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混合C
(013392.jj)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688.00
成立日期2021-08-19
总资产规模
3.35亿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9332基金经理樊力谨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3.7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混合C(013392)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樊力谨2021-08-19 -- 3年4个月任职表现-13.77%---39.25%23.56%
张笑天2021-08-192023-02-221年6个月任职表现-10.95%---16.04%--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樊力谨--83.6樊力谨先生:经济学硕士,持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曾在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任研究员、投资经理,2018年6月加入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发展部研究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助理、国际业务部任投资经理。2021年5月17日起担任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08-19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三季度美国经济和通胀数据下行,美联储确认进入降息周期。虽然美国二季度季调实际GDP同比增长3%,超出市场预期,但高频就业指标显示经济仍在“降温”之中,三季度失业率中枢抬升,7月更是达到4.3%并触发所谓“萨姆法则”,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8-9月美国失业率和通胀读数有所缓和,但美联储仍然选择在9月降息50个基点,超出多数市场参与者预期,表明美联储关注的重点已经逐步从维护物价稳定转向就业最大化。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动能走弱,逆周期政策持续加码。国内7-9月制造业PMI分别为49.4%、49.1%、49.8%,持续位于荣枯线之下,需求偏弱。截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行到3.4%,其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为7.9%和9.1%,地产投资下滑9.8%,未见明显起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月累计同比增速3.4%,继续创年内新低。三季度政策持续加码,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包括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地产下调存量按揭利率并调整首付比例等。港股市场7-8月表现相对平淡,在国内基本面缺乏亮点的背景下持续回调,9月中旬开始,对于国内经济政策预期的走强带动港股市场放量反弹,三季度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9.3%和33.7%。行业层面,医疗保健、消费和资讯科技行业指数领涨全市场,能源和电信行业指数下跌。本基金三季度持仓变动不大,在市场调整中加仓了白电和资源品,小幅减仓了黑电,卖出了新能源汽车。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美国高频经济指标保持韧性,通胀如期走低。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上半年整体徘徊在荣枯线以上,6月环比回升到51.7%,重回扩张区间。目前看,持续时间较长的高通胀、高利率对商品消费、地产等领域的需求产生了压制,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年初的79回落到6月的66;但服务消费、制造业表现仍然偏强。上半年美国通胀持续回落,截止到6月美国CPI和核心CPI同比读数分别下行至3.0%和3.3%,市场对于二次通胀的担忧也在持续缓解,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上半年整体先扬后抑。上半年国内需求延续弱修复态势,政策积极信号增多。上半年国内制造业PMI围绕荣枯线震荡,6月录得49.5%,回落至收缩区间。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0%;1-6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3.9%,其中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分别累计同比增长9.5%、增长7.7%、减少10.1%,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3.7%,结构上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表现较弱;外需企稳带动1-6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回升至3.5%。二季度政策释放更多稳增长积极信号,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房地产政策迎来重大变化,先是央行对于购房首付比例、贷款利率下限和公积金贷款利率进行了调整,随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降低了购房门槛,未来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3.94%、下跌5.57%。分行业来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结构分化,以能源、电信为代表的红利类资产涨幅居前,内需消费、地产、医药行业表现落后。操作方面,本基金上半年减仓了医药和可选消费品,主要加仓两个方向:1)部分供需格局改善、周期位置较好的资源品;2)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比较优势、未来“走出去”成长空间较大的国内行业,包括黑色家电、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美国经济高频指标保持强劲,特别是通胀和就业指标未见明显疲态。美国制造业PMI分别为49.1、47.8、50.3,为时隔一年半之后重回扩张区间。通胀数据维持了较强的韧性,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CPI同比分别为3.4%、3.1%、3.2%,连续超出市场预期,核心CPI同比仅从3.9%微降至3.8%。同时,就业市场需求不弱,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分别为29万、22.9万、27.5万。但从美联储的表态看,加息周期的尾声越来越接近,在3月FOMC议息会议上,虽然美联储上调了经济和通胀预测,但点阵图维持了年内三次降息的预期,市场对此解读积极。一季度,美债利率震荡上行到4.2%左右,美元指数走强至104以上。一季度,国内经济数据延续复苏态势:国内制造业PMI分别在49.2、49.1、50.8,3月超预期回升至荣枯线之上。从1月-2月的分项经济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地产投资降幅环比收窄,制造业投资增速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出口同比增长7.1%。货币政策方面,1月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分别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2月将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25个BP,政策呵护态度明显。财政政策方面,全年赤字率目标制定符合市场预期,此外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整体看,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均在发力,预计将带动中国经济继续复苏。一季度,港股市场先抑后扬。1月,在国内宏观预期转弱和海外降息交易回摆影响下,港股市场出现较大调整。2月以来,在国内政策环境和宏观经济数据改善带动下,港股震荡中走高。全季,恒生指数下跌2.97%,恒生科技指数下跌7.62%。行业层面,全球定价的能源和原材料行业涨幅居前,受内需预期影响的地产建筑和消费行业表现较弱,医疗保健行业在地缘政治扰动下跌幅居前。操作方面,本基金加仓了互联网行业,在医药和消费行业内部进行了结构优化,此外加仓了部分供需格局改善的工业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过去一年,国内经济呈现筑底态势,政策环境逐步转暖。2023年国内不变价格GDP同比增长5.2%,剔除基数效应,两年复合增长率在4.1%。二季度开始,制造业PMI等高频景气度指标多数时间运行在收缩区间,主要反映内生需求不足,剔除基数效应看,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外需压力也逐渐增大。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并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2024年1月中下旬央行行长宣布于2月初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到1.75%。金融机构负债端资金成本持续下行,例如银行存款利率和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下调,本质上都是为国内实体经济融资利率的下行进一步打开了空间。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最紧张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呈现韧性,进而带动美债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金融市场的预期也出现多次波动。但整体看,美国逐步走出加息周期的方向是肯定的,分歧只在于节奏。进入四季度之后,美国制造业PMI等高频经济景气度指标与消费、通胀数据持续回落,PCE同比增速自过去两年以来首次降至3%以下。11月CPI同比读数在3.1%,能源价格下行是通胀回落的重要驱动力。经济读数的高位下行和通胀压力减轻,带动美联储四季度货币政策持续转向鸽派,自7月最后一次加息25个基点之后,美联储连续暂停加息,12月FOMC议息会议上鲍威尔表示关于降息的讨论“逐步进入视野(begins to come into view)”,点阵图显示2024年可能有三次降息。四季度海外利率环境快速下行,10年期美债利率在10月短暂突破5%之后持续下行至3.8%附近,降幅超过100个基点。2023年港股市场在年初小幅回暖后持续下行,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3.8%,恒生科技指数全年下跌8.8%。行业层面分化更大,恒生能源、电讯行业指数全年分别上涨19.8%和18.4%,而地产建筑、必需消费品、医疗保健和工业指数全年跌幅均超过20%。全年稳健的高股息类品种持续跑赢,成长股相对跑输。操作方面,报告期内本基金将仓位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港股市场中努力寻找“优质增长”的方向,主要关注可选消费、科技互联网、医药健康、高端制造等港股成长股,持续优化持仓标的。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回顾上半年,无论港股还是A股,红利类资产表现都是市场中的“一抹亮色”,资金的持续涌入带动股价上涨,代表性的红利股例如某水电龙头公司股息率已经回落至3%以下。背后核心驱动力是国内长端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行,10年期、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从年初的2.6%、2.8%下行至年中的2.2%、2.4%,背后体现的仍然是市场对于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往后看,我们认为国内长端债券收益率下行最陡峭的阶段已经过去,市场短期对于增长的定价过度悲观,未来红利和成长风格有望“再平衡”。本基金将持续聚焦港股市场具备特色的优质增长方向,长周期看,我们认为以下两条主线是寻找“优质增长”的重点:第一,即使面临贸易壁垒和关税保护等逆风,我们仍然看到越来越多中国具备全球竞争力行业的领军企业,更加积极地“走出去”,抬升了成长的天花板,我们在家电、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创新药等领域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案例。第二,在稳步复苏的宏观经济预期下,内需相关成长股的估值多数已经调整到历史相对低位区域。向前看,我们认为,内需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盈利回升和估值修复。我们看到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在下行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护城河,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和产能出清,这些公司或将迎来行业周期向上和市占率提升的双击机会。结合历史及投资者行为来看,当前的港股市场或正处于长周期的低位区域,投资者更多关注股息,而回购提供了观察上市公司行为模式的另一个角度:2024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回购总金额达到1240亿港币,是2023年上半年的2.6倍,6月当月更是创下月度回购金额新高的375亿港币。我们认为,这是较好的价值发现手段,也印证了港股正处于长周期的底部区间,未来伴随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将打消市场对这些优秀公司增长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