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
(014984.jj ) 证券公司 (半年)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5,097.00
总资产规模
5,993.52万
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ETF,联接型)成立日期2022-02-22当前净值1.0571 (2025-04-15) 基金经理苏卿云管理费用率0.50%管托费用率0.1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0.31%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014984)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证券公司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证券公司总投资收益率
苏卿云2022-03-14 -- 3年1个月任职表现2.73%--8.65%5.70%
倪斌2022-02-222022-07-180年4个月任职表现-11.29%---11.2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苏卿云--177.8苏卿云:男,硕士研究生,17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历。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业务部经理。2016年7月加入华安基金,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ETF业务负责人。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同时担任华安中债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同时担任华安中证银行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银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由华安中证银行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同时担任华安恒生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的基金经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同时担任华安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同时担任华安国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由华安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的基金经理。2021年9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银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10月至2024年4月,同时担任华安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3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由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的基金经理。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同时担任华安恒生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QDII)的基金经理。2022年5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8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债1-5年国开行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9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数字经济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同时担任华安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4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数字经济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国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9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国有企业红利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11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软件开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1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国有企业红利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3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软件开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11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03-1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证券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回暖的双重驱动下,业绩实现显著增长。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营业务,受益于股债双牛,自营收入占比提升,成为券商第一大收入来源;另一个是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市场交投活跃,叠加ETF扩容和产品创新,财富管理收入贡献提升。从业务发展与创新来看,债券承销业务扩容,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等专项债券承销规模大幅增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十大券商营业收入占比近七成,并购重组显著提速,头部券商通过"投行+投资+投研"联动模式强化优势。差异化竞争加剧,中小券商转向北交所等细分市场,互联网券商聚焦科技赋能,精品投行探索特色服务模式。从政策环境来看,严监管与创新支持并重,重点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行为,推动行业规范化;同时也鼓励并购重组、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为行业注入长期发展动力。整体来看,2024年证券行业在政策与市场共振下实现业绩反转,业务结构向自营、财富管理及创新领域倾斜,行业整合加速推动竞争格局优化。  本基金跟踪的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按照中证全指细分行业分类方法选择二级证券行业的上市公司,以反映证券公司板块的整体表现。  投资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管理方法跟踪指数,并利用量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每日跟踪误差、以及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的偏差幅度。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受到超预期的政策组合拳的影响,证券市场迎来转机。政策组合拳重视资本市场、提升风险偏好,证券行业并购重组等供给侧改革进行时。9月24日国新办金融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中,除降准降息外,超预期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超预期举措包括:一是央行与证券、保险、基金非银机构互换便利,该流动性只可投资于股票;二是央行对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提供再贷款支持;系列政策组合拳显著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新政发布以后,证券市场行情提振,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换手率大幅提升。在新政影响下,证券行业有望在资本市场建设新阶段中更好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本基金跟踪的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按照中证全指细分行业分类方法选择二级证券行业的上市公司,以反映证券公司板块的整体表现。  投资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管理方法跟踪指数,并利用量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每日跟踪误差、以及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的偏差幅度。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受监管政策加强、市场行情偏弱两方面的影响,证券行业估值显著承压。从基本面来看,IPO强监管和投资业绩高基数拖累证券板块上半年业绩,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滑。受佣金新规及基金管理费调整等政策影响,财富管理业务短期在交易端、产品端、渠道端均面临较大的改革压力。但是,“新国九条”直面资本市场长期弊端,以高质量发展为改革主线,落脚在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新一轮改革更加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侧,包括提高上市公司的可投性(加强准入监管、持续监管和退市监管),提升交易机制公平性、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将从根本性上重塑资本市场生态,有助于长期夯实证券业发展基石。  本基金跟踪的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按照中证全指细分行业分类方法选择二级证券行业的上市公司,以反映证券公司板块的整体表现。  投资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管理方法跟踪指数,并利用量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每日跟踪误差、以及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的偏差幅度。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证券行业在政策推动下稳步前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这意味着需要从内部因素出发,通过改善市场机制、加强监管、提升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自我加强和完善,确保市场稳定运行,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报告还强调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这表明政府将继续加强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量资金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这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推动居民财富的稳定增长,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社保、养老等资金的长期投资收益。报告中提到需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这表明政府将继续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促进形成立体化追责体系,维护市场秩序。证监会提出阐述了“1个基石+5个支柱”的监管思路,随后证监会4项政策文件应声出台,重点突出从严从重监管。在“两强两严”的监管政策引导下,促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落地,头部优质券商有望通过并购重组继续做优做强,而中小券商将凭借自身资源禀赋加快差异化发展,券商行业格局将加速优化。  本基金跟踪的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按照中证全指细分行业分类方法选择二级证券行业的上市公司,以反映证券公司板块的整体表现。  投资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管理方法跟踪指数,并利用量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每日跟踪误差、以及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的偏差幅度。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未来,证券行业预计将在政策深化、市场活力回升及行业整合加速的推动下,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政策层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稳股市”基调,叠加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落地,市场流动性及投资者信心有望持续改善。政策红利将重点聚焦注册制深化、并购重组支持(如“并购六条”)以及跨境业务创新,为券商提供多元业务增量空间。行业格局方面,并购重组潮将进一步重塑竞争版图。头部券商的并购重组将加速向“国际一流投行”目标迈进,而中小券商则通过区域深耕或细分领域(如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打造差异化竞争力。风险与挑战方面,需关注美联储政策转向对全球资本流动的扰动,以及国内经济复苏斜率对市场情绪的潜在影响。此外,严监管趋势下,合规成本上升可能挤压中小机构利润空间,行业分化或进一步加剧。  作为基金管理人,我们继续坚持积极将基金回报与指数相拟合的原则,降低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勤勉尽责,为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