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扬聚利六个月债券A
(008501.jj)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0-01-20
总资产规模
9,718.12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债券型当前净值1.0999基金经理李沁杨爱斌管理费用率0.8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26.56%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2.0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鹏扬聚利六个月债券A(00850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沁2020-01-20 -- 4年7个月任职表现2.08%--9.99%28.49%
杨爱斌2021-07-01 -- 3年2个月任职表现-0.10%---0.32%28.49%
李刚2020-01-202021-07-011年5个月任职表现7.04%--10.34%--
张望2020-03-202022-11-092年7个月任职表现3.24%--8.77%28.4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李沁本基金基金经理,混合投资部副总经理105李沁:女,北京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曾任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信用分析师,北京鹏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信用分析师。现任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混合投资部副总经理。2020-01-20
杨爱斌本基金基金经理,总经理247.3杨爱斌先生: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经济学硕士。历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贷员、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合管理部副总经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北京鹏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鹏扬汇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7年6月2日起任职)、鹏扬泓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12月12日起任职)。鹏扬景沣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8月11日起任职)。鹏扬景明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1日起任职)、鹏扬景源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1日起任职)、鹏扬聚利六个月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1日起任职)。鹏扬景沃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1日起任职)基金经理。2021年7月7日起担任鹏扬景惠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鹏扬景恒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09月30日起任鹏扬景阳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07-01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美国财政政策继续保持扩张状态,大型科技公司对AI的大规模投资维持了美国经济的韧性。但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和利率高企意味着美国宽松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AI的巨额资本投入在应用端暂时没有看到杀手级应用,意味着该资本投入短期可能收效甚微。美联储维持偏高利率水平的时间可能太长,需要通过快速降低利率来避免经济陷入衰退的自我循环。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动能先回升后放缓。政策方面,总量政策强调“固本培元”;房地产政策从“三大工程”转为“放开限购+贷款收储”;货币政策受制于汇率稳定,宽松力度低于预期;财政政策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进地方化债等因素影响下,强度低于预期。经济增长方面,出口与制造业投资在外需和产业政策的带动下保持较高增速,消费和基建投资的动能走弱,房地产销售与投资依然较弱。通货膨胀方面,上游资源品价格维持强势,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品价格延续低迷,核心原因是内需偏弱、外需偏强、上游产能受限以及中下游资本开支较大。流动性方面,受到汇率贬值压力的影响,降息预期落空,但资金利率基本保持平稳。信用扩张方面,央行在高质量信贷的目标下挤掉信贷水分,信贷和存款增速下滑;结构上,私人部门融资偏弱,政府部门融资回升。2024年上半年,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核心驱动是经济动能放缓、资金利率平稳以及银行理财规模明显增加。信用债方面,信用利差普遍收窄,AA-评级债券的信用利差压缩最为突出。转债方面,市场出现过一次超跌反弹行情,随后市场再次转弱,尤其是弱资质转债跌幅较大,市场对信用风险和退市风险的担忧加大。本基金本报告期内债券投资部分,利率策略方面,本基金年初通过增持5年期地方政府债和5年期政策性银行资本债提升了组合久期,止盈了超短端绝对收益偏低的利率债。在利率低位环境下,组合注重资产配置的性价比和安全性,并适度参与了国债期货衍生品交易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坚持中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规避资质和流动性偏弱的债券。具体而言,组合按照合理定价积极参与一二级市场具备相对价值债券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中短端具备一定票息价值的品种;并随着信用利差的下降逐步卖出了部分性价比下降、利差已压缩至低位的信用债。可转债策略方面,组合在1季度市场大幅下跌后提高转债仓位来博弈权益市场的反弹,在二季度初止盈了部分转债,并且保留偏债类转债。2季度转债市场开始面临流动性压力,组合通过持仓偏债银行类转债来抵御市场的下行,整体效果较好。2024年上半年,海外股票市场整体保持强势。美国股市受益于人工智能提升大型科技股的盈利预期;印度股市受益于当期盈利高速增长;日本股市受益于汇率贬值以及公司股东回报提升。A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市场呈现结构高度分化的特征,期间受政策发力和经济预期修复的驱动出现了超跌反弹的行情。从风格来看,红利和价值风格表现较好,成长风格整体弱势。从行业板块来看,表现较好的是防御型的高股息行业以及受海外映射的AI相关电子行业。权益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股票仓位总体保持在中性偏高的水平,操作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主要降低了消费、军工和建材行业的仓位,提高了电力设备和有色行业的仓位。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组合低配了股价走势与宏观基本面背离的银行股,继续耐心持有估值偏低的龙头券商股。消费股方面,减仓了部分食品行业个股,继续持有高端白酒标的以及估值在低位的细分市场龙头白酒股。周期股方面,期初买入了煤炭股并逢高卖出,逢高止盈了部分家电与建材股,减仓了港股市场的地产和汽车股。高端制造方面,趁市场反弹卖出了部分新能源、军工和汽车零部件个股,增仓了几只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的电力设备个股。TMT方面,增仓了港股市场股息率较高的通信服务行业个股,继续持有面板行业龙头股。公用事业方面,继续持有水电行业个股,买入了港股市场的高股息燃气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估值相对较低且具备稳定成长性的消费、医药、公用事业为主,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1季度,全球经济动能延续较强的韧性,随着发达国家央行逐渐引导降息的预期,市场对宏观风险的定价延续回落趋势。美国经济“软着陆”仍是主流叙事,通胀回落速度偏慢,但是供给端的进一步正常化降低了市场以及美联储对于二次通胀的担忧。2024年1季度,国内财政政策发力平稳,两会确定了今年以及未来几年均会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政策,中央财政明显发力抵消了地方土地收入下滑的影响,居民与企业信心延续修复。内需方面,在春节假期带动下出行消费旺盛;基建继续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保持高增;制造业投资在产业政策以及出口带动下增速上行;房地产市场整体承压。外需方面,海外需求韧性较强,出口价格拖累有所缓解,出口动能延续回升。通货膨胀方面,1季度国内CPI同比中枢小幅上行、PPI同比保持低位。其中,服务价格在春节假期带动下明显上行;上游资源品价格在原油价格上行、国内地产投资保持低迷的影响下整体震荡;下游商品价格依然承压;总体而言目前通胀压力极小。在制造业供给能力较强、劳动力市场供求不紧张、房租平稳的情况下,核心CPI总体中枢依然会保持较低水平。流动性方面,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偏慢以及降准的影响下,资金面整体宽松,资金利率波动不大。信用扩张方面,在高基数以及高质量扩信用的影响下,社融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企业融资较强,中长期融资同比多增。居民短期贷款回落,中长期贷款跟随地产销售保持低位。此外,M1增速保持低位,当前资金活化程度较低。2024年1季度,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1.35%,受存款利率调降以及政策利率调降预期的影响,债券收益率总体回落,利率曲线整体下移。信用利差方面,1季度信用利差走势分化,中高等级信用利差波动较小,AA-利差大幅收窄。1年内信用债利差小幅上行,1年内AA及以上城投和产业利差上行5-10BP,1年内AA-产业利差下行近50BP。中高等级中长期信用利差普遍压缩5-30BP。AA-产业利差普遍收窄50BP。AA-城投利差收窄50-150BP。1季度,转债市场整体呈V型走势,但抗跌属性明显优于小盘股。在春节前触及低点后,跟随股市反弹约5%。进入3月后窄幅震荡。截至报告期末,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81%,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下跌4.20%,同期正股指数下跌10.12%,转债估值一度降至过去5年的低位水平,至报告期末估值水平仍不高。利率策略方面,本基金年初通过增持5年期地方政府债和5年期政策性银行资本债提升组合久期,临近季末利率水平大幅下行后小幅减仓。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坚持中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规避资质偏弱、久期偏长的信用债券,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进行换仓操作。具体来看,主要是逐步减持了一些性价比下降、利差已压缩至低位的城投类信用债,同时积极参与一二级市场具备一定相对价值的债券投资及交易机会来增厚组合收益。可转债策略方面,本基金在2月初转债大幅下跌后一定程度提高仓位来博弈权益市场的反弹,取得一定正收益;同时本基金在3月末减仓了部分转债。结构方面,本基金持仓以偏债型转债为主,在利率趋势向下的环境中相对受益。2024年1季度,海外股市延续走强,纳斯达克指数上涨9.11%,标普500指数上涨10.16%,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5.62%,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表现优异。A股市场整体表现弱于海外市场,呈现超跌反弹的走势。从风格来看,1季度价值风格跑赢,代表大盘价值风格的上证50指数上涨3.82%,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下跌3.87%。从行业板块来看,表现较好的行业主要是家电、银行与煤炭。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逐步降低组合的股票仓位,但总体保持在中性偏高的水平,操作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主要降低了消费、军工和电子行业的仓位,提高了医药、有色和电力设备行业的仓位。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继续持有龙头券商股。消费股方面,减仓高端白酒标的,持有估值在低位的细分市场龙头白酒股,减仓了部分必需消费品个股,逢高大幅止盈了高股息消费个股。周期股方面,期初买入了煤炭股并逢高卖出,逢高止盈了部分家电个股与建筑装饰龙头股,继续持有低估值的地产和汽车股。高端制造方面,趁市场反弹卖出了部分新能源、军工和汽车零部件个股,增仓了部分电力设备个股。医药股方面,增仓了中药和麻醉药行业有吸引力的个股。TMT方面,继续持有面板行业龙头股,减仓了半导体存储行业个股。公用事业方面,继续持有水电行业个股,买入了港股市场的高股息燃气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估值相对较低且具备稳定成长性的消费、医药、公用事业为主,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美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尽管年初市场对美国经济在美联储持续货币紧缩压力下有着较强的衰退预期,但从全年看,美国经济由于宽松的财政政策支持整体沿着“软着陆”的方向演绎。期间,3月的硅谷银行破产引发市场对信贷紧缩的担忧,但该事件并未对经济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美国就业和消费保持较强的韧性。2023年,美联储共加息100BP,从9月份的FOMC会议开始暂缓加息。10月以后伴随着通胀水平的逐步回落,美联储的态度出现明显转向,市场对于2024年预防式降息的预期也逐步升温,美债利率在10月短暂冲高到5%以上后逐步回落,美国纳斯达克股票指数大幅回升创出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经济在疫后修复、政策保持定力、地产延续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波三折。2023年年初,中国经济迎来了近几年最强的“开门红”,1季度GDP环比增长2.2%。进入2季度,地产销售明显走弱,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经济有所承压。7月政治局定调之下,政策重新发力。3季度政策效果显著,叠加居民出行旺季,经济企稳回升。进入4季度,房地产市场再次下滑,资金利率上行,经济动能有所走弱。通货膨胀方面,2023年物价整体承压。全年来看,CPI同比持续回落,猪肉价格低迷带动了食品价格走弱,油价回落带来能源价格走弱,需求不足带来耐用品价格低迷,服务价格温和上涨,PPI与核心CPI低位震荡。流动性方面,1季度信贷投放强劲,资金面总体偏紧。2季度经济基本面有所回落,央行引导资金利率持续下行。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在6月下调了LPR利率,在6月和8月两次下调了OMO、MLF利率。8月中旬之后,海外利率上行带来汇率承压,央行收紧资金面以维护汇率稳定,流动性持续偏紧。12月之后,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叠加财政资金逐步投放,资金利率逐步回落。信用扩张方面,2023年社融先上后下。1季度信贷数据实现“开门红”,广义社融同比增速回升。但随后企业端融资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叠加房地产销售回落,企业与居民中长期贷款走弱。8月之后,在地方政府债发行加速的背景下,社融增速逐步温和回升。总体来看,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依然偏弱,需要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3年,债券市场利率在上半年逐步回落,在下半年先上行后回落至年内低点附近。具体来看,1季度金融经济数据较强,债券利率呈现高位震荡状态。4月、5月,经济数据边际走弱,资金面宽松,利率曲线整体下移。6月、8月两次降息,债券利率整体延续下行。8月下旬之后,央行抬升资金利率以稳定汇率,10年期国债利率回升到2.70%附近。9月至10月,稳增长政策重新发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放量,在汇率持续承压的情况下,资金利率保持偏紧状态。进入12月,经济压力加大,汇率压力缓解,资金面有所转松,债券利率重新回落。信用利差方面,2023年信用利差整体呈现L型走势。1月至3月下旬,受供需结构及地方政府化债预期的影响,信用利差大幅回落。4月下旬至6月底,利率债收益率回落,利差被动走扩。6月底至8月中旬,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利差压缩。8月下旬资金面收紧之后,利差有所上行。9月中旬之后利差在震荡中小幅回落。可转债方面,中证转债指数全年下跌0.47%。可转债估值自8月后进入下行趋势,整体处于过去两年的较低水平。年内的主要行情集中在1月、6月和7月,但整体赚钱效应不佳。当前位置的转债资产具备一定配置价值,但在净供给放缓、转股预期下降等背景下,择券难度进一步提升。利率策略方面,根据相对性价比持续对短端持仓进行轮动置换提升组合配置效率,并在市场出现机会时参与利率波段交易,在中长端趁4季度地方政府债供给冲击,导致估值性价比明显提升的有利时机大比例提升地方政府债的配置比例,提升组合整体久期。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在1季度坚持中短久期信用债配置策略,积极通过一级市场投标等方式获取超额收益,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进行换仓操作,将绝对利率偏低、不具性价比的债券卖出,置换成具有相对价值、利差仍有压缩空间的债券。在2季度将前期利差压缩幅度较大、所在行业边际转弱、目前不具性价比的债券卖出,置换成兼具相对价值和较好流动性的信用债,比如商业银行金融债和具备一定票息价值的短端债券,并参与银行资本债交易。在3至4季度,主要是在市场情绪较好的时候减持了一些利差已压缩至低位的信用债,并结合化债政策适当增配具备相对价值的中短久期、中等及以上资质城投债券。在10月底、12月中旬等市场价格合适的时点,积极参与一二级市场具备相对价值债券的投资机会,获取一定超额收益。同时规避资质偏弱、久期偏长的债券,保持组合的高流动性。可转债策略方面,组合持仓以偏债型品种为主,主要在4季度逢低增持了一篮子向下有债底保护、向上有一定弹性的平衡型品种。行业方面,主要以银行和非银金融转债标的为主,其他行业转债持仓相对较为分散。2023年,国内股市在年初冲高后呈现震荡下行走势。1月,市场在经济改善预期加强和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呈现开门红。2月,伴随着美国金融条件重新收紧,A股转为震荡。3月至6月,经济复苏呈现放缓的势头,股市整体走弱。经济复苏放缓带来政策托底预期升温,股市也在7月出现一定的回暖。但从8月中旬开始至年底,美债利率持续大幅上行,国内经济动能回落,股市整体表现持续低迷。从风格来看,代表大盘价值的上证50指数全年下跌了11.73%,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全年下跌了19.41%,价值风格占优。从行业板块来看,表现较好的主要是受益于人工智能趋势的传媒、通信等板块,以及受益于高分红的煤炭、石油石化等上游资源板块和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权益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仓位基本稳定在中高水平,行业配置保持均衡风格,操作以结构调整为主,个股优选兼顾估值保护与业绩弹性标的,但受市场总体下行影响,权益部分对基金净值增长带来负贡献。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上半年逢高止盈了受益于中特估驱动的国有大行个股,3季度逢高止盈了大部分券商股,4季度将银行股置换成龙头券商股。消费股方面,上半年对受益于出行与线下消费复苏的旅游、啤酒板块的股票逢高获利了结,下半年止盈了部分必需消费品和白酒行业个股,但消费股总体仍保持超配。周期股方面,期初增持了受益于经济复苏与中特估值驱动的建筑、建材、化工板块的股票,在大幅反弹后部分获利了结,并逢低增持了性价比更高的家电和重卡行业个股,4季度逢高止盈了部分家电个股,继续持有低估值的地产和建筑装饰龙头股,报告期减仓了港股市场汽车股。高端制造方面,1季度逢高止盈了与机器人、电网建设方向相关的股票,2季度逢高减持了部分电力设备个股,3季度止盈了部分军工行业个股,买入受益于出海的电力设备细分领域龙头,4季度逢低增仓了军工行业股票,趁市场反弹卖出或止盈了部分电力设备行业股票。医药股方面,1季度增持了受益于手术需求回暖的个股,后期受行业总体走势偏弱影响,出于分散行业风险考虑,组合对部分估值修复较好的医药个股进行止盈操作,对部分消费医药、仿制药和创新药个股进行降低仓位操作,同时买入了中药行业有吸引力的个股。TMT方面,期初增持了通信运营商和计算机板块个股,在大幅上涨后部分获利了结,2季度全部止盈了涨幅较大的电信运营商,4季度卖出了港股互联网个股,减仓了部分信创领域个股,继续持有面板行业龙头股以及半导体存储行业个股。组合总体超配公用事业行业,报告期逢高减仓核电,逢低增仓水电个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估值相对较低且具备稳定成长性的消费、医药、公用事业为主,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3季度,全球经济动能延续较强的韧性,伴随着通胀的逐步下行,全球宏观风险进一步回落。强劲的数据增强了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叙事,市场也因此重估中性利率,驱动长端美债利率显著提升。在沙特和俄罗斯共同减产的催化下,原油供需缺口开始浮现,油价在3季度出现了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对二次通胀风险的担忧。美联储3季度加息25bp,最新议息会议进一步淡化明年的降息指引。2023年3季度,在7月份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国内货币政策加码、财政政策重新发力、产业政策保持积极,并且围绕着“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化债”以及“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内经济动能企稳。在上述政策与经济背景下,内需方面,消费、投资均有所企稳,基建继续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制造业投资在重大项目推动下保持韧性,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则支撑消费企稳好转,服务消费保持高增长、耐用品消费保持正增长,房地产依然对经济形成拖累;外需方面,海外需求阶段性触底、价格拖累缓解叠加去年低基数,出口同比增速出现触底回升的迹象。通货膨胀方面,3季度国内CPI同比整体有所回升、PPI同比触底回升,服务价格在出行旺季有所上行,上游资源品价格在供给扰动、海外需求上升、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下明显上涨,下游商品价格逐步企稳,总体而言目前通胀压力较小。随着居民收入改善以及资产负债表修复,核心CPI有望低位震荡回升,但耐用品价格低迷将部分对冲服务类价格上行幅度。流动性方面,7月资金面偏松;进入8月,在稳外汇和政府债券发行加速的影响下,资金面转紧,资金利率波动加大。信用扩张方面,政府融资重新发力支撑社融同比增速企稳回升。企业端,整体融资不弱,在政策推动下,中长期贷款持续投放。居民端,与消费相关的短期贷款回升,中长期贷款跟随地产销售低位企稳。不过当前资金活化程度依然较低,随着经济进一步回暖以及库存去化,后续可能会出现改善。2023年3季度,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0.01%,债券利率先下后上。7-8月份,受碧桂园事件冲击、央行超预期降息、资金面偏紧的影响,利率曲线牛平。9月份,受央行稳汇率诉求以及宽信用政策预期的影响,利率曲线熊平。信用利差方面,3季度信用利差走势分化。1年内信用债利差普遍下行,1年内AA以上城投和产业债利差下行5-10BP,1年内AA-城投利差下行近40BP。中高等级中长期信用利差波动较小,AA-城投利差收窄15-25BP。3季度,转债市场呈倒V型走势,8月初见顶回落。整体上,大盘偏债类转债基本走平,平衡和偏股类转债的跌幅较深。截至本报告期末,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52%,同期正股下跌4.23%,转债表现出一定抗跌性。债券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持续对短端持仓根据相对性价比进行轮动置换。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坚持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进行换仓操作。3季度将前期利差压缩幅度较大、所在行业边际转弱、目前不具性价比的债券卖出。并结合化债政策,在市场阶段性超调时适当增配具备相对价值的中短久期城投债券。此外,在波动市场下,积极关注一级市场投标机会。同时规避资质偏弱、久期偏长的债券。可转债策略方面,报告期内本基金转债仓位变化不大。结构方面,本基金持仓以偏债型转债为主,同时持有一篮子向下有债底保护、向上有一定弹性、以平衡型为主的转债。从行业结构看,组合持仓可转债形成了以银行为主,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建筑装饰等行业为辅的结构。2023年3季度,海外股市整体震荡回调。纳斯达克指数下跌4.12%,标普500指数下跌3.65%,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62%。随着美债利率水平走高,大型科技股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消费和地产股表现低迷。3季度,国内股市整体呈现震荡回调,在7月政治局会议之后整体有所反弹,但进入8月之后,在原油价格上行及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的推动下,美债以及美元指数持续上行,国内股市持续承压回落。从风格来看,3季度代表大盘价值风格的上证50指数上涨0.60%,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下跌了9.53%、科创50指数下跌了11.67%。从行业板块来看,3季度表现较好的主要是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的煤炭、石油石化等板块,以及受益活跃资本市场的非银金融板块;表现较弱的则是受美债利率上行压制的传媒、通信设备等板块。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仓位基本稳定在中高水平,操作以结构调整为主,通过优选兼顾估值保护与业绩弹性标的,为组合获取稳健收益。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逢高止盈了大部分券商股,继续持有优质股份行个股。消费股方面,继续持有高端白酒标的以及估值在低位的细分市场龙头白酒股,减仓了短期涨幅较大的必需消费品个股。周期股方面,逢高止盈了受政策催化的建材个股,增仓了短期跌幅较大的地产龙头股,继续持有低估值的建筑装饰龙头股。高端制造方面,继续持有估值与成长匹配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止盈了部分军工行业个股,买入受益于出海的电力设备细分领域龙头。医药股方面,对部分消费医药、仿制药和创新药个股趁反弹降低了仓位,但总体仍超配估值很有吸引力的相关个股,耐心等待行业转机。TMT方面,逢低买入了估值在低位的港股互联网个股,继续持有电力信创领域的个股、面板行业龙头股以及半导体存储行业个股。公用事业方面,组合总体超配,报告期逢低增仓水电个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低估值金融和稳定成长消费、医药、公用事业为主,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2024年下半年,我们预计美国消费支出放缓、就业市场降温,美债利率中枢进一步回落。美国经济动能将放缓,但经济硬着陆的条件暂不具备,核心原因是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健康、利率操作空间较大以及美股泡沫化程度不够极致。展望2024年下半年,国内政策方面,三中全会明确了政策主线是安全发展和培育经济新动能,财政和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和新质生产力倾斜,需求侧政策保持“固本培元”的思路。若下半年出现风险事件,货币、财政和房地产政策均有调整空间。中期最重要的是观察政策范式的转变何时到来,包括大幅度降息、财政资金参与收储商品房以及控制部分行业的产能扩张。经济增长方面,在政策范式转变前,国内经济动能总体承压,但也有局部亮点。2024年以来工业生产与出口旺盛,预计出口将保持较高水平,但贸易摩擦风险将加大。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低迷的新房需求对房企流动性形成压力,商品房收储在实践中仍有阻力,居民消费下滑压力有所加大。企业部门实际投资回报率较低,叠加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企业逆周期增加资本开支的意愿将减弱。政策部门的税收和土地收入下滑,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受到严格监管,因此政府支出压力较大,但政府发行专项债和国债的空间较大。在高质量信贷政策倾向之下,金融部门总体处于紧信用状态。通货膨胀方面,考虑到制造业产能和劳动力供给充足、私人部门需求承压以及需求侧政策力度有限,通胀中枢大概率将保持偏低位置。展望2024年下半年债券市场,预计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但随着利率逐步降低以及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利率的波动性将逐步加大。首先,消费和房地产需求承压、物价低迷、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风险、需求侧政策加力幅度有限,因此增长和通胀因子利好债市。其次,海外高利率是国内利率下行的重要阻碍,若美联储选择预防式降息,债券市场的外部约束将减弱。债市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政策范式发生转变。因为货币政策调整将滞后于基本面,当基本面出现重大拐点后,我们预计债券市场将留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策略调整。信用债方面,期限利差和等级利差均偏低,相对价值较低。需警惕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叠加带来的冲击。展望2024年下半年权益市场,预计市场结构表现继续分化。当前的政策力度虽然还不足以改变企业盈利趋势或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但是已经在向正确方向演进。首先总量刺激政策在逐步出台,鼓励消费、设备更新;其次房地产政策思路发生改变,但是力度需要加大;最后中央政策的核心出发点是科技和安全,表明资源将继续向生产领域倾斜。我们将耐心等待政策范式转变和企业盈利的拐点,届时持续低迷的股票市场将面临重大转机,过去几年低迷的行业或将出现拐点。板块方面,消费、互联网等核心资产以及红利风格、出海相关资产具备战略配置机会;部分优质小盘成长股存在错杀后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