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信息产业混合A
(000166.jj)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人户数9,162.00
成立日期2013-07-31
总资产规模
5,810.52万 (2024-09-30)
基金类型混合型当前净值1.0978基金经理姚晨曦管理费用率1.20%管托费用率0.20%持仓换手率405.77% (2024-06-30)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4.07%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中海信息产业混合A(000166)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沪深300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总投资收益率
刘俊2013-07-312021-06-197年10个月任职表现10.36%--117.46%-44.17%
姚晨曦2021-06-19 -- 3年6个月任职表现-9.18%---28.58%--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姚晨曦权益中心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权益投资副总监、本基金基金经理、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中海新兴成长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中海环保新能源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中海积极增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179.7姚晨曦:男,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曾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二级分析师。2009年5月进入中海基金工作,历任分析师、分析师兼基金经理助理,现任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2016年4月至2021年7月任中海沪港深价值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4月至今任中海消费主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4月至今任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6月至今任中海信息产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9月至今任中海新兴成长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9月至今任中海环保新能源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06-19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整个三季度国内经济显得波澜不惊,内需不足继续严重抑制经济的增长,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表现的较为低迷,同时上半年表现突出的出口也因为海外经济的放缓出现明显的降温。临近季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多部门陆续出台稳定经济政治的政策,除了加大放松力度、降低房贷压力来全面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外,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预计4季度经济有望逐步改善,除了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有望基本完成外,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也有望显著改善。  海外方面,高利率下,全球经济尤其制造业出现明显放缓迹象,而美国大选所带来的后续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波动。9月份,美联储时隔4年首次降息50个基点,开启了新一轮的降息周期。后续随着年底美国大选的落地,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会进一步降低,软着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当然,全球经济依然存在不少风险点,包括中东的地缘政治风险、日本央行加息对全球流动性冲击等。  本季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基本面预期都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9月的美联储降息推动美股市场回到前期高点附近,而持续下跌了近一个季度的A股市场最后一个星期也在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强势反弹。  本基金投资方向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本季度我们继续重点配置以光模块、PCB(印制电路板)和服务器为代表的算力产业链,但整体仓位进行了明显控制。季末,随着市场的复苏,我们也重新增加了仓位。随着市场情绪的好转,4季度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寻找产业链边际改善带来的机会。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尽管在3月份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推出超长期特别国债,但整个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发展依然显得较为平淡,财政刺激力度并不显著,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相对低迷,消费复苏步伐缓慢,通缩压力始终存在,最大的亮点还是来自于出口以及由此带动的制造业投资。应该说,国内经济整体处在“固本培元”的调理阶段,上半年随着调控政策的全面放松和转向,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有望逐步解除,后续还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待去解决。  海外方面,美国经济的强势表现,以及通胀的反复,使得美联储降息时点在不断推后,但欧盟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放缓明显,部分国家央行已经陆续开启了降息周期。  面对纷繁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和政策拐点,海内外资本都在市场中努力寻找确定性。美股市场是以“七姐妹”为代表的几大科技龙头一枝独秀,A股市场则是低波红利、价值蓝筹以及部分业绩增长确定的出口板块表现突出。    本基金投资方向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年初,我们在配置结构上更偏重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板块,但特斯拉机器人的量产推迟以及A股小盘股的系统性风险使得本基金的净值受到较大冲击。经过深刻反思和策略重新梳理之后,我们及时调整了资产配置组合,将仓位重新转移至业绩增长相对明确的光模块、PCB(印制电路板)、服务器等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上。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3-31)

随着宏观政策的陆续落地,1-2月份经济数据出现了向好迹象,虽然由于春节扰动并不明显,还需要继续观察3、4月份的情况,但我们相信二季度大概率会看到实体经济的改善。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新质生成力的提出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推出,然我们对后续的经济复苏有了更高的期待。  海外方面,虽然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有着很高的期待,但美国经济的强势表现以及通胀的再次反复让“衰退论”彻底消散,降息的时间点也在不断推后。同时,另一个财政货币化发挥到极致的日本却真正开启了加息周期,负利率政策退出后日元的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市场方面,A股市场在一季度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走势。年初,演绎到极致的小盘股行情出现了崩盘,并带动大盘快速下跌,幸好春节前国家队强势救市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才稳定了市场情绪,并带动大盘重新反弹至3000点以上,国内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两会上未来产业的提出给小盘股提供了新的主题机会。  本基金投资方向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积极寻找落地领域来挖掘投资机会。年初,我们在人形机器人板块配置了较高的比例,不过受到特斯拉机器人量产推迟以及小盘股崩盘的影响,表现较差。春节后,我们重新做了反思和策略调整,将仓位重新调整到基本面相对扎实的算力产业链上。后续,我们会继续密切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和落地情况,但在投资上会更加关注基本面的确定性和中短期兑现能力。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3-12-31)

2023是疫情全面放开后的第一年,虽然年初经济呈现脉冲式反弹,但春节之后的经济复苏力度却远不及市场预期。其中的原因,既有疫情后疤痕效应所引发的信心不足和消费低迷,也有经济转型过程中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软着陆过程中对经济的拖累,更有外部贸易环境变化所引发的国内局部产能过剩和投资不足。面对各种困难,党中央和政府保持了足够的定力,一方面推出了包括货币政策宽松、突破赤字率红线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以及放松房地产调控等一系列的稳增长措施,最终得以实现全年5.2%的GDP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在海外,加息成为了贯穿全年的“核心”。为了应对高涨的通胀压力,主要发达国家体都在年内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加息步伐。在这轮快速加息中,虽然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也引发了美国区域性银行危机、瑞士信贷事件以及欧洲经济的显著放缓,唯有美国在其货币化财政的持续刺激下始终保持了超预期的经济增长韧性。  A股市场方面,从强预期到弱复苏,完成跨年反弹后的市场在春节后就步入了弱势震荡、存量博弈的格局。加息背景下的外资持续流出,导致中盘白马股的估值溢价持续回落,主题和风格投资成为资金的最佳选择,上半年以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成为市场最重要的行情主线,下半年则形成了低估值高股息大盘股加小市值微盘股的哑铃风格。  本基金投资方向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积极寻找落地领域来挖掘投资机会。年初,Open AI推出的GPT大模型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对话能力惊艳市场,AI的发展和突破也有望引领新一波技术革命的浪潮,国内外的主要科技巨头包括各国政府都在这一领域陆续投入大量资源。资本市场上,AI也引领了科技板块的强势表现,无论在美股还是国内A股,都有不错的表现。  本基金在年内的大部分时间也是主要以AI相关板块配置为主,从上游的算力芯片设计制造、光通信模块、AI服务器,到中游的大模型训练开发和数据供应商,再到下游的AIGC、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我们一直紧密跟踪行业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组合配置。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06-30)

展望下半年,国内外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依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海外,美联储何时开启降息周期依然牵动市场神经,美国总统大选给明年的政策环境带来了更多变数。国内,维稳经济、深化改革依然是主基调,尤其是在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改革的陆续落地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就经济增长本身而言,我们更关心财税改革、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何化解,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中央和地方财政政策何时能真正发力。  就证券市场而言,我们判断,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上半年相对极端的市场表现,在接下来可能会经历阶段性调整和再平衡的过程。但是,寻找确定性和性价比的市场主基调依然不会改变。  因此,我们的投资策略也会继续以稳为主,继续以行业中长期景气度和公司基本面业绩为准绳,保持耐心,更多专注于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预期。行业方面,我们的配置重点依然会放在算力产业链上,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其他信息产业领域是否有增长的机会,尤其是端侧AI的发展能否带动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