回报。基于此,权益市场将受益于部分行业的存量资产的潜在回报率上升、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股东回报而更加具有投资价值。 2、新老产业发展路径逐步清晰 增长放缓行业中的“卷王”越来越值得重视。过往经济快速发展时代,企业普遍追求规模,各个行业在需求快速增长期几乎都出现了产能过剩,2015年以来国家针对需求增速偏低的传统中上游行业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新增产能普遍得到遏制,部分行业的产能得到去化,部分行业需求增长逐步消化了过剩产能;还有部分偏中游的制造业行业,竞争格局已经明晰,基本无新进入者,存量企业也从降价抢份额逐步转向要稳价要利润;与此同时,部分行业正处于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阶段,优胜劣汰刚刚开始,龙头公司正在逐步积累竞争优势,虽然当前盈利能力较弱,但未来值得期待。 拥有雄心壮志的一批“闯王”也值得跟踪。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很多领域向上突破,如高端设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等诸多领域,这些行业需求仍然强劲,但是需要优质企业坚持不懈的投入研发、相关产业给与适用的机会,一旦实现突破,企业将获得优厚的回报。除此之外,全球市场需求仍大,中国企业出海仍是非常重要的增长路径,优秀的中国企业拥有坚韧的企业家精神、优秀的管理经验、高效的制造能力,如果能够在海外不断打开生产基地、销售渠道,甚至自有品牌,那么良好的竞争力也会获得更好的回报。 除此以外,一些新增需求逐步显现,比如养老、服务消费、新基建等等,这些新增需求中部分行业还未饱和,部分行业竞争有序,都有不少投资机会。改革的红利还在释放,典型者如国企改革的快速推进,一批央国企多次进行与市值相关的激励,激活了企业效率,也能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总体来看,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降速提质,股东的潜在回报或能提升;增速放缓行业的“卷王”因为竞争减弱而盈利能力提升,坚守本业突破技术或者市场的“闯王”同样值得跟踪,时代的新需求红利、改革红利也孕育一些新机会。 三、尊重市场特征:市场参与者重获共识,上行要素已经具备 1、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转变已经开始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看,追求增速向追求稳定性转变。过往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企业发展迅速,市场普遍追求高增速,给高增速公司高估值,从而景气度高的行业和个股容易实现戴维斯双击,可以赚取资本利得,但是后来发现高增速不可持续,业绩甚至大幅下滑,市场又一窝蜂的出逃,出现戴维斯双杀,造成实质亏损,收益并不好。往后看,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转向追求稳定收益,更加注重公司增长的质量、持续性,注重公司是否在意股东回报,追求持有获得稳定收益的市场参与者增多,追逐短期资本利得的市场参与者减少。 从上市公司角度看,优质企业重新得到定义。过往资本市场更加体现股票市场本身的波动,市场较好时奖励的是远期空间大、中期逻辑性强、短期业绩爆发的公司。往后看,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稳定性较高、但是增速偏低的优质企业,由于其竞争壁垒扎实,获取自由现金流的能力更强,同时也更重视股东回报,可能被重新定义为优质企业,这些公司的估值可能得到提升。 从资管行业看,让投资者长期获益的可能性提升。以公募基金为例,没有一家基金公司的初心不是以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一个基金经理的本心不以获取收益为目标,但是过往的高速发展阶段股票市场本身的波动大,过度追求短期快速收益反而造成了业绩的大幅波动;往后看,如果市场本身的预期回报合理,企业发展降速提效加大股东回报,也有利于基金产品资产负债两端的稳定,反而增大了持有人长期获益的可能。 2、资本市场获取收益的新方式逐步明晰 过往资本市场更多的追求短期变化(景气、事件等)带来的股价波动,交易是主要获利手段,并不真正基于企业价值做持有。往后看,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方式将出现变化,交易不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得阶段回报仍然是重要投资方式,但是持有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取稳定收益或是新形成的重要投资方式。 持有确定性较高标的追求稳定收益。确定性较强标的往往增速都比较低,在过往以增长为主要考虑因素的时代,大量的经营稳定但增长较慢的优质资产被忽视,估值被压低到相当低的水平。比如中央企业作为优质的国有资产,天然具备资源、牌照、融资等诸多优势,实力强大、经营风险低、长期业绩稳定性强,且经营的存续期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低,但央企之前的市值很多低于净资产。这一两年随着内外部不确定性的明显增加,这类确定性较强的资产逐步被一部分率先转变理念的投资者关注并买入,估值有一些修复,但是仍处于偏低水平。必须说明,随着确定性资产连续两年走高,有人担心这种风格可能已经见顶,也担心这种转向是短期的避险需要,确实不排除有部分资金是短期避险需求,但以年维度看,未来这种投资方式占比预计仍将提高。 交易不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得阶段回报。当前由于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存,造成了短期这种投资方式想获得回报较困难,但这恰恰压低了市场的整体估值,给未来边际变好后股票上涨提供弹性。展望2024年,虽然确实内外部不确定性仍多,但是有利因素也在积累,比如美联储可能步入降息通道,国内经济托底政策增加后经济进一步恢复等等,我们对这种投资方式的阶段性回报同样报以期待。 此外,不能狭隘地把两种投资方式对立起来,二者并行不悖,且相互转化。并行不悖源于资本市场投资者偏好的分化,持有确定性较高标的以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逐步增加,而原有交易不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取阶段回报的投资者仍在资本市场。相互转化源于变化一直在持续,确定性较强的资产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一旦其确定性的假设条件发生变化,也可能沦为不确定性资产;不确定性资产的假设条件逐步走稳,其确定性也会提升,也可能被投资者接受。此外,确定性较高资产定价过高自然就面临风险,不确定性资产定价过低反而会有更好的风险补偿,不能刻舟求剑。 3、资本市场上行的基础要素已经具备 从估值面看,A/H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较低。纵向对比,各个指标衡量A/H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均处于历史偏低,尤其以沪深300、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价值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横向对比,与海外核心股指进行横向对比,无论是与新兴市场或是发达市场指数,目前的A股估值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回到两种投资方式角度看,A/H股票市场确定性偏高资产的估值水平整体仍低,具备可观的上涨空间;确定性偏低资产的估值水平已经下降,具备修复空间。 从资金面来看,存量资金腾挪或者增量资金入市都有利于股市上涨。外资边际影响已经减弱;机构持仓自2021年春节后开始不断打乱,主要是从消费、制造、科技等白马部分分散到了中小市值公司,后续可能不断向优质的经营稳定的重视股东回报的优质公司逐步集中,这就有可能带来蓝筹指数的上涨行情。此外,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行,场外资金仍有入市的可能性,一旦场外低风险偏好的资金接受持有确定性较高资产获取稳定收益的投资方式,或将助推蓝筹指数的上行力度。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从监管者、上市公司到资产管理人员、市场参与者的转变都已经出现,企业重视投资回报和股东回报,市场预期合理化,资产管理趋于稳健可控,四方达成一致,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恢复。投资方式角度看,持有确定性较高标的获取长期收益有望成为重要投资方式,且未来更加重要,由此引发的资金层面的重新聚拢,是有可能在当前整体估值较低的情形下带动市场走出一波行情。 料峭春寒迎暖意,虽然我们满怀希望,报以期待,但是我们仍然强调未来几年需要牢牢守住底线思维,战略上正视困难,战术上精于筹划,执行上坚决果断,希望能为各位持有人带来长期满意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