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
(015820.jj)SHS科技龙头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2-11-23
总资产规模
1,143.55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当前净值0.8945基金经理蔡丹管理费用率0.50%管托费用率0.10%持仓换手率115.51% (2023-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6.44%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015820)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SHS科技龙头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SHS科技龙头总投资收益率
蔡丹2022-11-23 -- 1年8个月任职表现-6.44%---10.55%9.9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蔡丹本基金、宝盈中证1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宝盈祥瑞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国证证券龙头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和9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庆9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裕增强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颐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华证龙头红利50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宝盈新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纳斯达克100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基金经理137蔡丹,中山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CFA,具有13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职于网易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至2017年7月任职于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担任金融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员、资产管理部量化投资经理、执行董事。2017年7月加入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宝盈中证1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瑞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国证证券龙头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和9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庆9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颐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祥裕增强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华证龙头红利50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宝盈新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11-23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二季度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震荡上涨,区间涨幅2.76%,同期上证指数下跌2.43%,季末收于2967.4点。二季度大盘表现好于小盘,价值风格好于成长,消费、地产下跌较多,公用事业板块表现最好。  宏观数据方面,6月全国制造业PMI为49.5%,连续两个月位于线下,指向制造业活动有所趋缓;社融方面,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7万亿元,新增社融从减少重回增长。6月以来,政府债发行节奏有所放缓,票据利率整体回落;消费方面,受“五一”假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以及“6·18购物节提前开卖等因素影响,5 月社消零售、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分别回升至 3.7%、3.4%;投资方面,6月专项债发行进度有所放缓,基建投资或略有回落;随着各地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地产投资或低位企稳;最后,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的支持下,制造业投资增速或保持平稳。  政策方面,一是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二是推动新一轮的供给侧举措。房地产去库存有助于需求补缺口;新一轮供给侧有助于供给优化。此外,科技仍属于政策主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  医药板块方面,从政策端来看,结合当前的估值水平,以及中国一些具有优势的药物开始在海外探索和授权,创新药领域有一定机会。中药板块在涨价、资源逻辑、放量逻辑以及国企改革逻辑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机遇。  TMT板块的整体市净率(PB)和市销率(PS)分位数都处于历史15%以下,随着AI技术从云端向终端的落地,因为AI技术促进降本增效,传媒可能是受益较大的方向。电子行业,尤其是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也存在投资机会。  截止报告期末,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PE为28.10倍,处于历史37.1%的分位数水平,指数PB为3.58倍,处于历史12.4%的分位数水平,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当前我国处于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的阶段,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从长远来看,科技相关行业契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新经济发展方向。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选样注重研发投入,中长期高研发投入有望带来盈利能力提升,指数成份股维持较高的营收增长预期,成长风格属性明显。  本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被动式指数基金管理策略,用量化方法来跟踪和控制偏离度,力争跟踪指数的收益,并将基金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今年以来A份额年化跟踪误差为0.67%,较好地跟踪了基准指数的表现。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本季度股市呈现探底回升状态,沪指年前下探2635点后反弹,季末收于3041点,区间上涨2.23%。本季度大盘表现好于小盘,价值风格好于成长风格,银行、煤炭等高股息行业涨幅靠前,医药、TMT板块表现不佳。  3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50.8%,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超过50%,制造业景气度有所扩张,内外需同步改善是主因。社融方面,3月企业债净融资规模较上月有所增加,同时票据利率趋于走高,指向融资需求有所改善。  全球方面,当前美国经济并未表现出疲态,降息的内生紧迫性不足,降息节奏存在不确定性。权益市场方面,美股表现依旧强劲,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一季度上涨8.93%、10.16%。港股方面,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推动港股近期上行;两会报告总量政策以稳为主,重提效而不搞强刺激,经济增长预期平稳上升,有助整体港股市场盈利预期改善。  政策方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之首。习主席于2023年9月7日首次提出,并在多次发言中提及,倡导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推进强国发展。科技行业上市公司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概念紧密链接。  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一季度下跌4.47%,截止报告期末,指数最新PE为28.10倍,处于历史37.4%的分位数水平,指数最新PB为3.42倍,处于历史5.88%的分位数水平,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明显的安全边际。  当前我国人口红利优势消退,通过发展科技以提升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从长远来看,科技相关行业契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新经济发展方向。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选样注重研发投入,中长期高研发投入有望带来盈利能力提升,指数成份股维持较高的营收增长预期,成长风格属性明显。   本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被动式指数基金管理策略,用量化方法来跟踪和控制偏离度,力争跟踪指数的收益,并将基金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基金开放申赎以来,A类份额年化跟踪误差为1.81%,较好地跟踪了基准指数的表现。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度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前三季度区间震荡,11月后跟随大盘快速下跌,年末收于2975点,全年下跌8.79%,上证指数下跌3.7%。2023年度小盘表现好于大盘,价值风格好于成长,消费、地产下跌较多,TMT板块表现较好。  截止报告期末,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PE为23.87倍,处于历史1.78%的分位数水平,指数PB为3.61倍,处于历史3.91%的分位数水平,估值处于历史绝对低位,具有明显的安全边际。  当前我国人口红利优势消退,通过发展科技以提升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从长远来看,科技相关行业契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新经济发展方向。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选样注重研发投入,中长期高研发投入有望带来盈利能力提升,指数成份股维持较高的营收增长预期,成长风格属性明显。  本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被动式指数基金管理策略,用量化方法来跟踪和控制偏离度,力争跟踪指数的收益,并将基金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基金开放申赎以来,A类份额年化跟踪误差为1.97%,较好地跟踪了基准指数的表现。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本季度股市呈现缩量筑底状态,沪指数次跌破3100点,季末收于3110.48点,区间下跌2.86%。七月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在货币、财政、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方面都相继出台政策着力稳增长、提振经济。九月制造业PMI回升0.5个百分点至50.2%,自今年三月以来重返扩张区间,经济基本面阶段性触底逐渐成为共识。从三季度后段开始,国内外金价、利率与股票指数、商品与股市出现明显背离,A股的隐含定价或已过度悲观,股市未来反弹可期。  在当下时点看,医药板块三季度在经历医疗反腐的冲击下跌后走出修复行情,创新药领涨。医疗反腐对产业和市场情绪的影响目前在逐步消化,叠加市场整体处于中长期历史底部,我们看好创新药等长期有竞争力的赛道。  2023年三季度电子行业需求维持弱复苏状态,产业链备货旺季来临,苹果、安卓高端产品在2023年三季度相继发布,带动行业出货整体上行,有相关创新赛道标的表现相对优异,同时库存调整接近尾声。  此外,离岸人民币汇率距离去年谷底也仅一步之遥,再加上政策面的转暖,考虑到高汇率敏感性的特征和较低的估值水平,对于港股的未来我们持相对乐观态度。  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三季度截至9月28日,下跌5.92%,截止报告期末,指数最新PE为24.83倍,处于历史2.31%的分位数水平,指数最新PB为3.69倍,处于历史5.74%的分位数水平,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明显的安全边际。  当前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已不复存在,通过发展科技以提升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从长远来看,科技相关行业契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新经济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重点强调了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贡献的重要性,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 17% ”的增长目标。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选样注重研发投入,中长期高研发投入有望带来盈利能力提升,指数成分股维持较高的营收增长预期,成长风格属性明显。   本基金以复制指数成分股的被动投资策略为主,用量化方法来跟踪和控制偏离度,力争跟踪指数的收益,并将基金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基金开放申赎以来,A份额年化跟踪误差为2.11%,较好地跟踪了基准指数的表现。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2023年以来,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总量上供给失衡、需求疲软,结构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动能交替缺乏协同,中微观层面房地产市场仍然承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累积,居民消费内生动力不足,社会预期与市场经营主体信心普遍偏弱。而美国的“宽财政”则使得经济在“紧货币”环境下依然呈现出超预期的韧性。  展望2024年,科技产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以AI大模型为代表,科技产业链有望迎来算力、应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升级,带来诸多投资机会。同时,自主可控的科技作为大国立足之本也有望逐步打破海外壁垒,实现国产化落地。我国科技企业有望充分把握新一轮创新浪潮加速对国际领先水平追赶并在部分重要领域占据领先定位。  全球方面,随着美国通胀高位回落,美联储降息预期开始提升,美元、欧元汇率小幅下跌,国内政策托底力度有所增强,结构由宽货币转向宽财政。权益市场方面,国际流动性催化叠加极低的估值水平,港股具备很高的配置价值,国内政策力度加大也将提振企业盈利及其预期,美债利率下行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可能带来A股上行的机会。  我们将严格按照基金合同的规定,在严格控制与基准指数偏离的基础上,依托我们的定量跟踪体系,来做好本基金的管理工作,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的、更有效的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