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新财富混合C
(021741.jj)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40.00
成立日期2024-06-25
总资产规模
15.17万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0.7362基金经理李欣端时立管理费用率0.60%管托费用率0.15%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1.40%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嘉实新财富混合C(021741)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李欣2024-06-24 -- 0年6个月任职表现1.40%--1.40%-12.09%
肖觅2024-06-242024-07-050年0个月任职表现0.00%--0.00%--
端时立2024-07-05 -- 0年5个月任职表现1.40%--1.40%-12.09%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李欣--138.4李欣:男,曾任普华永道高级精算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员、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2014年9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任研究员。2024-06-24
端时立--92端时立:男,曾任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短端alpha策略组研究员、投资经理,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养老保障投资部/个人养老金投资部投资经理。2020年9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投研体系任投资经理。2024-07-05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延续弱复苏趋势,其中出口表现较为亮眼。二季度GDP同比4.7%,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上半年GDP累计同比5.0%,与全年GDP增长目标持平。7月央行公告要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主要目的为加大资金稳定性,央行对资金利率的指导力度加强,同月将7天逆回购利率由1.8%下调至1.7%,LPR和MLF利率也相应下调。三季度末国新办举行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重磅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政策。总量货币政策中,7天逆回购、MLF、LPR利率都将超预期降息,并且近期降准0.5%释放1万亿长期资金,下半年将视情况继续降准;地产政策中,二套房首付比例调降到15%,同时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央银行资金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另外推出互换便利工具,非银机构通过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然后在市场中卖掉,利用卖掉后的资金购买股票。9月政治局会议罕见的讨论经济问题,提出将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市场期待后续财政政策的补充。  报告期内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债券收益率延续下行趋势,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20BP左右,大行存单下行10BP左右。股市三季度延续下行趋势,国庆节前,受国内公布多项超预期重磅政策,市场对政策预期大幅修复。节前的一周左右时间中,A港股主要指数领涨全球,主要指数均上涨10%以上,上证周度涨幅创2000年以来熊市底部第一周涨幅排名第2(第1为2008-11-14所在周),全市场成交额相较近3个月放量倍数为2008年以来五轮底部(2008、2012、2014、2016、2018年)最大,情绪指标如50/200日均线以上股票占比、赚钱效应提升幅度、亏钱效应逆转幅度等均接近2010年以来的高点。政策预期逆转之下股市风险偏好大幅改善、社会关注度急剧升温。风格方面,高盈利质量、大盘领涨。行业方面,受政治局会议对地产政策和增量财政政策的超预期转暖影响,内需线索(食饮、美护、非银、地产)领涨,红利风格(公用、石化、家电)涨幅偏小。  组合运作本着稳健投资的原则,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平衡,追求绝对收益。同时组合积极在股债大类资产之间进行轮动配置。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今年一季度权益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二季度则相对稳定。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0.25%,深证成指下跌1.4%,创业板指下跌10.99%;作为对比,年线上连续下跌四年的港股恒生指数上半年上涨3.94%。在风险偏好降低的背景下,上半年主要板块中表现较好的主要是分红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行业,如银行、煤炭、公用事业、家电、石油石化等。  告别地产繁荣,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之际,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去杠杆+消化产能冗余】的过渡阶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各生产要素当中,资本回报首当其冲承压,广义资本回报率进入下行通道,这对权益投资而言是中期无法回避的客观挑战。  基于这种对宏观经济的观察,我们的应对是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尽量回避和宏观经济,尤其是对房地产相关性过高的产业。比如房地产行业本身、和房地产相关性最高的家居建材、以内需为主且和房地产有相当相关性的钢铁、焦煤等。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一季度权益市场经历了一次较为剧烈的波动。截止季度末中证800上涨1.56%,恒生指数下跌2.97%,表观上涨跌均不明显,但中间过程相当曲折:春节前中证800、恒生指数均一度在连续三年下跌的基础上继续下跌超过9%,而前期表现相当强的微盘股指数甚至在一个月之内下跌超过45%,似乎出现了一次小的流动性危机。节后市场看到了一些市场监管措施,比较有效的解决了市场部分板块所存在的流动性问题,随后市场逐渐企稳,并逐渐聚焦于AI和大宗商品这两条基本面仍相对强劲的线索,同时寻找类似于低空经济这类目前仍然偏主题的机会。  实际基本面的情况,基本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状态,部分细分子行业有一些亮点,但体量较大的行业多数表现相对平淡。压力最大的还是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一季度新房销售继续出现40%左右的同比降幅,二手房表现稍好,但也有20%左右的下降。多方因素下,居民对房地产的价格预期可以说已经彻底扭转,目前来看不管是量还是价,仍然是难以快速出现改善的。对于地产行业里的大部分企业来说,仍然有极大的现金流压力,是否能生存下去仍然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收入端的压力自然会相对较大。加上没有显著改善的地方债务状况、低迷的资本市场和息差、不断出现波折的中美关系,相当多行业里的企业在面对这种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时选择了主动收缩、降本增效,这又反过来给主要面对工商业客户的专业服务类企业带来了收入端压力,体现为一个经济体内部自然的压力传导过程。从我们相对熟悉的微观、中观的角度去看,这种压力相比去年下半年没有减轻。经济的亮点还是有,主要也仍然集中在出海、高性价比消费、假期出行、新能源这些相对细分的点上,只是这些亮点相比去年下半年也很难说变得更好,超预期的表现比较少。  看未来,不可忽视的是房地产风险继续放大的可能性。基本面角度,婚育带来的刚性需求大幅下降、用租售比衡量的估值相当高、房地产供给端现金流压力持续增加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上居民也已经形成了房住不炒的预期,如果看不到销售环节的改善,地产企业继续接着暴雷可能还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底层资产,房价地价如果撑不住,在目前宏观杠杆率偏高的环境下,各种意料不到的次生问题冒出来,经济有陷入偏长周期低迷的可能。目前较强的风险缓释机制主要有相对不高的按揭抵押率、银行体系地产相关资产占比有限且相对优质,后续需要紧密观察房价、地价、地方财政、非银机构资产质量等相关环节的实际变化。政策会不会有用?我们在过往季报中讨论了经济政策,一季度房地产这个板块相关政策变化不大,似乎政策端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办法,去改变上文提到的这些客观事实,那么未来更有意义的可能是把房地产风险和宏观经济尽量隔离的相关政策。  基于这种对宏观经济的观察,我们的应对是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尽量回避和宏观经济,尤其是对房地产相关性过高的产业。比如房地产行业本身、和房地产相关性最高的家居建材、以内需为主且和房地产有相当相关性的钢铁、焦煤等。这里的问题在于,大部分行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典型比如大部分可选消费,虽然看起来和房地产关系不大,但既然是可选,居民收入增长受限、企业降本增效时都会先砍掉相关的支出,给可选收入的营收端带来负面拖累。我们大致从两个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供给端有更明显的收缩,或者供需格局能看到明显的改善,意味着供需仍然可以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在上市公司层面看到不错的业绩表现;二是寻找可以基本独立于宏观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各种新兴行业里,有没有一些技术进步带来的新供给可以创造新需求。  第一类思路下,我们找到的主要线索包括油运、航空、铜等,看起来是相对偏传统的行业,但确实在各种不同因素的作用下,这些行业的供给端是受到一些约束的。当然这一类思路的问题在于对部分子行业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当一致的预期,市场给出的定价已经比较充分了。第二类思路下,能找到的线索比较有限:市场最关注的AI,确实是非常大的产业趋势,但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落地到业绩的标的还比较少;市场对低空经济这条线索给了一次重定价,但同样处在偏主题的阶段;品牌渠道出海,更多看个股基本面。在第一类思路下,我们认为电力可能是一个有独立逻辑的行业:能源电力化、电力清洁化趋势下,电力系统尖峰容量不足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对应火电的新增需求,但火电同时也面临着发电量被可再生电源逐步替代的客观压力,现在需要再去评估是否还有明显的风险收益比优势。总体上在这种宏观经济压力下,结构上找机会是必须、困难但还算可行的。  本次季报我们分享一个关于所谓“红利资产”的理解。就看一个非常简单的跨期推演:假定市场上有两个同样有12%的ROE水平的上市公司,一个分配可分配利润的60%,市场给了6%的股息率,定在1.2倍PB的水平上,另一个分配可分配利润的30%,市场同样按6%的股息率定在0.6倍的PB水平上。假定两个公司都可以每年持续挣到稳定的12%的ROE,市场的定价逻辑也不变,都是锚定6%的股息率去定价,那么在任意一期买入这两只股票,经过一年,分配60%所以PB更高的公司回报率只有10.8%,低于其ROE水平,而分配30%所以PB更低的公司回报率回达到14.4%,明显高于前者。这个模型里每年ROE都稳定是一个很强的假设,两个公司的回报率差异就来自于留存更多收益的公司把多留下的收益作为本金滚动经营获得的新增盈利,但基本的概念还是很简单的:1. 如果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模型假设的稳定的ROE),股东不一定需要分红来实现回报;2. 单纯依靠提升分配比例,在市场上获得的更高估值,可能会意味着未来潜在回报率的显著下降。  估值方面,一季度市场波动不大,估值整体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尤其是港股市场,仍然处在非常低的水平,正常年份下当前市场的风险收益比是很有吸引力的。加上前文提到市场应该还是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从这个两个角度出发,至少在心态和行动上应该需要对权益投资更积极一些。  本基金正调整投资策略,报告期有较为明显的减仓。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回顾2023年国内权益市场,除春节前有一次基于对疫后复苏的期待而驱动的市场整体上行外,以中证8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基本呈现单边下跌的走势。全年中证800下跌10.37%,连续第三年下跌。结构上,上半年AI产业趋势和“中特估”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性机会,下半年开始“微盘股”表现突出,红利风格在市场下行中相对坚挺。节奏上,对疫后强复苏的交易持续到春节前,返工后实际呈现弱复苏状态;“中特估”行情持续到4月底,和顺周期相关行业基本面相对较好的时间段基本一致;AI在连续上涨后面临应用落地的问题,后续波动明显加大;7月政治局会议显著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后续政策落地偏慢,小幅反弹在8月初即结束;尤其在接近年底,因为各种意义上的信心不足,市场再次经历了一次明显的下跌过程,让2023年显得尤其艰难。这是从市场表现来看,我们给出的一个简要回顾。  实际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全年总体来看确实是一个弱复苏的状态,和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匹配的。粗略的划分产业部门来看,复苏压力最大的还是房地产,以及与地产实物量相关的地产产业链、与地产投资和资产价格相关的to G产业链。人口结构的压力已经切切实实体现在了房地产需求端,全社会也已经形成了“房住不炒”的一致预期。消费方面,实物消费相对平稳,线下服务业恢复较快,出行产业链在累计需求释放的背景下甚至在主要节假日都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景气。但在结构上,2023年同样呈现出高性价比产品/渠道份额明显提升的趋势,而品牌作为另一个消费端的重要要素,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出口方面,在过去几年的高基数背景下,2023年出口总量表现一般,亮点一是在于中国品牌和中国渠道的出海取得突破,二是汽车在新能源时代内卷出了极强产品力后,一跃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此外,全球范围内,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产业趋势,大语言模型和其多模态应用已经可以在相当多的场景下提高工作效率,意味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明确的变现潜力。  对于基本面的回顾,必然会涉及到经济相关政策的讨论,最近几年,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对微观层面企业经营状态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提升。我们在此前季报中对政策有一次比较详细的讨论,这里不再次过多展开,在此重复一下我们的主要结论:7月份政治局会议从一个很高的高度对一些市场关心的各种层面的问题给出了相当正面的方向性指引,应该是抓住了是市场主体的信心能否在未来真正修复的关键。而具体哪些落地的政策会更有用,我们倾向于认为如果能从行业内部视角、从纯粹针对冒出的问题去解决这种导向跳出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通过改变更深一层的行业微观运行机制,改变相关方行为逻辑,去引导相关方自发的去往解决问题的方向上走,这种政策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去解决一些长期存在问题。年中推出的城中村改造,从传统的房地产政策框架中跳出来,叠加了城市规划这个工具,改变了城中村拆迁和开发环节的运行机制,也因此是7月份以来出的诸多政策中,真正有可能可以起到一些作用的政策。  我们在此前的季报中讨论过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的问题,从今年权益市场的结构和节奏两方面来看,都不太有利于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获得相对收益。结构的层面,今年为数不多的板块性机会,一是有估值驱动因素和传统的普通投研框架不匹配的问题,二是有产业趋势从零到一刚刚出现的阶段可投资标的有限的问题;而在节奏的层面,公募基金作为天然多头对方向性的利好是非常敏感的,2023年在1月、7月两个时间节点上市场分别看到了疫情和政策的明确变化,结合相关资产的估值位置也已经经历过明显收缩,公募基金普遍选择了加大多头配置,且在基本面复苏的方向上增加风险暴露,后续市场下跌后,这种偏乐观的主动选择就带来了负向的超额收益。最终全年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13.52%,跑输中证800超过3个百分点。  本基金在2023年年底调整了投资策略,未来会作为相对纯粹的平衡配置型基金运作,加入资产配置的思考,希望能在风险收益比上有更好的表现。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当前逆周期调节政策着力于房地产兜底+地方化债,系统性风险底线有望守住,但信用循环实质性坍塌后国内经济复苏弹性受限,对资本市场重要的价格回升和财富效应回归更是难以重现,下半年生产韧性的维持需要财政发力对冲外需潜在的回落压力,内外需轧差有望得到一定程度修复,我们预计全年非金融企业盈利有小幅提升。  不确定性上升、低风偏环境下,市场关注点将从过去对未来边际增量定价、转为对存量资产的盈利能力及其稳定性定价,这当中仍存在估值轧差进一步修复的空间。低PB相较低PE更加占优,估值框架由PEG转为PB-ROE。下半年开始,市场有望以此视角重新审视成长资产的机会,价值与成长的风格轧差有逐步修复的机会。  大类风格与板块上,我们继续看好大市值、低PB资产,沪深300成分股,中字头央国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