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核心智造混合A
(009242.jj)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815.00
成立日期2020-07-22
总资产规模
1,860.77万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2641基金经理张一然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10%持仓换手率384.86%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6.78%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中加核心智造混合A(009242)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冯汉杰2020-07-222023-03-242年8个月任职表现11.83%--34.81%15.39%
张一然2023-03-14 -- 1年7个月任职表现-1.88%---3.11%--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张一然本基金基金经理113.3张一然先生: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金融学硕士,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职于中信产业基金金融市场部,历任金融工程研究员、传媒研究员。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职于北京泓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科技行业研究员、科技行业高级研究员。2020年6月加入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中加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7月28日至今)、中加龙头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2月9日至今)、中加科瑞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8月31日至今)、中加低碳经济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2月1日至今)、中加转型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2月15日至今)、中加核心智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3月14日至今)、中加喜利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3月14日至今)的基金经理。2023-03-1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三季度末市场大幅反弹,出现凌厉的指数级行情,是对政策的预期反应以及前期市场整体超跌。基金管理人认为后续继续演绎指数级行情的机会不大,因指数级行情需要大规模的、持续的资金流入,与当前的经济和流动性状况并不太匹配,大概率市场进入分化行情。首先需要观察政策的落地时间和力度,尤其是针对居民侧的财政政策。如果有明确针对居民侧的财政政策落地,基金管理人认为泛消费板块可能迎来较大的机会。其次是部分主题板块,由于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对于估值的容忍度提升,主题性板块的交易机会也值得参与。核心智造在三季度末减少了电网的配置,增配了泛消费板块和港股互联网。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佳,因为核心智造定位于成长风格,组合集中配置的行业是机械电子表现较差。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全社会效率的提升。但是技术进步亦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投资人比较熟悉的术语来表述即“破坏性创新”,每一轮技术进步都是在前一轮技术进步的龙头之外产生,并且颠覆前一轮技术进步形成的格局。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新一轮技术进步并不是纸上谈兵,23Q1随着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发布,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从实验室项目走向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进入24年,人工智能看起来最快落地的方向,即是具有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CEO马斯克的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可能下降到2万美元(14万人民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为当今主流汽车的价格带,即在10万人民币~15万人民币,如果马斯克的预计成真,则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规模能媲美如今汽车产业链的规模,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则都具有巨大的成长机会。但是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还处于相对早期,目前在产业链领先的公司不见得是最后的赢家,以及到底整个产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通过产品迭代将成本下降到2万美元也是未知数,因此投资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关公司的股价会有较大的波动。基于上述的想法,基金经理选择了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硬件作为基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同时选择短期市场情绪最差的时候(2月)做仓位选择和行业切换。事后来看当时的选择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基金经理对于市场整体的判断过分乐观,没有充分把握整个板块的估值波动。首先很多人形机器人相关的公司市值都较小,而24H1市场整体偏向更大市值的公司进行避险;其次这些公司大部分的业绩不来自于人形机器人而来自原有制造业业务,在经济有压力的情况下很难业绩超预期而主要靠估值波动解释市值变化,这种情况下放大了不利的波动幅度。在未来的投资工作中,基金经理会努力学习,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看待科技成长板块的估值波动。本基金对大宗商品板块也做了一定的配置。大宗商品板块在23年年末的基础进一步加大了配置,因为基金经理认为全球来看相对较高的通胀水平不会很快的回落(全球在疫情期间整体超发货币、阶段性的逆全球化带来的效率损失、主要大国劳动力供给长期紧张)、以及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过去几年因为疫情没有大的供给释放而需求相对稳定增长带来了较为紧张的供需格局,因此判断大宗商品的价格易涨难跌。微观上看,一批优秀的中国矿业公司不断地在技术和管理上持续优化,把一些原本被认为没有太多商业价值和盈利潜力矿带通过运营实现了盈利,并且借此成功出海全球布局,而这些公司站在24年年初无论是从表观估值还是从重置成本的角度都显得非常便宜,凸显了他们的投资价值。出口产业链方面,基金经理从23年就较为看好,也维持了较多的配置,出发点是因为出口相比消费和投资其底层逻辑更加顺畅,并且微观和高频的数据也更能进行验证。但相比人工智能和大宗商品行业,本基金在出口产业链的配置更自下而上选股,基于行业选择的成分较弱。原因在于中国自加入WTO之后出口份额位居全球前列,出口产品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多,并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出口的整体结构也有比较大的变化,不像大宗商品和电力设备板块中的公司那样具备比较强的一致性底层逻辑。站在当下看出口产业链,本基金希望找到的是具有全方位竞争力的出口公司,如公司的治理、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战略布局,而不仅仅是因为中国较为低廉的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最终选出来的标的在上半年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但是在本文撰写之时(7月)由于主要大国政治选举的不确定性,出口产业链整体收到了较大的估值压制,对基金净值造成了影响,基金管理人也在反思怎么更好的锁定收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市场情绪较为悲观,指数回调幅度较大,主要源于大家对未来需求端走势的模糊,市场整体估值中枢有较大压力,但是市场在2月经过了比较猛烈的调整,也释放出了部分前期积累的风险。市场依然存在着结构性、甚至是略微分裂的机会,高分红板块和大宗商品板块以及高成长的科技板块同时有不错的表现。这种分裂的行情预示着市场可能不如微观感受的那样差,一些长期的因素可能在发生变革,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核心智造在一季度市场猛烈调整的时期增配了大量科技,看好由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驱动的新一轮技术进步的机会,预计全年依旧维持科技为主的配置。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由于本基金定位于智能制造和相对低的确定性,因此对人工智能等高波动高收益板块参与较少。一方面本基金重点配置于电力设备、电信运营商等行业,这些行业具有强政策垄断并且由于没有大额资本开支因此分红较为稳定,为本基金提供确定性;另一方面,本基金较多配置医药、机械、化工、有色金属等泛制造业,尤其是其中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子行业/公司,希望享受到中国制造和出口升级带来的成长机会。基金的业绩表现大体匹配了配置思路,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2023年基金管理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怎么卖”。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弱于市场的预期,市场又对政策抱有了较高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因此市场大部分时候呈现出很强的轮动特征,波动显著加大。一些基金管理人长期看好的、相对稳健标的可能买入就短期面临巨大的浮亏,亦或者市场短期极端风带来巨大的浮盈。在这种巨大的波动下心理上的患得患失被放大的比较明显,一些标的交易选择非常不好。其次在“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的选择上,出现了摇摆。回过头去看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对宏观、对整体市场的判断和对个股的判断的不一致。“胳膊拗不过大腿”,再优秀的个体也不能逆趋势而行,体现到资本市场上即优秀的公司能够在报表层面交出较好的答案,但仍不能避免其估值水平被市场整体的方向所影响。这也对个股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从基本面到估值的对应关系的相比上一轮经济繁荣周期更为松散,曾经“安全”的估值水平未来可能不再安全。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的经济状况相比23年下半年没有太大变化,海外经济相对强劲,主要国家价格指数处于上升区间,也带动国内出口数据处于较好水平。国内居民侧需求偏弱,价格指数承压;投资端在地方化债的大背景下,项目的开工情况偏慢。但是A股市场的反应比宏观经济更为剧烈,一边是春节前市场有一轮小盘股巨幅下跌,一边是对于“高股息高分红”板块的极致演绎。从2021年以来,A股市场反复出现类似的“抱团”极致行情,如21年的电动车光伏、22年的户用储能、23年的“中特估”和人工智能。在这种抱团行情中,市场的波动很大,并且被抱团板块的上涨最多也只持续半年左右,同时其他板块被市场几乎抛弃。基金管理人认为这可能反应出市场参与者的长期预期变得更加模糊,因此在投资选择上变得寻找短期的确定性。“抱团”行情反复出现本身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从众心理,即“就算赚不到钱但是我也大概率不会输给别人,因为大家都买一样的东西”,这是一种相对防御的心态。其次电动车、光伏、户用储能、人工智能还有一些长期成长的逻辑(但是短期在股价上被过分极致的演绎),市场参与者在意的是这些板块中优秀公司未来的利润表弹性,而进入到2024年市场集中选择的“高股息高分红”板块则是几乎只看现金表的分红能力,利润表层面的长期成长已经不被关注。如果仔细看这些“高股息高分红”的公司,一些被定义为“高股息高分红”板块的公司,实际分红其实并不高(4%不到);还有一些公司,其实从商业模式来看并不具备“稳定”分红的能力,当前所谓的“高分红”其实建立在很多可变的假设之上。但是市场依旧一致的选择了整个板块并且在24H1极致的演绎,基金经理认为这样的极致演绎可能让这些本来被认为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公司在投资的层面变得不那么确定。在中国,具有稳定、相对高分红水平的公司,大多数属于行政垄断,并且这些行业恰好是(如公共事业行业)由1、2家公司进行垄断才能达到运营的最优效率。这些公司过去是行政垄断,现在是行政垄断,未来也是行政垄断,所在的行业也从来不是高增长,而是稳定的基础需求或者资源。换言之,这些公司从来都“在那里”,从来都提供那个股息收益率,他们不太会随着时间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尤其是当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从股票市场的角度看,如果投资者把某个公司定义为“高股息高分红”,实际上投资者已经默认了这个公司不是高成长,或者说不是主要的关注点。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类公司的关注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过去国内宏观经济较好,国际上全球化稳步进行,投资者能找到一些虽然确定性没那么强但是成长性极强的公司进行投资。而目前国内外的局势下,中国的经济有所降温,投资者开始更在意确定性,因此提高了对这些具有较高确定性公司的关注。但是,24H1一些“高股息高分红”的代表公司上涨20%以上,比较大幅度地偏离历史均值,投资者到底是在确定的商业模式和确定的股息率、以及股息率是不是还有性价比、或者只是纯粹的在针对价格趋势进行投机,基金经理认为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确实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房地产、比如地方政府的化债。但是另外一个角度,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维持着5%左右的名义增速也值得赞扬。相比在原来的方向中找不到清晰的长期预期从而极致的防御和抱团,基金经理认为不如换个角度换个方向去看待,也许能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毕竟从投资的角度看,有些好公司可能已经不再是好股票,而有些还不错的公司现在可能具备巨大的成为好股票的潜力。具体说,以前的经济模式下增长更多来自于边际投入的增加,而未来的增长更看重效率的提升,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如果一个行业自身在提效、也给社会带来整体效率的提升,那么即使他的增长速度不像过去某些行业那样那么快,基金经理认为这类行业也有好的投资机会。比如上文提到的电网投资、比如人工智能带来的全球新一轮技术进步的可能,都是可能产生投资机会的方向。从心态的层面看,以前中国是追赶者,比较容易找到一个远期目标,然后制定计划投入资源,最后用中华民族固有的勤劳实现目标,整个过程相对清晰。但是现在中国在很多层面已经是领先者,或者由于阶段性的逆全球化使得中国不能轻易的找到目标并且执行计划,即在这些领域中国的市场参与主体进入了“无人区”或者“边界地带”,很难让目标和投入像以前那样一一对应。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要求投资者更多的耐心、做长期投资;一方面要求投资者的效率提升,更多的去找到演绎法层面的投资逻辑,更加谨慎的看待归纳法层面的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