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瑞兴C(015390) - 基金经理
加载中......
基金经理 | 任职日期 | 离任日期 | 任职时长 | 年化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 | 总投资收益率 | 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
---|---|---|---|---|---|---|---|
刘宏达 | 2022-03-17 | 2025-03-15 | 2年11个月任职表现 | -3.53% | -- | -10.19% | 12.25% |
汪洋 | 2025-03-15 | -- | 0年1个月任职表现 | -7.80% | -- | -7.80% | -- |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 职务 | 从业年限 | 管理年限 | 详情 | 任职日期 |
---|---|---|---|---|---|
汪洋 | -- | 7 | 0.1 | 汪洋:男,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等职。2018年3月入职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历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研究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 2025-03-15 |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A股区间震荡,港股相对A股涨幅明显,沪深300指数下跌1.21%,恒生指数上涨15.69%,两个市场表现出现分化。从上涨板块来看,港股主要聚焦在以创新药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互联网科技巨头和有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硬件板块,港股整体是对2021年以来极端悲观情绪的修复;A股主要领涨行业为人工智能主题带动的半导体、通讯及计算机等相关行业,同时结合全球避险资产配置的贵金属板块和围绕机器人产业链的汽车零配件、机械等行业,后续生物医药板块内的创新药板块也出现了较好的涨幅。 本基金一季度涨幅为3.26%,整体涨幅处于港股和A股之间。从一季度配置来看,港股对于科技板块及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配置为本基金带来正收益,且适时配置部分港股及A股医药标的也获取较好的正贡献,但布局的部分中游制造业标的拖累了组合收益。 展望后市行情,我们对于整体市场持相对乐观态度。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当前国内经济数据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中下游行业在经历2~3年盈利增速下修后,开始逐步展示出一定修复的信号。其次,结合国内经济托底和内需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地,后续国内经济的复苏动能将逐步增强;预计随着国内经济数据改善,将扭转此前较为悲观的宏观经济预期,并且实现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正反馈,从而推动国内风险偏好回升和上市公司长周期估值中枢上行。从一季度的股票市场走势来看,当前指数中已经蕴含部分对于经济修复的预期,从当前市场估值角度看,除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以外,大部分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依然处于估值中枢以下,具备较好的配置机会。 针对未来经济的复苏及应对海外宏观不确定性的角度,我们相对看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复苏和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科技行业的投资机会,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的演进,全社会的产业发展组织形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因此通过对于相关板块的配置获取相对收益。同时,考虑海外宏观不确定性的影响,结合国内产业竞争优势和海外产业依存度,我们还看好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盈利改善带来估值重构的确定性投资机会。后续计划通过自上而下的宏观判断指导行业方向选择提高胜率,并且结合基本面研究,通过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提升组合的盈利弹性,从而构建具备行业韧性和个股盈利弹性的投资组合。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A股和港股市场在2024年初依然延续2023年跌势,并在1月底达到低点,随后市场开始企稳反弹,沪深300在一季度大幅波动并跑赢港股,但进入二季度情况发生逆转,港股迎来一波“小牛”行情,在二季度开始大幅跑赢A股,从整个上半年来看,港股市场(恒指上涨3.94%)小幅跑赢A股市场(沪深300上涨0.89%);板块上来看,电子半导体和高红利行业表现相对出色,而医药新能源等小市值公司居多的板块表现乏力。 进入3季度,由于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未来的经济工作定调非常积极,港股和A股市场表现强势,恒生指数上涨19.27%,同期沪深300上涨16.07%。板块上来看,整体顺周期板块都表现很出色,非银金融,地产,消费,电子,互联网等行业都出现大涨。4季度开始,港股和A股市场都大幅震荡并下跌,板块上看,顺周期行业在三季度暴涨后,四季度明显回调,而TMT领域表现出色,电子,半导体,计算机等领域涨幅较大。 全年来看,港股市场结束四连跌,在2024年恒指实现17.67%的大涨,A股表现也相对出色,沪深300正回报达到14.68%。电子,半导体,互联网等行业全年表现出色。 万家瑞兴在2024年实现+2.22%回报,主要收益来自港股互联网,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等行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3季度,港股和A股市场表现强势,恒生指数上涨19.27%,同期沪深300上涨16.07%。板块上来看,整体顺周期板块都表现很出色,非银金融,地产,消费,电子,互联网等行业都出现大涨。 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未来的经济工作定调非常积极,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上举措预示未来的逆周期调整政策将更加给力,后续我们也会看到企业盈利能力加快恢复。 站在当前时点,基于以上政策和宏观背景,我们对于A+H市场未来2年都比较乐观,目前处于这一轮向上周期的早期,情绪波动较大,但是我们认为市场下跌都是好的入场机会。 行业配置上,我们更加偏好上游原材料和中游制造业的投资机会。在顺周期机会的选择上,我注重自下而上,寻找基本面底部反转以及新产品和新模式带来的收入利润再次增长的机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新消费行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A股和港股市场在2024年初依然延续2023年跌势,并在1月底达到低点,随后市场开始企稳反弹,沪深300在一季度大幅波动并跑赢港股,但进入二季度情况发生逆转,港股迎来一波“小牛”行情,在二季度开始大幅跑赢A股。从整个上半年来看,港股市场恒生指数小幅跑赢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板块上来看,电子半导体和高红利行业表现相对出色,而医药新能源等小市值公司居多的板块表现乏力。 本基金在上半年表现介于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之间,机械,互联网和上游原材料行业为组合带来明显正贡献,但新能源行业表现拖累了组合收益。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2025年,国内宏观经济依然在温和改善的过程中,从最近的“以旧换新”和“地产收储”的政策来看,逆周期调节政策正在不断加码落地;近期在宏观环节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来自于海外发达经济体将进入衰退区间的迹象越发明显,其饱满的股市估值和日渐衰弱的基本面预期,将使国际资本流动进入再平衡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由于其较高的现金回报和日渐改善的基本面,将受益于这一轮全球资金再平衡。 微观层面,过去一年,我国科技领域取得重大进步,AI大模型进展迅速,各项指标显著优化,AI辅助功能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生活;同时,AI终端也逐步引起消费者关注,各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为TMT领域投资带来很多机会。机器人领域也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进化,相信这一领域未来中国将会引领全球发展。 基于以上宏观和微观背景,我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2年的表现比较乐观,目前处于这一轮向上周期的早期,情绪波动较大,但是我们认为市场下跌都是好的入场机会,同时在科技领域寻找投资机会是贯穿未来一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