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资管鑫逸混合E
(018041.jj)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3-03-07
总资产规模
39.64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3268基金经理宫志芳李晶石玉山管理费用率0.65%管托费用率0.15%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9.15%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财通资管鑫逸混合E(01804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宫志芳2023-03-07 -- 1年4个月任职表现-9.15%---12.48%18.76%
李晶2023-03-07 -- 1年4个月任职表现-9.15%---12.48%18.76%
林伟2023-03-072023-10-190年7个月任职表现-5.72%---5.72%--
石玉山2023-03-07 -- 1年4个月任职表现-9.15%---12.48%18.7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宫志芳--136.9宫志芳:女,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在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宁波通商银行工作。2016年3月加入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固收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2023-03-07
李晶--152.7李晶女士:中国国籍,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硕士,历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6年7月加入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资深研究员,现任权益研究部副总监(主持工作)。2021年11月2日担任财通资管鑫逸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09月01日担任财通资管稳兴丰益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3-07
石玉山--62.2石玉山先生:中国国籍,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2021年7月加入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固收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固收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2022年5月5日任财通资管鑫逸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财通资管双盈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1月5日担任财通资管双安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8月28日担任财通资管稳兴增益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2日担任财通资管鑫锐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2日起担任财通资管积极收益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9月22日担任财通资管瑞享12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03-07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基本面上来看,在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之后,二季度宏观经济整体保持平稳,但部分数据显示当前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弱复苏格局未变。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前值6.7%,预期6%。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制造业投资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前值2.3%。5月新增社融规模为2064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950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规模为1.68万亿元,社融、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8.4%、-4.2%、7.0%,分别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下滑2.8个百分点、下滑0.2个百分点。6月制造业PMI为49.5%,与上月持平,依然位于荣枯线下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落。具体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6%和49.5%,分别较上月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下调1.2个百分点至48.1%;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与上月持平,出口总体保持稳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基建景气度仍相对偏弱。 政策方面,二季度国内宏观政策仍然着力于稳定经济增长和降低风险。4月政策集中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5月财政部明确了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以及保交房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助力财政政策继续积极发力。为支持保交房政策推进,同时缓解房地产市场的压力,央行也推出了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等一系列政策。 海外方面,美国5月CPI超预期放缓,同比增长3.3%,低于预期的3.4%,核心CPI同比增长3.4%,同样低于预期的3.5%。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基调略偏强硬,点阵图显示年内预期降息次数降低,并抬升今明两年通胀预期。整体上,美联储对货币政策宽松维持谨慎态度,后续市场对年内降息预期或继续维持较低次数。 固收操作:仅持有现金比例。 转债操作:全季度来看,中证转债指数涨0.75%,转债等权指数跌-1.06%。但期间转债有两轮杀跌:第一轮是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新“国九条”发布叠加财报季,后随财报季结束;第二轮是5月下旬至6月底,转债评级下调、正股面值退市、信用风险严重挫伤市场情绪,低价转债的调整开始由点及面大范围扩散,6月中下旬进一步演变为“市场踩踏”,调整至6月底。但这两轮调整对产品净值影响有限,因为已做过持仓优化,持仓已剔除小微盘标的和“黑历史”标的。展望后市,预计转债评级跟踪报告将于二季度末披露完毕,届时机构调仓行为也已结束。转债市场位置偏低,倾向于认为转债市场存在系统性修复机会:(1)股债性价比、转债价格中位数等指标均表明转债市场整体处于低位区间,考虑到权益市场调整幅度可能有限,以及债券收益率较低位等因素,转债或值得左侧布局;(2)风险事件结束后,负债端稳定的资金依然会关注转债,叠加这轮机构出清更彻底,后续一旦机构资金回流,修复行情可期。 操作方面,延用之前的策略,高仓位做平衡型转债,紧扣权益市场映射(倾向于认为权益市场全年主线可能是高股息、出海和资源品);小部分仓位做修正后的再评估、净利润断层等策略(7月进入业绩预告期,基本面因子有效性提升);并关注市场出现的阶段性机会,如关注本轮转债市场被错杀的标的;把握景气度提升和困境反转标的;参与减资回售、进入回售期、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触发条件回售等条款博弈标的。权益部分:我们始终坚持配置科技成长和先进制造,聚焦“新质生产力”,并保持行业的分散,兼顾成长性与控制风险。行业方面,AI产业链震荡上行,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头部公司指引了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重塑了产业链公司的价值量分配,部分解决了下游应用场景的问题,包括AI数字工厂,数字孪生,机器人,医药生物等,率先在B端形成了算力与应用的正向循环,我们继续保持通信、电子、半导体等行业作为主要仓位;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看好制造业的持续景气上行,近期出口方向出现调整,包括运费、海运周期、汇率、美国经济衰退预期等,但从长期来看,海外需求依然是比较确定的方向,出口方向配置集中在机械设备、新能源、交运等行业。此外,国内对经济的重视程度持续上升,需要积极挖掘国内经济顺周期相关领域机会,比如机械、化工等行业。综上,我们还是持续聚焦在通信、半导体、机械、化工、新能源等成长及制造方向。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随着宏观组合政策靠前发力,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国民经济起步平稳、稳中有升。具体分项如下: 国内方面: 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2023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6%。中国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40.6亿元,同比增长10.2%,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 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8,前值49.1,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回升。中国3月官方非制造业PMI值为53.0,前值51.4。 中国2月M2同比增长8.7%,预期8.8%,前值8.7%,M2增速与1月持平;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次高水平;今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万亿元。在各项贷款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82万亿元,同比少增9324亿元。 中国2月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上涨1.0%。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2月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2%。1-2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6%。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一季度逆回购到期117,640亿元,投放97,750亿元;MLF到期17,590亿元,投放18,820亿元。合计一季度央行净回笼18,660亿元。政策方面,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45%,与上月报价持平;5年期以上LPR为3.95%,较上月报价下调2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行幅度为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将有效带动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 一季度,债券市场方面,债市走势呈现出稳步走强态势。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同月,国务院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系统观念,持续推进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央行表示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后续仍有降准空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 国外: 3月3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活动时称,美联储并不急于降息。鲍威尔说,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核心PCE通胀数据“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但鲍威尔重申,直到官员们对通胀正朝着他们2%的目标前进有信心之前,降低利率是不合适的。欧洲方面,3月,欧洲央行表示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将加速,主要受到购买力增加的推动;预计欧元区通胀下降将持续。 无纯债操作,仅持有现金比例。 转债操作:今年一季度,转债市场行情大致分为三段:超预期大跌→反弹→横盘。年初至2024年2月5日,转债市场随权益市场一起超预期下跌,中证转债指数跌-5.10%、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跌-10.84%。后随汇金扩大救市范围,阻断流动性负反馈,转债市场跟随中小盘企稳反弹至2月底、3月初。上证指数反弹至关键点位后(3000点附近),权益市场开始呈现震荡走势,转债市场亦进入一种滞涨状态,一直维持到季末。全季度来看,中证转债指数跌-0.81%,转债等权指数跌-4.20%。分类型看,平衡型转债和股性转债的跌幅依然相对较大。转债仓位先降低后上升,在年初的超预期下跌过程中,通过逐渐降仓来相对控制回撤,2月初,观测到中小市值板块的右侧止跌信号,后随市场反弹,以及产品净值的修复,逐渐提升了转债仓位,截至季末,转债仓位约在上限。之所以把仓位提升到上限,是因为转债市场在3月进入滞涨状态。原因有二: 第一,年初以来,转债除了跌平价、还跌估值,在年初时,转债整体依然处于偏高估状态,即使经历了后面的超预期下跌以及弱反弹,到了3月初开始进入所谓的滞涨状态,其实就是把过往的高估值状态修复到一个偏合理的位置,当前转债市场的估值大致处于2019年以来,30%分位左右。 第二,转债估值修复到合理位置之后,转债能否继续上涨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权益还能不能涨,二就是固收+产品是否有增量资金。先看权益,上证指数回到3000点之后,权益市场(包括宽基和行业)就开始进入震荡状态,转债平价缺乏持续向上的推动。再看增量资金,今年的固收+缺乏增量资金,尤其是转债型固收+产品,因为今年以来转债的赚钱效应逊于权益(比如红利类资产、比如前期的TMT)、甚至逊于长端利率资产,导致部分机构减仓转债。 但也正因为转债处于滞涨状态,所以转债市场整体处于低位,考虑到权益市场即使调整,幅度可能也有限,以及债券收益率低位等因素,转债值得左侧布局,因此倾向于高仓位运作。不过仍值得一提的是,权益市场在4月即进入财报季,风格或回归基本面主线,此外,严监管成常态,后续A股市场退市力度或有所加强,长期不分红标的或有被ST风险,因此从配置角度,适当减少小盘、长期不分红标的的暴露。 在转债的持仓结构上:(1)认为权益市场下跌幅度有限,所以在转债类型选择上,倾向于平衡型转债。(2)在风格上,倾向于向红利类靠拢,尽量减少小盘股的暴露。 权益部分: 2024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但我们始终坚持配置科技成长和先进制造,聚焦“新质生产力”,并保持行业的分散,兼顾成长性与控制风险。行业方面,我们聚焦AI产业链的算力方向,仓位主要体现在通信、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看好制造业的持续景气上行,配置集中在机械设备、新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在整体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仍是主要抓手,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能实现全球产业共振,相关公司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国内也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先进制造方向坚持国产替代和科技自立的思路,将国产化领域从半导体拓展到先进封装、机械设备、新材料、基础软件等方面,积极挖掘相关领域机会。从24年上半年来看,海外AI可能又进入技术的密集发布期,下游应用可能更多多样化,除了文本图片等延展到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另外硬件也呈现不断创新的趋势,包括AI 手机、AI PC、AI PIN等,因此对国内相应产业链或将会继续拉动。在经济层面,我们看到制造业在持续复苏,设备更新及海外需求旺盛可能带动新一轮资本开支,因此我们会继续沿着先进制造方向挖掘设备、新材料、消费等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年全年GDP同比增长5.2%,实现预期目标,分季度来看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生产端稳步回升,出口也实现正增长,但有效需求不足,通胀水平仍在低位徘徊。体现在数据上,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4.6%,其中制造业增长5%,高于平均水平,制造业投资增长6.5%,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设备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出口较上年增长0.6%,但疫情对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退,2023年全年CPI上涨0.2%,核心CPI上涨0.7%,PPI全年下降3.0%,经济主体面临的实际利率有所上升。房地产的调整在2023年仍未结束,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新开工面积累计减少20.4%。 面对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逆周期调控有所加码。货币政策方面,2023年央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累计0.5个百分点,两次下调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降幅分别为20个bp和25个bp。财政政策方面,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国债,将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地方也发行近1.4万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地产政策方面,先后出台了“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放宽普通住宅认定标准等政策。 2023年全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超25bp,在“资产荒”和一揽子化债政策逐步落地的大背景下,信用利差也有所压缩。 回顾转债市场,2023年可转债市场整体先强后弱,上半年涨3.37%,下半年跌-3.72%:1-2月延续2022年底经济强复苏预期继续上行;3月-7月市场开始接受弱现实,强化政策博弈;8月之后外资持续流出,权益市场弱势下探,高层稳定预期的举措效果有限,转债跟随震荡下行;年末托底政策继续落地,汇金入场托市,呈现初步企稳状态。 债券方面,仅持有现金比例。转债方面,整体高仓位运行;结构偏平衡型转债和股性转债:主要仓位在平衡型转债,包括下修后的再评估策略和改良版双低策略(在正股基本面做减法基础上,辅以行业轮动、新券等小策略);少部分仓位参与股性转债,倾向于在行业周期底部或个股经营周期底部参与有一定反转预期的股性转债;行业层面偏医药、汽车、电子等。 权益方面,2023年本基金始终坚持配置的方向是科技和先进制造,并保持行业的分散,兼顾成长性与控制风险,仓位主要体现在电子、半导体、机械设备、通信、电力设备、医药消费等板块,四季度以来相对比较有进攻性的是消费电子和机器人领域。我们依然认为,在整体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对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给予较高权重是合适的布局方向。科技方向坚持AI是本轮科技创新的主要抓手,并能实现全球产业共振,相关公司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国内也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先进制造方向坚持国产替代和科技自立的思路,将国产化领域从半导体拓展到先进封装、机械设备、新材料、基础软件等方面,积极挖掘相关领域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09-30)

从基本面来看,三季度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经济指标有所改善。8月PMI环比修复,制造业PMI回升0.4个点至49.7%,新订单PMI环比上升至50.2%,内需整体贡献高于外需。 8月CPI和PPI增速双双上行,其中CPI同比转正至0.1%,PPI同比回升至-3.0%,反映出经济运行的边际修复。8月社会融资新增3.12 万亿元,同比多增0.65万亿元,存量社融增速9.0%,环比上升0.1%,显现见底企稳。8月末,M2 余额286.93 万亿元,同比增长10.6%,M1余额67.96万亿元,同比增长2.2%,M0余额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9.5%。从9月份各项高频数据来看,工厂生产、建筑施工、房地产销售均呈现弱修复,服务业降温、出口环比仍偏弱。同时,随着房地产政策的加码,二手房市场出现转暖迹象,叠加房贷利率调整,有望带来居民中长期信贷增长改观。 政策方面,7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财政政策方面,8月财政赤字同比明显回升,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货币政策方面,8月15日,央行宣布降息,7天逆回购利率降10bp,MLF利率降15bp,超市场预期。8月下旬开始,房地产优化政策密集出台,以及特殊再融资债券可能发行用于置换地方隐债,这给债市带来利空扰动。随着这些政策调整效果的逐步显现,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呈现温和上升态势。 海外方面, 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33.6万人,增幅创今年以来最大,高于预期值17万人。就业市场的活力暗示企业对销售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但也令通胀继续面临上行压力。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叠加美联储加息会议释放维持高利率信号,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随着后续稳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地实施,预计国内经济将维持稳中向好的修复态势,后续对人民币的支撑或逐渐增强,同时央行和外管局启用稳汇率工具保障汇率在合理区间内稳定运行。 固收操作:无,持仓为现金比例。 转债操作:仓位较二季末微升,行业结构上:将高价券商转债止盈、替换为低价券商转债;电子板块标的也有所变化,替换掉若干性价比相对较差的标的;减配光伏产业链,替换为估值相对合理的新券;维持生猪、新能源板块持仓。权益部分:三季度市场进一步下挫,一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8月央行降息等难形成强有力的刺激,9月以来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政策加码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数据进一步验证,市场对年内经济复苏的担忧持续;另一方面主线缺失,市场没有破局方向,资金流向呈部分无序状态,概念板块较为活跃,整体表现都相对较差。出于产品追求稳健的考虑,3季度组合降低了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精简个股,持仓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仍然以科技成长和高端制造板块为主,并保持行业的分散,仓位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电子、通信、计算机、家电等板块。我们依然维持前期判断,在整体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继续对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给予比较高的权重。从四季度来看,海外AI可能又进入技术的密集发布期,下游应用可能更多多样化,除了文本图片等延展到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因此对国内相应产业链会继续拉动。另一方面,在国产化一些手机芯片密集突破的背景下,大家对相关国产产业链关注度显著提升,但要警惕中美在这个领域继续有比较大的冲突,因此保持关注。在经济复苏领域,3季度政策密集落地的实际效果预计或将在四季度逐步体现,我们跟踪到一些草根数据也在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因此我们会继续加大这些板块的配置,包括机械、化工、建材、白酒等,保持组合在成长与价值之间的平衡,控制回撤的同时也希望能有比较好的上涨弹性。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3-12-31)

展望2024年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仍将是主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扩大国内需求将是政策主要着力点。而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逆周期宏观调控仍有望强化,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速将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财政政策则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逆周期调控仍将强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仍是政策目标的大背景下,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的概率不大,后续重点关注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的边际变化。 展望转债市场,站在2023年末,对全年相对乐观,权益市场本身也在低位,且转债价格、估值、情绪等指标都在中枢位置,并不高,转债具备一定配置价值。权益部分:从24年一季度来看,海外AI可能又进入技术的密集发布期,下游应用可能更多样化,除了文本图片等延展到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另外硬件也呈现不断创新的趋势,包括AI 手机、AI PC、AI PIN等,因此对国内相应产业链会继续拉动。另一方面,在国产化一些芯片制造密集突破的背景下,大家对相关国产产业链关注度显著提升,国产替代机会体现在各类产业链环节,但要警惕一些不可抗力风险。在经济复苏领域,2023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会进一步明确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我们跟踪到一些草根数据也在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因此也会继续加大这些板块的配置,包括机械、化工、建材、白酒等,保持组合在成长与价值之间的平衡,控制回撤的同时也希望能有比较好的上涨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