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中证细分医药ETF联接A
(000373.jj ) 细分医药 (半年)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ETF,联接型)成立日期2014-11-28总资产规模4,128.09万 (2025-03-31) 基金净值1.0985 (2025-04-28) 基金经理苏卿云管理费用率0.50%管托费用率0.10% (2024-12-31) 成立以来分红再投入年化收益率0.91%
备注 (0): 双击编辑备注
发表讨论

华安中证细分医药ETF联接A(000373) - 基金经理

数据选项
加载中......
基金经理任职日期离任日期任职时长年化投资收益率细分医药年化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细分医药总投资收益率
章海默2014-11-282015-09-110年9个月任职表现13.50%--13.50%--
钱晶2015-08-132017-10-272年2个月任职表现1.90%--4.23%--
计伟2015-09-222016-07-010年9个月任职表现-1.07%---1.07%--
苏卿云2017-10-11 -- 7年6个月任职表现-2.58%---17.92%-13.28%

当前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职务从业年限管理年限详情任职日期
苏卿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本基金的基金经理177.8苏卿云:男,硕士研究生,17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历。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业务部经理。2016年7月加入华安基金,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ETF业务负责人。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同时担任华安中债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同时担任华安中证银行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银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由华安中证银行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同时担任华安恒生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的基金经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同时担任华安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同时担任华安国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由华安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的基金经理。2021年9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银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1年10月至2024年4月,同时担任华安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3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由华安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的基金经理。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同时担任华安恒生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QDII)的基金经理。2022年5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8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债1-5年国开行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9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数字经济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同时担任华安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4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数字经济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国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9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国有企业红利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3年11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软件开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1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国有企业红利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3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软件开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6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2024年11月起,同时担任华安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7-10-11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5-03-31)

2025年一季度中国医药行业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截至2月末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微降0.1%,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3.5%,显示出行业在产能升级与创新投入上的持续加码。医药细分产业链结构出现分化。处方药领域业绩持续攀升,创新药获批及医保准入成为核心驱动力。医药外包领域海外需求逐步恢复,但国内需求仍需等待回暖,行业竞争加剧。制药产业链基数效应导致增速下滑,但国产替代趋势未改。医疗器械与服务领域复苏,高值耗材类企业表现较好,带动医疗器械板块环比改善。眼科及口腔医疗服务消费持续恢复,体现后疫情时代医疗服务的需求韧性。中药与生物制品短期承压,疫苗和血制品因价格调整、发货节奏等因素,业绩呈现波动。  政策方面,“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薪酬制度优化等深层次政策落地。集采政策向质量评估倾斜,第十一批集采或强化合理利润空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加速创新药商业化,优化审评流程并探索多元支付机制。AI制药、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国际化审批加速,有利于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模式拓展海外市场。  本基金标的指数为中证细分医药产业主题指数,该指数从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细分产业中挑选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反映沪深两市细分医药产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走势。  投资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管理方法跟踪指数,并利用量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基金的跟踪误差和跟踪偏离度。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12-31)

2024年医药板块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整体业绩承压,但细分领域分化显著。创新药、血制品、原料药保持较好增长,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呈现分化态势,CXO、科研试剂因投融资景气度下滑处于底部。医疗服务需求刚性较强,低值耗材(如丁腈手套)结束去库存周期,实现量价齐升。从政策影响来看,国内医疗需求受医保控费、消费意愿减弱影响阶段性下降,医院药品市场增速连续下滑,抗感染及心血管用药销售降幅明显;医疗反腐常态化背景下,流通环节“虚高”价格持续出清,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从国际化与出海进展来看,化学原料药出口回暖,维生素/抗生素等大宗品种需求旺盛,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推动医疗设备出口,医疗器械出海提速。整体来看,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国内需求疲软、集采降价压力、研发同质化问题突出。发展机遇是创新药出海加速、政策支持设备更新与国产替代、AI技术赋能研发效率提升。   本基金标的指数为中证细分医药产业主题指数,该指数从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细分产业中挑选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反映沪深两市细分医药产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走势。  投资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管理方法跟踪指数,并利用量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基金的跟踪误差和跟踪偏离度。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9-30)

2024年三季度,经济政策提振信心,生物医药迎来估值修复机会。9月24日,国新办会议宣布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房贷利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强调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当前影响医药行业的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复苏,国内市场主要关注院内市场复苏,再加上医疗反腐的常态化边际影响弱化,在国内医院市场复苏的背景下,医药行业盈利情况有望提升。其次是医药出海,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具有更大的行业空间,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当地市场往往还伴随着更高的价格体系、更优的竞争格局等优点。越来越多国内优质医药企业在内外部因素的驱使下加强海外市场布局,成为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增长点。最后是医药创新,全球医药创新迎来新的时代,在传统的肿瘤与自免等大病种之外,医药产业相继在减重、阿尔兹海默症、核医学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行业蛋糕有望随之快速做大。国内医药创新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叠加美债利率下行预期,创新产业链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本基金标的指数为中证细分医药产业主题指数,该指数从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细分产业中挑选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反映沪深两市细分医药产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走势。  投资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管理方法跟踪指数,并利用量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基金的跟踪误差和跟踪偏离度。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4-06-30)

2024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的发展情况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医药行业的增长在短期内面临压力,但开始逐步企稳回升。制药产业链方面,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增速出现下滑,但国产替代仍然是趋势。当前国内科研端需求稳定,远期看产业链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医药零售板块方面,得益于基数影响的减弱以及各地门诊统筹政策的加速落地,使得药店的贡献加大,门店客流量持续提升,有望实现稳健增长。整体来看,受医药行业下行压力影响,上半年医药行业延续跌势。  政策层面支持医药创新发展。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同时在新质生产力、战略性产业等多个环节提到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  本基金标的指数为中证细分医药产业主题指数,该指数从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细分产业中挑选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反映沪深两市细分医药产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走势。  投资管理上,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管理方法跟踪指数,并利用量化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基金的跟踪误差和跟踪偏离度。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4-12-31)

展望未来,中国医药行业将呈现“稳中有进、分化加速”格局。长期视角来看,当前中国正处在老龄化的初期,对医药的需求处于上升初期,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医药行业需求会渐趋旺盛,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放松及行业顶层设计逐步走向成熟,医药行业将长期受益、增量空间巨大。  中短期来看,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国家推动医疗设备更新带动医疗设备采购需求回升。医保支付改革深化,创新药自主定价权提升,丙类目录引入协议支付模式,优化企业盈利预期。在技术驱动下,AI深度赋能全链条。研发端AI加速靶点发现、临床试验设计优化,缩短研发周期。  作为基金管理人,我们继续坚持积极将基金回报与指数相拟合的原则,降低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勤勉尽责,为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