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数字经济混合C
(019411.jj)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3-11-17
总资产规模
1,634.72万 (2024-06-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9978基金经理王博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0.21%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南方数字经济混合C(01941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王博2023-11-14 -- 0年8个月任职表现-0.21%---0.21%4.66%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王博--84.7王博先生: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具有基金从业资格。2015年7月加入南方基金,任权益研究部行业研究员,现任TMT研究组组长。2018年9月25日至2019年11月11日,任南方瑞合基金经理助理;2019年11月11日至今,任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2020年6月12日起担任南方成长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7月28日起担任南方科创板3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11-14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二季度市场出现调整,小市值公司跌幅大于大市值公司,体现为国九条后市场对成长质量的重视,符合我国经济长期的基本面特征,经济的温和复苏、制造业出口的偏强情况仍然持续。市场在制造(主要是出口)、地产(包括消费)、科技(主线是AI)、防御(主要是高股息)几类资产中倾向于科技与防御方向,市场结构重回去年的哑铃结构。如果2024年维持目前政策力度和方向,大概率下半年此风格会延续,需要跟踪的是制造方向的复苏力度,以及全球大选年对以上方向的影响。展望2024年下半年,市场走势方面,名义GDP增速或快于2023年,A股整体ROE出现回升,指数维持触底回升的判断。国内PMI、PPI前低后高,港股已经在一季度超跌时点开始反弹。市场风格方面,2024年会更加均衡,成长行业的大盘成长风格开始演绎,同时小盘成长由于年初的市场震荡,投资节奏更加难以把握,大盘价值由于性价比降低,风格亦不会如2023年那样明显。结构方面,房地产、出口预期进一步转弱,宏观经济未来增速中枢会下降,看好两个方向,一个是全球科技的创新和成长方向,一个是出口中相对不受影响的方向,同时由于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在成长板块坍塌的背景下,高股息低估值等大盘价值股仍然会保持较强的相对收益。行业方面回归投资本质,过去A股对成长的容忍度较高,后续应该重视公司成长的质量。看好的行业包括科技方向的电子等,作为承载主体,本身估值不高,具备较多的结构性机会。风险方面,目前国内成长板块较大的成长动能仍是科技创新和出口,而海外对我国科技行业的技术限制、出口限制是最大的风险点,尤其在AI、半导体领域的技术限制和新能源领域的贸易条款限制,对本就脆弱的EPS会造成短期较大的波动。投资操作上,一方面我们会坚持投资的框架,随着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下行进入末端,高景气的板块数量会增加。另一方面,积极寻找产业周期以外的新常态下的投资机会。本基金在二季度在投资框架下仍然沿着产业趋势与成长进行布局投资,整体保持较高的仓位,同时换手率大幅下降,以长期视角布局中国优质的成长公司,降低了主题投资的权重,以景气成长和质量成长作为选股标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2024年一季度,市场先抑后扬,下跌期间的幅度超出预期,尤其是高估值或主题投资相关个股,均出现较大回撤,随后在春节前触底回升。一方面,我们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宏观经济增速下台阶,在经济触底回升之前,吸纳机构资金的大盘成长板块基本面表现不佳,市场呈现投资胜率与赔率为两端的哑铃结构,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而赔率端往往是伪装成产业趋势的主题投资或筹码稳定的个股,当出现一定负面催化后,往往出现小盘成长股资金与基本面的共振下跌。另一方面,由于高成长高景气的板块投资机会变少,也进一步加大了成长行业的筹码博弈。本基金在一季度在投资框架下仍然沿着产业趋势与成长进行布局投资,整体保持较高的仓位,同时换手率大幅下降,以长期视角布局中国优质的成长公司,降低了主题投资的权重,以景气成长和质量成长作为选股标准。展望2024年二季度,市场走势方面,名义GDP增速或快于2023年,A股整体ROE出现回升,指数触底回升。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国内PMI前低后高,港股已经在一季度超跌时点开始反弹。市场风格方面,2024年会更加均衡,成长行业的大盘成长风格开始演绎,同时小盘成长由于年初的市场震荡,投资节奏更加难以把握,大盘价值由于性价比降低,风格亦不会如2023年那样明显。全球来看,美国适应性降息周期,国内经济预期不明,权益资产风险偏好不好判断是否提升,但制造业PMI触底回升,看好国内除房地产相关之外的权益资产。结构方面,无论宏观环境如何,科技行业是最大成长来源,所以重视科技新方向如0-1的创新阶段,主题投资或许贯穿全年。海外耐用品库存需求双重触底,出海品种业绩容易超预期。行业方面回归投资本质,过去A股对成长的容忍度较高,后续应该重视公司成长的质量。看好的行业包括科技方向的电子等,作为承载主体,本身估值不高,具备较多的结构性机会。风险方面,目前国内成长板块较大的成长动能仍是科技创新和出口,而海外对我国科技行业的技术限制、出口限制是最大的风险点,尤其在AI、半导体领域的技术限制和新能源领域的贸易条款限制,对本就脆弱的EPS会造成短期较大的波动。投资操作上,一方面我们会坚持投资的框架,随着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下行进入末端,高景气的板块数量会增加。另一方面,积极寻找产业周期以外的新常态下的投资机会,如结构性需求等。如果后续国内需求仍然保持低迷或平稳,那么市场风格会持续一段,随着新的高成长行业出现或避险资产性价比大幅下降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