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品质成长混合A
(008712.jj)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3.04万
成立日期2020-01-03
总资产规模
10.27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1348基金经理刘苏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46.25%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2.5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景顺长城品质成长混合A(008712)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刘苏2020-01-03 -- 4年11个月任职表现2.58%--13.48%5.53%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刘苏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912.6刘苏先生:理学硕士。曾担任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现华润深国投信托)信托经理,鹏华基金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职务。2015年5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15年9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现任股票投资部研究副总监兼基金经理职务。2019年12月19日担任景顺长城品质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1月3日担任景顺长城品质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0年8月6日担任景顺长城竞争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7月7日起担任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景顺长城精选蓝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01-03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国内宏观经济逐步回落,压力显现。统计局制造业PMI数据连续维持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M1持续负增长,物价指数低位徘徊。权益市场先抑后扬,在9月24日国家新闻办举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之前的2个多月时间内,国内A股和港股市场表现低迷,市场信心缺乏,股票交易量萎缩。但9月24日发布会上,金融相关领导释放出一系列利好措施,受此影响,A股和港股市场中内需相关板块率先反弹,接下来市场成交快速活跃,场外资金跑步进场,以非银金融、双创(创业板、科创板)为代表的弹性品种涨幅惊人,持续到国庆节后,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A股指数涨幅接近30%,恒生指数从低位算涨幅超过35%。在市场反弹的过程中,前期表现相对较好的红利板块、周期板块、出海板块等相对落后。市场的表现波动巨大,再次证明我们没有判断市场尤其是短期市场走势的能力。因此,我们按照一贯的操作策略上,坚持“投资就是做比较”的原则,依然聚焦坚持投资高质量公司,强调投资标的的竞争力以及成长潜力,同时重视企业的估值水平,在市场低迷的状态下不断收集优质公司的股权,在市场反弹前保持了较高的权益仓位,并在市场反弹初期表现较好,后续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扩散,弹性品种表现更优,我们的组合涨幅稍微落后。  与上期末的组合相比,我们基于公司质地和估值吸引力的原因做了少部分品种的替换,比如在医药领域,我们增持了受宏观经济影响偏小的部分优质院外OTC企业和低值耗材企业,也在相对低位增加了估值更有吸引力的家电行业配置。而考虑到消费的疲弱,我们也在消费品领域减持部分高端可选消费品种,转换为商业模式需求刚性更强的传媒、物业等等。我们认为,投资就是不断比较,并将资金放在潜在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上。但不同资产能够进行比较的前提是拥有大致相同的确定性,为实现这样的比较,我们把自己的能力圈限定在我们可理解的,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优质企业上。而我们希望,不论外部市场环境如何,都坚持认真做研究,从实业投资的角度出发,选出一揽子资产回报率高且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强的优质企业,依靠企业的高质量经营来度过宏观确定性降低、宏观增长降速的时期。  本期,我们依然借鉴英国著名投资人Terry Smith所著的《成长股投资之道》一书中的一些思路,刻画目前我们组合的一些特征(由于系统技术限制,我们无法以表格形式展示):  截止2024年二季度末,从投资标的质量角度看,品质成长组合持仓的ROE(整体法)、ROIC(整体法)、营业利润率(整体法)、有息负债率(整体法)分别为20.19%、15.18%、16.50%、15.95%,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分别为11.55%、5.49%、8.22%、26.86%。  从组合估值水平看,品质成长组合的PE_TTM(整体法)和自由现金流_TTM/总市值(整体法)分别为18.92和4.99%,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分别为22.42和4.21%。  从过往两年成长性指标看,品质成长组合的自由现金流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3.40%,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为-1.71%。  (财务数据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的最新财报,估值指标截止到2024年9月30日)  因为我们一直强调选股标准中自由现金流指标,而金融与地产开发行业,按我们的标准无法为股东提供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因此我们更看重自身组合与剔除金融地产两个行业后的指数成分股的对比,同时组合也不持有金融和地产开发企业。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与剔除金融地产后的指数成分相比,我们的组合保持了和之前一致的风格,在质量指标上显著好于指数成分:盈利能力更强(更高的ROE和ROIC,体现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利润率更高以及更低的有息负债率。在成长性方面,基于自由现金流的视角,过去两年组合自由现金流两年复合增长率也好于指数成分。在估值角度,无论是PE还是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估值水平,我们的组合比剔除金融地产行业的指数更便宜。  我们希望通过上面的数据呈现出我们的组合特征:我们选择的企业其估值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差不多,但是企业经营质量显著好于市场平均水平。虽然短期市场的风格很难判断,但我们仍然坚信我们按照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增长潜力、估值水平多维度选股的方法在长期有超越基准的潜力。这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我们选择对比的基准是沪深300剔除金融和房地产开发两个行业(因为无法判断自由现金流),而这两个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股价表现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且其占指数的权重也非常大,因此,我们存在阶段性跑输指数的可能。  站在目前时间点,我们对股票市场的态度依然并不悲观。首先,根据公开信息我们可以感受到政府目前已经非常重视经济下行的压力,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逐渐加码,方向很明确,所以大概率经济能够逐步企稳,企业盈利会有所恢复。其次,以我们自己组合的预期股息率来看,尽管短期股价有所上涨,但平均股息率仍超过2.5%,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且我们组合选股最看重的是“可持续的增长”,如果股价不涨或者下跌,则对应股息率大概率还将继续提升,所以并不需要继续悲观。因此,我们认为伴随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当前股票市场的机会大于风险。但站在更长期的角度,我们做为长期股票投资人,内心仍是希望政府通过结构性改革,提供更稳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整个社会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这应该也是全社会的期盼。  在应对策略上,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在自己相对熟悉的投资框架中,积极寻找那些“基本盘稳固,且有增长潜力”的高质量企业,高ROE、高现金流、低PE是我们的偏好。与此对应,我们会尽量回避低ROE、低现金流、高PE类公司。考虑到国内经济长期增长中枢的下降,未来我们也会将研究重点放在那些国内业务稳固,同时能够成功走向国际舞台、具备更广阔发展潜力的公司,特别是那些在海外已经建立起生产基地以及品牌、渠道的企业,从中报信息中我们看出这样的企业在当下环境中更为从容。另外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一些周期处于底部的行业的投资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内生动力相对一般,出口强势但难以抵消投资和消费端压力,二季度统计局GDP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增速环比回落。权益市场呈现波动大特征,一季度在国九条政策推动下,微盘股回撤比较明显,红利、资源、出海和AI等相关个股表现亮眼,二季度随着市场对内需疲软和出口关税的担忧,以内需消费和出口导向的个股回调明显,市场的机会更加集中到稳定性更强的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板块。  操作策略上,我们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依然聚焦坚持投资高质量公司,强调投资标的的竞争力以及成长潜力,同时重视企业的估值水平。与上期末的组合相比,我们基于估值吸引力的原因做了少部分品种的替换,比如将部分家电企业置换为估值水平接近但增长潜力更大的家电和汽车供应链企业等。我们认为,投资就是不断比较,并将资金放在潜在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上。但不同资产能够进行比较的前提是拥有大致相同的确定性,为实现这样的比较,我们把自己的能力圈限定在我们可理解的,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优质企业上。而我们希望真正能从实业投资的角度出发,持有一揽子资产回报率高且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强的优质企业,依靠企业的高质量经营来度过宏观确定性降低、宏观增长降速的时期。  本期,我们依然借鉴英国著名投资人Terry Smith所著的《成长股投资之道》一书中的一些思路,刻画目前我们组合的一些特征:(由于系统技术限制,我们无法以表格形式展示):  截止2024年二季度末,从投资标的质量角度看,品质成长组合持仓的ROE(整体法)、ROIC(整体法)、营业利润率(整体法)、有息负债率(整体法)分别为20.10%、14.94%、15.99%、16.57%,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分别为11.70%、5.53%、8.12%、26.37%。  从组合估值水平看,品质成长组合的PE_TTM(整体法)和自由现金流_TTM/总市值(整体法)分别为17.40和5.76%,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分别为19.29和5.61%。  从过往两年成长性指标看,品质成长组合的自由现金流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6.43%,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为13.37%。  (财务数据截止到2024年3月31日的最新财报,估值指标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  因为我们一直强调选股标准中自由现金流指标,而金融与地产开发行业,按我们的标准无法为股东提供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因此我们更看重自身组合与剔除金融地产两个行业后的指数成分股的对比。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与剔除金融地产后的指数成分相比,我们的组合保持了和之前一致的风格,在质量指标上显著好于指数成分:盈利能力更强(更高的ROE和ROIC,体现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利润率更高以及更低的有息负债率。在成长性方面,基于自由现金流的视角,过去两年组合自由现金流两年复合增长率也略好于指数成分。在估值角度,无论是PE还是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估值水平,我们的组合都比剔除金融地产行业的指数估值略低。  我们希望通过上面的数据呈现出我们的组合特征:我们选择的企业其估值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差不多甚至更低,但是企业经营质量显著好于市场平均水平。虽然短期市场的风格很难判断,但我们仍然坚信我们按照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增长潜力、估值水平多维度选股的方法在长期有超越基准的潜力。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权益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农历春节前,以微盘股为代表的中小市值公司经历快速下跌,市场情绪非常恐慌。之后伴随政府救市的消息,市场流动性恐慌缓解,指数逐步企稳反弹,市场信心恢复。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板块如AI算力、低空经济、新能源、TMT等,以及与涨价资源相关的铜、金板块等,交易相对活跃,股价表现领先。策略上,我们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依然聚焦坚持投资高质量公司,强调投资标的的竞争力以及成长潜力,同时重视企业的估值水平。与上期末的组合相比,我们减持了部分成长潜力相对较弱但前期因为股息率较高而涨幅较大的资源品,以及受到地缘政治影响,业务前景不太清晰的医疗服务公司,增持了部分我们能够理解的、技术迭代不是太快的细分领域制造业优势企业。我们希望真正能从实业投资的角度出发,持有一揽子资产回报率高且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强的优质企业,依靠企业的高质量经营来度过宏观确定性降低、宏观增长降速的时期。本期,我们依然借鉴英国著名投资人Terry Smith所著的《成长股投资之道》一书中的一些思路,刻画目前我们组合的一些特征:(由于系统技术限制,我们无法以表格形式展示):  截止2024年一季度末,从投资标的质量角度看,品质成长组合持仓的ROE(整体法)、ROIC(整体法)、营业利润率(整体法)、有息负债率(整体法)分别为19.88%、14.93%、15.90%、17.91%,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分别为12.35%、6.09%、8.62%、25.55%。  从组合估值水平看,品质成长组合的PE_TTM(整体法)和自由现金流_TTM/总市值(整体法)分别为18.38和5.00%,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分别为19.07和5.67%。  从过往两年成长性指标看,品质成长组合的自由现金流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1.89%,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为2.82%。  (财务数据截止到2024年3月31日的最新财报,估值指标截止到2024年3月31日)  因为我们一直强调选股标准中自由现金流指标,而金融与地产开发行业,按我们的标准无法为股东提供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因此我们更看重自身组合与剔除金融地产两个行业后的指数成分股的对比。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与剔除金融地产后的指数成分相比,我们的组合保持了和之前一致的风格:在质量指标上显著好于指数成分:盈利能力更强(更高的ROE和ROIC,体现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利润率更高以及更低的有息负债率。在成长性方面,基于自由现金流的视角,过去两年组合自由现金流两年复合增长率也好于指数成分。在估值角度,无论是PE还是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估值水平,我们的组合和剔除金融地产行业的指数成分差不多,并未显著高估。  我们希望通过上面的数据呈现出我们的组合特征:我们选择的企业其估值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差不太多,但是企业经营质量显著好于市场平均水平。虽然短期市场的风格很难判断,但我们仍然坚信我们按照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增长潜力、估值水平多维度选股的方法在长期有超越基准的潜力。  站在目前时间点,我们对股票市场的态度更加积极。首先,从高频跟踪的指标看,我们的经济表现好于年初市场的悲观预期。在地产销售、投资和基建投资疲弱的背景下,制造业、出口和消费数据都呈现相对好的韧性,整体宏观经济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看还是不错的。其次,股票市场的估值不仅相对固定收益已经具备吸引力,且放在全球视角来看,中国资产的估值性价比也相对突出,且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过去两年还在提升,这更凸显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以我们自己组合的预期股息率来看,平均在接近2.8%的水平,已经不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且我们组合选股最看重的是“可持续的增长”,如果股价不涨或者下跌,则对应股息率大概率还将继续提升,所以并不需要继续悲观。第三,政策的方向非常确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为实现‘进’创造有利条件”。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认为伴随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当前股票市场的机会大于风险。  在应对策略上,由于经济逐步企稳,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因此如上次季报所述,我们将会逐步选择和经济关联度更高、内在价值更具成长性的标的替换内在价值增长有限的纯红利类资产。我们会在自己相对熟悉的投资框架中,积极寻找那些“基本盘稳固,且有增长潜力”的高质量企业。和前次思路一致,考虑到国内经济长期增长中枢的下降,未来我们会将研究重点放在那些国内业务稳固,同时能够成功走向国际舞台、具备更广阔发展潜力的公司,如一些竞争优势可积累的制造业龙头,另外我们也关注一些周期处于底部的行业的投资机会。纯内需的角度,国内老龄化是确定性的趋势,我们也会积极寻找符合我们投资理念的机会。部分品牌消费品因为品牌护城河深,相关领域中具备竞争优势的公司会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权益市场增量资金有限,市场整体表现不尽人意,从全年看,沪深300指数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连续3年负收益,恒生指数也罕见的出现连续4年负收益。板块之间表现分化明显,特别是与地产相关度高的开发商、建筑建材跌幅居前,与经济强相关的核心资产估值被压缩到极限位置,而受益于AI概念的通信、传媒和计算机板块则涨幅较大。业务相对稳定,分红比较高的能源、资源和家电板块则震荡向上。  从季度行情演绎来看,国内经济增长预期和技术革命主题牵动了整个市场走势。2023年一季度市场围绕着疫情放开、经济恢复主线,消费、旅游和出行等板块表现强势,但随着3-4月地产数据走低,消费持续动力不足,经济恢复主线让位于以GPT为核心的主题;2023年二季度市场围绕着模型训练资源(算力、光通信、语料)和应用场景(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相关标的进行交易;到2023年三季度末,随着ChatGPT用户数见顶,且应用前景尚未不明确,主题行情逐步走弱,后续叠加美债利率上行,市场流动性偏紧,市场风格逐步转向业务高稳定、分红高股息的板块防御(煤炭、石油、银行等),并延续至2023年四季度,体现出市场对经济前景不乐观和市场流动性的担忧。  策略上,我们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依然聚焦坚持投资高质量公司,强调投资标的的竞争力以及成长潜力,同时重视企业的估值水平。目前组合构成与上一期类似,消费品和医疗服务占比相对较高,同时我们持有一批基于自由现金流角度极度低估的周期类品种以及制造业细分市场中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比如部分资源股和部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细分龙头品种,以及少量房地产产业链优质公司。我们希望真正能从实业投资的角度出发,持有一揽子资产回报率高且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强的优质企业,依靠企业的高质量经营来度过宏观确定性降低、宏观增长降速的时期。为说明我们的选股思路,本期,我们借鉴英国著名投资人Terry Smith所著的《成长股投资之道》一书中的一些思路,整理了目前我们组合的一些特征:(由于系统技术限制,我们无法以表格形式展示):  截止2023年底,从投资标的质量角度看,品质成长组合持仓的ROE(整体法)、ROIC(整体法)、营业利润率(整体法)、有息负债率(整体法)分别为20.58%、15.34%、17.33%、17.24%,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分别为12.67%、6.16%、8.64%、25.83%。  从组合估值水平看,品质成长组合的PE_TTM(整体法)和自由现金流_TTM/总市值(整体法)分别为16.27和6.46%,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分别为18.11和5.99%。  从过往两年成长性指标看,品质成长组合的自由现金流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8.22%,沪深300(剔除金融地产)的对应指标为3.25%。  (财务数据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财报,估值指标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  因为我们一直强调选股标准中自由现金流指标,而金融与地产开发行业,按我们的标准无法为股东提供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因此我们更看重自身组合与剔除金融地产两个行业后的指数成分股的对比。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与剔除金融地产后的指数成分相比,我们的组合在质量指标上显著好于指数成分:盈利能力更强(更高的ROE和ROIC,体现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更高的利润率和更低的有息负债率。在成长性方面,基于自由现金流的视角,过去两年组合自由现金流两年复合增长率也好于指数成分。在估值角度,无论是PE还是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估值水平,我们的组合和剔除金融地产行业的指数成分比较接近,并未显著高估。  我们希望通过上面的数据呈现出我们的组合特征:我们选择的企业其估值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差不多,但是企业经营质量显著好于市场平均水平。虽然短期市场的风格很难判断,但我们仍然坚信我们按照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增长潜力、估值水平多维度选股的方法在长期有超越基准的潜力。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站在目前时间点,我们对股票市场的态度并不悲观。首先,尽管高频经济数据显示短期经济增长动能稍有放缓,但仍在可控范围内,近期李强总理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其次,以我们自己组合的预期股息率来看,平均超过2.5%,已经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且我们组合选股最看重的是“可持续的增长”,如果股价不涨或者下跌,则对应股息率大概率还将继续提升,所以并不需要继续悲观。第三,政策还在不断发力,“607”国常会提出“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稳地产政策有望持续出台。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设备更新行动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指导和量化目标,叠加预算内资金、5000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及财政贴息的支持,设备投资有望延续高增速。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认为伴随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当前股票市场的机会大于风险。  在应对策略上,我们会在自己相对熟悉的投资框架中,积极寻找那些“基本盘稳固,且有增长潜力”的高质量企业,高ROE、低PE是我们的偏好。与此对应,我们会尽量回避低ROE、高PE类公司。考虑到国内经济长期增长中枢的下降,未来我们也会将研究重点放在那些国内业务稳固,同时能够成功走向国际舞台、具备更广阔发展潜力的公司,如一些竞争优势可积累的制造业龙头。另外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一些周期处于底部的行业的投资机会。由于政府明确对经济不会搞大规模刺激,因此低估值高股息品种如果具备性价比,我们也会考虑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