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医疗健康混合A类
(011876.jj)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08-18
总资产规模
1.59亿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5675基金经理乔海英管理费用率1.50%管托费用率0.25%持仓换手率89.47%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7.04%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景顺长城医疗健康混合A类(011876)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乔海英2024-06-24 -- 0年2个月任职表现-6.14%---6.14%--
詹成2021-08-182024-08-273年0个月任职表现-17.35%---43.80%47.35%
姜雪婷2021-08-202023-07-311年11个月任职表现-15.61%---28.13%47.35%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乔海英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28.6乔海英:女,金融学硕士。曾任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医药研究员,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医药研究员,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研究部医药研究员、基金经理,东方阿尔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募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投委会成员。2023年12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24年6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具有13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24-06-2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上半年医药板块表现大幅落后市场,在二季度情绪短暂修复后继续下探。既有对2023年二季度医疗需求集中释放带来同比高基数致表观增速的担忧,又受药品比价政策带来的悲观情绪蔓延。板块内部细分领域分化加剧,部分原料药和医疗器械公司表现较好,但医疗服务、疫苗、院内药品等表现不佳。全市场基金对作为长尾仓位的医药板块悲观情绪加剧,在没有看到特别明确的新主线之前,医药行业在各行业中表现持续落后。  在此期间,我们淡化短期的扰动,从产业逻辑和公司质地出发选股。配置方向上延续前期的两个思路:一是医保友好类。优选能够在医保内份额提升的品种,包括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其次是准入壁垒高或需求相对刚性的医保内份额稳定的品种,如慢病和手术用药、耗材等。二是寻找增量。从医保外资金出发,优选自我诊疗消费中兼具品牌认知和渠道优势的品种,同时在出海的重要增量市场中寻找有竞争力的企业。  整体我们在医药各个子领域里均衡配置,专注细分领域个股筛选。个股层面,我们从估值性价比和业绩确定性的角度调整持仓。投资策略上,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已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短期在医疗行业内部反腐、外部地缘的担忧等多重因素压制下行业指数已接近春节前流动性冲击下的低点,且医药的持续低迷也加剧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厌恶,潜在风险反应较为充分。在目前相对低位的估值和相对刚性的医疗需求双重支撑下,下行风险或相对可控。而进入三季度,边际上或有政策的缓和(包括需求端的刺激政策、供给端的鼓励政策等)以及预期的下半年较低的业绩基数,都有助于医药板块的信心修复,我们对医药谨慎乐观,将积极寻找板块内的结构性机会。在中长期需求刚性、支付稳定的背景下,短期业绩波动不改变长期增长快于GDP增速的趋势;而政策扰动是对行业参与者竞争力的检验。我们将继续着眼中长期,从基本面出发选股,兼顾估值水平,追求复利,积小胜为大胜,希望能够在中长期的维度为持有人创造稳定的净值增长。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在去年四季度对新一年医药的悲观情绪有所修复后,新年伊始整体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以成长为主的医药行业因高基数效应、表观增速不高和权重股地缘政治的影响等也出现较大回调。使得医药板块在一季度各行业中表现落后。  在此期间,我们淡化短期的扰动,从产业逻辑和公司质地出发选股。配置上分两端看:住院端优选竞争格局稳定、细分领域能做出增量的品种,优选能够在医保内份额提升的品种,包括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其次是医保内份额稳定且竞争格局良好的品种,如慢病和手术用药、检查检验设备、耗材等。院外市场从医保外资金出发,优选自我诊疗消费中兼具品牌认知和渠道优势的品种,以及出海市场作为重要增量中有竞争力的企业。  整体我们在医药各个子领域里均衡配置,专注细分领域个股筛选。个股层面,我们从估值性价比和业绩确定性的角度调整持仓。投资策略上,我们认为行业长期成长性无需担心:受益于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供给端提升和老龄化与收入提升带来的需求端提升。中短期我们将围绕国内医疗市场最重要的参与方医保资金展开分析,叠加对自费市场和出海市场的增量资金受益品种的筛选。  短期行业表现欠佳,但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已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在中长期需求刚性、支付稳定的背景下,短期业绩波动不改变长期增长快于GDP增速的趋势;而政策扰动是对行业参与者竞争力的检验。我们将继续着眼中长期,从基本面出发选股,兼顾估值水平,追求复利,积小胜为大胜,希望能够在中长期的维度为持有人创造稳定的净值增长。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我们的投资策略核心出发点是寻找有能力从小变大,从大变强的企业,在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通过投资这类型企业的股权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收益,我们坚信权益投资长期获利的根源来自于企业持续稳定的价值创造能力。    但企业成功从小变大,从大变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回看中国过去20年的商业史,我们观察到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够提供给企业这种长大的机遇,往往顺应中国产业发展趋势,有时代背景推动的那些行业当中的公司,它们成长的速度和成长的确定性要远比其他行业更快更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始终坚持从产业发展趋势角度出发来构建投资组合,精选顺应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和个股,以确定的产业趋势应对万变的市场。    个股选择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三大原则:  1. 寻找赚钱的商业模式。  我们会从生意合伙人的角度出发寻找投资标的,我们心仪的投资标的应该是一门持续稳定给投资人创造真金白银的商业模式,这是成功实现从小变大,从大变强的必要前提。  2. 公司业绩可跟踪可预测性强。  我们会依托景顺长城整体的投研实力从产业链上下游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的研究,希望尽可能充分的解析公司真实的成长动力,并高频率跟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变化,了解公司基本面动态变化。  3.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团队。  管理层的优劣对公司的价值影响巨大,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团队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惊喜,能够带领我们选的公司跑的比竞争对手更快。    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出现一定波折,内生的顺周期修复尚需要时间,居民就业和收入还在改善过程中,核心通胀较弱,宏观政策保持较强定力,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程度的走弱。海外方面,美国经济的韧性超出市场预期,虽然欧美在高通胀和货币政策快速紧缩的压力下隐现衰退风险,但美国经济在服务业的支撑下,就业、消费等数据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抵补了货币紧缩的压力,呈现出相当的韧性。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低于年初预期,除了红利指数和万德微盘指数取得正收益外,其他主要指数都出现明显下跌,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7%。报告期内,本基金依然坚持从产业发展趋势入手,精选顺应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和个股,以确定的产业趋势应对万变的市场。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2023年三季度,政策密集落地,降准,财政支出提速,逆周期政策配合对冲新旧动能切换过程中的下行风险,宏观经济在7月见底企稳后,逐步开启了复苏的第三阶段,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度持续回升,整体经济正处在向疫后经济增长中枢逐渐靠拢的路径上。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2007年以来新高水平,美元持续走高,在此背景下,全球资产价格普遍承压,人民币汇率走弱,A股/港股都有一定资金外流的压力。   本季度操作策略主要体现在: 1)增持医药,虽然短期行业受到反腐的影响,但中长期需求增长依然较持续,此时调整是比较好的入场机会;2)增持AI,AI的创新依然在快速演进,越来越多的下游应用诞生,经历了三季度的调整,提供了比较好的增持机会;3)减持消费,部分消费股估值修复到位以后,我们做了一定比例的减持。  展望2023年四季度,我们对权益市场相对乐观,我们预计中国经济逐步展现出内在的增长韧性,经济数据见底好转将扭转宏观经济加速下行的悲观预期。同时外部因素也会相对积极,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阶段,中美关系有望阶段性缓和,有利于人民币资产价格回升。  投资策略上,我们依然坚定围绕科技创新+消费升级来构建组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是中国未来5-10年比较确定的产业方向。我们重点关注三大方向。1)科技成长:科技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同时政策会持续在“卡脖子”相关的高端制造领域发力,有能力实现突破的公司将迎来黄金成长期。2)消费+医药:消费板块估值已到了相对合理的区间,特别是高端消费基本面相对稳健,配置价值较突出;医药长期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核心标的长期业绩增长确定强。3) 在安全发展的大战略下,我们将重点挖掘能够实现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的中小市值公司的投资机会。  高估值肯定是回报率的敌人,透支未来价值很多的公司,我们会规避,组合构建的时候会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尽可能的降低净值的波动,追求复利,积小胜为大胜,希望能够在中长期的维度为持有人创造稳定的净值增长。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下半年,在连续下跌的第四年,我们对行业相对乐观,认为医药行业具备较高的风险收益比。估值层面、资金层面的风险加速释放,行业长期的成长驱动力如老龄化(需求端)和科技创新(供给端)仍然强劲,政策扰动不会改变行业的方向,但会影响增速和结构。我们判断行业在承压的阶段必然伴随竞争格局的出清和产业升级,新技术新产品占比提升,传统医疗供给被替代占比下降。呈现的结果是优质公司的竞争力和份额得到提升。关于医保控费我们认为是长期矛盾,是对更多医疗产品、服务的覆盖面的持续拓展。在人口结构变化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医疗产品可及性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竞争,引导产业升级。投资者不必过于负面解读医保控费,本质上单一买单方的议价能力反应的仍然是竞争格局。乐观点讲,持续增长的医保筹资每年刚性投入在医疗行业,市场担忧的医保结余在未来结余透支后仍然会有新的筹资方式来支持每年持续增长的医疗卫生开支。可见医疗行业的资金来源医保方持续有增量,持续扩大覆盖医疗产品和服务;同时或有居民自费端在消费医疗上的诊疗率提升、支付意愿提升。投资者对医保控费的担忧可以看做是行业的长期外部变量,我们要寻找的是更适应政策环境、更能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更能提升对医保局的议价能力的企业。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这类潜力的公司,并选择合适的买入价格。  短期预测市场的方向不是我们主要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在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互联网时代,市场每天的收盘价可能都是已知信息充分反馈后的公允价格,想基于短期博弈思路寻找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可能是难以企及的。反而预测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相对容易的,它跟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竞争优势,人口结构等中长期的变量相关性较高,更不会随着股票市场每天的涨跌而发生很大幅度的波动。我们依然坚持以确定的产业趋势应对万变的市场的投资策略,通过精选产业发展趋势的受益者,捕获那些能够从小变大,从大变强的优质企业,力争为持有人创造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